新竹關帝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新竹關帝廟,是一座位於臺灣新竹市東區南門路,為坐北朝南之廟宇,關帝廟,於1985年8月19日公告為三級古蹟。 該廟主祀關聖帝君,從祀關平太子、周倉將軍,配祀純陽祖師、岳武穆王、文昌帝君、倉頡先師、魁星星君、關公三代祖先、太歲星君、赤兔馬與牽馬校尉等神尊。
沿革
新竹關帝廟由淡水撫民同知王右弼所倡建,於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動工,四十二年(1777年)二月完工。當時位於竹塹城南門之內,附近有同知署、北路右營、明志書院和考棚等設施。同治十年(1871年)時淡水撫民同知周式濂曾勸募重修該廟。
日治時期,該廟因被視為官方資產而遭接收改作憲兵駐屯所,直到1898年才恢復成廟宇;但在日治時期後期,廟產又被徵收轉賣,神像則移到竹蓮寺存放。
戰後,該廟由張式穀、張克繩等人捐獻廟地,並於1949年進行整修,而後在1967年以及2005年再度整修,成為今日的樣貌。現為市定古蹟。
此外戰後附近的中巷形成私娼寮,後來由該廟管理人江雲水買下該土地,改設圖書館、K書中心等設施。 新竹市關帝廟由新竹市文化局爭取行政院文建會辦理古蹟修復完成,於建廟233週年及關聖帝君1850聖誕,訂下十一月三十日至十二月三日(農曆十月十四日至十七日)舉行啟建已丑年祈安三朝清醮,並祈求關聖帝君保祐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特色
其為三開間,三進兩廊的街屋型廟宇,且關帝廟之三川殿為三開間、假四垂及三川脊屋面,籍以強調入口的神聖性,其空間序列包含了廟埕、三川殿、中庭、過水廊、正殿、後庭過水廊及後殿廟埕,前有戲台、側邊有金爐,左右則配置禮門及義路,主祀關聖帝君,從祀宋朝名將岳飛,後殿配祀文昌帝君,因從祀岳飛,於新竹市改制前,且稱新竹縣武聖廟。廟的前方有一座戲臺,稱為「忠義臺」是演戲酬神的場地,旁邊還有一個較小的廟,稱為「部將祠」,裡面供奉的是關帝爺的座騎「赤兔馬」。現存的新竹關帝廟朝南偏東,為面闊三開間三進兩廊佈局的廟宇。 由於具官廟性質,廟門不但門上沒有畫門神,而且還有突起的門釘,門釘原本是為了遮掩門板上的釘頭,後來演變成為具有象徵性的裝飾物,在清代只有宮殿、孔廟及武廟可以使用這樣形式的門,由此也可看出本廟的官廟性質。
現廟埕前設有鋼筋混凝土造戲臺,稱為「忠義臺」。廟埕前之出入巷道,設有左右山門,分別為龍邊「禮門」,虎邊「義路」,關帝廟三川殿之臺基前有砂岩的老抱鼓石一對,應為早年的遺跡。前殿開有三門,門板採用門釘,雙扇合計一○八個,屬北方廟宇常見樣式,並非閩南地區常見的彩繪施作作法。殿內石牆嵌有乾隆四十二年(西元1777年)所立的〈萬世留芳碑〉及民國六十五年、七十六年的修建碑記。新竹關帝廟之棟架結構特殊,通樑截面差距頗大,大通幾乎為二通直徑的兩倍。
奉祀
主祀關聖帝君,配祀文昌帝君,堪稱是一座允文允武的廟宇。 正殿神龕供奉關帝君像,懸有「萬世人極」方匾乙幅。後殿曾為聖祖殿,歷經幾次修建後,改奉文昌帝君,左次間設大魁殿,右次間立崇聖祠。中央神龕上懸有「孝友文章」匾。殿前中庭設有風水池,廟身周邊之附屬建物尚有廟身虎邊建有鋼筋混凝土造之忠義堂,作為廟務人員工作休憩空間。創建後的新竹關帝廟,曾經多次修建,規模最大且影響整體佈局為同治十年(西元1871年),係由地方紳民捐貲倡建。
活動
關公是清廉忠義,關帝廟一年之中會舉辦數次祭典,分別是關聖帝君的飛昇、聖誕及駒馬爺千秋之日,慶典時必備四果作為敬獻並於聖誕時更會添上壽麵以表對神明祝賀的心意,若是駒馬爺千秋則換上新鮮糧草和水敬奉。另一項重要祭祀為三獻禮,有「啟請」、「誦經」、「獻敬」、「謝壇」等科儀。除此之外,廟方亦會於關聖帝君及關平太子聖誕時舉辦「過限」消災儀式,此儀式源自兩人「過五關斬六將」典故,具消災祈福意涵。[1]
資訊
新竹-關帝廟(武聖廟)
地址:新竹市東區關帝里南門街109號
電話:03-5221339
影片
參考文獻
- ↑ 關聖帝君1860年聖誕 林智堅關帝廟上香祝壽,台灣好新聞,2019-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