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施训洋 郑东的梦(十一)

重定向页面
郑东的梦(十一)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郑东的梦(十一)》中国当代作家施训洋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郑东的梦(十一)

(三十一)喜得千金

非典过去了,暑假开始了,郑东每天都会贴着爱人的肚子说悄悄话“小宝贝,你快点长大,我要当爸爸。”“小可爱,你真乖。”每每此时,爱人总问他“你觉得是儿子,还是女儿?”“生儿生女都一样”郑东的回答似乎有点违心,因为父亲临终的遗言深深地刻在他的心中。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爱人受了许多累,由于属于合同制劳务工,没有相应的休假,挺着个大肚子还要上班。直至临产,才由单位安排人来顶班。

乡卫生院的医生说爱人胎位不正需要剖宫产,这可急坏了郑东和母亲。决定去县城医院,因为还有一位远方亲戚在县医院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果然,舅父出面找了一下,很快地便安排妥当,并且指定医生为爱人接生,没有费一点周折。 各项检查显示爱人可以顺产,没有乡卫生院说的那样紧张。2003年9月17日晚上,爱人疼得厉害,但医生却坚定地说要到18日早上才能生。夜里12点,爱人可能疼得受不了,便让郑东给医生打电话,拗不住爱人的要求,更多地是看出爱人的确很痛苦,他给医生打了电话并简述了情况,医生很快赶了过来,再一次坚称要到第二天早上。

一夜无眠,产房里不断地有人忍受不住选择了剖宫产,新生命接二连三地来到这个时间。时间转瞬到了18日早上,爱人进了产房,7点18分左右,一个新生命降生了:“是个女儿”,医生告诉郑东。有几秒钟的愣神和失落,迅即将这一喜讯告之亲人。在于郑东看来,无论儿女都是心头肉,但又觉得对不起父亲

外面的小雨淋湿了窗前的树叶,他触景生情,给女儿起名为“霏”,希望她能如这小雨给人带来清新。

女儿“洗九朝”办得很热闹,以至于小镇的很多人都不相信他家生的是女儿。在郑东看来,女儿也是儿子,以后的很长时间里他都称女儿为儿子。内心深处还是希望真正有个儿子,但计划生育政策是道硬杠杠。母亲常说“你们还年轻,将来肯定有机会生二胎。”每每此时,爱人便会冲母亲说她乱讲。

女儿来了,这个家庭既有了许多欢乐,但也平添了许多矛盾

(三十二)婆媳之争

俗话说“娶了媳妇忘了娘”,郑东也不例外,结婚生女后对母亲的关心少了许多,加之爱人与母亲在生活习惯上有极大的差异,偶尔的会有摩擦,但极少有争吵。

母亲与爱人都是热心肠,又都是好胜心强的人,她们发生摩擦时,郑东很是为难。比如爱人是个爱干净的人,甚至于可以用“洁癖”来形容,做什么都特讲究;而母亲向来生活在农村,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做什么都很随便。有时,母亲碰到一些让爱人恐惧的物品,爱人总让母亲换衣服,而母亲又不情愿,为此会理论一番,通常最后都是母亲败下阵来。事后,母亲总会在他面前诉苦,郑东便劝慰母亲“习惯了也就自然了。”其实,他自己也是深感苦恼,但若是不依会给爱人带来更大的负担,洗换一切碰到的东西。

郑东的外女自小就喜欢待在家里,也颇得家人的喜欢,由于姐夫、姐姐在工地上打工,小学一开蒙便在郑东曾经读过的学校上。后来,父亲去世,母亲随郑东来到小镇,也将外女带到了他上班的学校读书。起先,爱人并没说什么,后来,女儿来了,爱人开始唠叨,不乐意让外女继续在此读书。或许是旁人多言,也或是人之常情,爱人告诉郑东:“一直在这读完中学是不可能的,你最好提前说声,到上初中再来。”

郑东知道母亲这关很难,毕竟外女可以给她作伴。他只有采取缓兵之策:拖!时间久了,矛盾还是要解决的,尽管姐夫、姐姐不少给生活费。但读完二年级时,迫于现实,郑东还是让姐夫将外女接回去了。为此,母亲很是生气,与爱人争执了一番:“大外孙从小就陪我作伴,我带她单过。”但毕竟媳妇成了女主人,一切的力争都是苍白无力的。

外女走的那天,看着姐夫一手牵着外女,一手拎着个大行李包,郑东五味杂陈。好在,爱人同意上中学时再来,后来,也没有食言,让郑东多多少少有些许安慰

婆媳之争年年都有,但却从来没伤和气,更多地在于两个人都是为着家庭。郑东在两个母亲之间周旋,有时觉得挺开心,有时觉得很无奈,受了不少夹板气。

(三十三)拼命三郎

郑东在小学是教语文的,进入中学改教数学。尽管他的基本功还算扎实,但毕竟多年没摸过数学书,或多或少有点不适应。

两个班的数学课,一百七八十名学生,还加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担子还是挺重的。入学分班时,有家长对于从小学调入中学的郑东持怀疑态度,将孩子调班到经验丰富有一定知名度的名师班级。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名师,让家长们都争着将孩子送进自己的班级。

自此,郑东利用一切闲暇对孩子们补缺补差,同时也不断自我提升。他成了一个真正以校为家的人,早读课抽查孩子们的文科背书情况,午休做数学小练习,甚至放学后仍然将孩子们留下来强化训练

在他的不断努力下,班级孩子也很配合,各科成绩明显,特别是数学成绩更为突出。校会上,郑东渐渐成了校长表扬的对象,每每此时,他总有一种荣誉感和自豪感。

“干多干少不一样,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校长的三个不一样成了郑东工作的座右铭。 母亲和爱人特别支持他的工作,将家务处理的井然有序,郑东没有后顾之忧,一心扑在教学上。在体罚盛行的年代,他对违反纪律的孩子惩罚也是“无情”的,以至于后来他时常自责,好在很多当年受过责罚的孩子并没有记恨,相反,每每谈及都说有益无害。

一如从前,两个班的数学成绩在期末统考中均名列全乡前列,而且拉距甚大。班级学风端正,人人争先。郑东每天都会写上一句激发孩子们斗志的勉励的话,这也成了一种习惯。 名师梦,成了郑东新的追求。[1]

作者简介

施训洋,庐江县庐城镇罗埠学校教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