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日本须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日本须鲨

学名  Orectolobus japonicus

命名者 Regan, 1906

英文名 Japanese wobbegong

别名  Crossorhinus barbatus、日本须鲨、

    破布鲨(澎湖)、狗檨仔(澎湖)、猫公檨(澎湖)

观赏鱼/食用鱼  是/是

最大体长     100 cm

分类

  软骨鱼 Chondrichthyes

  须鲨 Orectolobiformes

  须鲨 Orectolobidae

  须鲨 Orectolobus

日本须鲨,体延长,前部宽扁,后部细小。头相当宽扁,眼前方及下方具5-6枚肉垂或皮瓣。吻宽短,前缘圆形,背面平坦。眼椭圆形,上侧位,无瞬膜;眼上方无乳突。鼻孔下侧位,鼻孔缘具长而尖凸分枝之须;具鼻褶;具口鼻沟。喷水孔中大,大于眼径。鳃裂小,第四及第五鳃裂不重叠,内鳃不具滤器。口裂中大,近于前位;齿侧扁而尖锐,上颌前部具犬齿3列,下颌则为2列,具中央齿尖,侧边小齿尖或有或无。

背鳍2个,颇高,第一背鳍起点在腹鳍基底之中部后;第二背鳍起点在腹鳍与臀鳍间;胸鳍与腹鳍略小,彼此远隔;臀鳍小,起于尾鳍之前;尾鳍狭小,尾椎骨不上扬,上叶略发达;尾鳍下叶低平而延长,但前部不突出,后部具缺刻。

体呈锈褐色,体背具宽而明显之深色鞍状斑,斑之边缘呈锯齿,中间具淡色点,各鞍状斑间具浅色宽网状线。各鳍亦具深浅交错之斑纹。以前所记载之斑纹须鲨(Orectolobus maculatus)为澳洲南部特有种,台湾的纪录只是本种之误鉴。[1]

在台湾偶而被渔民以延绳钓捕获,为不常见之鱼种,可食用,但产量较少,比较不具经济价值,而在日本西部则被大量食用。大型水族馆偶有展示。

栖地环境及深度

礁区、近海沿岸。栖息深度100 - 200公尺

主要栖息于近海海藻多的礁区。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及小鱼为食。行动缓慢。卵胎生,一次可产下约20尾仔鱼。夜行性。令人畏惧的尖牙,使其存著潜在性的危险。 [2]

分布

西太平洋日本韩国越南台湾北部。[3]

繁殖

卵生卵,胚胎仅以卵黄为食。最多可带20个幼仔。

保育

数据不足(DD) ;评估日期: 2007年7月8日

视频

オオセ Orectolobus japonicus

参考文献

  1. 日本须鲨,fishdb.sinica.edu.tw
  2. 日本须鲨,fishdb.sinica.edu.tw
  3. Orectolobus japonicus,fishbas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