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早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早搏
 

别称 :期前收缩

英文名称 :premature beat

英文别名 :extrasystole

就诊科室 :心内科

常见病因 :功能性早搏、药物和全身性疾病都可引起

常见症状 :心悸、胸闷,乏力、头晕

早搏是过早搏动简称早搏。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性(如心房颤动)心律的基础上。可偶发或频发,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一个或每数个正常搏动后发生,形成二联律或联律性过早搏动。按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接处性和室性四种。其中以室性早搏最常见,其次是房性,结性较少见。窦性过早搏动罕见。早搏可见于正常人,或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常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早搏亦可见于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洋地黄或锑剂中毒;血钾过低;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时对心脏的机械刺激等。 [1]

病因

过早搏动可发生于正常人。但心脏神经官能症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更易发生。情绪激动神经紧张疲劳消化不良过度吸烟饮酒喝浓茶等均可引起发作,亦可无明显诱因,洋地黄钡剂奎尼丁拟交感神经类药物氯仿环丙烷麻醉药等毒性作用,缺钾以及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都可引起。冠心病晚期二尖瓣病变心脏病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等常易发生过早搏动。 [2]

临床表现

过早搏动可无症状,亦可有心悸心跳暂停感。频发的过早搏动可致(因心排血量减少引起)乏力、头晕等症状,原有心脏病者可因此而诱发或加重心绞痛或心力衰竭。听诊可发现心律不规则,早搏后有较长的代偿间歇。早搏的第一心音多增强,第二心音多减弱或消失。早搏呈二或三联律时,可听到每两或三次心搏后有长间歇。早搏插入两次正规心搏间,可表现为三次心搏连续。脉搏触诊可发现间歇脉。 [3]

诊断

病史、症状

由于患者的敏感性不同,可无明显不适或仅感心悸、心前区不适或心脏停跳感。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病史的询问有助了解早搏原因指导治疗,注意询问近期内有无感冒发热腹泻病史有助是否患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判断。洋地黄类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利尿剂的应用有时会诱发早搏。

体检发现

除原有基础心脏病的阳性体征外,心脏听诊时可发现在规则的心律中出现提早的心跳,其后有一较长的间歇(代偿间歇),提早出现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可伴有该次脉搏的减弱或消失。

辅助检查

心电图对早搏有诊断意义。房性早搏为提早出现的QRS波其前有一异形P波,其后有一不完全代偿期,QRS波形多与正常QRS波形一致。结性早搏提早出现的QRS波与正常QRS波相一致,其前无P波,代偿期完全。室性早搏提早出现的QRS波宽大畸形,代偿期完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详细记录早搏发生的多少,发生的规律,治疗效果等。怀疑心肌炎者可行血心肌酶学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可发现心肌病和部分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利尿剂和怀疑洋地黄中毒者应测定血电解质,必要时测定血洋地黄浓度。 [4]

治疗

应参考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是否影响心排血量以及发展成为严重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而决定治疗原则。 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过早搏动,大多不需特殊治疗。有症状者宜解除顾虑,由紧张过度情绪激动或运动诱发的过早搏动可试用镇静剂和β-受体阻滞剂。

频繁发作症状明显或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宜尽快找出早搏发作的病因和诱因,给予相应的病因和诱因治疗,同时正确识别其潜在致命可能,积极治疗病因和对症治疗。

除病因治疗外,可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房性和房室交接处早搏大多选作用于心房和房室交接处的Ⅰa、Ⅰc、Ⅱ、Ⅳ类药,而室性早搏则多选用作用于心室的Ⅰ类和Ⅲ类药。有潜在致命危险的室性早搏常需紧急静脉给药。以Ⅰb类为首选。急性心肌梗塞初期仍常首选静脉内利多卡因。心肌梗塞后若无禁忌,则常用β-阻滞剂治疗。原发或继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患者,禁用Ⅰ类药,原发性者可选用β-阻滞剂、苯妥英或卡马西平。继发性者去除病因,宜用异丙肾上腺素或心房或心室起搏治疗。 [5]

视频

早搏的症状!

[6]

如何判断心脏早搏是良性的还是病理性的?

[7]

室性早搏怎么办!

[8]

参考来源

  • 徐贵成,霍保民,吴以岭等.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随机双盲、阳性药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 2003
  • 吴以岭,谷春华,高学东等.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 《 疑难病杂志 》 , 2007
  • 刘丽英,李振萍. 针刺内关穴佐心律平治疗频发室性早搏临床疗效观察. 《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 》 , 1999
  • 胡有志,石杰,向楠,冯德勋等.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 附气阴两虚、心络瘀阻型心悸病例20例.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 2005
  • 鲁志兵,江洪. 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及消融治疗. 《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 年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