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深處的地窖(孟小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時光深處的地窖》是中國當代作家孟小維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時光深處的地窖
近日去山西旅遊,一處小小景致吸引了我的目光。道路兩旁常看見堆成小山似的紅薯,有的齊整整碼放在路邊的空地上,有的一層層堆在農用卡車上,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薯形紡錘形,渾圓飽滿,外皮粉粉的,頗有些水果的釉質光澤,不免令人連連矚目。
說起紅薯,就會想到我家後院的那眼儲藏紅薯的地窖,因為它的存在,一年裡的多半時光可以享用美味可口的紅薯了!
我家地處渭北高原中部,小的時候,莊稼以小麥、玉米、棉花為主。而為了合理利用土地,棉田中間的田壟上,往往被人們栽種上了紅薯作物,這種高低套作的規劃,棉花、紅薯各得其所,給農人們的餐桌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食物來源,在貧寒的日子裡,總算有了一絲的亮色。每到十月秋霜過後,棉花已經採摘結束,到了紅薯成熟的季節,全村勞動力,在隊長的帶領下,便開始了挖紅薯的活計。通常是男的主鋤,女的在後整理,籠成長蛇樣的一綹,等待分給各家各戶!紅薯產量高,分配時常按人頭計,那時各家孩子動輒三五個,五六口之家那是尤為普遍的現象,因而分到的紅薯,用架子車運送也需要好多趟,但田間收穫的喜悅常常衝散了一次次疲勞的奔波,家家戶戶小院裡的紅薯隆成小山似的,於是,便有了儲藏紅薯薯的地窖了!
地窖位置一般選擇在地勢較高處,直徑約為1.5米左右,深約4米,一般設置兩個儲存洞,長寬不低於2.5米,挖地窖的用處主要是與空氣隔絕,減少對紅薯的氧化,增加二氧化碳來對它的保護。其實就是農人的「冷庫」了。我家後院的那棵棗樹與桑樹之間,地勢中高周低,就成了最佳的選擇。記得地窖是哥哥小時和大姑家的表哥一起開挖的,起土的活計是很累的,但被他倆當成了嬉戲,時間久長了,在大人的協助下終於大功告成,一直沿用到幾年建新房的時候!
從我記事時起,窖藏紅薯就成了我家的一項浩大工程,年年上演。每到秋十月的時候,幾場秋霜過後,父母親就忙碌起來了,白天一趟趟的將田裡分到的紅薯一趟趟運回家,太陽底下一一的晾曬,以免窖藏後受潮霉變,晚上還要加班儲存。
晚上湯飯過後,月光如水般清澈,稍作休息,全家人又開始了窖藏紅薯的繁重活計。首先,將晾曬後的紅薯進行分類,大的小的,好的壞的,這樣,每次下窖取時會心中有數,不至於盲目浪費。通常,父親守在地窖下面,我們在上面搬運,一個個的小心翼翼的裝在竹籠里,再小心翼翼地用繩子下到地窖深處,等到月亮影子走了很遠的時候,方才歇息,全家人已經精疲力盡了!這樣的活計往往持續10天左右,待地窖蓋子覆上的時候,整個的過程總算大體結束。當然,午間,陽光好的時候,要給地窖通通氣,隔三差五要下地窖翻看紅薯的狀態等,那就是後續了。
我是一個膽小、瘦弱的孩子,隨着年齡的增長,看着別家孩子自如的下到地窖里撈取紅薯的自豪感,我倍加羨慕,期待着也能如願以償。終於在我的反覆央求下,母親答應了。記得第一次下去的時候,母親找來家裡裝紅薯的大竹籠,用一條粗粗的繩索系了又系,然後讓我蜷縮起身子坐在籠里,徐徐地將籠子放入地窖,再徐徐的將繩子一點點的放下去。逐漸的,四周一片漆黑,心裡頓時感到少有過的惶恐。偶抬頭發現洞口大光線,才有了一絲的心安。那時,家裡沒有電筒,一般都靠蠟燭取光,可由於慌亂,蠟燭也忘帶了,下得地來,要找洞,全靠右手觸摸,地窖本來就不熟悉,結果,只聽「咚」的一聲,額頭撞洞壁了,痛了半天。定神後再尋,終於摸到薯堆了,也不管母親交代的大與小了,一通的撿了多半籠,再徐徐地上到地面。我的一場歷險記!長大後的幾次自己踩着洞壁挖成的足跡也下去過幾次,似乎沒有了以前的忐忑不安了。
最讓人難忘的還是吃紅薯了。蒸紅薯,炒紅薯,烤紅薯、紅薯包穀粥,紅薯蒸碗菜……都是家鄉的美味佳肴!而最令我難忘的是蒸紅薯了,紅薯成熟後,每到傍晚時分,小小的村落里,各家各戶幾乎都在上演一種美味——蒸紅薯了!勞作的一整天的鄉鄰們,放下手頭的農具後,男主人答理豬牛羊,女主人便在灶間燒晚飯了。此時,常看見母親將沖洗得一塵不染的紅薯放進屜籠里,有時還有苞米或毛豆……灶間的火苗時高時低,時時映照着母親汗涔涔的面頰,母親是那樣專注,那樣的投入,那情景給了我最深情的美好。有時還在灶間捎帶幾枚紅薯,不一會,烤紅薯,蒸紅薯的香味便在整個堂屋裡彌散,待出鍋的時候,全家圍攏起來享用的情景仍然恍如昨日。
後來,村里出現了加工紅薯的粉房,考慮到儲藏的煩勞,多數人家待分到紅薯後,就直接變賣給村裡的粉房了,父親卻執着地儲存着,一直堅持了很久,大概他是窮苦的日子過怕了吧!,因此我們家一年中的多數日子裡,還是可以享用到紅薯甜滋滋的美味的。想想還要感謝父親數年如一日的堅持啊!
農田分到各家各戶以後,零星的紅薯是有的,可再也看不到紅薯豐收時勞碌、繁忙又充滿歡喜的情景了!紅薯的地窖也失卻了昔日的功用,每次經過的時候,看到它,總覺得空落落的,似那隨風逝去的歲月,一種惆悵莫名湧上心頭!
一指流年處,光陰似箭飛。逝去的輪迴,依然生動如畫。待每年的紅薯上市的季節,我總是極歡喜的享用,它會帶我重溫那逝去的歲月,逝去的薯情!
作者簡介
孟小維,中學語文教師。業餘喜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