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昆岗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昆岗是古代对于新疆阿拉尔市以及塔里木古河道周围地区的古称。[1]

历史沿革

和田河、克里雅河河道与龟兹于阗道自古以来就是沟通塔克拉玛干南北的捷径,使塔里木盆地南北端文化交汇而发展。《汉书·西域传》载:克里雅河一带"(抒弥)东北与龟兹、西北与姑墨接",和田河一带"(于阗)北与姑墨接"; "(龟兹)南与精绝、东南与且末、西南与抒弥接"。"姑墨南至于阂,马行十五日。"《水经注)载:"人姑墨川水,注之姑墨西北赤沙山,东南流经姑墨国西治,南至于阗马行十五日,土出铜及雌黄。"大体说来,东北走向,应为于阗-克里雅河-阿拉尔-沙雅-新和-库车-龟兹,西北走向,于阗-和田河-姑墨(阿克苏、温宿)-库车-龟兹。

《旧唐书·西戎传》"及阿史那社尔伐龟兹,其王(尉迟)伏阁信大俱,使其子以驼万三百匹馈军。及其旋师,行军长史薛万备请社尔曰:'今者既破龟兹,国威已振,请因此机,愿以轻骑,羁取于阗之王。'社尔乃遣万备率五十骑抵于阗之国,万备陈国威灵,劝其人见天子,伏阁信于是随万备来朝。"

《资治通鉴·唐纪十五》记载:"贺鲁闻唐兵讨龟兹,请为乡导,仍从数十骑入朝。上以为昆丘道行军总管,厚宴赐而遣。……九月,庚辰,昆丘道行军大总管阿史那社尔击处月、外密,破之,馀众悉降。。

《新唐书·地理志》卷四三引贾耽《边州人四夷道里记》:"又六十里至拨换城,一日威戎城,曰姑墨州,南临思浑河……自拨换南而东,经昆岗,渡赤河,又西南经神山、唯阳、咸泊,又南经疏树,九百三十里至于阗镇城。"

《太平寰宇记》记载:"又一拨换正南渡思浑河,又东南经昆岗,三叉等守戍,一十五日程至于阗大城,约千余里。"

徐松(西域水道记》中说:"(和闻河)东北与葱岭河(叶尔羌河)一合……阿克苏河从北来注之。又东,克勒底雅河(克里雅河)从南来注之。又东过布古斯孔郭尔郭境,北为额尔勾河。又东过沙雅尔城南。"依此而论,"布古斯孔郭尔郭"当在今天阿拉尔境内。

清《河源纪略》对此有具体描述:"河水发源回部之西睡,始见于喀什塔什吉布察克诸山,即葱岭也。有二源,其西源为喀什噶尔河,其西南源为叶尔羌河。河水又一源出于阗南山,北流为和阂河。三源既合,有阿克苏河自北来会。河水东行经大戈壁北,为布古斯孔郭尔郭地,亦名塔里木河",再东行会库车河、海都河等,最终入罗布淖尔而伏"。

1775年测制的(大清一统舆图),和田河、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及阿克苏河四河汇合处在今阿拉尔地区,汇合处中间为一小岛,与《河源纪略》很相吻合。

由此而来,今天的阿拉尔就是清代所指的布古斯孔郭尔郭,同时也是唐宋时期所指的昆岗。

昆岗古墓

多处史籍记载阿拉尔古称昆岗

多处史籍记载阿拉尔古称昆岗,此古墓群被命名为"昆岗古墓群"。

廖肇羽称,研究发现,古文献有关西羌在塔里木盆地活动的记载不少,阿拉尔东边的新和县曾出土"汉归义羌长印"。至今,新疆南部的一些地名仍然有"羌"字,比如"若羌"。由此可以推断,羌文化对中华西域文明的影响十分深远。"昆岗古墓群"的发现,是"中华西域五千年"的有力佐证。

沙丘里一个棺材中的女性干尸,依然可以看到稀疏的头发和布衣碎片。守墓人介绍,尸体初出土时可以看清脸面和眉目,衣服较完整,现在已经被"风化"了。截至目前,在这里出土了5具干尸,3具比较完整,两具存放在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研究院。

考察发现,此处有墓葬区、生活区和手工业作坊区。墓地出土了用植物茎秆编织的小篓,有石器、木器、陶器、铜器、铁器、料珠、毡帽、毡靴、丝绸、"∞"字形毛线绳,还发现了谷物和果树种、枝叶,不明种类的动物皮毛与粪便。

《史记·周本纪》、《诗经·大雅·生民篇》等记载了巨人的传说。在该墓地的巨人是否对应了传说,令人深思。

记者看到,几具巨人的下门牙竖着排列。"人种结构、饮食习惯,抑或是其他原因?有待进一步考证。"廖肇羽称。

廖肇羽告诉记者,按照河流文化学说推理,昆岗在塔里木河上游,楼兰在下游,两地文明一脉相承,渊源很深,昆岗文明显然比楼兰文明年代更为持续久远--昆岗墓葬群是有力佐证。

上世纪初西方学者预言,解开人类起源秘密的钥匙在塔里木盆地……昆岗"巨人谷"的巨人们能否支持这个预言呢?

又有西方学者认为,这些巨人有他们先祖的特征,这必将开启白种人"寻根"、黄种人"认祖"之旅。

廖肇羽告诉记者,往东约20公里的十四团境内,也有一处墓葬群,保存更加完好,现在尚未发掘。

记者随廖肇羽的手势望去,田野、荒漠隐约在雾幔中,神秘、深邃。

巨人村、羌人谷

沿国道217线行驶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十一团境内的206公里处,向南行约5公里,再向西折约4公里,在该团十三连一片被农田包围的荒漠里坐落着昆岗古墓群,当地人称此地为"巨人村"、"羌人谷"。

阳春3月,杨柳芽孢初现,田野洋溢塔里木河的湿气,令人心旷神怡。

"羌人谷"四周围护着铁丝网,在起起伏伏沙丘中间的平地上矗立一间彩板搭成的史料馆。四壁的照片、文字吸引客人阅读,正对大门的玻璃柜更让他们长时间驻足。

柜内按原貌置放着一具人体骨架。从玻璃柜、棺木的长度一眼就可以断定骨架的长度不少于两米。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研究院院长廖肇羽称,此骨架长约二米四。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地人在此地打柴发现了古墓群,方圆数里。古墓多数在沙丘顶部或者半坡上,有的被风吹得露出了棺木。有的一座沙丘上可以看见几组棺木。棺木由四块直径20--30厘米一劈为二的胡杨原木拼成。廖肇羽称,出土的所有棺木皆无底座;尸骸头发全为金黄,颧骨高耸,面型偏长,身形高大;男女双人葬多为上下合葬;屈肢葬成为主要类型。

近年来,新疆自治区文物部门在此多次考古挖掘。专家初步认定,该古墓群与距离此地700公里罗布泊附近的小河遗址、克里雅河尾闾的北方墓地,同属于一个文化类型,但这里人体更为高大。据英国贝尔特斯皇家学院碳14测定,该古墓群尸骨距今4600年、4300年、3800年、2600年、1200年、900余年,最远的可以推定为远古羌人,是古代巨人的一个部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