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 |
《昆阳行》是一首明朝古诗,在中华古诗词源远流长中,明朝是一个重要的时期,理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播。理学,作为儒学的一种形式,对明朝的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诗歌的内容上,也影响了诗歌的形式和风格[1]。
“ |
策马从北来,南涉沙河渡。 登岸得平原,极目风景暮。 暮天落叶何纵横,翻翻乱触马足鸣。 苍山无数昔人远,前瞻忽及昆阳城。 城南滍水流城郭,英雄事业犹如昨。 白水真人在侧微,谨厚伊岂常情度。 是时炎运寒如灰,五威使者车奔雷。 惨惨三精云雾塞,萧萧九县飙风回。 真人一怒奋神武,手握赤符兴义旅。 昆阳大战开天功,乌合如林散何许。 吾想当日严杀多,洗兵雷雨何滂沱。 滍川倒流虎豹伏,乱麻尸积山嵯峨。 自尔威声震天地,凶魁恶党魂飘逝。 夏后周宣果再兴,成功磊落光前世。 悠悠此事千馀年,至今父老犹相传。 我来正值太平日,战地尽作桑麻田。 生平游览好奇特,徘徊吊古中肠热。 举鞭一笑寒天高,万里关河坐超越。 |
” |
— [明代]薛瑄 |
理学对明朝诗歌内容的影响
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
在明朝,理学被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来看待,它要求人们遵守封建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因此,许多明朝诗人在他们的作品中反映了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将诗歌作为某种社会意识的传声筒。例如,一些明朝诗人通过诗歌来宣扬理学思想,强调忠孝节义等传统价值观。
个人修养与道德实践
理学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实践,认为只有通过内心的修炼,才能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这种思想在明朝诗歌中得到了体现,许多诗人都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了对个人修养和道德实践的关注。
明朝诗歌中的理学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影响了诗歌的内容、形式和风格,也影响了诗人的创作思想和审美观念。理学作为明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