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明末起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于明末天启七年(1627年)的陕北起义,至康熙三年(1664年)夔东十三家完全失败。 又称明末农民战争、明末民变、晚明民变 等。[1]

[]

明朝末期,天灾人祸不断发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明廷面对皇太极在边外的威胁和内地的灾荒,为了节省开支,精简机构,明廷被迫对驿站进行改革,而陕西又逢旱灾,人民无法生活,只有铤而走险。明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于陕北。这里土地贫瘠,生产落后,赋税和徭役严重,加之连年发生灾荒,所以率先引起农民起义。 从天启七年(1627年)陕西王二起义开始,经过洛阳之战、襄阳之战、成都之战和山海关之战,至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败,起义军与明军战斗17年,与清军战斗20年。 王二、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部农民军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从游击流动作战到运动流动作战,最终推翻明朝。 清军入关后,农民军采取联明抗清的决策。但是由于受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战略失误,再加上清兵与地主阶级的疯狂镇压,农民起义最终失败了。 明末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明朝腐朽势力。 200万农民革命大军在黄河南北、长江上下十几个省的辽阔地区,与地主阶级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农民军进一步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标志着中国古代农民反封建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直接起因

明中后期,随着吏治的全面败坏,驿递制也弊窦丛生。大小官吏往来于道路时,令驿站提供超过实际需要的供应,其超过的部分折成银子纳入私囊,如此便加重驿站人员的负担。后“在刘懋的主持下,朝廷颁布了新定的使用驿递规章,同时宣布裁减驿站经费。随着驿站经费的裁减,驿夫枵腹、驿马倒毙的现象愈来愈严重了。大批原来依靠驿递勉强维持生计的壮丁被迫逃亡,其中相当一部分加入了农民起义队伍。

历史评价

正面军事思想明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斗争最尖锐、对后世影响也最深远的一次农民战争。 明末农民战争最典型的战术是流动作战,具有很大优越性,义军时分时合,神出鬼没,使明军疲于奔命。明军虽然在数量上占优势,但因督抚与武臣存在矛盾,军政腐败,军队没有战斗力,且分兵作战,在具体战役中往往只有起义军的几分之一,常常失败。农民军在战略策略上运用恰当,渑池突围完成了战略转移,后来从流动作战转为阵地战,避免了不利条件,变被动为主动。起义军军纪严明,战斗力较强,与明军形成鲜明对比。

轶事典故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对明末农民战争有着巨大的影响。据现有资料显示,《水浒》影响于农民起义,最早始于明中叶,至明末农民战争达到高峰,农民军均打着“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旗号来反抗官府。

艺术作品

文学作品叶蠖生,《明末农民起义军联明抗满小史》,人民出版社。郑天挺,《明末农民起义史料》,开明书店。顾诚,《明末农民战争史》,光明日报出版社。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中国海关出版社。阎崇年,《明亡清兴六十年》,中华书局出版社。 影视作品1984年陈怀皑执导电影《双雄会》。1998年张子恩执导电视剧《风雨一世情》。2003年陈家林执导电视剧《江山风雨情》。2004年彭军、 杜信执导电视剧《长河东流》。2004年赵锐勇执导电视剧《明末风云》(又称《江山风云》)。2006年虞军执导电视剧《谁主中原》。2006年阎建钢,聂造执导电视剧《大祠堂》2007年庄宇新执导电视剧《逐鹿中原》。2007年张纪中执导电视剧《碧血剑》。2009年李文岐执导电视剧《风起第一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