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春日上方即事(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春日上方即事(唐代诗人王维的诗)

王维诗作
圖片來自搜狗网

《春日上方即事》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题写的一首诗作。该诗描写了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学禅经历,体现出了诗人对佛学的喜爱以及其深厚的佛学造诣。《春日上方即事》处之(《全唐诗》第126卷第071首)。

作品原文

春日上方即事

好读高僧传1,时看辟谷方2。

鸠形将刻仗3,龟壳用支床4。

柳色青山映,梨花夕鸟藏。

北窗桃李下,闲坐但焚香。

作品注释

高僧传:《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释僧佑所撰《高僧传》十四卷;《唐书·艺文志》著录有虞孝敬撰《高僧传》六卷、僧慧皎撰《高僧传》十四卷、僧道宗撰《续高僧传》三十二卷。 辟谷:谓不食五谷。道教的一种修炼术。辟谷时,仍食药物,并须兼做导引等工夫。《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弘景善辟谷导引之法,自隐处四十许年,年逾八十而有壮容。”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二·粱》[集解]引孟诜曰:“青粱米可辟谷。以纯苦酒浸三日,百蒸百晒,藏之。远行,日一餐之,可度十日;若重餐之,四百九十日不饥也。”

鸠形将刻杖:汉代对八、九十岁的老人特加优礼,赐以刻有鸠鸟的玉杖,因为鸠是不噎之鸟,希望老人吃饭不噎,健康长寿。鸠形:鸠,鸟名。古为鸠鸽类,种类不一。如雉鸠、祝鸠、斑鸠等,亦有非鸠鸽类而以鸠名的如鸤鸠(布谷)。今为鸠鸽科部分鸟类的通称。常指山斑鸠珠颈斑鸠两种。鸠形,《太平御览》卷九二一引《续汉书·礼仪志》:“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长九尺,端以鸠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后以“鸠形”指老年人所用的手杖。

龟壳用支床:据《史记》记载,南方有老人用龟做床的撑脚,二十多年后,老人死,龟还活着。这里也是取其长寿之意。

作品鉴赏

该诗记载了诗人生活的一个侧面,也让读者看到了他的好佛绝非虚言。末句说“闲坐但焚香”,显然是坐禅。《五灯会元》卷一记载迦叶的事迹说:“尊者一日踏泥次,有一沙弥见,乃问尊者:‘何得自为?’者曰:‘我若不为,谁为我为?’”可见禅要有切身体验,注重亲自证悟,所以坐禅也是必要的,达摩祖师在嵩山少林寺不就是“面壁而坐,终日默然”。南宗禅兴起以后,强调直指心源,顿悟成佛,对于坐禅,往往只视为一种手段,而并不认为有多重要,惠能就说过“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的话。诗人王维虽然对南宗禅有很深刻的理解,但同时也并不否定北宗的禅定功夫。

《旧唐书》卷一九零《王维传》中说他“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就是对他的生活状态的形象说明。他在诗歌中或者叙述自己“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偶然作六首》之三),或者称道友人“欲知禅坐久,行路长春芳”,(《过福禅师兰若》),并赞成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虽与人境接,闭门成隐居”(《济州过赵叟家宴》);“闲门寂已闭,落日照秋草”(《赠祖三咏》);“轻阴阁小雨,深院昼庸开”《书事》,也证明了这一点。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现在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王维的诗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