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春日上方即事(唐代詩人王維的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春日上方即事(唐代詩人王維的詩)

王維詩作
圖片來自搜狗網

《春日上方即事》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題寫的一首詩作。該詩描寫了詩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學禪經歷,體現出了詩人對佛學的喜愛以及其深厚的佛學造詣。《春日上方即事》處之(《全唐詩》第126卷第071首)。

作品原文

春日上方即事

好讀高僧傳1,時看辟穀方2。

鳩形將刻仗3,龜殼用支床4。

柳色青山映,梨花夕鳥藏。

北窗桃李下,閒坐但焚香。

作品注釋

高僧傳:《隋書·經籍志》著錄有釋僧佑所撰《高僧傳》十四卷;《唐書·藝文志》著錄有虞孝敬撰《高僧傳》六卷、僧慧皎撰《高僧傳》十四卷、僧道宗撰《續高僧傳》三十二卷。 辟穀:謂不食五穀。道教的一種修煉術。辟穀時,仍食藥物,並須兼做導引等工夫。《南史·隱逸傳下·陶弘景》:「弘景善辟穀導引之法,自隱處四十許年,年逾八十而有壯容。」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谷二·粱》[集解]引孟詵曰:「青粱米可辟穀。以純苦酒浸三日,百蒸百曬,藏之。遠行,日一餐之,可度十日;若重餐之,四百九十日不飢也。」

鳩形將刻杖:漢代對八、九十歲的老人特加優禮,賜以刻有鳩鳥的玉杖,因為鳩是不噎之鳥,希望老人吃飯不噎,健康長壽。鳩形:鳩,鳥名。古為鳩鴿類,種類不一。如雉鳩、祝鳩、斑鳩等,亦有非鳩鴿類而以鳩名的如鳲鳩(布穀)。今為鳩鴿科部分鳥類的通稱。常指山斑鳩珠頸斑鳩兩種。鳩形,《太平御覽》卷九二一引《續漢書·禮儀志》:「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長九尺,端以鳩為飾。鳩者,不噎之鳥也;欲老人不噎。」後以「鳩形」指老年人所用的手杖。

龜殼用支床:據《史記》記載,南方有老人用龜做床的撐腳,二十多年後,老人死,龜還活着。這裡也是取其長壽之意。

作品鑑賞

該詩記載了詩人生活的一個側面,也讓讀者看到了他的好佛絕非虛言。末句說「閒坐但焚香」,顯然是坐禪。《五燈會元》卷一記載迦葉的事跡說:「尊者一日踏泥次,有一沙彌見,乃問尊者:『何得自為?』者曰:『我若不為,誰為我為?』」可見禪要有切身體驗,注重親自證悟,所以坐禪也是必要的,達摩祖師在嵩山少林寺不就是「面壁而坐,終日默然」。南宗禪興起以後,強調直指心源,頓悟成佛,對於坐禪,往往只視為一種手段,而並不認為有多重要,惠能就說過「道由心悟,豈在坐也」的話。詩人王維雖然對南宗禪有很深刻的理解,但同時也並不否定北宗的禪定功夫。

《舊唐書》卷一九零《王維傳》中說他「在京師,日飯十數名僧,以玄談為樂。齋中無所有,唯茶鐺藥臼、經案繩床而已。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就是對他的生活狀態的形象說明。他在詩歌中或者敘述自己「愛染日已薄,禪寂日已固」(《偶然作六首》之三),或者稱道友人「欲知禪坐久,行路長春芳」,(《過福禪師蘭若》),並贊成一種與世隔絕的生活:「雖與人境接,閉門成隱居」(《濟州過趙叟家宴》);「閒門寂已閉,落日照秋草」(《贈祖三詠》);「輕陰閣小雨,深院晝庸開」《書事》,也證明了這一點。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漢族,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現在存詩400餘首。王維精通佛學,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維摩詰向弟子們講學的書,王維很欽佩維摩詰,所以自己名為維,字摩詰。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受禪宗影響很大。王維的詩以擅長描繪山水田園風光而著稱,在藝術風格上也比較接近,通過描繪幽靜的景色,藉以反映其寧靜的心境或隱逸的思想,因而被稱為「山水田園詩派」。受禪宗影響很大,精通佛學,精通詩、書、畫、音樂等,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