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习凿齿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晋书·习凿齿传出自于《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1]
原文
习凿齿,字彦威。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江夏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才于温,转西曹主簿,亲遇隆密。
时温有大志,追蜀人知天文者至,夜执手问国家祚运修短。答曰:“至五十年外不论耳。”温不悦?异日,送绢一匹、钱五千文以与之。星人乃驰诣凿齿曰:“赐绢一匹,令仆自裁,惠钱五千,以买棺耳。”凿齿曰:“君几误死!此以绢戏君,以钱供道中资,是听君去耳。”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累迁别驾。温出征伐,凿齿或从或守。所在任职,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温甚器遇之。时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并相友善,后使至京师,简文亦雅重焉。既还,温问:“相王何似?”答曰:“生平所未见。”以此大忤温旨,左迁户曹参军。时有桑门释道安,俊辩有高才,自北至荆州,与凿齿初相见。道安曰:“弥天释道安。”凿齿曰:“四海习凿齿。”时人以为佳对。
是时温觊觎非望,凿齿在郡,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起汉光武,终于晋愍帝。于三国之时,蜀以宗室为正,魏武虽受汉禅晋,尚为篡逆,至文帝平蜀,乃为汉亡而晋始兴焉。引世祖讳炎兴而为禅受,明天心不可以势力强也。凡五十四卷。后以脚疾,遂废于里巷。
及襄阳陷于苻坚,坚素闻其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既见,与语,大悦之,赐遗甚厚。又以其蹇疾,与诸镇书:“昔晋氏平吴,利在二陆;今破汉南,获士裁一人有半耳。”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史臣曰:习氏、徐公俱云笔削,彰善瘅恶,以为惩劝。夫蹈忠履正,贞士之心;背义图荣,君子不取。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二》) 【注】二陆,指陆机和陆云,西晋著名文学家。徐公,即徐广,东晋史学家,《晋纪》的编写者。
译文
习凿齿,字彦威,襄陽人氏。家族殷富兴旺。世代为乡里豪绅。习凿齿年轻时就颇有志气,博学多闻,以文章著称。荆州刺史桓温召为从事,江夏相袁乔十分器重他,多次在桓温面前夸奖他的才干,桓温便升迁他为西曹主簿,关系亲密,待遇优厚。
当时桓温有野心异志。将蜀地一位通晓天文术数的星人请来,夜里握住他的手询问国家命运气数的长短。星人回答说:“国势正兴旺,国运也很长久。”桓温疑心星人难于直说,便粉饰言辞道:“如果足下所说是实,这岂止是我的福分,而且是苍生的万幸。只是今日话语尽可说明白。国家必有小小的厄运,也应该说出来听听。”星人道:“太微、紫微、文昌三星之气象显示如此。绝无忧患。到五十年以后就难以预测了。”桓温不高兴,便不再追问。
过了一天,桓温送给星人绢一匹,钱五千文。星人便急忙奔告习凿齿说:“家住益州,受命远道而来,今奉桓公旨意自裁,无法使尸骨返乡。因为足下仁厚慈爱,请为小人备棺立碑安葬于黄土。”习凿齿问其缘故,星人说:“桓公赐绢一匹,是让小人自缢,给钱五千,是置办棺材之费。”习凿齿说:“足下差一点因误会而死!足下曾听说过干知星宿有不杀之义吗?桓公这是用丝绢跟足下开个玩笑,赐钱是供路途费用。这是让足下离开回乡而已。”星人大喜,第二天天一亮就去辞别桓温。桓温询问离去的本意,星人以习凿齿之言作答。桓温笑道:“习凿齿担心足下因误解而死,足下倒是因误解而得生。然而这真是三十年白读儒书,不如一问习主簿。”
习凿齿累迁别驾。桓温出兵征战,习凿齿有时行军有时留守,所任职务,常常处在机要之位,任职理事颇有功绩,擅长写书信论议,桓温十分器重信任他。当时著名的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皆与习凿齿交情深厚。后来习凿齿奉桓温之命出使至京师,当时做丞相的简文帝也十分敬重他。返回荆州后,桓温问:“丞相会稽王是怎样的人?”习凿齿答道:“生平所未见。”与桓温旨意大为不合。因此被降职为户曹参军。当时有个僧人释道安俊逸善辩有高才,从北方到荆州,与习凿齿初次会见。
释道安道:“弥天释道安。”习凿齿应声道:“四海习凿齿。”当时人认为这是绝妙对句。 当初,习凿齿与两位舅舅罗崇、罗友皆为州从事。及至习凿齿迁职为别驾,其职位在二位舅舅之上,习凿齿多次为舅舅向桓温陈请升职。桓温到后来被习凿齿激怒后,便提拔他的两位舅舅相继为襄陽都督,却任命习凿齿为荥陽太守。 桓温之弟桓秘也颇有才气,素来与习凿齿相好。习凿齿免去郡守之职后返回襄陽,给桓秘写信说:我离郡后于五月三日这一天抵达襄陽,两眼所见满是凄伤悲凉,全无欢乐之情,痛苦之事,本非书信言语所能表述得完的。每次省问家舅,从城北门入,西望隆中,想孔明之吟咏;东眺白沙,思庞统之清音;北临樊墟,仰慕邓攸高尚的节操;南顾城邑,追怀羊祜爱民的风范;放眼遥望檀溪,深念崔州平与徐元直的友善;极目远眺鱼梁,遥想司马德操指教刘玄德的往事,未曾不徘徊多时,心中涌起无限伤感。抚摸车辕犹豫不前,感慨叹息而至哭泣。至于像魏武帝曹操在此置酒高会,孙坚在此身亡,裴秀杜预的故居,繁钦王粲的旧宅,这些往事遗迹如同星星一样呈现在眼前。那些猥琐寻常之辈,碌碌平庸之士,怎可以感动他们的心呢!
芬香来源于椒兰,清音发自琳琅玉石。怀抱治世之才而做王佐者,必将流传其博大的余风;心胸高尚而勉行其德者定会有光明美好的遗事。像前面所提及的八君子,千载之下犹使人想见其为人,何况他们同今天相距不远呢!此一时彼一时也,怎知今日之才不如从前,百年以后,我与足下不会被后人视为平庸的刘景升吧! 习凿齿的风度就是如此豪迈出众。
当时桓温图谋篡位,习凿齿闲居襄陽郡里,著写《汉晋春秋》裁定正逆来节制桓温。书起于汉光武帝,终止于晋愍帝。写三国鼎立之事,西蜀作为汉朝宗室为正统,魏武帝虽然接过了汉皇位后又禅让于晋,仍为篡逆。至晋文帝平定西蜀,才算汉朝覆亡而晋朝兴起。引证晋世祖司马炎有炎兴之义,后主刘禅有禅让之兆,宣明天帝旨意不容许以势力强夺皇位。一共五十四卷。后因患脚病,便成为里巷残废之人。
及至襄陽被前秦苻坚占领,苻坚平素多闻习凿齿的大名,便用轿子将习凿齿与释道安一起送到长安。相见后,与他交谈,十分欣赏他。赐赠礼物非常丰厚。又因为习凿齿跛足,苻坚给各镇的文书中说:“从前晋朝司马氏平定吴国,利在获得陆机、陆云二位才士;今日我平定汉南,所获得仅仅是一个半人而已。”不久习凿齿因病返回襄陽。又过不久襄陽邓州回归东晋。朝廷打算征召习凿齿,让他主管撰写国史。适逢习凿齿病死,此事便告中止。 习凿齿之子习辟强,其才能学识具有其父的风貌,官至骠骑从事中郎。[2]
作者简介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 齐州临淄县(今山东省淄博市)人。
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史学家,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善诗能文,博览经史。十八岁,举进士出身,授羽骑尉、隰城县尉。晋阳起兵后,投靠秦王李世民后,积极出谋划策,典管书记,选拔人才,成为秦王府得力谋士之一。在随李世民征战时,凡王府书檄,驻马即成,言简意尽,不需起草。唐武德四年曾被招为“十八学士”之一。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封房玄龄为梁国公。官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总领百司,掌政务达20年。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监修国史,又曾与魏徵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省并中央官员;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材授任;恪守职责,不自居功。同时负责国史馆,先后监修成《高祖实录》、《太宗实录》、《晋书》。去世后,谥号“文昭”,后配享太宗庙廷。
武德九年(626年),谋划“玄武门之变”,随同杜如晦等五人居于首功。执政期间,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处事果断,并称“房谋杜断”,成为良相典范,累迁尚书左仆射、司空,受封梁国公,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病逝,追赠太尉,谥号文昭,配享太宗庙廷,陪葬昭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