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晉書·庾敳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晉書·庾敳傳出自於《晉書》,中國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齡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記載的歷史上起三國時期司馬懿早年,下至東晉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劉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晉。該書同時還以「載記」形式,記述了十六國政權的狀況。原有敘例、目錄各一卷,帝紀十卷,志二十卷,列傳七十卷,載記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後來敘例、目錄失傳,今存一百三十卷。 [1]

原文

①敳字子嵩。長不滿七尺,而腰帶十圍,雅有遠韻。為陳留相,未嘗以事嬰心,從容酣暢,寄通而已。處眾人中,居然獨立。嘗讀《老》《莊》,曰:「正與人意暗同。」太尉王衍雅重之。

②遷吏部郎。是時天下多故,機變屢起,敳常靜默無為。參東海王越①太傅軍事,轉軍諮祭酒。時越府多俊異,敳在其中,常自袖手。豫州牧長史河南郭象善《老》《莊》,時人以為王弼之亞。敳甚知之,每曰:「郭子玄何必減②瘐子嵩」。象後為太傅主簿,任事專勢。敳謂象曰:「卿自是當世大才,我疇昔之意都已盡矣。」 ③敳有重名,為縉紳所推,而聚斂積實,談者譏之。都官從事溫嶠奏之,敳更器嶠,目嶠「森森如千丈松,雖礧砢③多節,施之大廈,有棟樑之用。」

④時劉輿見任于越,人士多為所構,惟敳縱心事外,無跡可間④。後以其性儉家富,說越令就換錢千萬,冀其有吝,因此可乘。越於眾坐中問於敳,而敳乃頹然已醉,幘墮機上,以頭就穿取,徐答云:「下官家有二千萬,隨公所取矣。」輿於是乃服。越甚悅,因曰:「不可以小人之慮度君子之心。」 ⑤石勒之亂,與衍俱被害,時年五十。

【選自《晉書》卷五十•庾敳(ái)傳,有刪節) 【注】①東海王越:司馬越,時為東海王,②何必減:未必比……差。③礧砢:讀léi luǒ,原指樹術多節,這裡比喻人才卓越。④間:非難,詆毀。

譯文

庾敳字子嵩。身高不到七尺,而腰寬十圍,文雅有深韻。任陳留相,從不把事放在心上,從容暢快。處眾人之中,安然獨立。(庾鼓)曾讀《老子》和《莊子》,說:「正與我的心意暗合。」太尉王衍很敬重他。

庾敳升任吏部郎。當時天下多事,多次發生事變,庾敳常常靜默而不為之干擾。參與東海王司馬越大傅軍中事務,轉任軍諮祭酒。當時司馬越府中有很多俊才,庾敳在他們當中,常常袖手旁觀。豫州牧長史、河南郭象擅長《老》《莊》之學,庾敳和他很相知,常說:「郭子玄水平不低於我庾子嵩。」郭象後任太傅主簿,處理事務專擅權勢。庾敳對郭象說:「你雖是有大才能的人,但我往昔看重你的心意已經全沒有了。」

庾敳名聲很高,被權貴推重,但聚斂積累財物,談論的人都諷刺他。都官從事溫嶠彈劾他,庾敳更器重溫嶠,認為溫嶠如森林中高聳的千丈松樹,雖然大而多節,但用來修蓋大廈,就有當棟樑之材的大作用。

當時劉輿受司馬越信任,士人多被他誣陷,惟有庾敳縱情事外,劉輿找不到理由毀謗他。後來認為庾敳生性節儉而家中富厚,勸說司馬越讓庾敳與他換千萬錢,希望庾敳吝嗇不肯換,這樣就有機可乘。司馬越在大庭廣眾之中向庾敳問這件事,庾敳已經頹然大醉,頭巾掉在桌子上,他用腦袋去頂頭巾,慢慢回答說:「下官家中有二千萬錢,隨你去取吧。」劉輿於是敬服他。司馬越很高興,就說:「不可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石勒叛亂時,庾敳和王衍都被殺害,庾敳當時五十歲。[2]

作者簡介

房玄齡(579年~648年8月18日),名喬,字玄齡齊州臨淄縣(今山東省淄博市)人。

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史學家,隋朝涇陽令房彥謙之子。善詩能文,博覽經史。十八歲,舉進士出身,授羽騎尉、隰城縣尉。晉陽起兵後,投靠秦王李世民後,積極出謀劃策,典管書記,選拔人才,成為秦王府得力謀士之一。在隨李世民征戰時,凡王府書檄,駐馬即成,言簡意盡,不需起草。唐武德四年曾被招為「十八學士」之一。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封房玄齡為梁國公。官任中書令、尚書左僕射、司空等職,總領百司,掌政務達20年。參與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訂,監修國史,又曾與魏徵同修唐禮;調整政府機構,省並中央官員;善於用人,不求備取人,也不問貴賤,隨材授任;恪守職責,不自居功。同時負責國史館,先後監修成《高祖實錄》、《太宗實錄》、《晉書》。去世後,諡號「文昭」,後配享太宗廟廷。

武德九年(626年),謀劃「玄武門之變」,隨同杜如晦等五人居於首功。執政期間,房玄齡善於謀略,杜如晦處事果斷,並稱「房謀杜斷」,成為良相典範,累遷尚書左僕射、司空,受封梁國公,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病逝,追贈太尉,諡號文昭,配享太宗廟廷,陪葬昭陵。[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