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晒黑族”异军突起,成为晒客中最抱团、加盟人数最多、发展最快的人群之一。晒黑族热衷“揭黑”,一旦了解到社会上的不平事,即通过网络详细披露,以警示其他网民。

“晒黑”族的一个口号就是:“只有不想晒的,没有不能晒的。” 晒黑族把力量单薄的个体汇聚起来,形成更大的集群力量对抗侵权行为,十分有利于降低侵权行为发生的几率,消费者是十分欢迎它的。[1]

目录

基本概念

晒客,无疑成为2007年以来网络上最流行的词汇之一,在百度网上搜一搜“晒客”,相关文章超过10万篇。晒客译自英文“SHARE”,就是大家把自己的生活遭遇、消费经历、工作感受、工资(股票基金)收入、淘宝收获、心爱之物、情感况味等等,反正所有生活中的零件能搬则搬,放到网络上“晒晒太阳”,与人分享,由人评说。

族群分类

网友将“晒黑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打击报复型:以向工商、税务、公安、检察等执法部门举报为主。此类“晒黑族”喜欢在网络上隐蔽作战,战场多选择在网吧等IP地址较难查证的地方,以避免事后遭打击报复。

博取同情型:多为自身在生活中遭受了一些不公正的待遇,渴望通过“晒黑”引起大家的关注、同情与支持,特别是期待得到有识之士或政府部门的帮助,目的就是为了达到改变现有的不公正情形,曝光商家的不诚信行为也属于这一类型。

愤世嫉俗型:此类以年轻人居多,心态多带有愤青心理,瞅准带有争议或有影响的事件便大做文章。

晒料介绍

一些晒客网站里“晒黑”族非常活跃,“晒料”也五花八门:比如,“落日羽希”在舜网论坛“吃遍济南”栏目发出帖子后,大批网友纷纷跟帖,有的揭露某些商家“定额发票多假货,刮奖处用指肚一刮就破”,有的举报某些饭店“从来不给自己开发票”,有的指责某些商家“明明有机打发票却从不开机”等等。在这个帖子里,“晒黑”族揭露了50多户商家,其中包括瑞蚨祥、小肥羊、麦当劳等知名商家,商家地址、名称都被交代得一清二楚,而且个中经历描述得淋漓尽致,“晒黑”族个个显得义愤填膺,最后有的网民开始指责济南的餐饮业水平,有的则痛骂“税务部门拿着纳税人的钱喝大茶不干事”。

晒黑族揭露的内容非常贴近民生,涉及的基本上是“衣食住行”等所有普通人日常生活中都可能遇到的情况,包括银行网点排队难、饭店服务态度差、医院收费差别大、步行街某些店铺假冒品牌衣服、某些线路公交车司机开车急躁等,由于贴近广大群众的生活,“晒黑”族发帖后“一呼百应”,声势浩大,队伍日益壮大。

晒黑理由

针对网络上暴“晒”成风的现象,记者采访了一些“晒黑族”,发现他们“晒黑”的理由主要有两个:一是体现主体意识,维护公民权利;二是倾诉自身遭遇,化解不利情绪。

喜忧观念

晒黑”族活跃一方面反映了群众维权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由于工商、 消协等相关部门的维权工作还没 法做到无缝隙覆盖,而网络日益普及、 影响面增大而又相对自由,为老百姓自发维权提供了另一个有效的渠道, 因此“晒黑”得以在网络上日益盛行。 晒黑族共同就某一个话题讨论,其实是一种抱团维权,有利于把力量单薄的 个体汇聚起来,形成更大的集群力量对抗侵权行为 ,这更有利于降低侵权行为发生的几率。

一些人士则对“晒黑”族做法表示担忧, 认为“晒黑”最后容易演变成一场愤怒情绪的集体宣泄,这不利于 问题的解决,相反只会激化矛盾。 济南一家网站的“晒客论坛”网管张士贵说:某些网民“晒黑”时心情激愤,在这样 的情势下,就容易出现无中生有、张冠李戴、 以偏概全或片面扩大事实的情况,此时,一旦又唤起了有相同遭遇 的网民的跟帖支持, 最后“晒黑”就很可能变成一场肆无忌惮地声讨, 容易含沙射影中伤他人。

最典型的情况就是,某位网民碰上了商家偶发的某次侵权行为, 处于厌恶、出气的心理,“晒黑”时他就很可能指责那户商家“一直”在侵犯消费者权益;同时, 一些网民可能就开始以偏概全,把整个市场都痛骂一番,或者“追本溯源”,把矛头对准主管政府部门。这样一来,‘晒黑’就成了一场闹剧,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为此过激的帖子基本不让发。但即便如此,不少网友仍非常乐意“晒”,“晒”时也常常很气愤。

如果一个讨论话题最后变成了谩骂,比如, 原先不开发票的只是某些商家,到最后全成了不开发票的了,自 己也就不知道哪些爆料是真实的,也就无从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了。而且这时候“晒黑”变成了发牢骚,就没意思了,还有可能惹官司。

专家观点

安徽省社科院社会学家王开玉指出——

随着民主、法制的逐步完善,人们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晒黑族”应运而生。过去也有人偶尔在论坛中揭露社会不公现象,但发贴者的目的旨在倾诉和发泄自身的不公正待遇,并没有强烈的维权概念。而如今“晒黑族”晒黑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以网络为平台,维护自己作为公民所应享有的权利。他们所“晒”的内容并不一定与自己有关,往往涉及民生问题,他们希望以公民的身份介入到社会发展进程中,参与法制文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

王开玉认为,从这个角度来看,“晒黑”不仅“晒”出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更“晒”出了一个群体公民意识、公民权利的觉醒。合肥的李先生说:“现在工作压力很大,工作一天下来常常整个人都疲惫不堪,遇到不平的事如果不上网诉诉苦,迟早哪天要爆发的。和网友们侃侃之后,心情也会好很多,一些事也就不那么计较了。”

社会学家王开玉指出,“晒黑”要想成为一种长期稳定有效的维权手段还必须完善配套措施。工商、消协、税务、检查等有关部门可以联合起来,建立相应的“晒黑”网站,一方面为“晒黑族”提供一个平台,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也可以通过网站掌握最新信息,及时对各类违规违法行为采取措施,有利于执法部门工作的深入化和细致化。同时,为了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晒黑”网恶意中伤他人,可以采取网络实名化管理,这样实际上是对人们言论起到监督的作用,有效保证“晒黑族”所反映情况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同时加强对个人注册信息实行保密,让人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和揭发。

坚守原则

王忠武、张士贵、山东康桥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青锋等相关专家认为,为了避免“晒黑”由抱团维权变成集体宣泄,前提是要“秉承一个原则、坚守两条底线”,即事实原则和道德底线、法律底线。

他们建议,“晒黑”族发帖时,应客观真实地反映自己的遭遇,而不要让情绪蒙蔽了理智,在“晒黑”的同时恶意中伤其他单位或个人。比如在发帖时,交代清楚侵权事件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还是道听途说、侵权发生的具体时间和次数、“侵权”事实是自己的主观臆断还是有权威人士定性等等,同时注意就事论事,不扩大、不缩小、不意气用事搞牵连。“唯有如此,才能达到建设性的目的,有利于网民从中获取可信、有用的维权信息,共同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如同网络的影响正在日益扩大一样,“晒黑”族一经出现便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谁想取缔它都会无能为力。所以,我们就要充分正视它,想办法使其不断完善提高,为公民维权拓出一条新的便捷渠道。

视频

晒黑族 相关视频

拯救夏日晒黑族,但不能缺了时尚
拯救夏日晒黑族,但不能缺了时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