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霞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曉霞山,位於湖南省湘潭縣南部中路鋪鎮,海拔451.3米。曉霞山巒嶂中有三峰,凹凸勻稱排列,形如筆架,又名筆架山。山高其間林谷縱橫,小竹叢生,素饒竹筍,故亦稱饒筍山。這裡山脈起伏,南至天馬山,北抵天子墳山,氣勢磅礴,是南嶽72峰之一。南嶽72峰之一的湘潭縣南部中路鋪鎮境內之曉霞山,屬南嶽衡山脈系,山脈逶迤,南至天馬山,北抵天子墳山,擎天聳立,氣勢磅礴。
曉霞山巒嶂中有三峰,凹凸勻稱排列,形如筆架,故又名筆架山。山高海拔451.3米。其間林谷深邃,小竹叢生,素饒竹筍,故亦稱饒筍山。山峰之陽有二古寺:一曰中林寺(即上庵子),寺門書有冠頂聯「中通仙境;林無俗情」。佛堂聯為「舉目望西天,誠意誠心,歸菩提無樹;低頭思東土,棄情棄欲,渡苦海有舟」。一曰圓通寺(即下庵子),寺門聯為「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兩寺相距不上三百步,寺內皆雕樑畫棟,直欄橫檻,花彩斑駁,圖文並茂;古樹參天,枝繁葉茂,盛夏酷暑,憩此片刻,即可息汗定喘。
曉霞山,筆架遠占衡岳之鐘氣,近挹湘涓之秀色,景象奇特,乃得天獨厚之勝境,亦人才薈萃之佳地。現代語言學家、教育家黎錦熙,現代音樂家、文學家黎錦暉,礦業家黎錦曜,教育家黎錦紓,著名的鐵道橋樑專家黎錦炯,被魯迅先生稱為「湘中作家」的黎錦明,音樂家黎錦光,文學家黎錦揚八兄弟,人稱「黎氏八駿」(又叫「八傑」),就誕生於曉霞山西麓之石潭壩鄉菱角村長塘。一代國畫宗師齊白石,則誕生於曉霞山東麓之星斗塘。[1]
景區特點
曉霞山,由北而望,三峰鼎峙,如筆架然。士人又稱筆架山。」「山中泉流,涓涓不絕,春夏則奔流入澗。」「其中雞鳴犬吠,花香襲人,樹木蔥蘢,蒼翠欲滴,有桃源仙境之慨。」曉霞山之秀麗景角、獨特風貌,被歷代名人如此推崇,作為現代人不能不乘興一游。
曉霞有三奇:山勢奇;溝深水奇;雲霧奇。
山勢奇險
曉霞山南北走向,面朝東,氣勢磅礴,綿延30餘里。山勢東向聳立,山脈東面坡陡,有的地方甚至成絕壁,險峻無比;西向平緩,山巒疊峰,山脈相連,主峰曉霞峰,高聳入雲,兩側山脈逶烘托,向東遠望如雄鷹展翅欲飛,有騰傾家盪空萬里之威勢。
向北遠望,曉霞似一馬當先,身後萬可奔騰,有排山倒海之勢。向西望主峰,三峰鼎峙入雲,如筆架,故當地人又稱之為筆架山。沿主峰向北,依次有風車坳、凳子嶺、高崖嶺、狗頭寨、白竹坳、拗柴嶺、寒婆坳、獅子口等。南向有胡家嶺、蓮花寨、紫荊山等,山脈折西有九峰寨、芙蓉寨等。山山寨寨,都有「一夫把關,萬夫莫開」之險。山脈相連,圍成一個字形向北開口的石潭壩小盆地。主峰之東有一半圓小山,形似葵扇,名曰扇子排,大小山頭主次排列相依,宛如屏障。
山北半山腰有一奇岸,聳立山腰,形如雞公,稱雞公岩。曉日東升,石岩披霞,燦然如金,又稱「金雞報曉」,為曉霞山一景。相傳,古代有一雞公妖,每當農村收割季節,便晚上下山去吃稻穀,讓當地農民顆粒無收。農民求天神保佑,燒香拜佛,感動天庭。一日,忽然黑雲蔽日,雷聲滾滾,雷神打死了雞公妖,使它變成了岩石。鄉人稱此為雞公岩,還在這裡修建了一座鎮雞廟,高丈余,占地10餘平方米,現在毀了。
溝深水秀
曉霞山凌空面東,顯其險峻。而西、南側山嶺相連,溝壑縱橫,深不可測,又有幾分神秘色彩。從主山脈而北有板橋溝、滄水溝、沈家洞、楊家沖、賴家沖等;而南有周家洞等,高低落差數百米,從溝底爬上頂峰,最長達10多華里。人行峽谷,如入洞中,兩旁山聳入雲,中間小道蜿蜒,溝底有清泉潺潺。兩旁山上樹木,結成連理,遮天蔽日,即使是炎炎夏日,也有涼悠悠之感。有時看看到了絕處,忽又峰迴路轉,豁然開朗,出現一片小谷地,有農舍二、三棟,農田幾丘,桃紅柳綠,雞鴨成群。更奇是曉霞之水。「曉霞之水天上來」。
曉霞山溝壑縱橫,小溪遍布,清澈如鏡,遇有落差較大之石壁,又如披珠漱玉。山中各處,多有清泉湧出。離主峰頂僅幾十米處,就有一泉,流量如手車水,已修一池塘蓄之,下潤田地。凳子嶺頂,也有泉群,已建成了一小型水庫,灌溉山東荷塘和山西石潭壩之農田。山間農家都飲井水,有的用竹楓接石壁泉水入廚,如城裡自來水一般。每到春夏,充沛的雨量使各條山溪暴滿,溪水如萬馬奔騰,響聲如雷,蔚為壯觀。像群山之中鑲嵌的一塊明鏡般的印子山水庫,更使曉霞之水即有小溪流的韻致,又有大湖泊的秀麗與溫柔。上千畝水面的庫區水平如鏡,山巒倒影,水鳥翔飛,魚躍碧波,湖光山色,渾然一體。身臨其境,如入仙山瓊閣,令人留連忘返。
雲霧奇繞
曉霞山頂,雲蒸霞蔚,自不待說,晴日登臨,可在雲海中觀日出。又因雲霧水珠反射太陽,多有彩虹。如「日照香爐生紫煙」之狀。過去山上僧人以為是「佛光」,有不少人為擁抱「佛光」而躍下捨身岩。更為奇特的是,在半山腰裡生出的雲霧,如白練纏腰,輕紗飄緲,如臨仙鏡。齊延襄曾描述:「每值春夏之交,恆出雲如匹練,潢曳嶺腰,推行其速,士人稱為挨山白。須臾布滿山谷,黑雲潑墨,瀰漫天際。風習習於樹梢,頃刻間風聲壯烈,怒濤奔騰馳騁,急雨如豆矣!
對於曉霞山的俊秀山川,歷代有不少文人吟詩稱讚,這裡引出幾首近人詩詞,以饗諸君。清周兆鵬《九日登曉霞峰》詩云:「曉霞黃葉感深秋,憑眺無聊客緒抽。落日旌旗關塞冷,浮雲滄海古今愁。一籬菊影欺蓬鬢,千里濤塊礙釣鈎。且欲追尋煙寺去,萬緣滌淨酒盈甌。」清末湘潭文人、龍山詩社與羅山詩社成員王仲言《九日游曉霞山圓通庵》詩云:「策馬新從岳頂回,又攜雙屐曉霞來。危橋細路行人少,古木寒雲老鶴哀。笑指名山思結宇,醉招良友共登台。紫萸黃菊皆堪把,鬱郁愁懷且暫開。」又「雨檜風徨繞講台,秋光遙逐雁行來。赬廊落葉紛強如織,碧殿重陽黯開來。俊鶻隔林如欲語,孤猿抱樹為誰哀。寒山踏遍尋歸路,衝破疏煙步月回。」
佛教聖地
天下名山皆佛占,曉霞山的秀麗山川,自然吸引了眾多佛道弟子。相傳,曉霞山僅主峰周圍原有佛寺道觀達48處之多,現在大多仍可找到遺址。解放後,保存時間較長的有圓通寺、白衣庵等。 圓通寺位於曉霞山中部林深竹茂之處,與雞公岩遙遙相對,俗稱下庵子,是規模最大的一寺,其建築輝煌,分前後二進。前進有大門三孔,中門最大。
上面嵌有祁陽石刻的「圓通寺」。兩旁有聯:「圓澤三生石;通天百尺台。」為清光緒舉人、湘潭文人馬瑞圖題寫。另有一聯為「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乃湘潭文人陳琪寫於民國壬申歲(1932年)孟冬之望。廳上中立有劉備、關雲長、張飛三三鍍金塑像。關雲長兩旁聯曰:「立志在漢朝,削魏吞吳,安邦護國扶社稷;精靈貫日月,青龍偃月,殄災降魔庇下民。」靠背有雷祖老爺等三尊菩薩。後進中立有一尊如來佛鍍金菩薩,高一丈有餘。上有「佛法如天」橫匾。兩旁有小菩薩,菩薩左旁吊有大鼓,右旁吊有鑄鐘,如來佛菩薩背後有一尊千手千眼觀音鍍金菩薩,高一丈有餘,屈膝盤足於蓮台之上。前進與後進之間,兩旁有牆連續,牆內左立十八羅漢菩薩,右立二十四諸天薩。屋後為空坪。
坪正中設香爐。左邊有大白果樹,枝繁葉茂,遮天蔽日,約有數百年歷史。右邊有「飛來鍾。」傳說是某年舊曆二月十九日觀音菩薩生日,鄉人組織20盞龍燈獅子,上山慶賀觀音誕辰。當晚四境有萬餘民眾參加,盡情地觀舞,熱鬧非凡。卻誰知,猛然狂風大作,雷雨交加。人們只得回家休息。第二天,鄉人繼續來寺慶賀,竟發現寺內多了一口大鐘,重約4000餘斤,上有「蘇州」二字。估計是蘇州鑄造。傳說鍾從南嶽衡山飛來,故名。遺憾的是圓通寺在五十年代末被毀,大鐘也煉了鋼鐵。寺址作了國營曉霞林場總部達30年。大白果樹也被砍伐。如今發出新蒸也有合抱大了。
中林寺俗稱上庵子,位於主峰西北離峰100多米,離圓通寺約300米,寺內雕樑畫棟,飛金流銀。規模為一進。中立觀音鍍金菩薩。有兩副門聯,一副是:「中通,仙境;林無俗情。」四十年代修葺時,為鏤心詩翁林藪題寫。另一副是:中通通四海;林中好避秦。「佛堂長聯曰:「舉目望西天,誠意誠心,歸菩提無樹;低頭思東土,充情棄欲,渡若海有舟。」是國民黨中央政府監察委員、蒙藏委員會委員黎雨民(1873—1938年,湘潭縣人)題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蒲月穀旦。詩寺於20世紀五十年代末被毀,後闢為曉霞山林場五工區。
白衣庵位於山東凳子嶺上,寺規模略小於中林寺。四周樹木蔥蘢,古木參天。寺中立送子娘娘鍍金菩薩。此寺亦於五十年代被毀,後闢為曉霞山林場四工區。
曉霞山寺廟遺址,除上述三處外,還有志庵子坪、鎮雞廟等數處。屋址明顯,廢磚棄瓦到處可見。還有許多墓碑及碑刻。墓碑上儘是「佛光無邊」、「肉身合一」、「法力無邊」等字眼。在圓通寺遺址上,有數塊記載圓通寺重修經過及寺廟管理的田土山林的碑刻。可見當年曉霞山確與南嶽衡山一樣,是一處佛禪聖地,不過規模小些罷了。
文化聖地
曉霞山地靈人傑,在它的哺育下,山上走出了許多馳名中外的名人。 山西北菱角村長塘,誕生了中國和名的黎氏八駿,即語言學家黎錦熙等兄弟8人。長塘是個風景優美的地方。林木蒼莽,芳草如茵,小橋流水,竹籬炊煙……古樸的山村充滿了田園詩意。壠中,十里平川,良田千畝,一條溪水緩緩流過,清泉汩汩,四季不枯,人們叫它杉溪。長塘對面是風景秀麗、古樹參天的羅網山。
晚清湘潭詩人王仲言在《杉溪晚眺》詩云:「幽絕鄉村地,秋光滿目前。黃花霜里遠,紅葉雨中妍。古戍下飛鳥,空山鳴亂蟬。忽離鄰犬吠,有客過溪邊。」描繪的就是這裡的旖旎風光。長塘黎氏故居是一棟占地約20畝坐東朝西的土牆瓦屋建築,第一道槽門和正堂大門朝西,正屋13間,除廳堂外,都是臥室。前「進」正廳曾懸有一塊「美意延年」巨匾,是民國總統徐世昌在黎松庵五十壽誕時書贈的。黎松庵曾在此與友人成立羅山詩社和創辦杉溪學校。黎氏兄弟都是在杉溪學校啟蒙的,家鄉濃郁的文化氣息都為他們後來的建樹打下了堅實的文化基礎。
曉霞山東麓之杏子塢星斗塘,誕生了世界文化名人、一代國畫宗師齊白石。山東山西這兩位名人,來往很密切。齊白石曾無數次翻過曉霞山,來到長塘,與黎松庵等人切磋詩、畫、印技。曉霞山的鐘靈秀色,飛澗流泉,奇花異草給了他深深的啟迪,並在他的國畫創作中多有體現。他的山水畫,基本在長塘習成。畫山,山則峻峭、凝重;畫樹,樹則蒼勁、茂盛,給人美好的意境。齊白石在回憶到長塘與黎松庵一起畫畫、刻印的情景時曾寫道:「石潭舊事等心孩,磨石書堂水亦災;風雨一天拖兩屐,傘扶飛到赤泥來。」羅山風光之秀麗,頗能與蘇軾《前赤壁賦》中所描繪之景象媲美。白石老人滿90歲時,在給黎松庵的信中寫道:「安得化身為蝸斗,負其廬置於羅山之側。」雙說:「安得安閒形似舊,臥君書屋聽溪聲。
曉霞山周圍,除黎氏兄弟與白石老人等蜚聲國內外,還有曾任《大公報》主編的張平子,誕生在曉霞山白竹坳南的新塘沖。另有前清舉人齊葆吾、馬瑞圖,書法家陳琪等,都是曉霞山的精英。民主革命時期,還有胡佑生、張忠廉等領導的湘潭地下黨長期活動在曉霞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