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性法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智性法師,是台灣早期出家僧侶中的耆宿之一,出生於一八八四年,一九〇三年即到福州鼓山湧泉寺出家。但是智性早年在大陸參訪,到一九二八年才回到台灣,以致他在台灣並沒有像覺力、善慧開創一個法脈。這是各人因緣的不同,無關乎德學與修持。 釋智性,福建省台灣府台北人,俗家姓葉,清光緒十年甲申(一八八四;台灣在光緒十一年[一八八五年]建省)出生。他的父親諱永風,經營木炭業,為人寬厚老誠,做生意公平無欺,遠近鄰舍都願和他交往,因此生意頗為興隆。母親馮氏諱求娘,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智性法師
國籍;中國
出生日期;1884年
出家受戒
智性法師,是台灣早期出家僧侶中的耆宿之一,出生於一八八四年,一九〇三年即到福州鼓山湧泉寺出家。但是智性早年在大陸參訪,到一九二八年才回到台灣,以致他在台灣並沒有像覺力、善慧開創一個法脈。這是各人因緣的不同,無關乎德學與修持。 釋智性,福建省台灣府台北人,俗家姓葉,清光緒十年甲申(一八八四;台灣在光緒十一年[一八八五年]建省)出生。他的父親諱永風,經營木炭業,為人寬厚老誠,做生意公平無欺,遠近鄰舍都願和他交往,因此生意頗為興隆。母親馮氏諱求娘,賢慧慈祥,敦親睦鄰,人人稱譽,不幸在智性十一歲時,馮氏罹疾不治,撒手西歸。智性自幼純孝,整日悲慟不已,每天一定要到母親墓前哭祭一番。一天他在墓前哀悼之時,適逢道友葉得路過,上前勸導他徒哭無益,不如從師學佛,才能探求得人生究竟,以免除人生痛苦。智性以此因緣,進入台北大橋頭的龍華堂(即後來的龍雲寺),這是他接觸佛教的開始。智性七歲時即入私塾啟蒙,跟隨知名漢學名師陳朝用先生受業,讀學塾啟蒙書"三百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以至於《論語》、《孟子》等。到他母親逝世後,他入佛堂學道,開始持齋茹素,逐漸有了出家的念頭。
光緒二十年甲午之戰,滿清戰敗,翌年日寇竊據台灣。這時陳朝用先生的學塾雖仍然授課,而智性內心忐忑不安,出家的念頭時時在心底泛起。如是又過了幾年,在他二十歲時,終於下定決心,拋棄學業,附船逃回福州,投入鼓山湧泉寺,禮謁方丈振光老和尚,請求出家。蒙老和尚應允,為之剃度,時為光緒二十九年癸卯(一九〇三年)。翌年,鼓山古月老和尚傳授三壇大戒,智性受了具足戒,成為一名比丘。
參訪學法
智性圓戒後,白塔寺的當家師禪雲和尚很器重他,留他在白塔寺,給方丈老和尚擔任侍者。那時在南洋檳榔嶼弘化的妙蓮老和尚,回到鼓山作壽,以禪雲和尚的介紹,智性得以謁見妙蓮老和尚,妙老壽誕以後,廈門南普陀寺喜參和尚來函請妙蓮和尚代他到漳州住持南山寺──南山寺本為一所破落的舊寺院,新加坡的劉金榜居士捐資重新修建,所以要有人去住持。智性奉命隨侍妙蓮老和尚,搭船到了龍溪縣南門的南山寺。妙老是閩南知名的大德,當他抵達龍溪縣時,漳州地方官員出城迎接,民間善信對老和尚頂禮膜拜。妙老到南山寺晉山,他對智性十分信任,先後要智性擔任客堂、監院等職務。 妙蓮老和尚在漳州駐錫不到一年,即返回鼓山,留下智性和浩乘師,在南山寺照料一切。後來浩乘應妙老之召也去了南洋,這時僅留下智性負責照料寺院。他在南山寺一住數年,而心中懷念鼓山,時時想返回湧泉寺。後來聽說妙蓮老和尚由南洋回到鼓山,他即到湧泉寺向妙老陳述一切,妙老命他留在鼓山,在客堂任職事。鼓山是閩南名剎,各方衲子到此落足掛單者甚眾,他均熱誠接待,彼此交談,知道了各地名山大剎的情形,常想也出外雲遊參訪,以廣見聞,他向寺中當家師告假(妙蓮老和尚在檳榔嶼建設極樂寺),於宣統初年出外參訪。
智師與鼓山道侶雪凝、義才、淇滿諸師結伴同行,先到廣東韶關,禮參六祖道場南華寺,繼而到廣州參訪六榕寺、光孝寺,並遊歷廣東各地名山古剎,參訪大德。最後一行人乘輪船到達上海,參訪龍華、靜安、法藏等寺,繼而轉赴寧波,於接待寺拜訪圓瑛法師。圓瑛法師熱心接待他們,並介紹他們到天童寺,聽慧明老法師講《法華經》。他們一行人於天童寺掛單住在雲水堂,每早八時聽老法師講大座,下午再聽小座復講。慧明老法師慈悲心重,每念雲水堂住的雲水僧苦惱,常以衣服用品送給十方掛單的僧眾。《法華經》圓滿之後,智性等人復於七月十五日討單進禪堂。一九一一年冬天,義才、雪凝兩師先返回鼓山,智性與淇滿二人繼續留在天童。這一年是宣統三年辛亥,武昌起義,民國肇建,翌年他們離開天童寺時,已經是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了。
泉州的性願、轉逢二師也在天童寺住禪堂,誼屬同參,道誼頗篤。禪堂功德圓滿,同參或往金山、高旻,或回歸原寺。而智性志在雲遊四方,乃繼續參訪名山。他和淇滿曾到阿育王寺禮佛舍利,並渡海朝禮南海普陀山,參觀潮音洞。參訪數年,心愿已了,乃返回鼓山湧泉寺,在舍利湖養靜,日則閱藏,夜則禮佛,從未間斷。住了兩年,應漳州善信之請,曾赴漳州各寺宣講佛法,法緣殊勝。
返台弘法
智性法師在閩南弘化數年,靜極思動,一九二一年前後,與鼓山道侶常淨、心機、頌協諸師,同朝安徽九華山。在九華山的地藏菩薩肉身舍利前,智性發下利益眾生,行佛所行的宏願,由是道心益為堅定。返回鼓山又住了數年,民國十五、六年(一九二六、七年)間,他約集同道遊歷南洋。由福州登船,航行十數日,在新加坡上岸,駐錫在普陀寺。普陀寺的開山轉道和尚,早年也在天童寺住禪堂,是智師舊識,熱情的招待他。繼而赴檳榔嶼,參訪妙蓮老尚於清季末年創建的極樂寺。後來又回到新加坡普陀寺。南洋華僑甚眾,佛教信徒也很多,名剎如雙林寺、龍山寺、普覺寺等,也都甚具規模,他都一一參訪,一般信眾對智師禮拜甚誠。在新加坡駐錫一個時期,離開普陀寺回到福州。小住一段時間,過了夏天,才回到故鄉台灣,這時已經到了一九二八年。智師於光緒二十九年到福州鼓山時,年方二十歲,此時返台,已經四十五歲,他在大陸居留了二十五年之久。 台灣在日本人統治之下,佛教寺院受日本佛教影響,很多地方不如法,使智性很看不慣,無奈為環境所限,也很難有所改革。智師回台之初,承觀音山護法居士之請,在凌雲寺駐錫講經,為時未久,和道侶妙祥、如淨二師,往獅頭山清修,同時受金剛寺開山住持妙禪禪師之請,擔任金剛寺首座。他想自建一處道場,作為弘化之所,於是發心在三年內募化籌建岡山臨濟寺。那時社會經濟落後,建立道場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要有無比的毅力與忍耐的工夫,否則難期於成。智師以堅忍不移的毅力,募化數年,岡山臨濟寺終於修建落成,布教工作因得展開,在辛苦耕耘之下,信眾日增。
他為了要了解日本佛教的情形,乃組織了一個參觀旅行團,自己擔任團長,往日本參觀訪問。在日本期間,曾到神戶、長崎等處參觀考察,又到京都參訪佛學院,和許多規模宏大的寺院。返台之後,對於弘揚佛法更具信心,他希望從事協助各地寺院的建寺工作,他重建了北投的關渡的慈航寺,以後就在慈航寺駐錫弘化。
安然示寂
一九四五年,日寇侵華戰爭失敗,無條件投降;中國八年抗戰獲得最後勝利,台灣被日寇占據五十年後終於光復,重回中國懷抱。一九四七年,智性老和尚年已六十四歲,在眾望所歸的情形下,為諸山長老所推舉,擔任中國佛教會台灣省佛教分會第二屆理事長。他在理事長任內,協調各方,為全省寺院服務,建樹頗多。一九五三年,老和尚受請出任台中寶覺寺住持兼佛教書院院長。他素來重視青年,認為培育佛教人才至為重要,在院長任內辦學兩屆,栽培青年僧甚多。尤其是他台中寶覺寺兩次傳戒,為教熱忱,使人讚嘆。一九五九年他回到關渡慈航寺,於寺中興建慈航寶塔,沐雨櫛風,親自監督工程。他年事已高,體力漸衰,就此積勞成疾,以致一病不起。於一九六四年示寂,世壽八十一歲,僧臘、戒臘各六十一夏。 智性法師的夙願,是在他一生之中,傳戒三次三壇大戒。第一次傳戒,請到太滄老法師為得戒和尚。第二次傳戒,請到智光老法師為得戒和尚,第三次傳戒的願望未了,以體力日衰,未能完成。他的另一個心愿是希望培育僧材,荷負起如來大業,以復興佛教,延佛慧命。這兩個願望,後來都由他的剃度徒聖印完成了。聖印俗名陳林,台灣省台中縣人,一九三〇年出生。十八歲之年在智性老和尚座下披剃出家,法名果玄,字聖印。一九五〇年,入新竹青草湖靈隱寺的"佛教講習會"受學。畢業之後,奉智老之召,到台中寶覺寺任監院,兼佛教書院教務主任。一九五九年智老回到關渡慈航寺,聖印亦於台中南區合作街購得土地,創建了"慈明寺",一九六一年慈明寺落成之日,由智性老和尚主持佛像開光典禮。以後在寺中多次傳戒,並創辦了中華佛教學院、慈明佛學研究所,培育僧青年,完成了智性老和尚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