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暨南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

暨南大學(校園一角)原圖鏈接來自 百度 的圖片

暨南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前身為1927年成立的生物學系,1999年整合重建。學院下設7系1中心,即生物工程學系、生態學[1]系、生物醫學工程系、細胞生物學系、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系、免疫生物學系、發育與再生生物學系和赤潮與海洋生物學研究中心。

目錄

師資力量

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學科專業的設置體現了「面向海外,面向港澳」的辦學方針和「重視基礎, 強調應用」的原則,是理工醫相結合、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相互滲透、系所(中心) 協調發展的多學科群體。學院擁有一支高素質的、精幹的教學、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隊伍。我院現有教職工190人,正高職稱教師49人,副高職稱教師42人;博士生導師34人,碩士生導師75人。在教學科研隊伍中,75%的人員具有博士學位。他們當中有很多人從國外學成歸來,在教學和科研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來,他們在各學科、各自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己初步形成產學研相結合,橫向、縱向開拓發展的教學科研的新局面,湧現出許多學術造詣深,在國內具有較大影響的傑出科技工作者。

學院歷史

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的前身生物系、化學系和研究所(中心)的歷史開始於20世紀30年代,近十多年來,經過專業調整和資源重組,以生命科學為紐帶的各交叉學科和相關學科的完善和發展,為學院的成長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學院以科研特徵而立足於暨南校園,在基礎探索、高新技術研究和產業開發等方面都取得了豐碩成果。據統計,僅「十·五」以來,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各系、所、中心共承擔的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 「973」項目[2]、「863」項目、國家「 十·五」攻關項目、國家及省市各類基金項目共158項。 「九·五」以來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共獲得包括教育部提名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務院僑辦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在內的各類教學科技成果獎共計30多項,獲得各項專利約46項。其中有關水域生態學及赤潮問題的研究享譽全國,研究成果「外用重組牛鹼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獲得國家衛生部頒發的國家一類新藥證書,且已投入臨床適用,HCG 避孕疫苗的研究被譽為我國避孕疫苗研究的里程碑。

學院貢獻

在為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服務方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的應用性項目也有了較大的突破。以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的研究工作和中試基地為基礎,建立的相關的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成為廣州市發展生物技術產業的一個重要的技術孵化基地 。以bFGF為基礎的外用藥物、護膚品系列;具有實用的激光生物技術、生物醫學材料開發出的醫用導管系列,茶多酚系列產品,膜滲透技術,降解黃麴黴素酶等高技術產品,為社會創造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視頻

暨南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 相關視頻

開學第一天,暨南大學港澳台學生同升一面國旗!
平凡的我們 暨南大學我是記者團隊

參考文獻

  1. 專業介紹|生態學專業 ,搜狐,2019-06-09
  2. 973項目首席科學家高校排名,生物通,2009-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