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更年期综合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从生育期向老年期过渡的一段时期,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的时期。始于40岁,历时10-20年,绝经是重要标志。在此期间,因性激素分泌量减少,出现以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为主的症候群,称更年期综合征。本病在营养不良、精神情绪不稳定及手术、放射治疗使卵巢功能丧失雌激素水平下降迅速者发病率高,且症状亦较严重。治疗效果较好。

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表现

  1. 月经紊乱:月经周期延长,经量逐渐减少;或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或周期、经期、经量都不规划;或骤然停经。
  2. 阵发性潮热、出汗、伴头痛、头晕、心悸、胸闷、恶心等。
  3. 思想不集中、易激动、失眠、多虑郁抑等精神神经症状。
  4. 生殖器官不同程度萎缩。
  5. 乳房下垂、萎缩、尿频、尿失禁等。
  6. 骨质疏松、腰背痛、易骨折。

更年期综合征症状体征

更年期综合征中最典型的症状是潮热、潮红。更年期综合征多发生于45~55岁,90%的妇女可出现轻重不等的症状,有人在绝经过渡期症状已开始出现,持续到绝经后2~3年,少数人可持续到绝经后5~10年症状才有所减轻或消失。人工绝经者往往在手术后2周即可出现更年期综合征,术后2个月达高峰,持续2年之久。

1.月经改变 月经周期改变是围绝经期出现最早的临床症状。大致分为3种类型:

  1. 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减少,最后绝经。
  2. 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甚至大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断,然后逐渐减少而停止。
  3. 月经突然停止,较少见。由于卵巢无排卵,雌激素水平波动,易发生子宫内膜癌。对于异常出血者,应行诊断性刮宫,排除恶变。

2.血管舒缩症状 主要表现为潮热、出汗,是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的表现,是绝经期综合征最突出的特征性症状。约3/4的自然绝经或人工绝经妇女可以出现。潮热起自前胸,涌向头颈部,然后波及全身,少数妇女仅局限在头、颈和乳房。在潮红的区域患者感到灼热,皮肤发红,紧接着爆发性出汗。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发作频率每天数次至30~50次。夜间或应激状态易促发。此种血管功能不稳定可历时1年,有时长达5年或更长。

更年期综合征饮食保健

绝经期综合征吃那些对身体好?

  1. 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糖类丰富的食物。例如:牛奶、豆浆、蛋类、肉类等。
  2. 多饮水,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如苹果、梨、香蕉草莓猕猴桃、白菜、青菜、油菜、香菇、紫菜、海带等。

绝经期综合征最好不要吃那些食物

  1. 禁食发物。如鱼类、、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等,食后会加重阴部的瘙痒和炎症。
  2. 酸涩收敛之品,易导致瘀气滞血,应予避免。辛温发散,利于行通,可食:但不宜过多,因辛辣刺激过甚,疼痛亦会加重。
  3. 少吃或不吃菠菜。若非吃不可的话,可先将菠菜在热水里焯一下,使部分草酸溶于水里,然后再捞出食用,这样人体就可减少一些草酸的摄入。
  4. 忌吃油腻熏炸之物,忌吃烟酒、公鸡、羊肉等温热发病之物。
  5. 避免吃油炸、油腻的食物。如油条、奶油、黄油、巧克力等,这些食物有助湿增热的作用,会增加白带的分泌量,不利于病情的治疗。
  6. 戒烟戒酒。烟酒刺激性很强,会加重炎症。

更年期综合征预防护理

  1. 医疗保健人员应以积极主动与更年期妇女进行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消除恐惧与疑虑,以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对待更年期。
  2. 对更年期妇女的家人,主要是对她们的丈夫也要进行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帮助他们了解妇女更年期可能出现的症状,在一旦出现某些神经功能失调症状时,应给予关怀、安慰、鼓励和同情。
  3. 更年期妇女最好半年至1年进行1次体格检查,包括妇科检查和防癌检查,有选择地做内分泌检查。医疗保健人员应向更年期妇女提供优质咨询服务,帮助他们预防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或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4. 绝经前行双侧卵巢切除术者,适时补充雌激素。

更年期综合征病理病因

更年期综合征出现的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生理性或病理性或手术而引起的卵巢功能衰竭。女性特征和生理功能都与卵巢所分泌的雌激素有密切关系,卵巢功能一旦衰竭或被切除和破坏,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就会显著减少。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女性全身有400多种雌激素受体,这些受体分布在几乎女性全身所有的组织和器官,接受雌激素的控制和支配,一旦体内分泌的雌激素减少,就会引发器官和组织的退行性变化,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 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的有关研究表明:下丘脑神经递质阿片肽(EOP)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等与潮热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5羟色胺(5-HT)对内分泌、心血管、情感和性生活等均有调节功能。已有报道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血中5-HT明显降低有关。动物实验进一步证明下丘脑的5-HT水平在卵巢切除后明显降低,用雌激素后可发生明显逆转,故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所表现的功能紊乱症状,可能与随年龄的增长5-HT下降有关。研究发现,绝经后妇女血中β内啡肽(β-EP)及其抗体明显低于生殖期妇女,而β-EP抗体的下降表示免疫系统调节神经内分泌的功能发生紊乱而出现各种神经精神症状。
  • 遗传因素:有报道11对孪生姐妹围绝经期综合征开始时间完全相同,症状和持续时间也极相近。个体人格特征、神经类型、文化水平、职业、社会人际、家庭背景等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及症状严重程度有关。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性格开朗、神经类型稳定,从事体力劳动者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者较少或症状较轻,而且症状消失较快。性格孤僻,神经类型不稳定,有精神压抑或精神上受过较强刺激,文化层次较高、社会地位与生活条件优越的妇女症状较重。说明该病的发生可能与高级神经活动有关。

更年期综合征疾病诊断

妇女在围绝经期容易发生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等,因此必须除外心血管疾病、泌尿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要与神经衰弱甲亢等鉴别。

更年期综合征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1. 促卵泡生成激素(FSH)升高。
  2. 雌二醇(E2)与孕酮水平下降。
  3. 促黄体生成或激素(LH)绝经期可无变化,绝经后可升高。

其他辅助检查

  1. 分段诊刮及子宫内膜病理检查 除外子宫内膜肿瘤。
  2. 盆腔超声、CT、磁共振检查可展示子宫和卵巢全貌以排除妇科器质性疾病。B型超声检查可排除子宫、卵巢肿瘤,了解子宫内膜厚度。
  3. 测定骨密度等,了解有无骨质疏松。

更年期综合征并发症

1.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症候群

精神神经症状:临床特征为围绝经期首次发病,多伴有性功能衰退,可有2种类型:

  1. 兴奋型:表现为情绪烦躁、易激动、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多言多语、大声哭闹等神经质样症状。
  2. 抑郁型:烦躁、焦虑、内心不安、甚至惊慌恐惧、记忆力减退、缺乏自信、行动迟缓,严重者对外界冷淡、丧失情绪反应,甚至发展成严重的抑郁性神经官能症。据统计绝经妇女中精神神经症状发生率为58%,其中抑郁78%、淡漠65%、激动72%,失眠52%。约有1/3有头痛、头部紧箍感、枕部和颈部疼痛向背部放射。也有人出现感觉异常,常见的有走路漂浮、登高眩晕、皮肤划痕、瘙痒及蚁走感,咽喉部异物梗阻俗称梅核。

2.泌尿生殖道症状

  1. 外阴及阴道萎缩:外阴及阴道萎缩时,外阴部的皮肤逐渐变薄,皮下脂肪减少,阴阜上的阴毛稀少,阴道上皮细胞随着雌激素的降低而渐渐萎缩,表皮细胞中含糖原的细胞消失,pH处于6.0~8.0,阴道弹性减低,长度缩短,皱褶变平,排液量减少,润滑作用缺乏,临床上发生一系列症状,如:外阴瘙痒、性交疼痛、老年性阴道炎等等,造成很大痛苦和不安,甚至影响家庭和睦。
  2. 膀胱及尿道的症状:当雌激素缺乏时,有些妇女可发生一系列由于膀胱及尿道黏膜萎缩所致症状,如萎缩性膀胱炎、尿道炎、尿道口外翻、肉阜及张力性尿失禁。且由于膀胱容量随增龄而减少,生育年龄时约500ml,60岁时仅为250ml左右,因而尿液积聚稍超过容量即会引起不自主的膀胱收缩,并感尿意,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老年妇女虽有这些症状,但检查并无明显感染证据,培养也未见致病菌。但由于膀胱肌肉收缩力下降,也会引起排尿不畅,残余尿增加,且尿道黏膜薄而脆易损伤,故绝经后妇女也易发生反复发作的泌尿道感染,予雌激素后可改善症状。
  3. 子宫脱垂及阴道壁膨出:尤其是曾有过多次分娩史及会阴严重撕裂者,雌激素缺乏易于发生盆底肌肉与筋膜松弛,目前老年子宫脱垂病例颇为多见。可酌情采用子宫托或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根据年龄、体质而定。

3.心血管症状

  1. 28.9%的患者有假性心绞痛,有时伴心悸、胸闷。症状发生常受精神因素影响,且易变多样:症状多、体征少,心功能良好,用扩血管药物不见改善。曾跟踪部分患者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呈阴性。一些学者描述围绝经期妇女出现的这样一组心血管症候群类似心血管疾病中的X综合征。
  2. 15.2%的患者出现轻度高血压,特点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高,阵发性发作,血压升高时出现头昏、头痛、胸闷、心慌。一些病例用雌激素治疗后可下降。围绝经及绝经后妇女在复杂的生理性的机体内环境改变及因而引起的病理变化中生存,不同的家庭因素、社会影响、个人的性格特点、精神因素,所表现的自主神经紊乱的症候群症状变化多样,可轻可重,甚至有人无明显不适,安然度过。也有10%~15%的患者症状较为严重,影响天常的工作和生活,需药物治疗。

4.骨质疏松:

妇女从围绝经期开始,骨质吸收速度大于骨质生成,促使骨质丢失而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大约出现在绝经后9~13年,约1/4的绝经后妇女患有骨质疏松。病人常主诉腰背、四肢疼痛,出现驼背,严重者可致骨折,最常发生在椎体,其他如桡骨远端、股骨颈等都易发生骨折。

更年期综合征预后

一般无不良反应,经过几年或十几年后可自动痊愈。

更年期综合征发病机制

绝经期最早的变化是卵巢功能的衰退,继之表现为下丘脑-垂体功能退化。

  1. 雌激素 卵巢功能衰退的最早征象是卵泡对促性腺激素(FSH)敏感性降低;卵泡对促性腺激素刺激的抵抗性逐渐增加。绝经过渡期早期的特征是雌激素水平波动很大,甚至高于正常卵泡期水平,系因FSH升高对卵泡过度刺激引起雌二醇过多分泌所致。整个绝经过渡期雌激素不呈逐渐下降趋势,而是在卵泡生长发育停止时,雌激素水平才下降。绝经后卵巢分泌雌激素极少,妇女体内低水平雌激素主要是由来自肾上腺皮质以及来自卵巢的雄烯二酮经周围组织中芳香化酶转化的雌酮,转化的部位主要在肌肉和脂肪,肝、肾、脑等组织也可促进转化。雌酮在周围组织也与雌二醇互相转化,但与生育期妇女相反,雌酮高于雌二醇。
  2. 孕酮:在绝经过渡期,卵巢仍有排卵功能,因此仍有孕酮分泌,但因为卵泡发育时间长,黄体功能不全,孕酮量减少。绝经后卵巢不再分泌孕酮,极少量孕酮可能来自肾上腺。
  3. 雄激素:卵巢产生的雄激素是睾酮和雄烯二酮。绝经前,血液中50%的雄烯二酮和25%的睾酮来自卵巢;绝经后雄烯二酮产生量约为绝经前的一半,其中85%来自肾上腺,15%来自卵巢间质细胞。绝经后卵巢主要产生睾酮,而且量较绝经前增多,系因卵巢间质细胞受到大量的促性腺激素刺激所致。
  4. 由于绝经后雌激素的显著降低,使循环中雄激素与雌激素的比例显著上升;性激素结合蛋白降低,使游离雄激素增高,因而绝经后有些女性出现轻度多毛。
  5. 促性腺激素:绝经过渡期仍有排卵的妇女,其FSH在多数周期中升高,而LH还在正常范围,但FSH/LH仍小于1。绝经后,FSH、LH明显升高,FSH升高更为显著,FSH/LH>1。在自然绝经1年内,FSH能上升13倍,而LH仅上升3倍,绝经2~3年内,FSH/LH达最高水平,以后随年龄增长渐下降。
  6.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围绝经期GnRH的分泌增加,并与LH相平行。
  7. 抑制素:绝经后妇女血抑制素浓度下降,较雌二醇下降早且明显,可能成为反映卵巢功能衰退更敏感的标志。抑制素有反馈抑制垂体合成分泌FSH作用,并抑制GnRH对自身受体的升调节,从而使抑制素浓度与FSH水平呈负相关。绝经后卵泡抑制素极低,而FSH升高。

更年期综合征引起的症状不同,用药也不同。由于性激素含量的减少导致的一系列精神及躯体表现,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生殖系统萎缩等,还可能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如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等。治疗睡眠不好时,可以应用镇静药物艾司唑仑2.5mg,睡前服用,或谷维素20mg,每日三次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适当激素替代治疗,可以选择雌孕激素但是有严格的适应证,比如应用替勃龙,每日口服1.25mg-2.5mg。可以适当补充钙剂、维生素D。

视频

女性更年期综合症自测

视频

了解更年期综合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