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神經衰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神經衰弱
原圖鏈接

神經衰弱(neurasthenia)在中國屬於神經症的診斷之一。是由於長期處於緊張和壓力下,出現精神易興奮和腦力易疲乏現象,常伴有情緒煩惱、易激惹、睡眠障礙、肌肉緊張性疼痛等;這些症狀不能歸於腦、軀體疾病及其他精神疾病。症狀時輕時重,波動與心理社會因素有關,病程多遷延。近世紀,神經衰弱的概念經歷了一系列變遷,隨着醫生對神經衰弱認識的變化和各種特殊綜合徵和亞型的分出,在美國和西歐已不作此診斷,CCMD-3工作組的現場測試證明,在我國神經衰弱的診斷也明顯減少。 [1]

英文名稱 就診科室 常見病因 常見症狀
neurasthenia 神經內科、精神科、心理諮詢科 精神因素、社會工作壓力、不良性格 乏力,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

病因

神經衰弱病因
原圖鏈接
神經衰弱
原圖鏈接

很多患者患病前具有不良的性格特徵:自卑敏感多疑缺乏自信心偏於主觀急躁好勝心切,因而易於導致對生活事件的弛張調節障礙,使大腦長期處於持續性緊張而發病。 [2]

臨床表現

神經衰弱症狀
原圖鏈接

常見症狀乏力容易疲勞。注意力難於集中失眠記憶不佳常忘事,不論進行腦力或體力活動,稍久即感疲乏。對刺激過度敏感,如對聲,光刺激或細微的軀體不適特別敏感。 [3]

檢查

為了排除可能的器質性病變,需作心電圖腦電圖腦電地形圖、經顱多普勒超聲頭顱CT等檢查。

診斷

神經衰弱症狀
原圖鏈接
神經衰弱症狀
原圖鏈接
神經衰弱預防
原圖鏈接

根據中國精神障礙分類和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_-3),其診斷標準如下:

症狀標準

1.符合神經症的診斷標準;
2.以軀體功能衰弱症狀為主,特徵是持續和令人苦惱的腦力易疲勞(如感到沒有精神,自感腦子遲鈍,注意力不集中或不持久,記憶力差,思考效率下降)和體力易疲勞,經過休息或娛樂不能恢復。

並至少有下列2項 :(1)情感症狀

(2)興奮症狀

(3)肌肉緊張性疼痛

(4)睡眠障礙

(5)其他心理生理障礙

嚴重標準

患者因明顯感到腦和軀體功能衰弱,影響其社會功能,為此感到痛苦或主動求治。

病程標準

符合症狀標準至少已3個月。

排除標準

  • 排除以上任何一種神經症亞型;
  • 排除分裂症、抑鬱症。

治療

治療原則是在詳細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後,應用心理治療、行為療法、配合藥物及物理治療,可以獲得較好的療效。抗焦慮、抗抑鬱藥物可改善患者的焦慮和抑鬱,也可使肌肉放鬆,消除一些軀體不適感。

其他治療包括體育鍛煉,旅遊療養,調整不合理的學習、工作方式等也不失為一種擺脫煩惱處境、改善緊張狀態、緩解精神壓力的一些好方法。支持性和解釋性的心理治療可幫助患者認識疾病的性質和消除繼發焦慮。

預防

引起神經衰弱的原因有環境因素和內在因素, 因此,應該從這兩方面來進行預防。

一、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對自己的身體素質、知識才能、社會適應力等要有自知之明,儘量避免做一些力所不及的事情,或避免從事不適合自己的體力和精神的活動,好高騖遠,想入非非,杞人憂天,為了名利和地位而費盡心機都是不好的。

二、培養開朗的性格:自己的脾氣、性格一旦形成,一朝一夕是很難改變的。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對培養良好的性格有心有意,良好的性格自然形成。

三、要顧全大局:遇事要從大事着想,明辨是非。如處理人際關係時,提倡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互相理解、 體諒,是防止人際關係緊張的有效方法之一。

神經衰弱預防
原圖鏈接
神經衰弱預防
原圖鏈接

四、善於自我調節,有張有弛:對於工作過於緊張。過於繁忙,或學生學習負擔過重以及生活壓力很大的人,都有必要自我調節,合理安排好工作、學習和生活的關係,做到有張有弛,勞逸結合,這樣做還能提高工作效率

五、提高心理素質,增強自我防衛能力。神經衰弱的發生與患者的個性特點密切相關,為了預防神經衰弱的發生,必須首先對不良個性進行改造,比如變孤僻為合群,變多疑為開朗,變膽怯為勇敢等等。

六、培養良好的興趣。良好的興趣,不僅能增強大腦的功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還可預防神經衰弱的發生。如果缺乏興趣,勉強去做就會造成大腦功能紊亂,長此下去,就有可能發生神經衰弱。

七、注意睡眠衛生,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睡眠不好容易使人精神萎靡,神經錯亂,容易疲勞,對身心健康十分不利,久而久之就會導致神經衰弱。

注意勞逸結合。神經衰弱的發生有的是由於用腦不當,或過度疲勞、精神過度緊張、不注意勞逸結合所致。因此,要預防神經衰弱就要注意勞逸結合,不要持續進行緊張的智力活動。 [4]

視頻

神經衰弱!

[5]

神經衰弱的根治方法

[6]

參考來源

  • 馬洪方,葉朝興. 刺五加注射液治療神經衰弱80例臨床分析. 《 中醫藥研究 》 , 2000
  • 湯甫琴,伍緒忠,向義安等. 神衰果素片治療神經衰弱症候群的臨床觀察. 《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 》 , 1998
  • 孫學禮,劉協和. 抑鬱症,神經衰弱和正常人的睡眠障礙研究. 《 vip 》 , 年
  • 王靜怡,林海,王曉燕等. 心理測驗與神經衰弱辨證分型關係的探討. 《 中醫雜誌 》 , 2001
  • 周珏倩,梁秀齡. 黛安神治療神經衰弱30例療效評價. 《 新醫學 》 , 1997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