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曾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曾勇

来自 我苏网 的图片

曾勇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和第九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教师奖)获得者[3],首届国家级普通高校教学名师。1968年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地质系,先后在吉林省舒兰矿务局和江西省英岗岭矿务局工作。1981年12月获工学硕士学位并留中国矿业大学校本部任教至今。其中,于1987年至1989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在波兰华沙大学基础地质研究所学习。曾勇先后担任教研室主任、学院教学副院长、常务副院长兼党总支书记、院长等职[4]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生日期----1943年8月

出生地点----江西南城县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主要成就----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国家级普通高校教学名师

毕业院校----北京矿业学院

信 仰 ---- 中国共产党

历任职务1----资源学院教学常务副院长、院长

历任职务2----中国矿大校教学委员会副主任等

人物简介

曾勇,男,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43年8月生,江西南城县人。

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第九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教师奖)获得者,首届国家级普通高校教学名师。

1963年,毕业于江西南昌五中,

1968年,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地质系,先后在吉林省舒兰矿务局和江西省英岗岭矿务局工作。1981年12月,获工学硕士学位并留校本部任教至今。

其中,于1987年至1989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在波兰华沙大学基础地质研究所学习。曾勇先后担任教研室主任、学院教学副院长、常务副院长兼党总支书记、院长等职。

中国矿业大学教学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矿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 ;

曾勇教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美联合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煤炭科学基金项目9项,主持企业项目5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美联合研究项目、企业项目15项。承担了省部级教育改革重点项目4项,一般项目2项。

发表科研学术论文90多篇、教学改革论文4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主编规划教材3部、参编1部。

曾勇教授,对于每个资源人来说,都是那么地亲切与自豪:亲切,因为曾勇教授虚怀若谷的气节、平易近人的态度;自豪,因为学院里有了这么一位集知识与荣誉于一身的老师。

学术兼职

兼任中国古生物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副会长;

煤炭高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质教育"副主编;

"煤田地质与地质勘探"编委;

中国煤炭学会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折叠编辑本段学术奖励

煤炭系统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

江苏省优秀图书二等奖1项;

国家教委学术专著二等奖1项;

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并于2003年获首届国家级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2005年获地质科学最高奖--李四光地质科学(教师)奖。

经历

海外归来,尽心教改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全球性地质科学大变革的时期。地质科学已从过去的资源勘查型向社会地质、环境地质方向转移。此时正值我国大改革的高潮,我国各部门地质勘探队纷纷转产,造成了当时一股学地质无用论的蔓延,这一思潮直接影响到各相关高等学校。1989年底从波兰华沙大学基础地质研究所进修回国后的曾勇教授于1991年3月担任了原地质系教学副系主任,统筹全系的教学工作。面对这种形势,曾勇和其他系领导认识到只有从改革中求生存,从改革中求发展。从1993年开始,在他的主持下,当时的地质系开始了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类本科专业教育体系的改革工作。1993年,作为负责人,曾勇教授主持了中国地质教育协会和煤炭部科技教育司的"八五"重点研究课题《中国地质教育现状及规划研究--煤炭部属高等地质教育现状及改革发展趋势》,提出了改革和发展煤炭地质高等教育的若干对策。对当时稳定煤炭地质高等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全系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地质系教学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每年在全校的教学评估中均获优秀,位居全校的前列,获得校领导、校评估专家的好评,并于1994年评为学校教学管理优秀系。

1994年,中国矿业大学开始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的改革,地质系何去何从又一次被摆在各种矛盾的焦点上。但由于有了1993年课题研究的基础和经验,在曾勇同志的组织下,院系开展了教育改革的大讨论并提出了"5+3"分段式教育体系改革模式,制定了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大类招生的培养方案,对学院管理体制进行了配套改革。这一改革思路得到了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在学校体制改革中,率先成立了"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并在兄弟院校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这一改革经历了八年的实践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一个多方面相互配合的综合教学改革成果,为推动学校和煤炭院校的教学改革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工科地质类教学改革闯出了一条新路。该成果获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曾勇教授作为该项改革的主持人和获奖者出席了人民大会堂的颁奖大会,并受到了李岚清副总理、陈至立部长等国家和教育部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在教学改革中,曾勇教授一直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心力,他曾先后承担了中国地质教育协会、煤炭部、江苏省教委教育改革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5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32篇,其中第一作者27篇,并获得江苏省优秀图书和国家教委学术专著二等奖各一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特等奖各一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一等奖各一项,并获首届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及地质科学最高层次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教师奖)。

此外,曾勇教授在学院的学科建设中做了大量工作。他以身作则,克服各种困难,亲自组织材料、撰写报告,并做好与北京校区和各学科之间的组织协调工作。经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从当年只有一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三个硕士点,发展到今天一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五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十一个硕士点,两个二级学科国家特聘教授岗位,一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矿产普查与勘探国家"重点学科也以全国排名第二的高分免答辩而顺利通过专家的评审。学科覆盖面从原先仅有的一个一级工科学科和一个一级理科学科,发展到二个一级工科学科、三个一级理科学科。其中地球化学博士点的获得实现了我校理科博士点零的突破,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这其中也有着曾勇教授的一份心血。

潜心科研,成果斐然

曾勇教授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行政工作的同时,始终坚持进行科学研究,并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得到了合作者和同行的信任和好评。同时,科学研究的许多成果,也充实了教学内容,不但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重点学科带头人之一,曾勇教授在全院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211工程""九五"和"十五"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负责人,他在学校"211工程"建设中同样起到了积极作用。正是凭着这样一种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凭着这样一种谦虚务实的精神,曾勇教授多年来主持和参加了中美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计委、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科学基金及企业单位的科研项目22项,出版统编教材3部,科技著作5部,译著1部,发表科技论文80余篇,获得煤炭部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并担任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并兼任中国古生物学会常务理事、江苏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校地矿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地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贝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常委、煤炭高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教育"副主编、"煤田地质与地质勘探"编委,中国煤炭学会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自从1981年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后,曾勇教授一直工作在本科教学第一线,从担任第一门课程(古生物学)开始,他就十分注意备课质量,在吃透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和研究课程内容,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备课过程不仅注重教材基本理论和应用内容,而且结合各章节,广泛搜集相关资料,把当前该学科的热点问题、前沿问题以及与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趣闻轶事都列在备课纸的附栏中,充实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中的新理论、新发现、新观点的科技含量,并使一些枯燥的课程内容变得更有趣,更吸引学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兴趣。

在本科教学工作中,曾勇教授一贯注意把自己的科研成果以及以往工作实践经验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向同学们进行介绍,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使同学们对理论更容易掌握,对理论在实践工作中的应用更直观、更容易理解。这种实例教学法深受同学们的欢迎,为此,在1993年曾勇教授主持的"实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初步应用"项目获得了中国矿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此外,曾勇教授十分重视青年学生的政治思想、专业思想教育工作。在课堂上,经常结合课程内容向同学们进行爱国主义、专业思想教育。他深深体会到,在课堂上作思想工作,不是采用说教的方式,而是应该结合教学内容、结合某一特殊科研事迹、工程案例,在讲授中采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同学们进行教育,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使同学在无形中增强了职业的自豪感和责任心,使同学们在内心深处对地质专业有更正确、更理智的认识,从而激发起自觉刻苦学习的热情。

由于曾勇教授承担的课程都是专业基础课,都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刚进大学,心态不稳,可塑性大。因此,他抓住这种机会,总是要求同学们要树立远大的目标,进入大学就要瞄准研究生这一更高目标努力,并经常告诫学生,一二年级不努力,到了高年级想再努力就悔之晚矣!在他的鼓励和教导下,许多同学在一年级就树立了明确的目标,走上了考研的学习之路。"认真地把学生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把学生看成自己的亲人,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种情感育人的教学过程情感化的教学方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忘年之交"是同学们对曾老师最贴切的评价。学生们在思想上、生活上遇到了什么问题困难,都愿意找曾老师倾诉,因为曾老师已经完全成为大家的知音了。他对考研同学更是积极支持,凡是提出报考研究生的同学,只要找到他,曾勇教授总是热情帮助,向他们介绍有关情况,协助他们联系报考院所,在专业知识方面进行辅导,帮助推荐参考书目,甚至借出自己的备课讲稿供同学复习之用。毕业分配时,他总是热情向同学介绍自己了解的各类工作单位的情况,并协助同学进行联系,只要有可能他总能全力以赴、毫无保留地为同学们服务。

二十多年来,曾勇教授一直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他的学生分布在全国各地,有的成为科研骨干,有的成为企业中坚,有的成为高校的学科带头人,有的成为党政优秀干部。曾勇教授又荣获地质科学最高层次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教师奖),这是对曾勇教授几十年来献身地质教育工作和地质科学研究的最大肯定。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