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最忆是杭州(李津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最忆是杭州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最忆是杭州》中国当代作家李津军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最忆是杭州

杭州——我的最爱

笔者1984年到杭州,便与她一见钟情,以致关注并研究杭州近40年,至今还打算故地重游的城市非她莫属。尽管2007年曾二度造访,却依然新鲜感不断,期待着第三次与她谋面。

杭州之美,自然美在西湖。她三面环山,一面临城,山外有江,江通大海,湖山江海汇集一处,城市山林互相辉映。

西湖在远古时代是和钱塘江相通的海湾。著名地理学家竺可桢在《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一文中指出:“不但西湖东面有冲积土,就是西面也有冲积土,假使我们能追想钱塘江初成时候情形,一切冲积土尚未沉下来时,现在杭州所在地方,还是一片汪洋,西湖也不过是钱塘江口左近的一个小小湾儿。后来钱塘江沉淀慢慢的把湾口塞住,变成一个泻湖。”

今天我们如果登上北高峰或南高峰向东瞭望,还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马蹄形海湾的轮廓。它南、西、北三面环山,东面今天杭州市区一带,则是海湾口,吴山和宝石山是环抱这个小海湾的两个岬角。那时候,杭州湾的滚滚海潮,可以直拍灵隐山下。“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韬光观海亭柱子上的这副楹联,正是这一景色的写照。钱塘江上游挟带而来的大量泥沙受海潮顶托,在两个岬角附近慢慢淤积起来;海湾三面群山被溪流冲刷下来的泥沙,也在岬角附近慢慢沉积,使沙嘴不断发育延伸,最后终于联成一片,把海湾与大海隔绝开来。西湖就是这样形成的。

“西湖”这个名称,最早始于唐朝。顾名思义,西湖是因湖在杭州城的西面而得名。长庆二年至四年(822-824年),大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他任内最显著的政绩是疏通李沁开凿的六井,以及修筑钱塘湖堤。由于白居易的功绩,杭州城迅速发展起来,西湖也已非常美丽,“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烟波淡荡摇空碧,喽殿参差倚夕阳”。白居易“凌晨亲政事,向晚凭游遨”,写了许多热情歌颂西湖的诗,使西湖更负盛名。

由于唐和吴越的经营,到北宋时“地有湖山美”的杭州,已发展成为“东南第一州”了。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一词中写道: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雹,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𪩘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词中用铺张描绘的艺术手法,写出了当时被称为“地上天宫”的杭州的繁华景象,西湖的景色也被描绘得非常吸引人。

北宋一代,对西湖做出贡献的,首推苏东坡。在宋哲宗元祐四年至六年(1089-1091年),他被贬官杭州,当了两年知州。他用以工代赈的办法,从元祐五年夏天开始到秋天结束,共花工20余万,掘葑滩25万丈,使西湖顿复旧观。同时把葑草淤泥筑成一条纵贯南北的长堤,堤上建六桥,旁植杨柳、芙蓉,不但使西湖增添了“六桥烟柳”的景色,而且大大方便了西湖南北的交通。人民怀着感激心情,称此堤为“苏公堤”,简称“苏堤”。

苏东坡和白居易一样,在政事之余,吟诵不断,先后写下了300多首诗歌,使西湖大为增色。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东坡的这首诗被认为吟咏西湖的绝唱。

西湖经历代劳动人民的整治、建设,到南宋时确已花团锦簇,繁华无比。“一色楼台三十里,就中无处觅孤山”。著名的“西湖十景”,原始于南宋画院画家马远、陈清波的西湖画卷题名,这时也已形成

康熙皇帝非常[[喜爱]西湖风光,曾先后5次南游杭州,驱使百姓“浚治西湖,辟孤山以建行宫;并疏涌金门城河以达御舟”,他还亲题“西湖十景”碑,建亭勒石,“西湖十景”从此定名。[1]

作者简介

李津军,男,1960年7月生,山东临邑人,大学专科毕业,中共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