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月下抒怀(钱声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月下抒怀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月下抒怀》中国当代作家钱声广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月下抒怀

秋月如盘,月华似水。那溶溶的月色,清丽而柔和,似淡雅的轻纱,笼罩天地之间,让万物静静地沐浴着她的光华;今夜的风也是柔柔的,空气中飘散着丹桂花香,沁人心脾。

我喜欢在这样的月色下漫步,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

四十年前,我入伍来到川东的一个大山深处,当了一名警卫战士,保卫着重要目标的安全。一年四季,朝霞暮云,月升月落。不知多少回,我踏着月色上岗,见惯了如钩新月、晓风残月、春花秋月、松间明月……当然也有我在月下思乡、思友的情结。

没有月光的大山之夜,是静悄悄的。哨所旁,那一株株低矮的马尾松在风中摇曳着,疑似一个个蠢蠢欲动的坏人,以至于我们这些新兵每次对重要目标进行巡查时,精神总是高度集中和紧张,甚至发生过一名战士对马尾松喊:“谁!口令!”未见松回答,又疑松在动,于是这名战士对着马尾松就是一刺刀。起初,在这样的夜晚上岗,心里真是有些发怵。慢慢地对周边环境熟悉了,胆量也就增大了些。尤其是在月明之夜上岗,那简直就是在享受着月光之美。在保持警惕之时,也会想起儿时伙伴们在月光下捉迷藏,想起长辈们讲嫦娥奔月、吴刚砍桂花树的故事……月光下的那些马尾松也让我产生了新的认识,觉得它们多么像我们的战士,风花雪月中痴心不改,挺立在哨所旁,守望着这片大山,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后来,我走出了大山,但这段难忘的生活经历一直珍藏于心,每逢明月之夜我都会忙里偷闲在月光下走一走,凝望那一片神圣的皎洁。许是诉说心思,抑或是寄托着一种思念。那是人在旅途、客居异地的风吹雨打也不能阻断的悠长思念;那是向往故乡的深情积淀胸中的倾情诉说;那是在记忆中与故园重逢的一种眷恋。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大都在自己的诗中把明月与相思、乡愁联系在一起,借明月抒发内心的情怀。他们满怀情愫,赏月吟诗,笔下流淌着一串串清丽、委婉动人的咏月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些优美的诗句,情韵各异,充溢着淡淡的愁绪。

月亮有很多美称,其中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婵娟”。她呈现给大自然的正是灵性、透明美丽,更表现了明月之夜美的神秘永恒、无限。我曾听过德国作曲家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的《摇篮曲》。这是一首歌曲旋律优美轻柔,节奏摇曳起伏,形象地表现出了月光如水的夜晚,母亲哼着儿歌,轻摇摇篮,陪伴婴儿入睡的动人情景:“快安睡,小宝贝。夜幕已重,月光洒满大地,微风轻轻吹。快安睡,小宝贝,歌声催你入睡……”整首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的千般怜爱,万种柔情。这位终生未娶的作曲家,却能以满腔热情创作出这首充满母爱的曲子,着实令人感动。我想,勃拉姆斯在创作这首曲子时,心中定是有一轮精神的明月高悬。

同样是好月,苏东坡对明月也是一往情深的。这位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仕途多舛,一生经历过三次大的贬谪,但他的咏月诗没有悲愁,而是充满了正能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个句子都好,可谓是咏月之精典,哲理深厚。苏东坡好月,更好月下夜游,也许正是月华之下,使他生发灵感,生发出穿越时空的妙笔华章。

我在少年时就诵读过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被誉为冠绝千古的中秋咏月词。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与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当他面对碧海青天,皎皎明月,并没有沉陷于自己的仕途挫折、兄弟久别、孤身飘零、辗转异方的苦闷之中,而是经过一番驰骋上下、纵横古今的深入思索之后,悟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一切变化都是正常的现象,无论人还是月都不可能万事遂意。于是人与月、情与理、幻想与现实在苏东坡的笔下达到了和谐的统一,使之精神世界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郁结于心的一切烦恼为之一扫而空。

苏东坡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也都写了月色。尤其是他的《前赤壁赋》,全然忘却身遭贬谪。与朋友驾着一叶小舟,泛游在大江之上,赤壁之下,举杯邀月,谈笑咏诗。那种达观的、超然的思想跃然纸上,不禁让人击节叫好,也为他的旷达胸怀心生敬意。从其赋中,我们感受到,黄州四年,他没有颓废、消沉,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信念,把挫折作为磨炼自己的机会,使他的文学创作达到了最高峰。因而他的辞章,披着月华,参照宇宙,在渺茫星空中留下了他独有的朗月余音,留给后人咀嚼不尽的千古绝唱。

月已西沉,我仍无一丝睡意。沐浴在这样的月色下,不禁让我陶醉其间,思想也随着月光穿越起舞,看来今夜注定要无眠了。[1]

作者简介

钱声广,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