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有客有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
“ |
有客有客,来扣我门。 相见无言,自昼达昏。 搘肘凭栏,俯仰干坤。 百年瞬息,得丧谁论。 远山青青,巨浸浑浑。 忽然归去,目击道存。 |
” |
— [北宋]释智圆 |
文学成就
智圆的诗歌突破了“宋初三体”[1]狭隘诗歌内容的局限,既有一般僧人体道见性的诗歌作品,也有一般僧人很少涉足的咏史凭吊、托物言志、议论说理之作,而且还有批判社会现实之作。
智圆的散文涉及面较广,对当时的社会、宗教、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均有所反映,而且智圆还有一些骈散结合、议论生发、咸有奇致的杂文。智圆的散文不仅突破了当时形式主义文风的局限,而且还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秦汉散文以及韩愈散文的论辩技巧。其散文的艺术造诣不仅在宋初文坛上堪称翘楚,既使与历代僧侣中散文成就较高者相比,也未必逊色。
更为重要的是,智圆并不是埋头于自己那一方狭小的天地,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文坛思想斗争,开展了一系列文学实践活动,促进了宋初古文运动的发展。
文学观点
释智圆对白居易的推崇是源于共同的诗歌主张,即对讽谕美刺[2]的儒家事功文学观念的肯定。这与王禹偁在白体诗上的进一步开拓是一致的,也比一般层次的诗酒酬唱,闲适富足要自觉深刻的多,这是释智圆学白的前提。同时,也较为客观的反映出白居易诗文在宋初的风靡程度。那么释智圆的文学观是继承《诗经》美刺传统,注重发挥诗歌“厚人伦,移风俗”的诗教功能。同时对“皆写山容水态,述游仙洞房”的不涉教化谲谏之作深表不满。
在诗歌形式上,也批评“变其声,偶其字”的雕饰之风。这与白居易诗教观基本一致,也汇聚于王禹偁等掀起的复古潮流之中。至于文论方面,可参看祝尚书先生的《论宋释智圆的文学观》一文。在具体诗作上,释智圆诗歌具有明显为现实服务的意识,注重发挥诗歌的劝诫功能。这是他诗风近白最突出的特点,当然释智圆是个出家人,不可能锋芒毕露的站出来对现实政治指责一通,但其揭示世风浇薄,用佛儒思想劝诫从善,这与白体讽谕精神是一致的,如《古人与今人》:“古人与今人,禄仕一何异。古人贵行道,今人贵有位。古人贵及亲,今人贵悦意。古人同白日,光明溢天地。今人如履险,动足易颠坠。古道如可行,斯言不遐弃。” 诗歌语言浅显,议论突出,运用古今对比揭示在禄仕方面的人心不古,具有劝诫时下之义。
视频
有客·有客有客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此类诗歌是宋初三体之一,赵匡胤超喜爱,欧阳修却给出这样的评价,搜狐,2018-12-12
- ↑ 论《诗经》中的美刺思想,新浪博客,2013-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