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木皮岭(唐代杜甫诗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木皮岭(唐代杜甫诗作)

杜甫诗作
圖片來自搜狗网

《木皮岭》是唐朝著名文学家杜甫的作品之一,出自《全唐诗》。

作品原文

木皮岭

首路栗亭西,尚想凤凰村。

季冬携童稚,辛苦赴蜀门。

南登木皮岭,艰险不易论。

汗流被我体,祁寒为之喧。

远岫争辅佐,千岩自崩奔。

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

仰干塞大明,俯入裂厚坤。

再闻虎豹斗,屡局风水昏。

高有废阁道,摧折如断辕。

下有冬青林,石上走长根。

西崖特秀发,焕若灵芝繁。

润聚金碧气,清无沙土痕。

忆观昆仑图,目击玄圃存。

对此欲何适?默伤垂老魂。

作品注释

①木皮岭:俗名木莲花掌,位于徽县城西南40里。其山与龙洞山_脉,危崖叠巘,高耸入云。因山间多木兰树,其花名莘荑,入药;枝干皮为厚朴,亦入药,故当地百姓取以为资。唐开元末,开木皮道为入蜀要路。唐乾元二年(759),杜甫由此入蜀。大中(847—858)间,吐蕃扰边,义成节度使王铎凭险置木皮关御之。元末废。

②“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他山,指木皮岭周围雄伟挺拔,入云穿天的诸如兑山、龙山、西崖(兰山)之类的高山;它们的高峻、奇伟都足以与“五岳”媲美。

③“俯入裂厚坤“:俯:俯视往下看。裂厚坤:坤,地。往下看,深邃的山谷(即白水峡)象嵌入深深的地腹之中。

④屡蹋:蹋,弯曲、曲折,道路连绵不断的曲折,让人分不清东西南北。

⑤西崖:即与木皮岭相对峙的地坝山。

⑥元圃、即玄圃、悬圃。传说中的仙境。比喻这一带山林旖旎,壮美得宛若神话中的昆仑天都的玄圃。

创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认识到安史之乱源于朝廷腐败,毅然弃去华州司功参军的小官,开始了下半生漂泊流浪的生活,这一年他48岁。这年初秋,杜甫携家人来到秦州成纪县(今甘肃省天水市)投靠亲戚。但因生活艰难,三个月后他们再度南下,准备落脚到成州同谷县(今甘肃省陇南市成县)。然而同谷的生活更加艰苦,迫不得已,十二月初杜甫一家人远赴成都,投靠远方的友人。秦州和成州唐时同属陇右道,陇右的大地没能留住杜甫,但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创作了110首诗,《木皮岭》为其中之一。

作品鉴赏

陇右110首诗为杜诗创作的一个高峰。陇右诗是杜甫诗学的重要转折点,展现出一位杰出诗人转变成伟大诗圣的真实心路历程。陇右山川的雄奇险峻给杜甫带来极大的新奇感,生活的艰难困苦激荡、升华了他的悲天悯人之心,这些都体现在他的陇右诗中。陇右诗的内容实在丰富,《木皮岭》为其中之一。

木皮岭地跨陇右两县,在同谷县东二十里,河池县(今陇南市徽县)西十里,因岭上遍生木兰树(其皮入中药名为厚朴)而得名。“栗亭”在今天徽县栗川乡,唐时这里设栗亭驿站。“凤凰村”,同谷县南十里有凤凰山,凤凰村在此山旁。杜甫全家在翻木皮岭之前,曾在栗亭和凤凰村停留,他们原本是要在同谷留居的,但此时兵荒马乱,同谷成了朝廷为备战吐蕃而重兵戍守的边城,他们在天寒地冻的山谷里靠捡拾野橡栗(俗称毛栗子)充饥。不得已,寒冬之季,诗人“季冬携童稚,辛苦赴蜀门”,他们一路向南,十二月月底,来到了木皮岭。木皮岭山势巍峨险峻,云烟万叠,横亘绵延,与周围诸山相互依托,组成一道天然的屏障,成为出入陇上的要冲。

杜甫在木皮岭生出了两重重要的感慨。第一重是:“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这年48岁的杜甫已进入他人生的晚年,在他的人生经历中,已遇到不知多少壮丽河山,但到了这名不见经传的木皮岭,他竟然发出了木皮岭可与五岳并尊的感叹。五岳中杜甫曾登临或走近过东岳泰山、北岳华山和南岳衡山。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他24岁时登泰山;肃宗乾元元年(758年),他46岁时登华山;代宗大历四年(769年),他57岁时远望衡山,这三次经历记录在他的三首《望岳》诗里。在木皮岭的山脚下,杜甫首先感受到山“艰险不易论”,登山之时,虽值隆冬,但“汗流被我体,祁寒为之暄”,祁寒指严寒,祁有大的意思,暄指温暖。登山过程中,诗人的视觉逐渐开朗了,他看到的是“远岫争辅佐,千岩自崩奔”,这句诗以动态的词语写静态的山峰,传神极了:远处的山峰比较低矮,但山势相联,好像群山都要竞相奔走而来,辅佐这木皮岭成为一方至尊。所有的山都险峻极了,千岩万石四处涌来,但又好像无处安放寄托,像要随时崩塌瓦解一样。杜甫登泰山,写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但此时他年轻气锐,诗句里还没有过多的生命体验;杜甫登华山,诗曰“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如儿孙”,写得虽形象生动,但只是以静写静的手法;他晚年远望衡山,诗云:“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虽也是用了动态的词语,但不及写木皮岭的词句生动。在描写木皮岭的诗句中,杜甫不但笔法生动惊人,尤为动人的是他融入了对生活和生命的体验。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