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朱光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朱光潜(1897年9月19日-1986年3月6日),字孟实,笔名孟实、孟石。安徽省桐城县人,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文艺心理学》和《诗论》是朱光潜1933年回国以前的代表作。[1]

简介

朱光潜(1897-1986),字孟实,笔名孟实、孟石。安徽省桐城县人,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1897年出生,少时课读于孔城高小,考入桐城中学,青年时期在桐城中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后肄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2]

朱光潜自幼接受父亲严格的私塾教育,奠定其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1918年至1922年,就读于香港大学,期间受胡适五四白话文学运动影响,毅然决定放弃古文和文言文,改写白话文。 香港大学毕业后,先后于吴淞中国公学及浙江白马湖春晖中学教书,因而结识朱自清、夏丏尊、丰子恺、叶圣陶等好友。后来决定离开春晖中学到上海成立立达学园,提出教育独立自由的宣言,并一方面筹办开明书局(出版作品皆以中学生为对象的出版社)。 1925年,考取公费留英,到爱丁堡大学选修英国文学、哲学、心理学等,毕业后至伦敦大学学院听莎士比亚课程,同时又在巴黎大学注册,对研究西方哲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产生浓厚兴趣,在1933年获得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先后于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 1949年以后,一直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居住于燕东园27号。其美学思想曾数度遭受批判,文化大革命时被指控为“反动学术权威”,遭到抄家、斗争,并被剥夺执译者的权利。

1986年,因脑出血抢救不及时而去世。[3]

人物经历

1897年9月19日生。

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

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执教,并与匡互生朱自清夏尊叶圣陶丰子恺等人在上海成立立达学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后改名《中学生》)。

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同时在法国巴黎大学注册,后又入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1933年秋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并曾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代理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朱光潜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历任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1933年回国之后,在执教之余,继续从事美学和文学研究工作。主要是结合新文学运动的实际,撰写论文和书评,文章分别收入《孟实文抄》(后略作增删,改名为《我与文学及其他》和《谈文学》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在一系列重大美学理论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

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阐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朱光潜的著作,除了上面举述的以外,还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变态心理学派别》《变态心理学》《谈修养》《克罗齐哲学述评》《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艺文杂谈》。翻译了柏地耶哈拉普柏拉图克罗齐黑格尔莱辛维柯等人的论著。

学术成就[4]

朱光潜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并致力于美学研究、美学教学,治学态度认真,介绍、翻译、论著美学的著述极为丰富,多达六百余万字,开拓了中国美学研究的新领域。《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对黑格尔《美学》的翻译,为他赢得了崇高声誉。他的数量众多的译著和译文为中国的美学研究和文艺理论研究铺平了前进的道路。早年,朱光潜是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的忠实信徒,并对近代美学的的真正开山祖康德非常崇敬。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批判和美学辩论中,与当时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朱光潜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压迫,从唯心主义美学转向唯物主义美学。

著作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1929〕

《谈美》〔1932〕

《文艺心理学》〔1936〕

《美学批判论集》〔1958〕

《谈美书简》〔1979〕

翻译作品

黑格尔《美学》

克罗齐《美学》

<意>维柯 《新科学》

人物评价

朱光潜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5]

参考资料

  1. 朱光潜简介  ,华语网
  2. 朱光潜:怎样改造学术界?  ,今日头条,2016-02-26
  3. 朱光潜的详细资料  ,逸名网,
  4. 朱光潜的详细资料  ,逸名网
  5. 朱光潜简介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