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夏丏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夏丏尊
夏丏尊.jpg

夏丏尊

[1](1886年-1946年4月23日),本名夏鑄,字勉旃,號悶庵,浙江上虞松廈人。中國近代教育家散文家

人物生平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夏丏尊任杭州浙江省兩級師範學堂通譯助教,後任國文教員。該校後改為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是五四運動南方新思潮的重要發源地。魯迅許壽裳當時都在該校任教,他們曾共同發起一場學潮,反對以道學家自命的監督,並迫其辭職。民國二年(1913年),夏丏尊自告奮勇地兼任了該校被人瞧不起的舍監一職。他提倡人格教育和愛的教育,對學生既嚴格要求又關懷備至,被學生稱為「媽媽的愛」。在語文教學上,提倡白話文,是中國最早提倡語文教學革新的人。民國八年與陳望道劉大白李次九等三人積極支持五四新文化運動,推行革新語文教育,被稱為第一師範的「四大金剛」,受到反動當局和守舊派的攻擊,相繼離校。

1912年中華民國建國後,社會上盛傳會進行普選。由於夏丏尊對政治沒有興趣,不願意當選,於是把自己的名字由「夏鑄」改成「夏丏尊」,以代替發音相近的「勉旃」。他希望選民在投票時會把「夏丏尊」寫錯成「夏丐尊」,令選票作廢[2]

1921年,上虞富商陳春瀾捐資興辦春暉中學,夏丏尊應經亨頤之邀到該校總理校務,並請劉薰宇朱自清朱光潛豐子愷等朋友來任教。為了探究並實驗新的教育理念,夏丏尊在1923年翻譯了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名着《愛的教育》。該書風行二十餘年,再版三十餘次。

1924年冬,夏丏尊與匡互生朱光潛等人一起在上海組織成立立達學會,創辦立達中學(後改名為立達學園),擔任立達學園常務委員(後又擔任文學專門部主任)。1928年,夏丏尊擔任開明書店編譯所所長。1930年,其主編的《中學生》雜誌創刊。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夏丏尊因年老多病留守上海,但堅貞自愛,不為日方做事。後於1946年4月23日病逝於上海,享年61歲。4月27日重慶《新華日報》發表題為《悼夏丏尊先生》的社論,稱讚他是「民主主義文化戰線上的老戰士」,表彰他為文化運動和民主運動建立的功績。

着有《平屋雜文》、《文章作法》、《現代世界文學大綱》、《閱讀與寫作》、《夏丏尊選集》、《夏丏尊文集》,譯有《愛的教育》、《文心》、《近代日本小說集》。

教育思想

夏丏尊是一位理想家。他有高遠的理想,可並不是空想,他少年時傾向無政府主義,一度想和幾個朋友組織新村,自耕自食,但是沒有實現。他辦教育,也是理想主義的。最足以表現他的是浙江上虞白馬湖的春暉中學,那時校長是年長的經亨頤。但是他似乎將學校的事全交給了夏丏尊。是夏丏尊約集了一班氣味相投的教師,招來了許多外地和本地的學生,創立了這個中學。他給學生一個有詩有畫的學術環境,讓他們按着個性自由發展。

但是理想主義的夏丏尊終於碰着實際的壁了。他跟他的多年的老朋友校長經先生意見越來越差異,跟他的至親在學校任主要職務的意見也不投合;他一面在私人關係上還保持着對他們的友誼和親誼;一面在學校政策上卻堅執着他的主張,他的理論,不妥協,不讓步。他不用強力,只是不合作;終於他和一些朋友都離開了春暉中學。朋友中匡互生等幾位先生便到上海創辦立達學園;可是夏丏尊對辦學校從此灰心了。但他對教育事業並不灰心,這是他安身立命之處;於是又和一些朋友創辦開明書店,創辦《中學生雜誌》,寫作他所專長的國文科的指導書籍。

《中學生雜誌》,是以「替中學生諸君補校課的不足;供給多方面的趣味與知識;指導前途;解答疑問;且作便利的發表機關」為使命的,成為20世紀30年代全國青少年的良師益友。夏氏認為,語文教學對待文章的閱讀和寫作,都應尊重文章學的系統。他又是提倡「語感」培養的第一人,把「傳染語感於學生」說成是他「在國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一信念」。他還主張寫文章要講究「真實」和「明確」;為了做到這兩點,就必須在說話作文時留心6個「W」:為什麼要做這文(why)?在這文中所要敘述的是什麼(what)?誰在做這文(who)?在什麼地方做這文(where)?在什麼時候做這文(when)?怎樣做這文(how)?真正每做一文都能明確回答這6個「W」,文風就正了。夏氏在語文教育方面的理論和實踐,以及他終身為基礎教育事業奮鬥和剛正不阿的品格,給後人留下了極其寶貴的財富。

注釋

  1. 普通話拼音讀作miǎn,粵音"免",遮蔽之義。
  2. 《〈人名十二問〉參考答桉》,《咬文嚼字》2008年第4期第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