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朴殷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朴殷植(韓語:박은식,1859年10月25日-1925年11月1日),字聖七,號謙谷、白岩,韓國獨立運動家,思想家、史學家,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第二任總統。

朴殷植1859年10月25日(農曆9月30日)出生於朝鮮黃海道黃州郡,早年為朝鮮官吏,後投身思想啟蒙運動。日本吞併朝鮮後,他於1911年流亡中國及俄羅斯,成為韓國獨立運動的元老。1924年,在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在國際上遭到打壓,內部出現分裂,資金極其困難的情況下,66歲高齡的朴殷植被議政院推薦擔任國務總理兼代總統,並在李承晚被彈劾後成為第二任總統。在其短暫的總統任期期間,他通過修憲將臨時政府由總統制改為內閣責任制,使臨時政府得以渡過困難期。

他的父親朴周浩是私塾教習。朴殷植自幼跟隨父親飽讀經書,被稱為神童。他的父親希望他能夠中舉當官,但他卻認為科舉考試是狹隘的應試考試,無心任仕,後離家出走求學。他先是拜朝鮮實學集大成者丁若鏞的弟子申耆永和丁觀燮為師,學習丁若鏞的實學著作,後又拜當時朝鮮著名朱子學者朴文一、朴文伍兄弟為師,學習朱子學。學成後,朴殷植返鄉招收學徒,講授朱子學。

朴殷植在日韓合併後亡命中國,投身韓國獨立運動,死於上海

作品

他代表性的歷史著作有《韓國痛史》、《韓國獨立運動之血史》、《大東民族史》、《檀祖》等。

他的歷史觀是屬於民族主義的,或者叫「國魂史觀」,提出「國魂」和「國魄」之說。他認為一個國家主要由國魂和國魄兩樣東西組成,「蓋國教、國學、國語、國文、國史,魂之屬也;錢穀、卒乘、城池、船艦、器械,魄之屬也」 「魂之為物,不隨魄而生死」,所以國魂比國魄更重要,魄亡魂不亡,國家仍有望。

1915年問世的《韓國痛史》和1920年問世的《韓國獨立運動之血史》是朴殷植最重要的兩部歷史著作,都用漢文寫成並在中國出版,分別由中國知名人士康有為和程潛作序。

1911年4月,不甘心做亡國奴的朴殷植離開朝鮮,流亡到中國奉天省桓仁縣,同年撰寫了《東明聖王實記》、《渤海太祖建國志》、《大東古代史》、《夢拜金太祖》等鼓吹民族主義的歷史著作。

經歷

他週遊中國北京天津上海南京香港等地,訪求韓國愛國志士和中國知名人士,共商抗日獨立運動之策。

1924年,朴殷植在上海就任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國務總理兼代理總統,1925年當選為第二代大總統。

1925年11月1日,朴殷植因病醫治無效逝世於中國上海。他在臨終之際還擔心民族的未來和獨立運動,給同胞留下遺囑,其要旨是:

  • 第一,要進行獨立運動,就必須號召全民族共同參加;
  • 第二,獨立運動是最高運動,為了獨立運動可以採取任何手段和方略;
  • 第三,獨立運動是關係我們整個民族的共同事業,同志之間不應有愛憎、親疏之別。」1925年11月4日,朴殷植的遺骸被安葬在中國上海靜安寺路公共墓地600號。

68年後,即1993年8月5日,大韓民國將朴殷植的遺骸(與其他四位臨時政府要人的遺骸一起)遷返韓國舉行「國葬」,重新安葬在國立墓地的臨時政府愛國志士墓域。 [1]


視頻

이상설선생 유허비

[한사모] 백제 역사의 재조명-조영희 한강역사해설사회장/한뿌리사랑 세계모임 제32차 역사포럼_20170824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1] 每日頭條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