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杂记之假期闲记三则(郑继猛)

杂记之假期闲记三则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杂记之假期闲记三则》中国当代作家郑继猛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杂记之假期闲记三则

题目不是我写的,是我一个伙计写的诗句。我理解他的处境,他理解我的处境。我赞叹说写得好,他说:“你喜欢这种随性。”其实什么随性呀,不过是一种无目的无陪伴的自我适应而已。

白天吃饭休息,呆坐。期刊网检索,浏览。再检索,下载,浏览。然后是新浪下载,然后是归类,似乎进入漫无边际森林里。就看不见一点亮光。这是我读博士时期经常性的状态。看不见希望而又割舍不开的追求。似乎《少林足球》中众师兄弟回来的感觉。

竹子是中国人喜爱的一种借物言志的植物。但我们都没有看见竹子最代表我们特性的一个方面,那就是一旦长成之后就再也不变化的特性。所谓的一日三竿,百尺竿头之类的豪言,不过是没有达到一定目标时努力的表现,而一旦达到某种目的,则国人就如同竹子一样,附和随风,不长高,不变粗,柔性十足,既不进取,也无是非,直到垂老。

不喝酒的人怎么会因喝酒摔倒呢?人生不易,喝酒要节制。

宋代有一本书叫做《东京梦华录》。是南宋稍微稳定之后,一个叫做孟元老的人写的,关于北宋京城汴京盛世的。北宋帝王想尽千方百计让老百姓过舒服日子。但当时没有讨到好处和口彩。北宋灭亡之后,南宋兵荒马乱,烧杀抢掠,京城的玩主儿开始怀念帝都盛世与帝王的圣恩。可惜盛世一去不复返。

嚎叫堵路,怎么不说高速路之便民利民?嚎叫景区堵塞,怎么不想着太平安和?网上叫骂责备,怎么就不想想这种做法实在是挑拨离间,扰乱视听?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们只有在国破家亡的时候才会想起对国家社会的责任,而往往在国家兴盛的时候,忘乎所以,不仅仅飞扬跋扈,不守法纪,更有甚者,鼓舞是非混肴视听

双节,来之不易的稳定祥和。希望微信多传递安详幸福,多报道醇厚民风。少一些负面的杂音喧嚣。

[1]

作者简介

郑继猛,陕西安康人,安康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