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李振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振坤 李振坤:生于1952年3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省美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执委,长期从事中国画人物画创作[1]。现就职于德州市文化局艺术研究室,市政协文学艺术联艺会副会长、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2006年至2009年多次参加国家和省市级以上慈善扶贫、救助等大型义捐义卖笔会[3]。 中文名 :李振坤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山东宁津

出生日期: 1952年3月

职 业 :画家、美术师

外文名 :Li Zhenkun

民 族 :汉族

代表作品: 中国画人物画《巴康一家》、连环画《清宫演义》

主要成就: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目录

1作品奖项 2社会评价

作品奖项

《韩五》1984年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

红高粱》1989年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

《久远的音符》1994年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获优秀作品奖,并于1995年入选文化部中国美协赴德国“95现代中国作品展”(山东唯一入选作品);

《巴康一家》1997年参加全国首届“中国画人物画作品展”,同年该作品获山东省首届中国画人物画展览一等奖;

《太极史话》1990年获第十一届亚运会山东体育艺术大展特别奖,同年该作品被北京亚运会、中国武术协会隆重收藏,该作品复制品于1992年3月国家体委作为重要礼品赠送给香港著名爱国人士霍英东先生;

《清宫演义》1991年获第四届全国连环画评选三等奖;

《太极源流图》1992年、1993年分别被全美武术联合会、台湾国术总会、日本广岛十二届亚运会组委会收藏;

1984年以来,先后有《久远的音符》、《红高粱》等六部作品获省级一等奖;

1978年至1990年应邀为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及中国曲艺、山东、浙江等全国十几家专业美术出版社创作连环画《清宫演义》、《朱元璋》、《红高粱》、《唢呐情》等三十余套册;

《欢腾的唐古拉》2001年入选《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2003年12月18日至24日,由中国美协艺委会、山东美协、德州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李振坤水墨人物画展”;

2006年入选由山东美协与山东电视报社联合主办和编辑出版的大型专刊《济南72名泉与山东72中国画名家》;

2007年1月10日入选由《美术》杂志与山东美协主办、青岛齐鲁水墨研究院承办,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的《山东中国画人物画展》。此展1月20日移师济南展出;

2007年10月由美术报、山东美协联合主办并评选的《山东国画百家》暨山东国画百家巡回展。

《马球图》入选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并收藏。

《脊梁》2009年荣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三等奖。

社会评价

李振坤长期从事中国人物画创作,作品在全国大型美展展出屡次获奖。有作品被海内外国家专业机构、体育团体收藏,并以国家级礼品赠送国际友好团体和个人。

著家评说——李振坤水墨人物画展学术研讨会(摘要)

孔维克(中国美协理事,山东美协驻会副主席)

我曾经给振坤画集写了一篇《五十五窍》的文章。通过写文章,对振坤是一个反思,对他是一个总结。把他的这些年给梳理了一下,我就感觉他非常地不容易。20世纪80年代后,整个画连环画的人都分流了,都进入国画。很多人画国画的时候,就不太会画了,但是他一转过来很快就把握上了。八届全国美展那幅《久远的音符》,那是他首次搞国画创作,画得非常好。最近他绘画语言的变化,是这一两年辛苦思考的结果。

振坤他的艺术语言如在淡墨上的挥毫包括墨气、人物的变化等,都有了自己的表现方式,非常协调。这批画,尤其是大画,没有人这么去画过,我感觉振坤是值得研究、值得大家关注的一位画家。

杨力舟

近年来山东省的绘画水准大大提高,艺术人才不断涌现。今天,我们为李振坤举办个人画展,气氛之热烈,尊重艺术人才的社会风尚之浓厚,这是十分令人兴奋的事情。从部领导到山东省、德州市的各方面领导以及艺术界的画家、批评家都出席这个开幕式,我代表中国美术馆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代表刘大为副主席表示热烈的欢迎。

李振坤的人物画内涵丰富,生动有趣。他把生活感觉、人物造型和笔墨形式的艺术意趣巧妙融合,自然天成,“立万象于胸中,传千祀于毫翰”其天资与勤学俱佳,前途无量。

孙轶青

对于家乡出来这么一位画家,由衷地感到高兴!昨天晚上我认真研读了他的画册,我很激动。我们知道,中国画讲究形神兼备,似与不似之间,李振坤先生的画赋有这方面的特点。他很注重形真,更注重神似,而且有很大的独创性。因此,我就写了这首诗来献给他:“画贵形真神若驰,雾花水月令人迷,李君放胆开新路,艺苑根深硕果奇”。画一定注重形真,但更多的要神驰,要有意境。我们最喜欢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有雾中之美的感觉。

程大利(中国美术出版社总编,著名美术批评家)

从留心生活到留心传统,一直到留心当代,我觉得李振坤他的路子很值得我们寻味。他没有经过学院的培养,拜传统为师,生活为师,当代诸家为师,社会为师,这就够了,照样能造就一个大家。比如我们这个时代还有很多像李世南等等。20世纪有了艺术教育之后,也有一批没有上过学而成为大家的,为数不多,为什么呢?此路艰苦,多是荆棘,全是野路、乱路、无路之路。那是很不容易才能走出来的。振坤先生能走出来,我感觉是可喜可贺的。

翟墨(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导师,著名美术评论家)

我想引用二句话。第一句是艾略特的诗,艾略特说:“我们所有探索的终点,将回到我们出发的地方,并且第一次认识这个地方。”还有一个哲学家曾经说过,我们要活得很久才能活的年轻,我觉得李振坤先生这一批新画里面,喷发出来的有他前半生当中的激情,特别是对生活悲剧意识的深刻感觉,崇高意识在里头。

这也是他之所以造形能力能达到很强的地步的原因,他这些表现作品,也是在高层上回到本体,回到了本来人性愿望无拘无束地表达。

赵力忠(中国画研究院著名美术批评家)

作为艺术家对于生活就应该站在上帝的位置上,他所看到的不止是形。而且还要表现他的神。这个神,一般来说,用普通人的直面观察是看不到的,而必须通过艺术家消化吸收之后,再由艺术的创作体现出来,这是我今天一进展厅看李振坤的作品的时候的第一印象,当然我不是说李振坤已经站到了上帝的位置上了,已经达到了李可染先生的水平,而是我的第一印象,他已经有门了,他正在往这个方向发展。

裔萼(中国美术馆著名美术评论家)

这几年看的作品也比较多,尤其是人物画的作品,能够让自己激动的好作品并不多。今天李老师的画给我们一种非常振奋的感觉,自己也特别高兴。我先看了作品以后,然后看了孔老师写的文章,知道李老师他是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来创作的。李老师他有一个艺术家的思维,他要和自己为难,向自己挑战,在这种特别的状态下,他搞了这么一批天惊地怪之笔让人震惊,非常地让人钦佩。

王仲(美术杂志编辑,著名美术评论家)

大写意,在摆脱线大量使用墨的情况下去塑造形象。这个我觉得是世间绘画中最难的一个课题。油画还可以涂改,而中国画是下笔落墨万劫不复。它不容许改,又要自由挥洒,还要把形象一下子拿出来,难度非常大。笔墨的自由挥洒和造型制约的有机结合,永远是一个需要解决的课题。从展览会上看,李振坤先生很有才气,也很有灵气。希望李振坤先生能够珍惜这些灵气和才能,更多地给自己以制约,让制约练就你的才气,不断上到更高的层次。

刘龙庭(著名美术评论家)

董其昌讲“顿悟胜于渐修”,我希望在座的人还得有振坤这种顿悟出的精神。在孔孟之乡,能像振坤这么挥毫呀,这幺正统的水墨天地呀,我觉得尤其可贵。你看他那几个吹唢呐的老头,再看他现在的大写意水墨,确实有一种金蝉脱壳,有一种造化同灵、点化而去的感觉,所以我特别高兴。从工笔变到写意,特别是人物画,很不容易。人物画家要研究社会和人生,希望振坤有更大进步。

李一(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美术观察》副主编)

看了李振坤的作品,我认为他是我们山东最优秀的画家之一。他从连环画到工笔人物再到写意人物,这么一路走出来,所付出的艰辛是非常大的。从李振坤的审美追求来看,他追求的是一个比较清新、比较灵透的审美境界。他的墨法用得还是蛮好的,笔精这点应该说还不太够。用笔的苍润、干湿对比都有,但是老感觉里面的内涵不够,还缺少分量。我想振坤先生应该在用笔方面更多的推敲一下。

陈履生(中国画研究院著名美术评论家)

刚才刘龙庭先生谈得非常精辟,用辩证的思维谈了娇枉过正的问题。我也同意李一先生谈到关于用笔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现在呈现给我们的这种风格,他找到了一条路,这条路和郭全忠、张力柱又不一样,但大致相近,他的线条更纤细,有点像江南一类的风格。如果在整体关系的更好把握上下一番功夫,他的未来肯定不可限量。

刘曦林(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著名美术理论家)

大家开了这个恳谈会,作为个案,是对振坤艺术境界的分析,对他的艺术道路、艺术特色,提一些中肯的建议。但它又不仅仅是个案问题,它涉及到目前整个中国人物画创作的某些问题,如怎样面对社会,怎样面对人生。比如说,社会是非常复杂的,但我们的时代又非常好,现在该怎样理直气壮地正面歌颂,批判一切社会中的丑恶现象等。另外,就整个中国人物画创作,概括起来说,除了精神性的表现问题之外,就是笔墨艺术语言的进一步提高和质量问题了。

词条标签: 艺术家 人物

视频

李振坤中国写意人物画己亥新春展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