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李晓玲和她的隶书艺术(倪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晓玲和她的隶书艺术》中国当代作家倪平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李晓玲和她的隶书艺术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见到李晓玲老师时,拿她的隶书作品和她本人相比较,简直不敢相信这幅书法是出自一位体魄健壮,皮肤黝黑,文静爱笑,温柔可人,年仅26岁的年轻女老师之手。那天,经多方打探,终于在万宁市长丰镇马坡思源学校见到了这位来自北方吉林的书法爱好者。   

李晓玲现在是万宁思源实验学校的老师,她学习书法的足迹已走过15年的风雨里程。在学校一间几见方的晓玲老师写字斋里,一幅隶书“静观世事,笑对人生”的《人生名言》格外引人注目。看上去书法笔老墨秀、丰厚雍容、气韵流畅、华美自然……我赏字悟意,情景交融,蓦然悟出“静观世事儒道禅,谁人不在天地间;挂碍来时吃茶去,笑对人生即神仙”的道理。八个风格秀媚、自然舒展的隶书,结构严谨,布局合理,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足见作者多年苦练书法的非凡功力。从作品欣赏隶书作品开始,我沿着李晓玲习书的足迹时空,追寻她书法取得成功的奥秘。   

李晓玲是地道的东北姑娘,1988年出生于吉林省白城市一个工人家庭,天津浪漫的她,自幼对书法有浓厚的兴趣,也许的天生的缘分,1996年她无意中受到表哥的影响,开始喜欢上书法艺术。表哥擅长书画,写得一手好书,11岁时她跟着表哥写写画画,上学路上、逛街途中,见到书法条幅总是驻足品赏,回家后就找旧报纸试着写写划划,蹒跚学步地凭着兴趣开始练习书法。当时,李晓玲只是模糊地对龙飞凤舞的书法有喜欢感,不料1998年白城市教育局举办的一个书法展览,幼小的晓玲经老师举荐,拿出2幅作品去参赛,居然有1幅获得了名次,。当她把组委会领到的奖状和奖品拿回家时,父亲对她说:“晓玲,你的书法有长进了,今后要刻苦学习,不久的将来你的隶书一定能成大器。”听了父亲的教诲,晓玲暗暗下决心,在学好功课之余,对书法的追求痴心不改,一发而不可收拾。   

那时,晓玲家里经济比较拮据,很多同龄人的家长都叫孩子去上钢琴舞蹈音乐等艺术课程,唯独晓玲的父母交不起昂贵的学费,只支持她去学习书法。因为这门艺术只需要纸张和笔墨,花费不太多,加上晓玲对书法有天生的悟性,在父母的支持和表哥的鼓励下,晓玲坚定了学习书法的信心和决心,她将父母平时给她的零花钱积存起来,上街买纸、买笔和书帖,回到家就摊在地板上一回又一回认真临摹。读小学时,她的隶书作品《画意诗情烟雨中》,一次偶然机会参加“双龙杯”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赛,意外地获得“银杯奖”,这幅作品后来被编入《双龙杯全国少儿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集》;上初中时,晓玲的隶书作品《东北的春天》又参加“世纪杯”白城市少儿书画大赛,经专家评比获得“二等奖”;她写的唐诗隶书条幅《送友人》以其清秀隽永,耐人寻味,获得“吉林省第八届青少年科技艺术大赛活动”组委会评比三等奖。在参加省级书法比赛期间,当时年仅14岁的晓玲认识了家乡一位书法大师,大师给她悉心指点和帮助,晓玲从此开始了漫长的习字之路,渐渐地书法成为她寻找自己内心世界的一条通道。晓玲由兴趣而起,因热爱而坚持。时至今日,书法已成了她平静内心的一种最好的生活方式。到海南上大学后,李晓玲博采众长,刻苦钻研,她的隶书有了较大的长进,2010年她在大学参加初等教育学院“三笔字比赛”、“毛笔单项赛”等,又轻而易举地获得“二、三等奖”殊荣;2011年晓玲参加工作来到万宁后,她又参加万宁市“五一”教职工书画比赛,其作品经评比获得了“优秀奖”的奖项。   

晓玲习书坚持书法理论和作品创作相结合的办法。她学习书法,从隶书入手,又以于正端庄、规矩严谨的汉隶碑刻为范本,打下学习书法扎实的基础,然后再旁及其它,稳步发展。初学隶书时,晓玲从《汉简》入手,便易行笔浮飘,随意油滑,发挥自如。晓玲认为,习隶书不要以现代的新隶书字帖作范本,这样容易让书法步入歧途。学隶书要想找捷径的话,这捷径便是从汉碑入手,只有脚踏实地地学,写好隶书再上溯大小篆与甲骨文,下追正、行、草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年来,李晓玲练习书法的实践见解颇深,她说,隶书用笔应注意到隶字的基本书写特点,这些特点一般归纳为:字形扁方,左右伸展,左波右磔,蚕头燕尾,曲折方园,点画分明,提顿结合,粗细兼备,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流向笔划,更便于顺畅书写,增强书法造型艺术的美观,风格也随之多样化,艺术欣赏价值就能得到大大提高。   

隶书楷书是李晓玲最擅长的字体,用两种字体撰写的条幅作品,多种多样,风格各异。然而,隶书和楷书两者互为贯通。正如古语云:字如其人,每个人的书写习惯与个人修养和追求有关。晓玲写隶书始终朝着书法中的“精、气、神”方向努力,体现每幅作品的独特风格和强盛生命力。在短短的15年习书生涯中,她以个人偏爱,对隶书的演变倾心练习和创新,体味和感悟隶书创作带给她的不同灵感。她认为,隶书是从篆书演变而来的,以改变园匀为方折的笔法,改变修长为扁平结构的带波捺的新书体,在创作中她对篆、楷、隶之间三者的关系沉心考究,承先启后,吸取精华,最终形成了自己隶书独有的高雅、稳重、清秀、飘逸的风格。   

值得欣慰的是,晓玲现已置身“中国书法之乡”的万宁思源实验学校,成为一名为人师表的教师。她告诉我们,对于书法她倾注了满腔热情,业余之时总是真诚研墨笔耕,在“书法之乡”她将受到书法艺术的再一次熏陶。她觉得在练习书法艺术道路上,她永远是个小学生,特别是在书乡万宁许许多多的书法名师、大师面前,她实在是“小字辈”微不足道,需要吸取的营养还有很多。她决心用书法的涵养沉淀平静纷繁的内心世界,提高自己习书素养,不断开阔眼前视野,用深邃的眼光和善良的心,提高自己敏锐认知观察能力和较高审美情趣,把书法作为她探索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像大海一样时而平静无澜,时而波涛汹涌,使自己的书法艺术道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宽阔。   

“笔底春风润书童,汪洋大肆绘乾坤”。我们期待李晓玲老师这名书法新秀,不久的将来能长成大器,在书法艺术的园地里沐浴春风,含苞待放。 [1]

作者简介

倪平,常用笔名万音,发稿笔名霓虹、旖旎、李萍,男,汉族,海南省万宁市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