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曉玲和她的隸書藝術(倪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曉玲和她的隸書藝術》中國當代作家倪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李曉玲和她的隸書藝術

春暖花開,萬物復甦。見到李曉玲老師時,拿她的隸書作品和她本人相比較,簡直不敢相信這幅書法是出自一位體魄健壯,皮膚黝黑,文靜愛笑,溫柔可人,年僅26歲的年輕女老師之手。那天,經多方打探,終於在萬寧市長豐鎮馬坡思源學校見到了這位來自北方吉林的書法愛好者。   

李曉玲現在是萬寧思源實驗學校的老師,她學習書法的足跡已走過15年的風雨里程。在學校一間幾見方的曉玲老師寫字齋里,一幅隸書「靜觀世事,笑對人生」的《人生名言》格外引人注目。看上去書法筆老墨秀、豐厚雍容、氣韻流暢、華美自然……我賞字悟意,情景交融,驀然悟出「靜觀世事儒道禪,誰人不在天地間;掛礙來時吃茶去,笑對人生即神仙」的道理。八個風格秀媚、自然舒展的隸書,結構嚴謹,布局合理,栩栩如生,活靈活現,足見作者多年苦練書法的非凡功力。從作品欣賞隸書作品開始,我沿着李曉玲習書的足跡時空,追尋她書法取得成功的奧秘。   

李曉玲是地道的東北姑娘,1988年出生于吉林省白城市一個工人家庭,天津浪漫的她,自幼對書法有濃厚的興趣,也許的天生的緣分,1996年她無意中受到表哥的影響,開始喜歡上書法藝術。表哥擅長書畫,寫得一手好書,11歲時她跟着表哥寫寫畫畫,上學路上、逛街途中,見到書法條幅總是駐足品賞,回家後就找舊報紙試着寫寫劃劃,蹣跚學步地憑着興趣開始練習書法。當時,李曉玲只是模糊地對龍飛鳳舞的書法有喜歡感,不料1998年白城市教育局舉辦的一個書法展覽,幼小的曉玲經老師舉薦,拿出2幅作品去參賽,居然有1幅獲得了名次,。當她把組委會領到的獎狀和獎品拿回家時,父親對她說:「曉玲,你的書法有長進了,今後要刻苦學習,不久的將來你的隸書一定能成大器。」聽了父親的教誨,曉玲暗暗下決心,在學好功課之餘,對書法的追求痴心不改,一發而不可收拾。   

那時,曉玲家裡經濟比較拮据,很多同齡人的家長都叫孩子去上鋼琴舞蹈音樂等藝術課程,唯獨曉玲的父母交不起昂貴的學費,只支持她去學習書法。因為這門藝術只需要紙張和筆墨,花費不太多,加上曉玲對書法有天生的悟性,在父母的支持和表哥的鼓勵下,曉玲堅定了學習書法的信心和決心,她將父母平時給她的零花錢積存起來,上街買紙、買筆和書帖,回到家就攤在地板上一回又一回認真臨摹。讀小學時,她的隸書作品《畫意詩情煙雨中》,一次偶然機會參加「雙龍杯」全國少年兒童書畫大賽,意外地獲得「銀杯獎」,這幅作品後來被編入《雙龍杯全國少兒書畫大賽獲獎作品選集》;上初中時,曉玲的隸書作品《東北的春天》又參加「世紀杯」白城市少兒書畫大賽,經專家評比獲得「二等獎」;她寫的唐詩隸書條幅《送友人》以其清秀雋永,耐人尋味,獲得「吉林省第八屆青少年科技藝術大賽活動」組委會評比三等獎。在參加省級書法比賽期間,當時年僅14歲的曉玲認識了家鄉一位書法大師,大師給她悉心指點和幫助,曉玲從此開始了漫長的習字之路,漸漸地書法成為她尋找自己內心世界的一條通道。曉玲由興趣而起,因熱愛而堅持。時至今日,書法已成了她平靜內心的一種最好的生活方式。到海南上大學後,李曉玲博採眾長,刻苦鑽研,她的隸書有了較大的長進,2010年她在大學參加初等教育學院「三筆字比賽」、「毛筆單項賽」等,又輕而易舉地獲得「二、三等獎」殊榮;2011年曉玲參加工作來到萬寧後,她又參加萬寧市「五一」教職工書畫比賽,其作品經評比獲得了「優秀獎」的獎項。   

曉玲習書堅持書法理論和作品創作相結合的辦法。她學習書法,從隸書入手,又以於正端莊、規矩嚴謹的漢隸碑刻為範本,打下學習書法紮實的基礎,然後再旁及其它,穩步發展。初學隸書時,曉玲從《漢簡》入手,便易行筆浮飄,隨意油滑,發揮自如。曉玲認為,習隸書不要以現代的新隸書字帖作範本,這樣容易讓書法步入歧途。學隸書要想找捷徑的話,這捷徑便是從漢碑入手,只有腳踏實地地學,寫好隸書再上溯大小篆與甲骨文,下追正、行、草書,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年來,李曉玲練習書法的實踐見解頗深,她說,隸書用筆應注意到隸字的基本書寫特點,這些特點一般歸納為:字形扁方,左右伸展,左波右磔,蠶頭燕尾,曲折方園,點畫分明,提頓結合,粗細兼備,去繁就簡,字形變圓為方,筆劃改曲為直,改"連筆"為"斷筆",從線條流向筆劃,更便於順暢書寫,增強書法造型藝術的美觀,風格也隨之多樣化,藝術欣賞價值就能得到大大提高。   

隸書楷書是李曉玲最擅長的字體,用兩種字體撰寫的條幅作品,多種多樣,風格各異。然而,隸書和楷書兩者互為貫通。正如古語云:字如其人,每個人的書寫習慣與個人修養和追求有關。曉玲寫隸書始終朝着書法中的「精、氣、神」方向努力,體現每幅作品的獨特風格和強盛生命力。在短短的15年習書生涯中,她以個人偏愛,對隸書的演變傾心練習和創新,體味和感悟隸書創作帶給她的不同靈感。她認為,隸書是從篆書演變而來的,以改變園勻為方折的筆法,改變修長為扁平結構的帶波捺的新書體,在創作中她對篆、楷、隸之間三者的關係沉心考究,承先啟後,吸取精華,最終形成了自己隸書獨有的高雅、穩重、清秀、飄逸的風格。   

值得欣慰的是,曉玲現已置身「中國書法之鄉」的萬寧思源實驗學校,成為一名為人師表的教師。她告訴我們,對於書法她傾注了滿腔熱情,業餘之時總是真誠研墨筆耕,在「書法之鄉」她將受到書法藝術的再一次薰陶。她覺得在練習書法藝術道路上,她永遠是個小學生,特別是在書鄉萬寧許許多多的書法名師、大師面前,她實在是「小字輩」微不足道,需要吸取的營養還有很多。她決心用書法的涵養沉澱平靜紛繁的內心世界,提高自己習書素養,不斷開闊眼前視野,用深邃的眼光和善良的心,提高自己敏銳認知觀察能力和較高審美情趣,把書法作為她探索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像大海一樣時而平靜無瀾,時而波濤洶湧,使自己的書法藝術道路越走越遠,越走越寬闊。   

「筆底春風潤書童,汪洋大肆繪乾坤」。我們期待李曉玲老師這名書法新秀,不久的將來能長成大器,在書法藝術的園地里沐浴春風,含苞待放。 [1]

作者簡介

倪平,常用筆名萬音,發稿筆名霓虹、旖旎、李萍,男,漢族,海南省萬寧市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