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9年9月11日) |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9月11日) |
杜如晦 | |
---|---|
清殿藏本杜如晦画像 | |
字 | 克明 |
出生 |
585年 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市長安区) |
逝世 |
Template:Death date(44-45岁) 长安(今陕西西安市) |
杜如晦(585年-630年5月6日),字克明,京兆郡杜陵县(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区)人,唐朝初期大臣。他是李世民奪取政權、開創貞觀之治中的主要謀臣之一,深受李世民的重用。与房玄龄人称“房谋杜断”。
唐太宗时的宰相:贞观二年(628年)正月至三年(629年)二月为侍中,三年二月至十二月为尚书右仆射。
生平
杜如晦自少聪悟,好谈文史,是个典型的彬彬书生。在隋朝大业年间起家为雍州从事,吏部侍郎高孝基很是器重他,赞扬他有应变之才,是栋梁之才。隋炀帝前往江都游玩时,代替王使君判留守事。秦王李世民平定京城时,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对杜如晦非常忌晦,他对齐王李元吉说:“秦王府中可惮之人,惟杜如晦与房玄龄耳。”被外调出秦王府。经房玄龄周旋,李世民又将他调回幕府。此后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为其参谋军国大事,平定了薛仁果、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诸路诸侯。以功勋累迁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封建平县男,食邑三百户。不久以本官兼任文学馆学士。
李世民的天策府建立后,杜如晦任从事中郎,被画像纪念的天策府十八学士中,以杜如晦为首,其画像上的讚語为:“建平文雅,休有烈光。怀忠履义,身立名扬。”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杜如晦任太子右庶子(唐书为左庶子,杜如晦碑为右庶子),不久迁任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赐实封一千三百户。
贞观二年,杜如晦以本官摄侍中,兼吏部尚书,总监东宫兵马事务。
贞观三年,杜如晦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與左仆射房玄齡共掌朝政,制定了唐朝各个部门的规模及典章,被人们赞为良相,史有「房謀杜斷」之稱[1]。同年冬天杜如晦因病辞职,唐太宗对他的病情极为关注,频频派人慰问,给他寻找名医和治病药物,到贞观四年五月终因病重而去世,年仅四十六。唐太宗对他去世极为痛心,追赠他为司空,徙封萊国公,谥曰成(杜如晦碑载为谥曰诚)。
杜如晦碑
杜如晦碑,唐太宗命虞世南撰写碑文,欧阳询隶书。又称《赠司空杜如晦碑》。贞观四年立于醴泉县昭陵。 著录首见宋赵明诚《金石录目》第五五九。
家庭
- 参见京兆杜氏
家世
- 高祖:杜秀,北魏辅国将军,赠豫州刺史。
- 曾祖:杜皎,北周仪同三司、武都郡守,赠开府仪同、大将军、遂州刺史。
- 伯祖:杜果,隋兵部尚书,义兴县公。
- 祖父:杜徽,字晔,怀州长史。(据《金石录》杜如晦碑)
- 父亲:杜吒,隋昌州长史。
- 叔父:杜淹,安吉郡公。
弟
子
参考资料
- ↑ 《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论》:世传太宗尝与文昭图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玄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
前任: 长孙无忌 |
唐朝尚书右仆射 629年 |
繼任: 李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