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杜楼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杜楼镇安徽萧县辖镇,中心位置位于北纬34°19′与东经116°85′,地处萧县中心腹地。东邻龙城镇、南接王寨镇,西连赵庄镇,北接马井镇。311国道、301省道横穿境内,沙河、岱河、纵贯南北,灵山、五洞山遥相呼应。

截至2010年,杜楼镇有千亩青笋基地,千亩中药材基地、千亩大蒜基地,有采煤、食品加工、造纸等企业380家。

2017年,全镇生产总值21.5亿元;财政收入3300万元;工业总产值14.114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9700元[1]。

截至2017年,杜楼镇辖1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杜老楼村。行政区域面积99.2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7633人,是安徽省森林城镇,有中国百孝文化园、车牛返、千佛禅寺、五洞山等景点。[1]

历史沿革

秦,杜楼地属泗水郡。

西汉,属彭越梁国砀郡。

东汉,设萧县杼秋县属之。建武十三年(37 年),扶阳县改为韩歆的扶阳侯国。

三国,魏朝设杼秋县(属沛郡),属之。

西晋,咸熙二年(265 年),置杼秋县,属之。

东晋,杼秋县在东晋乱后废,设相县属之。

隋,设龙城县(今龙城镇),属之。

唐,设萧县(治萧故城)。

宋,实行路、府、(州、军)县三级制,设萧县,属京东西路徐州武宁军。

元,撤销萧县、永堌县建置,并入徐州。至元十二年,复立萧县,属之。

明,明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属中都临豪府。

清,清顺治(1644年~1661年)属江南省徐州。康熙六年(1667年)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属江苏省徐州,雍正十一年(1733年)徐州升为府,属江苏省徐州府。

1958年—1978年设杜楼公社。

1986年,改建制镇。

1992年,将红庙、芦花、业庄、杜楼4个乡整体组建。[2]

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杜楼镇位于萧县中心腹地,地处北纬34°19′与东经116°85′之间。东邻龙城镇、南接王寨镇,西连赵庄镇,北接马井镇,区域面积99.25平方千米。

地貌

杜楼镇属淮北平原,沙河、岱河、纵贯南北,灵山、五洞山遥相呼应。大部属低山丘陵区,由震旦纪至奥陶纪碳酸盐岩组成。岭低谷宽,分布错落,以水流侵蚀为主。山脉走向为北东向;山顶光秃,起伏不大,坡角15°—20°,少数达40°;在低山丘陵周围,由于地面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山麓缓坡和丘陵间的6个山间谷地,缓坡面向平原倾斜,一般宽0.02—2千米,坡度5°。平原区,由于黄河、大沙河的泛滥冲击作用,在杜楼镇北、西、西南和中部形成堆积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倾,海拔32—50米,属第四纪地层。

气候

杜楼镇处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兼有北方和南方的气候特点。年气温14℃,年日照时数为2284至2495小时,日照率52%至57%,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3]

自然资源

生物

杜楼镇森林植被属华北区系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截至2010年,杜楼镇计有黄刺莓、杂氏灰栒子、毛掌叶锦鸡儿、锐齿鼠李、黄栌等木本植物60科、110属、275种,其中被子植物56科、102属、260种;裸子植物4科、8属、15种。杜楼镇野生动物主要有鹰、野兔、鹦鹉、白薇、大鸨、金雕等。杜楼镇林地面积43305亩,人均0.67亩,有优质乡土树种50多种。杜楼镇森林覆盖率34.2%,森林蓄积量达到13.36万方。

矿产

杜楼镇境内煤炭、山石资源丰富,截至2010年,有年产9万吨的岱桥煤矿和年产6万吨的黄庄煤矿。

经济

综述

2017年,全镇生产总值21.5亿元;财政收入3300万元;工业总产值14.114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9700元。

第一产业

截至2010年,杜楼镇初步形成了以小圩子、西孙庄、黄塘窝、马阁、杜集、朱解庄等村为主的优质果蔬产业带;以郝党庄、郝新庄、杜庄、业庄等村为主的养殖产业带。

2010年,粮食总产达5.9万吨,有以西孙庄、小圩子、黄塘窝等村的青笋、大棚豆角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达3000余亩;朱解庄村优质黄桃、彭村中华寿桃面积1000余亩;彭村、刘村、孟窑沿山一线的优势干杂果面积达4000余亩。杜楼镇山羊年存栏1万只、家禽27万只、猪2.7万头、牛2500头。

2014年农业总产值6.4亿元,生产粮食6.06万吨,其中小麦3.06万吨,玉米2.61万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蔬菜、水果。2014年蔬菜种植面积1.02万亩,产量2.75万吨,主要品种有胡萝卜、菜豌豆、豆角、辣椒、白菜等。水果种植面积0.34万亩,产量0.72万吨,主要品种有苹果、黄桃、杏、葡萄等。畜牧业以猪、羊、牛、家禽为主。2014年生猪饲养量9.9万头,年末存栏4.27万头;羊饲养量11.3万只,年末存栏4.56万只;牛饲养量0.74万头,年末存栏0.28万头。家禽饲养量220万只,年末存栏81万只。

第二产业

杜楼镇素有挖煤、采石传统。2005年,杜楼镇共有企业400多个,企业总产值3.5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9.2%。

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16.4亿元,有煤炭、造纸、石料开采三大支柱产业。企业总数15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8家。

第三产业 1986年到2005年,杜楼镇重点培植四大基地建设(红庙果蔬批发市场、杜楼农副产品、贸易市场、八千米肉禽批发市场、黄庄石材市场)。以杜楼信用社和杜楼邮政储蓄为主,杜楼信用社下设红庙、业庄、芦花3家信用中心分社,2005年末有存款余额7163万元,贷款余额3502万元。[4]

社会事业

文化

截至2010年,杜楼镇共办科技培训班1000余期,培训3万人次。《杜楼科技》定期出刊,介绍最新实用技术,引导农民增产增收,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杜楼镇文化站组织文艺调演,农民篮球赛,中小学生体育运动会,唢呐比赛等民间文体活动。截至2004年,杜楼镇有线电视网络建成,镇区和所里、郝新庄等6个村可收看。电视节目由原来10套增至20套。红庙、郝庄等5个村建成自己的有线电视站。杜楼镇有线电视网络覆盖面占四分之一,其余采用地面接收方式看电视。

截至2014年,杜楼镇有综合文化广播站1处,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5处,各类文化专业户14户,农民文化书屋15个,藏书4.1万册。

教育

2017年,杜楼镇有幼儿园22所,在园幼儿2205人,教职工127人,其中专任教师117人。有小学19所,初中4所,在校学生4767人,教职工247人,其中专任教师230人。

医疗卫生

1954年,成立杜楼医院。1992年,设立防保所,重点进行卡介苗、百日咳等防疾免疫,至2005年,共有医院1个,卫生所4个,村卫生室33所,医务人员92名,床位25个。杜楼医院建筑面积890平方米,进口B超机等医疗设备齐全。1986年—2005年,平均每年门诊1.5万人次,住院治疗1500人次,中型手术300例。

杜楼镇有1.7万户,人口7.2万人,育龄妇女15134人,已婚育龄妇女11181人,其中无孩妇女427人,一孩妇女2703人,二孩妇女4821人,多孩妇女3230人,杜楼镇双检对象3727人。2005年,开展“三查一治”活动5次,接受生殖保健服务人员达1206人次。2005年元月—12月底,杜楼镇共出生719人,计划内634 人,政策符合率为88.18%。落实节育措施373例,流出人口279人,办理《婚育证明》208人,办证率74.55%,2005年以来,清理查处超生户219 人,立案200例,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4人,查处党员干部及其亲属超生11人,2005年杜楼镇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63.87万元。

截至2014年,杜楼镇有卫生院、村有卫生室,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6个;全镇专业卫生人员135名。2014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8.2万人次。15个行政村村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8%。[5]

民生

城镇建设

2010年,杜楼镇投资60万元,拓宽延伸主街,硬化街道1.6万平方米,建好1100米下水道,投资1000万元建成沿街商住楼3万平方米,农贸市场5个,商店门面170家,年,集贸成交额700万元。杜楼镇新建民宅面积达3.3万平方米。杜楼镇林业生产实施农田林网、绿色长廊工程、荒山绿化、河道绿化四大工程,截至2010年,退耕还林4012亩,荒山造林3500亩,植树19.3万株。

电力建设

1996年5月,建立红庙变电所,5月中旬投入运行。共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111.43千米,380伏线路68.45千米,220伏线路217.75千米,供杜楼镇、王寨镇、赵庄镇等31个行政村用电。2005年,供电量1534万伏。

1977年12月,贷湖变电所投入运营,10千伏输电线路105.6千米,380伏输电线路,125.3千米,220伏输入电线路94千米,供电量2400万伏。民宅建设:自1986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增长、民宅逐步由偏僻乡村向集镇和公路沿线发展,由砖木结构转向砖混结构,室内外装修越来越讲究。

通讯建设

截至2005年12月,杜楼镇村村通邮、年报刊流转资金额20万元,汇票兑付量240万元。1994年,开通电话,1996年,开通移动电话,杜楼镇固定电话7000台,手机7500部。[6]

主要景点

鞭打芦花车牛返

鞭打芦花车牛返,位于杜楼镇东南端,是中国最长的村名。村名全称为“孝哉闵子骞鞭打芦花车牛返村”,村古老而名字字数多。春秋时期孔子“七十二贤之一”的闵子骞随其父亲、弟弟于一雪日迁牛车走亲戚,途径此处返回的村庄,因山路车颠,牛索头歪了,其父令骞下车去扶正,见骞哆嗦好大一会未能扶正,其父便生气,夺鞭抽其背部,一鞭下去,只见骞袄绽开,芦花飞去,其父始大惊,转而查看两个弟弟的棉袄都是丝棉,恍然大悟,欲休其妻,闵子哀求其父道: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寒。其父感动,遂罢休妻之念,继母反悔而向善。该村民国乙卯(1939年)立的鞭打芦花处石碑一座。

四贤祠

为纪念闵子骞、颛孙子张、颜子柳,唐代唐元宗时期追封为萧伯三人。明朝嘉靖十三年,知县朱同芳在白茅山(今圣泉三仙台)建三贤堂,孟子后裔于元大德初年,由邹县迁萧,为把祀奉孟子后裔于车牛返建四贤祠,以作尊贤而张读书之风,祠堂外还有“四贤晒书台”、“子骞泉”、“子柳泉”、“子张泉”等遗迹。

千佛禅寺

千佛禅寺坐落于鞭打芦花车牛返村,原名佛禅寺,距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曾历经三次破坏,直到民国三十年,经当时寺庙江亭主持第三次重修,改名千佛禅寺。是萧县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底萧县车牛返村委会经过村民募捐筹款进行重建千佛禅寺,寺庙布局为上中下三进院落,布局合理,大殿内塑有释迦牟尼像和四大金刚塑像等,院墙绘有十八罗汉等图像。寺院内有3棵大针叶松树,和4棵常青松1棵腊梅花树。1块乾隆时期《圣谕碑》,1块康熙时期《千佛庵题名碑》。

五洞山

五洞山坐落于萧县车牛返村北堍,《萧县志》记载五洞山是宋朝当地村民躲避金兵扫荡躲藏在此。有南洞和北洞遥相对望,南洞犹如悬崖峭壁,洞门下有一处古井泉,此井常年,不枯,并有泉水。山下是薛显故里薛村。

千亩桃花

朱解庄千亩黄桃基地,每年3月桃花开时,萧县周边学校学生会到此书画写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