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杜泳樵

增加 72,888 位元組, 4 年前
''' 杜泳樵(1934-2007年) ''' 男,四川省岳池县人 [[中國]]著名画家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 [[ 中国美术家协会 ]] 会员。作品以油画、水彩 为主。他把西方来的油画和中国的艺术揉合在一起,在油画中形成了一种中国画的特点 名世
== 基本信息=={{Infobox person| 中文 = 杜泳樵| 图像 = [[File: 杜泳 樵01.jpg|350px|center|[https://baike.so.com/doc/9735896-10082410.html 原图链接]]]|图像说明 = 著名画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class="wikitable" |- 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scope="col" colspan=1 |本名: | 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colspan=3 |杜泳樵|-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scope="col" colspan=1 | 别名: |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colspan=3 | 杜咏樵、杜修安 |-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scope="col"| 国籍 |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colspan=1 | 中国! scope="col" |民族:|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scope="col"| 出生日期:|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colspan=1 | 1934年! scope="col" |出生地点:|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四川省岳池县大石乡|-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scope="col"| 逝世日期:|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colspan=1 |2007年6月20日清晨! scope="col"|逝世地点:|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 四川省成都市|-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scope="col" colspan=1 | 毕业院校:|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colspan=3 |四川美术学院|-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scope="col" colspan=1 | 职业:|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colspan=3 |画家|-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scope="col" colspan=1 | 称号:|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colspan=3 |色彩大师|-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scope="col" colspan=1 | 代表作品:|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colspan=3 |《杜泳樵画集》《杜泳樵油画集》《名家精品-杜泳樵静物·花卉》<br>《中国实力派名家十杰-杜泳樵国画集》等|-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scope="col" colspan=1 | 色彩24字诀:|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colspan=3 |深沉而不板滞,响亮而不浮躁,丰富而不杂乱,单纯而不单调。|}
==人物介绍==1934年 出生 四川 岳池县的一个偏僻的农村。195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同年以骄人成绩留校任教,至1995年退休。著名画家,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以油画、水彩名世。他把西方来的油画和中国的艺术揉合在一起,在油画中形成了一种中国画的特点。
  他的油画大气磅礴,老辣凝重,将西方地道的绘画语言,尤其是[[法国]]印象派对光色的表现和苏俄画派严谨的造型,与[[中国]]画的文人风致、大写意的笔墨气韵融于一炉,具有强烈的表现性和情感性,被称为中国油画家中 “集表现与功力之大成者”。素以表现上的杰 生日期1934造诣和深厚的功力享誉画坛,并尤以色彩上的造诣著称,素有色彩大师之誉。他尤以色彩上的非凡造诣著称于世,追随者甚众,一向被认为是“影响了整整几代人成长的重要画家”,上世纪70至80年代名震中国画坛的四川油画名家无不深受其教益。
  他笔下的风景颜色协调,气质高雅,美丽中带有一点攻击性。他把自己对 日期2007界的感悟和体验借着艺术表达出来,因此他的艺术是唯美而忧伤的。杜泳樵作品所传达出的这种静默感,绝非空玄的虚无,而是富强烈情感于色彩笔触之中,化动为静,将中国古典美学的“静默”之境完全显现,烘托出他笔下独到的纯朴简约和深邃旷远的美学氛围。
职业   出版有《杜泳樵 集》、《杜泳樵油画集》、《名家精品-杜泳樵静物·花卉》、《中国实力派名家十杰-杜泳樵国画集》等个人专著。部分作品为前苏联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及其它私人博物馆收藏。其主要作品收入《1949-1989年中国美术年鉴》、《中国美术家》、《世界华人艺术 成就博览大典》等大型文献。由于其艺术上的独特成就和印象主义色彩的高超表现,杜泳樵的作品亦被港澳台、[[日本]]、[[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希腊]]等地广为收藏。生平被收入《1949-1989中国美术年鉴》、《中国美术60年》等历史文献。
  杜泳樵涉猎广泛,不仅以油画、水彩画饮誉海内外,而且在版画、中国画领域也成就不菲。对中国画他数十年的笔耕不辍,使其笔墨之趣日益渗入油画笔触,由此臻于他后期油画的更高境界,可以这样说,没有对中国画数十年的历练,就没有今天的杜氏油画。由于他早年饱受中国诗书画的熏陶,常年研习[[八大山人|八大]]、[[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等前辈大师,至70年 ,于他就多有仿古乱真之趣传,愈至晚景,杜泳樵对国画大写意的神韵愈加痴迷沉醉,驱毫遣墨也逾加勤奋投入,佳作不断。他的国画师法造化,更深得吴昌硕之意趣,画面气势夺人,挥毫纵情不羁,笔墨苍劲老辣,设色深沉稳重,一派超凡脱俗之气,与时流之中媚俗机巧之作大异其趣。现有不少 作品 传入希腊、港台、东南亚和国内收藏界,并有国画作品及生平载入 杜泳樵 中国书 作品收藏宝典 中国当代书画界领袖人物大辞典》等大型文献。<ref>[https://bbs.artron.net/thread-545088-1-1135.html 杜泳樵 油画集》的百合花]</ref>
目录1画家简介2著作3简历4文章5人物评价折叠编辑本段画家简介    杜泳樵(1934-2007年) 一生为人低调,淡薄名利。他始终奋斗不懈 四川省岳池县人 倾其一生去追逐艺术之梦想 四川 他一生致力于 美术 学院 育事业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其作品 油画 淡泊无为 水彩名杜泳樵杜泳樵世,素以表现上 自由开放的教学风格培育了无数优秀 杰出造诣 具有敏锐性 深厚 先锋性 功力享 西南艺术家,被画界 为“中国第二代元老级油 坛,并尤以色彩上 泰斗”。许多他当年 造诣著称, 弟子现在都已 影响了几代人成长的重要画家,上世纪70至80年代名震 中国画坛的 四川油画名家无不深受其教益 重量级人物:如[[罗中立]]、[[张晓刚]]、[[何多苓]]、[[周春芽]]、[[程丛林]]、[[高小华]]、[[叶永青]]、[[杨谦]]、[[陈安健]]等 <ref>[http://stock.jrj.com.cn/2007-11-19/000002940418.shtml “如雷的静默”: 再现“色彩魔术师”杜泳樵风采]</ref>
他的油画大气磅礴,老辣凝重,将西方地道的绘画语言,尤其是法国印象派对光色的表现和苏俄画派严谨的造型,与中国画的文 == 风致、大写意的笔墨气韵融于一炉,具有强烈的表现性和情感性。物图片==
折叠编辑本段著作更多图片请点击:[[杜泳樵图册]]<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00"> 出版有《 杜泳 樵07.jpg|[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jI3MjM2NQ%3D%3D&idx=1&mid=2650829208&sn=f5beb6d43edbd9c649a66f94778fbc91 1963年在制作版 集》、《 。] 杜泳 樵08.jpg|[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jI3MjM2NQ%3D%3D&idx=1&mid=2650829208&sn=f5beb6d43edbd9c649a66f94778fbc91 1977年创作 油画 《到延安去 、《名家精品- ] 杜泳 樵静物·花卉 樵63.jpg|1982年电影专题片《山城组画 、《中国实力派名家十杰- 拍摄现场 杜泳 樵国 樵13.jpg|[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jI3MjM2NQ%3D%3D&idx=1&mid=2650829208&sn=f5beb6d43edbd9c649a66f94778fbc91 2002年8月27日摄于莫斯科特列季亚科夫 集》等个人专著。部分作品为 廊门 苏联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及其它私 ]</gallery>== 馆收藏。其主要作品收入《1949-1989 关系==<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80">杜泳樵06.jpg|[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jI3MjM2NQ%3D%3D&idx=1&mid=2650829208&sn=f5beb6d43edbd9c649a66f94778fbc91 1960 中国美术 与母亲、妹妹于重庆黄桷坪]杜泳樵72.jpg|1990 鉴》、《中国美术家》、《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 于南山隐居期间与妻子赵清杜泳樵132.jpg|2007年2月病重期间与 典》等大型文献 女儿杜霜杜方晓02.jpg|儿子:杜方晓杜泳樵33.jpg|[http://www.duyongqiao.com/photos.php?mid=0 1995.11 作品亦被港澳台、日本、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希腊等地广为收藏。 生平被收入《1949-1989中国美术年鉴》、《中国美术60年》等历史文献。与小女儿杜怡默于重庆]</gallery>
折叠编辑本段简历1956年其作品《夜》参加全国青年美展获三等奖,同年作品《先进 ==人物 产者的表演》参加四川青年美展获二等奖;平 ==
{| class="wikitable"|-! 年份 !! 事件<ref>[http://www.duyongqiao.com/articledetail.php?id=7&mid=0 年谱]</ref>|-| 1934 ||生于四川省岳池县大石乡。|-| 1951 ||考入成都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科。|-| 1953 ||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都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科、工艺科迁重庆与西南人民艺术学院美术系合并为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四川美术学院前身)。在该校绘画科继续学业。|-| 1956 ||毕业留校,在绘画系任教。<br>水彩《先进生产者的表演》参加四川省青年美展,获二等奖。|-| 1957 年作品 || 版画 《溪畔》参加 莫斯科 “第六届 世界青年 与学生和平友谊 联欢节 国际展览”(莫斯科),并由前苏联博物馆和中国美术馆收藏,随后发表于多种刊物。<br>版画《夜》和一幅水彩(作品名称不详)参加第一届全国青年美展,《夜》获三等奖。<br>被调往美院附中任教。<br>加入四川美协。<br>在校内观摩一次马克西莫夫的写生示范,深得启发。|-| 1958 ||干部下放 去重庆南桐矿区农村劳动半年,在当地病危。<br> 派至重庆市委组织部参加期刊《劳动锻炼诗画册》的编辑工作半年,为该书创作画作数十幅。<br> 连环画《双合树》出版(与施肈祖合作,辽宁出版社)。<br> 版画《狮子滩工地》《江边》《溪畔》参加第三届 国版画展。|-| 1959 ||版画《溪畔》编入《十年来版画选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0 ||版画《狮子滩工地》《溪畔》编入《四川版画选》(四川人民出版社)。<br>版画《钢厂之晨》参加第三届全国美展。|-| 1961 ||版画《山城春早》参加四川省美展,并由四川美协收藏。<br>水彩《中波友好万古长青》参加“中波友好文艺比赛”,获二等奖。|-| 1962 ||赴藏区若尔盖草原体验生活半年,其间创作《草原》《沃土》等油画、水彩百余幅,随后发表于多种刊物。<br>连环画《夫妻桥》出版(与羊放、周琳合作,四川人民出版社)。<br>版画《草原》《山城春早》参加第四届全国美展。<br>与王继湘女士结婚。|-| 1963 ||创作水彩《牧》和油画《牧人》《雪白的羊毛》等作品。<br>水彩《牧》发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br>版画《草原》参加第五届全国版画展。|-| 1964||版画《草原》编入《中国现代版画选》(英文版)。<br>《静物》《草原之晨》《嘉陵码头》等水彩编入《水彩画选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br>水彩《晨曦》编入《水彩画新辑•2》(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br>创作宣传画《学习[[雷锋]]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和《把新老殖民主义者 赶出非洲》(均与[[王大同]]合作),并被发行(人民美术出版社)。<br>《街市》《耕》等10幅水彩参加“四川、湖北水彩画联展”。<br>版画《溪畔》由四川美协收藏;<br>女儿杜霜出生。|-| 1965||版画《草原》参加“亚洲六国版画联展”,并由四川美协收藏。<br>被派往重庆29中代课一年。|-| 1966||“文革”开始,停课。历年所有作品数百幅因先后受到抄家和被缴去参加“黑画展览”,遭到悉数洗劫。<br>与王继湘女士离异|-| 1967||与周德煜女士结婚。|-| 1968|| 儿子杜方晓出生。<br>病重住院。|-| 1969|| 去合川县铜溪镇0022部队农场劳动一年。|-| 1970||回重庆。病重住院。<br>随美院附中全体教师调回学院,进入绘雕系。|-| 1975||带工农兵学员去资阳431厂“开门办学”近半年。<br>在当地病危。|-| 1977|| 油画《为了千秋万代》(与王大同、张声显合作)参加“四川省双庆美展”。<br>油画《到延安去》参加“建军50周年四川省美展”。|-| 1979|| 油画《红岩小路》参加“建国30周年四川省美展”,并发表于多种刊物。<br>创作水粉画《清明》,并被发行(四川人民出版社)。<br>评为讲师。<br>在新都县宝光寺皈依佛门。|-| 1980||为成都水碾河商场绘制油画12幅。<br>创作油画、水彩共二十余幅,部分作品发表于期刊《画廊》(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br>被借调去美院附中任课。|-| 1981|| 五六十年代创作的版画《狮子滩工地》《山城春早》编入《四川版画选》(四川人民出版社)。<br>油画《静物》《秋林》《人体》发表于期刊《画廊》(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br>加入中国美协。|-| 1982|| 《雨中池塘》《林荫书声》《树林》等水彩、水粉作品发表于期刊《画廊》(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br>油画《雨中山城》参加“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br>油画《红岩小路》《金秋》参加“四川油画展”(深圳)。<br>创作系列油画《山城组画》14幅,并由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成专题片发行。<br>赴九寨沟写生。|-| 1983||《蜀乡风情》《归》等4幅油画参加“四川省油画展”。<br>油画《雨中山城》发表于《油画﹒选刊3》(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4|| 创作《晨》《千秋岁月》等油画,并参加“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版画展览”(中国美术馆)。《千秋岁月》由中国美术馆收藏。<br>《花》《晨曦》等油画参加“四川美术学院油画展”(香港艺术中心)。<br>被调往师范系任教。|-| 1985||人体素描两幅编入《中国高等美术学院素描集》(湖南美术出版社)。<br>《静静的湖》《鱼和水果》等水彩分别编入《水彩》各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6||油画《女人体》编入《中国高等美术院校人体习作选》(漓江出版社)。<br>《女裸》《黄昏》《丹麦姑娘》等6幅水彩参加“天府水彩画展”。<br>油画《农舍》参加“四川风情画展”(甘肃)。|-| 1987||油画《人体》编入《油画人体》(四川美术出版社)。<br>水彩《牧》发表于期刊《画廊》(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br>评为副教授。<br>与周德煜女士离异。|-| 1988||偕赵清女士赴海南岛考察采风。<br>与赵清女士结婚。|-| 1989|| 油画《女人体》编入《中国中青年画家自选集•油画专集》(漓江出版社)。<br>油画《天河之神》参加“庆祝建国40周年四川省美展”。<br>偕妻子赵清赴重庆南山顶开始隐居生活。|-| 1990||系列油画发表于香港期刊《收藏天地》。<br>油画《晨牧》参加中国首届油画精品大赛(浙江美术学院陈列馆)。|-| 1991||偕妻子赵清赴成都昭觉寺皈依清定上师。|-| 1992||与境外某商人签约,随即历年所有画作被其悉数借空。<br>系列水彩发表于台湾期刊《炎黄艺术》。<br>个人画展在台湾高雄举行(炎黄艺术馆)。<br>生平成就编入《四川新兴版画发展史》(四川美术出版社)。<br>赴江浙水乡采风写生3个月,完成油画二十余幅。<br>女儿杜怡默出生。<br>偕妻子赵清赴四川绵竹县汉旺镇香山寺、云雾寺听法照慧法师。|-| 1993||生平成就编入《中国美术年鉴1949-1989》(中国美术馆编纂、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br>下山回校,结束三年半的隐居生活。其间共创作油画一百余幅。|-| 1994|| 系列油画发表于期刊《中外交流》(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主办)。<br>重访岳池故里。|-| 1995||《水乡》《冬日》等油画发表于期刊《当代美术家》(四川美术学院主办)。<br>水彩画《谧》参加“95杭州中国水彩画大展”。<br>台湾艺术基金会为其举办个人画展,《杜泳樵画集》出版(台湾山艺术文教基金会出版)。<br>评为教授。<br>退休。|-| 1996||水彩《静物》参加“中国首届水彩画艺术展”(石家庄市 博物 馆),获银奖。<br>油画《秋月》参加“海峡两岸油画名家百人大展”(台北市立美术馆)。<br>水彩画《草原》《静物》参加四川省美展,《静物》获银奖。<br>“杜泳樵、[[罗中立]]师生作品联展”在台湾高雄举行(炎黄艺术馆)。|-| 1997||水彩《静物》编入《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水彩》(人民美术出版社)和《水彩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br>油画《阳台上的餐桌》参加“第二届中国静物油画展”(中国美术馆)。<br>水彩《船》参加“第七届中国水彩画大展”(四川美术学院陈列馆)。<br>“杜泳樵艺术回顾展”应邀先后在重庆、成都两地举行(四川美术学院陈列馆、四川美术馆)。期刊《四川美术》(四川美术家协会主办)刊载《杜泳樵艺术回顾展研讨会笔录》等文章。<br>电视专题片《天若有情——杜泳樵和他的绘画》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和重庆电视一台、二台相继播出。|-| 1998||系列油画发表于期刊《中国油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br>水彩《静物》及生平成就编入《中国水彩画》(中英对照,河北教育出版社)。<br>期刊《美术家通讯》(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刊载[[吴凡]]的文章《致杜泳樵君》。<br>迁居成都。|-| 1999||系列油画、水彩发表于期刊《美术》(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br>《杜泳樵油画集》出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br>画集《名家精品/杜泳樵的静物•花卉》出版(四川美术出版社)。<br>油画《野花》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br>个人画展在台北、台中、高雄、新竹相继举行(敦煌艺术中心)。|-| 2000||系列油画、水彩和[[张颖川]]的文章《杜泳樵访谈录》先后刊载于期刊《荣宝斋》(荣宝斋出版社)和期刊《美术观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br>水彩《静物》编入《中国水彩画史》(上海画报出版社)。<br>水彩《女人体》编入《中国水彩画图史》(广西美术出版社 )。|-| 2002||随画家访问团赴俄罗斯访问考察。<br>偕妻子赵清重访岳池故里及南山故居。<br>改信基督教。|-| 2003||正式受洗。|-| 2004|| 《中国实力派名家十杰•杜泳樵国画集》出版(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5|| 《古镇系列》等油画发表于期刊《重庆与世界》。<br>电视专题片《于无声处——杜泳樵的油画艺术》在四川电视台播出。|-| 2006|| 水彩《牧》参加“中国百年水彩画展”(中国美术馆),并编入《1905-2006中国百年水彩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br>14年前被境外某商人借走的大量画作,至本年已被索回大部分。|-| 2007||病危。<br>“杜泳樵油画水彩艺术回顾展”在成都举行(四川美术馆),并全国若干纸媒、网媒进行了报道评述。<br>作油画绝笔《丧》。<br>杜泳樵油画艺术研究中心在四川师范大学成立。<br>画展后一个月辞世。|-| 2008||临终前画展和辞世信息编入《中国美术大事记﹒2007年上卷》(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9||水彩《静物》编入《中国水彩画史(修订版)》(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br>版画《溪畔》编入《春华秋实:1949—2009新中国版画集》(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4||油画《古镇系列:清院》参加“回响——重庆美术60年作品展”(重庆美术馆)。|-| 2015||水彩《天蓝地沃》《树林》《细雨霏霏》参加“百年华彩——中国水彩艺术研究展”(中国美术馆、青岛市美术馆),《细雨霏霏》由中国美术 馆收藏;。<br>油画《牧趣》参加“成都美术近现代优秀作品提名展”(成都文轩美术馆)。|-| 2016||油画《练琴的小女孩》参加“与历史同在——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前辈当年作品展”(成都域上和美术馆)。<br>《古镇系列:雨声淅沥》《蓝色的鸡冠花》等油画及国画参加“回荡——四川美术学院80年代的艺术孕育者•邀请展”(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7||油画《千秋岁月》参加“时代质感——四川美术学院作品展”(中国美术馆)。<br>《四川美术》(四川美术家协会主办)刊载生平介绍及若干油画、水彩、版画、国画,并其文章《谈谈我的油画》、[[陈丹青]]的文章《有感杜泳樵》、[[水天中]]的文章《一个用心灵作画的人》、[[林木]]的文章《因心造境的东方意象境界——论杜泳樵的油画艺术》。<br>《美术观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刊载若干油画、水彩、国画以及[[胡泊]]对[[庞茂琨]]的访谈《杜泳樵:作为教育家的中国油画色彩大师》。|}
1984年 ==人物 作品 《山城组画》由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成电影专题片全国发行;==
1985年 作品 《千岁月》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图片请点击:[[杜泳樵图册]]
=== 出版著作 ==={| class="wikitable"|-! 出版日期 !! 出版著作<ref>[https://duyongqiao.artron.net/book 出版著作]</ref> !! 所属类别 !! 开本 !! 定价!!ISBN!!出版社|-| 1995 .10 || 《杜泳樵画集》 || 综合美术 || 12 || |||| 台湾 艺术 文教 基金 为其举办个人 会出版|-| 1999.09 || 《名家精品---杜泳樵的静物花卉》 || 油 展;同年年台湾艺 雕塑 ||16 || 10.00||7-5410-1524-5||四川美 基金会 出版 |-| 1999.10 || 《杜泳樵油画集》 || 油画雕塑 || 8 || 258.00||7-5621-2033-1||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10 || 《杜泳樵 画集》;|| 中国画 || 16 || 38.00|| 7-80208-039-8||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6年台湾再次兴办了"杜泳樵、罗中立师生作品联展",同年 === 艺术 作品 《静物》参加中国首届水彩艺术展获银奖;===
{| class="wikitable"|-! 参展 !! 作品 !! 类别 !! 备注|-| 1956 || 《先进生产者的表演》 || 水彩 ||参加四川省青年美展,获二等奖|-| 1957 || 《溪畔》 || 版画 || 1957年由前苏联博物馆和中国美术馆收藏<br>1958年参加第三届全国版画展<br>1959年编入《十年来版画选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br>1960年编入《四川版画选》(四川人民出版社)<br>2009年编入《春华秋实:1949—2009新中国版画集》(湖南美术出版社)|-| 1957 || 《夜》 || 版画 || 参加第一届全国青年美展,获三等奖|-| 1958 || 《双合树》 || 连环画||与施肈祖合作,辽宁出版社出版|-| 1958|| 《狮子滩工地》 || 版画 || 1958年参加第三届全国版画展<br>1960年编入《四川版画选》(四川人民出版社)<br>1981年编入《四川版画选》(四川人民出版社)|-| 1958 || 《江边》 || 版画 || 参加第三届全国版画展|-| 1960 || 《钢厂之晨》 || 版画 || 参加第三届全国美展|-| 1961 || 《山城春早》 || 版画 || 1961年参加四川省美展,并由四川美协收藏<br>1962年参加第四届全国美展<br>1981年编入《四川版画选》(四川人民出版社)|-| 1961 || 《中波友好万古长青》 || 水彩 || 参加“中波友好文艺比赛”,获二等奖|-| 1962 || 《草原》 || 版画 || 1962年创作并发表于多种刊物、参加第四届全国美展<br>1963年参加第五届全国版画展<br>1964年编入《中国现代版画选》(英文版)<br>1965年参加“亚洲六国版画联展”,并由四川美协收藏|-| 1962 || 《沃土》 || 油画 || 创作发表于多种刊物|-| 1962 || 《夫妻桥》 || 连环画 || 与羊放、周琳合作,四川人民出版社|-| 1963 || 《牧》 || 水彩 || 创作并被发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br>1987年发表于期刊《画廊》(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br>2006年参加“中国百年水彩画展”(中国美术馆)<br>2006年编入《1905-2006中国百年水彩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3 || 《牧人》 || 油画 || 创作|-| 1963 || 《雪白的羊毛》 || 油画 ||创作|-| 1964 || 《静物》 || 水彩 ||编入《水彩画选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4 || 《草原之晨》 || 水彩 ||编入《水彩画选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4 || 《嘉陵码头》 || 水彩 ||编入《水彩画选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4 || 《晨曦》 || 水彩 ||编入《水彩画新辑•2》(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br>|-| 1964 || 《学习雷锋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 宣传画 ||与王大同合作,创作并被发行(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4 || 《把新老殖民主义者 赶出非洲》 || 宣传画 ||与王大同合作,创作并被发行(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4 || 《街市》 || 水彩 ||参加“四川、湖北水彩画联展”|-| 1964 || 《耕》 || 水彩 ||参加“四川、湖北水彩画联展”|-| 1977 || 《为了千秋万代》 || 油画 ||与王大同、张声显合作,参加“四川省双庆美展”|-| 1977 || 《到延安去》 || 油画 ||参加“建军50周年四川省美展”|-| 1979 || 《红岩小路》 || 油画 ||参加“建国30周年四川省美展”,并发表于多种刊物|-| 1979 || 《清明》 || 水粉 ||创作并被发行(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1 || 《静物》 || 油画 ||发表于期刊《画廊》(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1 || 《秋林》 || 油画 ||发表于期刊《画廊》(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1 || 《人体》 || 油画 ||发表于期刊《画廊》(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2 || 《雨中池塘》 || 水彩/粉 ||发表于期刊《画廊》(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2 || 《林荫书声》 || 水彩/粉 ||发表于期刊《画廊》(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2 || 《树林》 || 水彩/粉 ||发表于期刊《画廊》(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2 || 《雨中山城》 ||油画||参加“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br>1983年发表于《油画﹒选刊3》(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2 || 《红岩小路》 ||油画||参加“四川油画展”(深圳)|-| 1982 || 《金秋》 ||油画||参加“四川油画展”(深圳)|-| 1983 || 《蜀乡风情》 ||油画||参加“四川省油画展”|-| 1983 || 《归》 ||油画||参加“四川省油画展”|-| 1984 || 《山城组画》14幅 ||系列油画||创作并由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成专题片发行|-| 1984 || 《晨》 ||油画||创作并参加“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版画展览”(中国美术馆)|-| 1984 || 《千秋岁月》 ||油画||创作并参加“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版画展览”(中国美术馆)<br>由中国美术馆收藏<br>2017年参加“时代质感——四川美术学院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1984 || 《花》 ||油画||参加“四川美术学院油画展”(香港艺术中心)|-| 1984 || 《晨曦》 ||油画||参加“四川美术学院油画展”(香港艺术中心)|-| 1985 || 《静静的湖》 ||水彩||编入《水彩》各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5 || 《鱼和水果》 ||水彩||编入《水彩》各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6 || 《女人体》 ||油画||编入《中国高等美术院校人体习作选》(漓江出版社)<br>1989年编入《中国中青年画家自选集•油画专集》(漓江出版社)<br>2000年编入《中国水彩画图史》(广西美术出版社 )|-| 1986 || 《女裸》 ||水彩||参加“天府水彩画展”|-| 1986 || 《黄昏》 ||水彩||参加“天府水彩画展”|-| 1986 || 《丹麦姑娘》 ||水彩||参加“天府水彩画展”|-| 1986 || 《农舍》 ||油画||参加“四川风情画展”(甘肃)|-| 1987 || 《人体》 ||油画||编入《油画人体》(四川美术出版社)|-| 1989 || 《天河之神》 ||油画||参加“庆祝建国40周年四川省美展”|-| 1990 || 《晨牧》 ||油画||参加中国首届油画精品大赛(浙江美术学院陈列馆)|-| 1995 || 《水乡》 ||油画||发表于期刊《当代美术家》(四川美术学院主办)|-| 1995 || 《冬日》 ||油画||发表于期刊《当代美术家》(四川美术学院主办)|-| 1995 || 《谧》 ||水彩||参加“95杭州中国水彩画大展”|-| 1996 || 《静物》 ||水彩||参加“中国首届水彩画艺术展”(石家庄市博物馆),获银奖<br>参加四川省美展,《静物》获银奖<br>1997年"杜泳樵 编入《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水彩》(人民美术出版社)<br>1997年编入《水彩 艺术 》(人民美术出版社)<br>1998年及生平成就编入《中国水彩画》(中英对照,河北教育出版社)<br>2000年编入《中国水彩画史》(上海画报出版社)<br>2009年编入《中国水彩画史(修订版)》(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1996 || 《秋月》 ||油画||参加“海峡两岸油画名家百人大展”(台北市立美术馆)|-| 1996 || 《草原》 ||水彩||参加四川省美展|-| 1997 || 《阳台上的餐桌》 ||油画||参加“第二届中国静物油画展”(中国美术馆)|-| 1997 || 《船》 ||水彩||参加“第七届中国水彩画大展”(四川美术学院陈列馆)|-| 1999 || 《野花》 ||油画||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 2005 || 《古镇系列》 ||油画||发表于期刊《重庆与世界》|-| 2007 || 《丧》 ||油画||作绝笔油画|-| 2014 || 《古镇系列:清院》||油画||参加“ 响——重庆美术60年作品 "应邀 ”(重庆美术馆)|-| 2015 || 《天蓝地沃》||水彩||参加“百年华彩——中国水彩艺术研究展”(中国美术馆、青岛市美术馆)|-| 2015 || 《树林》||水彩||参加“百年华彩——中国水彩艺术研究展”(中国美术馆、青岛市美术馆)|-| 2015 || 《细雨霏霏》||水彩||参加“百年华彩——中国水彩艺术研究展”(中国美术馆、青岛市美术馆)<br>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2015 || 《牧趣》||油画||参加“成都美术近现代优秀作品提名展”(成都文轩美术馆)|-| 2016 || 《练琴的小女孩》||油画||参加“与历史同 —— 四川美 术学 艺术前辈当年作品展”(成都域上 美术馆)|-| 2016 || 《古镇系列:雨声淅沥》||油画||参加“回荡——四川美术学院80年代的艺术孕育者•邀请展”( 四川 美术学院 美术馆 先后开 |-| 2016 || 《蓝色的鸡冠花》||油画||参加“回荡——四川美术学院80年代的艺术孕育者•邀请 ,引起 ”(四川美术学院 美术 界剧烈反响。馆)|}
=== 折叠编辑本段 文章诀别与告慰--杜泳樵于病榻 / 口述===
{| class="wikitable"|-! 年份 !! 文章 !!备注|-| 1992年 || [http://www.duyongqiao.com/articledetail.php?parentID=6&id=28&mid=0 给 将走完 最心爱的女儿]|| 于重庆南山|-| 1998年 || [http://www.duyongqiao.com/articledetail.php?parentID=6&id=25&mid=0 谈谈 人生 最后一步 油画]||于成都|-| || [http://www.duyongqiao.com/articledetail.php?parentID=6&id=24&mid=0 创作片语]||写于1990年代末或21世纪初|-| 2000年 || [http://www.duyongqiao.com/articledetail.php?parentID=6&id=28&mid=0 杜泳樵访谈录(摘录)]||载于《美术观察》2000/1 《荣宝斋》2000/1|-| 2001年 || [http://www.duyongqiao.com/articledetail.php?parentID=6&id=29&mid=0 儿时 艺术将随之画上句号。启蒙]||大约写于2001年|-| || [http://www.duyongqiao.com/articledetail.php?parentID=6&id=26&mid=0 手札]||晚年|-| 2007年5月17日 || [http://www.duyongqiao.com/articledetail.php?parentID=6&id=35&mid=0 诀别与告慰]||于华西医大|}
==荣誉奖项=={| class="wikitable"|-! 我爱我的绘 时间 !! 荣誉奖项|-|1965年||版画《草原》参加“亚洲六国版 联展” 回想起来我对她是真诚的,我一辈子对她是很爱的,我把她和我的生并由四川美协收藏;|-古镇系列:雨声淅沥&amp;amp;nbsp|1992年|| 古镇系列:雨声淅沥&amp;amp;nbsp个人画展在台湾高雄举行(炎黄艺术馆);<br> 命紧紧联系在一起,她已 生平 为我 就编入《四川新兴版画发展史》(四川美术出版社);|-|1993年|| 平成就编入《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非常诚恳地对待艺 国美 ,非常诚恳地对待生活。从我 轻时候起,不管路有多坎坷,我都沿着我认定的路在走,我深信这条路是正确的,富有生命力的。 鉴1949-1989》(中国美术馆编纂、广西美术出版 出版);|-|1995年||台湾艺术基金 的纷争,周围的变化,我都无暇顾及,我 她洒下的汗水非常值得,在绘画中我忘记一切,非常幸福。我这 其举办 个人 一辈子什么都不会,不会处社会,不会为人,我只是一根筋 我两笔 展并出版了《杜泳樵 ,我就满足了。虽然到了晚 集》;|-|1996 ,成绩不是很大,但是无所谓。我教了四十年的画,培养了众多的弟子,我为此感到欣慰。尤其是这次办展览,周春芽、何多苓、高小华、程丛林、秦明、张晓刚 ||台湾举行"杜泳樵 、罗中立 师生作品联展";<br>作品《静物》获“中国首届水彩艺术展”银奖;<br>水彩画《草原》 叶永青、杨谦等许多优秀弟子给了我大力支持 《静物》参加四川省美展 把我的 《静物》获银奖;|-|1997年||“杜泳樵 艺术 介绍给社会 回顾展”应邀在四川美院和四川美术馆先后开展 使我很感动。他们是当代艺 引起美 界剧烈反响,出现空前盛况;<br>电视专题片《天若有情——杜泳樵 精英,是 绘画》在中央 中国 艺术的希望,我为他们骄傲,为他们高兴。我还对一直关怀我的晚辈 教育电视台 朋友徐仲偶 重庆、成都 林木 四川 更是深怀感激,我也为他们在他们领域的卓越 电视台相继播出;|-|1998年||水彩《静物》及生平 成就编入《中国水彩画》(中英对照,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台北、台中、高雄等地相继举办 杜泳樵个人画展;<br> 大型画集《 杜泳樵油画集》及画册《名家精品——杜泳樵·静物·花卉》相继出版问世;|-|2004年||《中国实力派名家十杰•杜泳樵国画集》出版;|-感到自豪。我没有其他 |2005年||电视专题片《于无声处——杜泳樵 奢望 油画艺术》在四川电视台播出;|-|2006年||水彩《牧》参加“中国百年水彩画展” 我已完 并编入《1905-2006中国百年水彩画集》;|-|2007年||“杜泳樵油画水彩艺术回顾展”在 我的使命。至于后人怎样 都举行,并全国若干纸媒、网媒进行了报道 价,怎样 述;<br>杜泳樵油画艺术 研究 我的作品那是他们的事情,我将走完我的人生。总结起来,我一生做到了两点:一是我一辈子与人为善,从无半点恶意,这是我做人的原则;二是我把我全部的精力投 中心在四川师范大学成立;|-|2008年||临终前画展和辞世信息编 到了我的 《中国美术大 业中。记﹒2007年上卷》;|}
==相关影视=={| class="wikitable"|-! 我最欣慰 时间 !! 影视|-| 1984年 || 作品《山城组画》由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成电影专题片全国发行|-| 1997年 || 电视专题片《天若有情——杜泳樵的绘画》在中央中国教育电视台和重庆、成都、四川等电视台相继播出|-| 2005年 || 电视专题片《于无声处——杜泳樵的油画艺术》在四川电视台播出|}<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80">天若有情01.jpg|[http://www.duyongqiao.com/video.php?mid=0 天若有情——杜泳樵的绘画]<ref>[http://www.duyongqiao.com/video.php?mid=0 天若有情——杜泳樵 是,最后我找到了自己 绘画]</ref>于无声处01.JPG|[http://www.duyongqiao.com/video.php?mid=0 于无声处——杜泳樵的油画艺术]<ref>[http://www.duyongqiao.com/video.php?mid=0 于无声处——杜泳樵 归宿。油画艺术]</ref></gallery>
主啊,你创造了 ==自 的生命,我就要回到天堂,回到你的怀抱,我将得到第二次永生的生命。人间的一切我已经厌倦,我该走了,朋友们,别了。评价==
补①   我爱我的绘画, 回想起来 我对她是真诚的 ,我 一辈子 对她( 是很爱的,我把她和我的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她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非常诚恳地对待 艺术)自始至终 ,非常诚恳地对待生活。从我年轻时候起,不管路有多坎坷,我都沿着我认定的路在走,我深信这条路 真诚 正确的,富有生命力的。社会的纷争,周围 变化 ,我 问心 暇顾及,我为她洒下的汗水非常值得,在绘画中我忘记一切,非常幸福。我这个人一辈子什么都不会,不会处社会,不会为人,我只是一根筋画我两笔画,我就满足了 她已经 虽然到了晚年,成绩 不是 很大,但是无所谓。 教了四十年的画,培养了众多的弟子,我为此感 欣慰。尤其是这次办展览,周春芽、 多苓、高小华、程丛林、秦明、张晓刚、罗中立、叶永青、杨谦等许多优秀弟子给了我大力支持,把我的艺术介绍给社会,使我很感动。他们是当代艺术的精英,是中国艺术的希望,我为他们骄傲,为他们高兴。我还对一直关怀我的晚辈和朋友徐仲偶、林木等更是深怀感激,我也为他们在他们领域 卓越成就感到自豪。我没有其他 阶梯 奢望 我已完成我的使命。至于后人怎样评价,怎样研究我的作品那 他们的事情,我将走完 的人 。总结起来,我一生做到了两点:一是我一辈子与人为善,从无半点恶意,这是我做人 原则;二是我把我 全部 ,是 的精力投入到了 我的事业中。
  补① 回想起来,我对她(艺术)自始至终是真诚的,我问心无愧。她已经不是我达到任何目的的阶梯,而是我生活的全部,是我的 生命。我对她的迷恋如痴如醉,我和她生命相依。<br>  补② 我始终在享受她给予我的无比幸福和快乐,我一生朝着我所认定的目标走到最后。社会尽管风云变幻,但我看淡虚名,无暇顾及社会纷争。我觉得艺术要回到她最纯真的状态才是最感人的,一旦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艺术本身就污浊了,失去了她原有的高贵价值。我别无长处,只知道一根筋地与艺术走到头,我相信我自己认可的部分作品会为后生所研究,我感到很自慰,不枉一生。感谢以上众弟子在我生命的最后一刻,能在百忙中全力以赴支持我的回顾展,他们中好几个人都是从大老远的地方专程为我匆忙赶来,这份真情厚意使我非常感动,他们都是当今我国美术界的精英栋梁,我为之欣慰。<br>  ——2007年5月17日于华西医大
补② 我始终在享受她给予我的无比幸福和快乐,我一生朝着我所认定的目标走到最后。社会尽管风云变幻,但我看淡虚名,无暇顾及社会纷争。我觉得艺术要回到她最纯真的状态才是最感 == 的,一旦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艺术本身就污浊了,失去了她原有的高贵价值。我别无长处,只知道一根筋地与艺术走到头,我相信我自己认可的部分作品会为后生所研究,我感到很自慰,不枉一生。感谢以上众弟子在我生命的最后一刻,能在百忙中全力以赴支持我的回顾展,他们中好几个人都是从大老远的地方专程为我匆忙赶来,这份真情厚意使我非常感动,他们都是当今我国美术界的精英栋梁,我为之欣慰。物评价1:2007==
===== 2007 年5月17日于华西医大年回顾展采访及研讨会纪要(录音整理)<ref>[http://news.99ys.com/news/2009/1223/9_55536_1.shtml 2007年“杜泳樵油画水彩艺术回顾展”]</ref> =====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2007 年5月,已病危住院的杜先生被确诊癌细胞扩散至脑部,此时自知已来日无多的他,希望能在离世前最后一次看到自己的画展。四川美术馆在档期已满的窘况中,仍为杜先生竭力挤出当月展览档期,四川美院也破例免去相关规程,当即决定与四川美协联合主办这次展览。通过仅半月的紧张筹备,5月21日下午2点“杜泳樵油画、水彩艺术 回顾展 ”终于在四川美术馆拉开帷幕。画展共展出了杜先生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2006年期间的七十余件油画、水彩作品。身着病服坐在轮椅上的杜先生出席了开幕式。他昔日门下的众多弟子,而今已蜚声国内外的画坛名家们,也纷纷从各地赶赴成都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后,记者对一些名家、弟子进行了现场采访。下午,杜泳樵艺术研讨会在美术馆会议室举行。 采访及研讨会 纪要( 录音整理)如下:
2007年5月,已病危住院的杜先生被确诊癌细胞扩散至脑部,此时自知已来日无 [[何 的他,希望能在离世前最后一次看到自己的画展。四川美术馆在档期已满的窘况中,仍为杜泳樵作品杜泳樵作品杜先生竭力挤出当月展览档期,四川美院也破例免去相关规程,当即决定与四川美协联合主办这次展览。通过仅半月的紧张筹备,"杜泳樵油画、水彩艺术回顾展"终于在四川美术馆拉开帷幕。画展共展出了杜先生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2006年期间的七十余件 苓]]( 油画 、水彩作品。身着病服坐在轮椅上的杜先生出席了开幕式。他昔日门下的众多弟子,而今已蜚声国内外的画坛名 们,也纷纷从各地赶赴成都出席了开幕式。)
1. 那时我们在美院听说杜老师的很多传说,还没有见到他本人就见到他的画,我当时非常之震惊,因为我对油画的所有想象都在杜老师的画中看到了!确实是如此。杜老师的艺术从五十年代到现在都非常成熟,他五十年代的画拿到现在来看,从时代的角度讲仍然是画得非常的好,不可企及,他那时的作品可以说已经是油画的典范了。他肯定是他那个时代的佼佼者,他的艺术绝对是第一流的。以前有人问过我,我就说过,我们实际上只学到杜老师的一点皮毛,我这个话绝不是客气话,确实是如此。杜老师的功底真是非常之深厚,现在看杜老师的作品就觉得他更是炉火纯青了。<br> 2. 杜老师的画好像与他这个人的遭遇没有什么关系,你看他画的画非常的恬静,非常超脱,而且里面有一种纯美的东西,他完全超越了时代,超越了个人所有的遭遇和生活体验,我觉得这点非常不容易。其实可以这样说,虽然我们大家看到社会对杜老师十分不公,但我觉得恰恰是艺术本身拯救了他,从杜老师个人的体会来看,我相信杜老师还是很幸福的。<br> 3. 在那个时代杜老师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直到现在他很多艺术品我们也只是第一次看到,也可能是因为他自己为人很低调,从我当学生时起,他其实一直就过着隐居生活。据我所知,有很多人在找他的作品,但他不见得愿意提供,他对商业没有兴趣,也一无所知,所以市场上很少看到杜老师的作品。他的作品与价位不平衡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但他作品的价值可能很快就会被市场所重视,这个我觉得只是一个时间问题。<br> 4. 看到这个展览我是有点悲喜交集,虽然这个展览办得非常成功,但我觉得这么大规模的展览他以前早就该办了,直到现在才办,到生命最后的时刻才办,似乎有点太晚了,对他来说。 [[张晓刚]](油画家)  1. 我跟杜老师没有太多的私交,我和他起码有十年没有见面了,但我从心里特别佩服他,他一直保持了作为艺术家的一种本质。我今天来看这个展览很有感慨,有那么多的人来参加展览的 开幕式 ,到这个时候可以看出来,大家从内心深处确实是把他当成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来看待的。<br> 2. 当年杜老师能为我们上课,我觉得机会很难得,他让我体会到了那种灰色调的魅力。原来我们都听说杜老师的色彩很棒,但其实很少看到他的作品,经过这么多年,今天我才第一次看到杜老师从他年轻时候一直到最近的作品,感慨特别的深。我觉得以我现在,我可以用一个艺术家的眼光和心态来看待他的作品的话,我还是觉得相当佩服他。他在后期个人风格的转变中,画出了这么优秀的又很有他个人特点和色彩感觉的作品,我认为杜老师在他的艺术道路上已经走得非常成功了,所以我觉得我能作为杜老师的一个学生真的感到非常骄傲。<br> 3. 今年三月我有幸去了一趟莫斯科,我很认真地看了莫斯科的很多绘画,包括巡回画派的画,回过头来再看杜老师的画(因为他们这代人受苏联的影响特别大),我能感觉到杜老师对俄罗斯绘画系统的研究和把握非常的透彻和深刻,而且我还认为,他比起他们那个时代其实已经走得很远了。<br> 4. 杜老师他们这一辈的艺术家经历的磨难太多了,我觉得命运对他们来讲可以说是相当的不公平。但杜老师使我敬佩的一点就是,他能以艺术的虔诚和执着来超越命运对他的不公,然 把他心里对艺术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表达出来,这一点我觉得是杜老师特别了不起的地方。<br> 5. 我觉得艺术永远不是抽象的,艺术永远是时代在人的内心浓缩的一个投影。关键就是这个艺术家他是不是很真实地反映了他对艺术的理解和感觉,还有就是他是不是在经历那个时代的同时又超越了那个时代,这一点我觉得杜老师他已经完全做到了。<br> 6. 虽然在艺术上我与杜老师的道路不同,但是我觉得有一种东西是相通的,艺术必须要和人性最基本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艺术才会有感人的力量,正因如此,我们才会被杜老师的艺术所感动 他的艺术反映了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br> 7. 由于时代的原因,可以说他暂时被埋没了,或 说被忽略了,但是,今天这个展览就再一次证明了,真正的艺术家、真正的艺术作品是永远不会被埋没的。 [[周春芽]](油画家)  1. 虽然我不是属于杜老师的"嫡系部队","嫡系部队"是罗中立、张晓刚、何多苓他们,杜老师也只上过我们班一个月的色彩课,但是那一个月我受益匪浅,让我非常难忘。<br> 2. 杜老师勤勤恳恳为艺术奉献了他整个一生,他自己不仅仅对艺术有一种执着追求,而且他还把他的这种品格言传身教带给他这些学生。我们之所以来支持杜老师的画展,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对杜老师的艺术成就、对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和他做人的态度的尊敬。还有一点就是,他 年轻艺术家有一种非常平静的心态,很能与年轻人沟通。<br> 3. 他晚年的作品更加老道,更加成熟,他老了画的作品也很有力量,而且能够焕发出年轻人的那种精神,这点非常可贵。<br> 4. 他的画里肯定有现当代的因素,但是他不随波逐流,能一直坚持他的艺术风格,我觉得杜老师在这一点上把握得非常好。<br> 5. 我同意刚才 一些 同行的发言,觉得杜老师取得的成就和对他的评价远远不对称。如果中国几十年前就对艺术家非常尊重,对知识非常尊重的话,那杜老师的成就一定还会更大,非常之大,他是一个大师,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学术权威。但是我觉得对杜老师的色彩和对他整个艺术的研究我们还没有做到,还应该作进一步的研究。一个艺术家其实并不在于他在世的时候,历史上很多艺术家都是在身后才得到了重新发现和承认。 [[秦明]](旅加油画 )  1. 我出到海外十多二十年,看了很多博物馆也看了很多画廊,前苏联 美国、欧洲许多大师的画展我看了一大圈,我觉得杜老师仍然是杜老师!他的作品有非常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特点,而且有相当高的造诣,尤其在色彩的运用上,在绘画的精神上,我觉得他都很独树一帜,非常难得。<br> 2. 事实上,他的油画技法远远超过了很多俄罗斯画家,他确实画得非常非常之优秀,尤其我印象中他有一批在"文革"期间画的油画,画得很厚,简直有点表现主义的感觉,很了不起。<br> 3. 杜老师最近两年的作品完全大写意了,我觉得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我想这可能跟他的艺术造诣和他整个的修养,包括他现在的宗教信仰都有一定的关系。他的画面都体现出一种超尘出世的感觉,带着一种神秘感,也有宗教感在里面,我觉得非常之感人。<br> 4. 我们这代人由于杜老师的那种谆谆教诲真是受益终生,直到今天他教过我们的无论是技艺或是对艺术的一种看法,对我们都非常有帮助,回想当年他对我们的那种谆谆教诲,我真是感激不尽! [[高小华]](油画家)  1. 今天的画展真正是人山人海!我在国内外看过无数的展览,但今天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阵势!从中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到杜老师的影响:一个是他的艺术,一个是他的为人。我从学生时代到现在,从国内到国外,我与许许多多艺术家和重要人物有过交往,但直到今天我还是认为,杜老师是最值得我景仰的艺术家。<br> 2. 我们这一届川美的同学实力普遍很强,一些同学在考进美院前就参加过全国美展,所以我们刚一进校,有些老师就想设法给我们一个下马威,但杜老师从不这样,因为他有真本领,大家对他本来也心服口服。虽然杜老师学术声望很高,但从没一点架 ,为人十分善良,杜老师还有一种从其他艺术家身上很难找到的天真和童趣,没有半点伪装,很有一种人格魅力。在人与人那么复杂的现代社会,还有他那么天真单纯的人,你在整个美术界竟然都听不到一点关于他负面的说法,可见他的人品确实是一个奇迹。<br> 3. 我 校前就风闻杜老师的大名,称他是"山城的苏里柯夫"。 我们一进校就盼着他能来上我们的课,所以刚一看到课表上有他的名字,大家都异常兴奋。记得我们大家还到教务处要求再排他的课,因为我们从他身上获益匪浅,可以说他是我们大家心目中的恩师。<br> 4. 在那个年代全国上下都学苏派,但像杜老师那样做成功的例子少之又少,特别是他画的灰色调,非常有魅力,赢得了很高的声望。今天我又看到他晚期变法的作品,画面更加自由奔放,完全是生命自然自发的释放和流淌,可以说他这一生的艺术,都配称得上是一种艺术的奇观。<br> 5. 虽然今天看到杜老师病危,在这种状况下与他见面心情很难过,但他的生命力还是让我感到惊讶。因为他一直身体差,全身是病,以前就常常听到他住院的消息,都是危言耸听,那时大家都认为,艺术对他来说已经变得非常次要 ,事实上谁都想不到他还能挺到现在。可今天我们还能见到他,特别又通过这个画展看到他很不一样的晚期作品,那种雄风和张力让我感到非常惊讶,也非常感慨。所以我觉得杜老师不仅人品是个奇迹,艺术是个奇观,而且他的生命也是一次奇迹!<br> 注:由于高小华要赶去参加本次画展的研讨会, 现场采访 被迫中断,至杜老师去世后以上采访内容才得以补充完毕 。  [[罗中立]](油画家、四川美院院长)  1. 杜老师一直都是最受我们欢迎的老师,因为他自己的艺术成就非常之高,非常有自己的成就。<br> 2. 杜老师是从苏派走出来的,但是他又在苏派艺术里融入了他自己的个人风格,特别是他对色彩的把握,那种微妙、细腻的对色彩那种个人的体验和把握。在他的画面前,你总觉得他的色彩像诗一样能够打动你,不管你懂画不懂画,应该说都非常让你感动。<br> 3. 杜老师不是一个以长辈姿态居高临 与学生交往的那种老师,能跟学生非常平等地交流,在这种师生平等的关系里,你特别能从他身上学到东西。<br> 4. 今天看到他晚期的作品我很感慨,我感觉得到他在驾驭画面时那种强烈的自信。他一生对艺术执着追求,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巅峰,所以我觉得这个展览对杜老师本人,以及对我们的美术事业,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王以时]](旅法画家、四川师大美术学院教授)  1. 杜泳樵先生在色彩上的成就是得到一致公认的,对他所处的时代而言,就是被有的人称为中国第二代油画家这个时代,他绝对是其中极少数最优秀者之一。他的画在我们国内已经处在一个非常高的层次,在色彩上,在油画技法上,事实上已经很难有人再超过他达到的水准,在中国很难再超过他这种技巧的高峰。但到现在,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美术界和油画界还没有真正去认识他。<br> 2. 九十年代中期他就开始设想创造出有中国特点的油画,有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国艺术意味的油画,他一直在作这种努力。而且他在九十年代中后期,特别是从他在2001年以后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这种努力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又一个高峰,他的作品特别是最近03到05年的作品非常令人振奋:那种表现性、那种意象性、那种自由、那种完全的直白、那种真诚……这一个高峰并不亚于他当年作为第二代油画家时所取得的成就。其实和北京的一些与他同时代的油画大家相比,他已是凤毛麟角,但是我觉得他现在走得更远,这也正是其它第二代油画家远远落后于他的地方。<br> 3. 他2001年以后的作品写意性非常之强,这在西方几乎是没有的,他走的是跟西方当时的表现主义画家截然不同的路子,他的这种意向性和表现性与西方表现主义艺术相比毫不逊色。因为我一直在法国、欧洲和中国之间来来往往,我发现在艺术体验上,在技巧上达到他这种高度的画家恐怕是凤毛麟角。我相信他的作品如果放在欧洲一定会被他们认可,而且会很受佩服,因为他的画能让欧洲人找到欧洲文化的基因,能引起欧洲人的共鸣,但同时又能让他们找到他们欧洲文化所没有的东西,也就是属于我们中国文化的东西,可能更会刺激欧洲人的美感。<br> 4. 他以前的绘画在那个体系里是非常成熟的,现在他的画转换了风格,突破了原有的东西,也达到非常成熟的面貌。说明他功底很足,功力很厚,一个是油画的传统功力,另一个是他在中国画上的功力。如果把这些作品摆在我们今天中国当代油画舞台上来看的话,我认为已经堪称是精典之作,极少有人达到过这种层面。但现在我们全国整个美术界对他的认识并不是很清醒,应该说是很不清醒。<br> 5. 我对国内艺术市场不是很了解,但我觉得国内艺术市场不太成熟,因为国内艺术市场在反映一个画家作品的价格时,往往看重绘画以外的东西,比如他的职务、官衔、社会地位等等,但是对于杜泳樵先生这样纯粹的艺术家,什么头衔都没有,就有可能因此而被低估,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悲哀的现象。我觉得如果像杜泳樵这种特殊水平的画家,他作品的市场价值也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的话,这至少说明中国的油画市场还不十分成熟,甚至还远不成熟。前几天我告诉他,即使历史有不公,即使社会没有对你作出应有的评价,你的真诚就是很了不起的,甚至可以说是很伟大的。 [[徐仲偶]](版画家)  1. 我觉得杜老师天生就是来画画的,是一个大天才,在中国像他这样的天才一直很少见。他从他的老家岳池步行出来,走几天几夜到成都,考美院之前连美术专业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素描是什么也不知道,但他一碰就会,就好得让人吃惊。从年轻时代到晚年,他的艺术就一直保持着如此高的水准,在他的那条路上一直就遥遥领先,对这点大家人人都有共识。<br> 2. 他是一个心灵纯净的画家,他的脑筋里没有其它的杂念,他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纯粹:感情的纯粹,色彩的纯粹,表现的纯粹。几十年过来不管社会风气怎么变,美术思潮怎么变,但他的纯粹永远不变。<br> 3. 这个展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型,确实是因为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一是四川美协在极困难的情况下给杜老师提供了这样一个档期,听说四川美院也是破例,没经过学术委员会研究就紧急拍板,决定和四川美协联办杜老师的这个展览,这说明杜老师的学术高度受到普遍尊敬,他的人品也受到普遍尊敬;二是他的这些学生都赫赫有名,他们作为当代艺术家日程都安排得很紧密,要集中参与一个活动本身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就在这么一个压力下,大家都能不约而同集中过来,这是多么不容易,他们都没有场面上的那种敷衍,完全发自对杜老师的情感和尊敬,这真是感人至深!的确杜老师是非常了不起的人,他对他的学生很有影响力,反过来讲,杜老师也成了我们的楷模,让我们能够知道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该怎么去做。<br> 4. 你随便看他哪张画,从它的情调、气氛中你看到的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写生,而是他在表达他对生命的叹息,艺术家有叹息就有生命。他即使画得阳光灿烂都能使人产生厚重的感觉,他画一块颜色在那里那么艳丽却又那么厚重。如果把杜老师的色彩体系拿来研究,三本书都写不完,那个体系之丰富,就是拿到西方大师面前也绝不会逊色。虽然历史很多时候是悲剧性的,但就是在这个悲剧性的历史中产生了伟大的杜泳樵。<br> 5. 我到许多国家看过那么多世界级大师的原作,回过头再看杜老师的作品,我很客观地讲,杜老师仍然称得上是一个大师级的人物,历史走过今天之后肯定会确认他在中国油画家中大师级的地位。我们中国要产生这种大师级的人物实在太难了,他确实是那种领路的艺术家,从情调、色彩,到技法表现,他都独创一体很难超越。我敢说,他同代的大家见到他的画都会肃然起敬,等二十年、三十年后他的画拿到世界任何地方展出,未来的艺术家在他的画面前也会肃然起敬。他的艺术已经不仅仅属于他个人,同时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遗产,是我们民族的财富。 [[唐允明]](国画家\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前四川美院副院长)  1. 杜老师在油画上的用笔非常奔放,很大气,色彩极其的丰富,非常之微妙,非常之细腻,看他的人体作品,女性的那种美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感觉极好,他从年轻的时候到现在,一直保持了艺术家非常敏锐地把握住对象美感的那种能力,这一点可以说少有人可以企及。<br> 2. 杜老师的作品追求的不是观念,而是油画语言本身,他没有多少观念,没有多少说教,没有多少哲学,但是他真的有一颗艺术家纯粹的心,一种灵性,有一双敏锐的艺术家的眼睛。我们去杜老师病床前看他,他一谈到艺术就老泪纵横,我觉得他真的是把他的生命与他的艺术交织在一起了!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杜老师,那么我认为,他是一个在绘画技能和情感上都非常高超的艺术家,所以我对他的天才和他的艺术真是高度的钦佩和赞赏!<br> 3. 到了晚年,特别近几年,他在油画中完全大写意了,杜老师因为长期研究中国画,修养很全面。他画的花鸟画一般没拿出来让人看过,我见过他画的一幅国画"花莲",画得非常之棒,雄风有力,中锋非常之好,他在油画上的表现应该说得力于他对花鸟画的修养。你看他晚年在油画中的大写意,对画面的生气、韵律感、一气呵成的韵律感的把握和控制十分讲究、到位。怎么把中国传统的东西运用到西方油画之中,实现两者间的结合,杜老师在这方面已经做得相当成功,在那个系统里他绝对是最优秀的。所以说他的确配称为一个非常杰出的天才级的艺术家,很多专家学者都觉得杜老师的艺术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这点很是遗憾。<br> 4. 他的那些学生虽然各自的艺术追求不一样,和老师的艺术追求也不一样,但都是从杜老师那里学到手后开始升华的,这一点可以说不言而喻,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四川美院有一种深厚的学统关系,对杜老师有一种很普遍很深厚的感激之情,不论他的人品还是他的艺术在他们心目中都享有很高的威望。 [[林木]](美术史论家、四川师大美术学院院长)  1. 十年前杜先生在四川美院和四川美术馆也办了一次个展,那次展览影响也是非常之大,在那次展览后我就对人说过,我说这种艺术家不是一般的艺术家,而是罕见的艺术家,他那种天才的状态在中国油画界是罕见的,至今非常罕见。他的天才表现在他对色彩的极度敏感,对造型也都有一种天生的感觉。他在造型上追求的那种似是而非,在是与不是之间的那种感觉,一般人真是难以把握!这很难教,也很难学,甚至是学不会的,之所以我把他称为天才的画家就是这个原因。你看那些画上的色彩,非常的丰富、非常的细腻、而又非常的柔和,一般的画家要达到这个地步是非常难的。那次展览后我写文章宣传他的油画,记得从北京反馈的信息是:谢谢林木,你推荐了那么好一个画家,我们居然不晓得我们国家还有达到过这种水准的艺术家,我们北京很难找,中央也很难找。说实话,天才艺术家可遇而不可求,遇到就遇到了,再过一百年说不定也遇不到一个。如果要从美术史的角度对他进行研究,杜泳樵会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大课题。<br> 2. 杜先生以前学俄罗斯的画,他去俄罗斯回来后并不是没有底气了,反而是对我们说"我绝对比他们绝大多数的名画家画得都好"。一个艺术家到他很崇拜的国度去了,回来能说出这种话,太难得了!<br> 3. 杜先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大画家,是我们中国当代油画家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有一个重要的贡献就在于,把西方来的油画和中国的艺术揉合在一起,在油画中形成了一种中国画的特点。他通过这些绘画元素创造了一种西方很难找到的风格,就是中国油画的一种风格,这无疑使他在中国油画史上,在中国当代油画家中,都堪称为一个典型人物,这当然也是他对中国当代油画史的杰出贡献。杜先生私下自己也说过,他相信后人将永远记住他这些作品。我作为一个研究美术史论的学者,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他在中国油画史上的地位将是毫无疑义的。<br> 4. 我今天认真看了杜先生自己的口述,一个人就要离开人世了,活到这个份上,他说的那些话句句都是极为真实的、感人的。你看他说,除了艺术以外我别的都不懂,但是我在艺术之中获得幸福,艺术不是我通向什么的目标,艺术本身就是我的生命。这个杜泳樵真正是这样子,他什么都不懂,人际关系等等都不懂,他在美院分的房子是最差的,职称是得到最晚的,但他比哪个人都幸福,因为他成天都在艺术的氛围中生活。那天我去看望已经病入膏肓的他,他跟我们谈话的全部内容都是艺术,后来离开医院时,唐允明还跟我说:"呀!一个人到了这个份上,除了艺术以外什么都不谈。"杜先生也清楚他走到了人生的末尾了,当时他说话很吃力,声音很小,他跟我说:"我跟你说三句话,第一句,我的人生划上句号了;第二句,我的艺术划上句号了;第三句,我这辈子画画只是为了我的感受在画画,我绝没有去追风,绝没有去追潮流。"让我真的是感慨万千!<br> 5. 在我们四川,在我们中国,出了这么一个天才油画家真的是很不容易,如果我们的政府、美协能在这样的天才艺术家身上有所作为的话,对我们四川乃至对我们国家来讲,都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对我们美术史的研究来讲,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钱来忠]](国画家、四川美协主席、中国美协理事)  1. 杜先生02年和我们一起到俄罗斯,在路上他对我说,俄罗斯的艺术没有他想象的好,而且他自己感觉到他在很多地方已经超越了他们。同时他也跟我谈到一个问题,他说他很想把国画的东西和油画结合起来,在02年的时候他就有了这种想法,我觉得那是他人生和艺术思想的又一次升华。<br> 2. 尽管说在某个历史阶段他的艺术已经做到了使我们大家都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我还是觉得,到现在为止我们对他的认识仍然不够,今后历史肯定会承认他是在那个历史阶段的高峰。更难得的是,他的晚期作品确实又更上一层楼,显得更执着,更忘情,更像一个真正地超越了自我以后的大艺术家的风范,我觉得他现在更完全无愧于是我们中国艺术界的一个大家。<br> 3. 也许是由于时代的局限,种种原因使杜先生在他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宣传。但是我认为,杜先生的艺术对我们的启示和对我们整个美术界,包括对中国艺术的纯粹性的提升,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br> 4. 我们还需要对他的艺术进行更整体的、更个案性的、从多角度多方位、分时段地来进行完整的研究,完整的叙述和宣传。所以我建议他的画不要匆忙卖掉,我们要创造条件把杜先生的很多东西保留下来,就算今天的艺术市场不错,但可以肯定,今后他作品的市场定位一定会是另外一个概念。杜先生是这么多年成长起来的一颗大树,他的作品一旦流失,会造成整个美术界很大的遗憾,会使我们整个艺术界感到很失落。 ==人物评价2:1997== ===== 1997年回顾展重庆、成都研讨会纪要<ref>[https://news.artron.net/20091201/n92806.html 1997年“杜泳樵艺术回顾展”重庆、成都研讨会纪要]</ref> =====  1997年3月,杜泳樵艺术回顾展由四川美院美教系主办,在四川美院举行。这是杜泳樵平生第一次个人画展,共展出了他从1950年代至1990年代共130余件油画、水彩作品。同年5月,回顾展又由四川美协、成都画院和四川美院联合主办 在四川美术馆举行。 杜泳樵艺术研讨会 分别在两地画展期间举行,会议纪要合并整理如下: [[梅忠智]](国画家、四川美院教授) 我认为杜先生的油画第一味道正,第二精神佳。我 日本呆了六七年,小小的日本国有五十四个美术馆,今天看到杜老师的油画,让我想起日本 美术馆 大量的藏画,也想起94年在日本看到的北欧中世纪到近代的油画展。可以肯定地说,他的油画之地道,色彩之纯正透明,完全可以与欧洲前辈大师有一比!另外一点,不管是杜老师的画品还是人品,还有他这种"一根杆子搞到底"的精神,都让人钦佩。我觉得他不论办不办画展,他的影响无疑都是一样大。 林木(美术史家、四川美院副教授) 这次展览其重要意义在于,证明了绘画艺术的确需要"恢复视觉语言的纯洁性"。杜先生的画虽然一点不"哲学",但是他的画却极富有魅力,你看他的色彩简直令人惊叹,足可以引起心灵的震撼!他的好多画用放大镜去看,每小块都有非常微妙的色彩变化,他对色彩体会之细腻,不仅西南,就是放眼整个中国油画界,试问有几个人能有这种惊人的才气!他的笔触之多变,提、按、顿、挫,表现出的力度和复杂微妙的变化是如此突出,试想当今油画界又有几个人能有这种本事!他把西方油画的色彩和中国绘画的精神体悟表现得如此恰如其分,把一种西方来的画种以中国人的感情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体现出强烈的中国气派,这给那些认为必须死死追求西方的人们上了一课!杜先生毫无疑义是中国最卓越的油画家,但我们学校对杜老师这样的人才一直就是压、压、压,压到退休才办这么一个展览,为什么不可以为推广如此精美的艺术创造更多的条件呢? [[何继笃]](国画家、成都画院院长) 杜老师的艺术和他的教学体系确实影响了好几代人,这在我们美术界一直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他的艺术造诣达到这种惊人的高度,而且已到六十多岁这样的年龄还不见衰退,这是油画家中很特殊的现象。这次画展如此轰动,到了九十年代还能引起这么大的震荡,证明杜老师的艺术确实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我可以说这样一句话,他的艺术是不朽的,我相信时间可以证明这一点。 [[胡仁樵]](油画家) 杜老师的遭遇众所周知,像杜老师这样难得的人才不给予扶持,反而被整,一直受欺凌,这不仅是对杜老师个人的损害,也是对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损害,因为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像他这样具有才能的画家确实是不多见的!<br> 我觉得他的艺术已经完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在色彩和笔触上都具有非凡的表现,而且已经自成体系,我还认为,他的这个体系已达到了高度完善的境界。在现代派这么盛行的今天,他的画居然能博得一致的高度评价,确实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对于任何艺术样式,只要能搞透,搞得十分完善,在历史上都能占住脚。 [[简崇民]](油画家) 杜老师一直是一个被打入另册的角色,回忆起整个过程,觉得他简直就是个牺牲品,如果他不是靠对艺术全身心的热爱,怎么可能坚持到今天?但他又能起到一种作用,让四川美院前后五六代人走到一起,就因为大家对他的画全都心悦诚服,他们不管搞哪个路子,哪个流派,不管名声多大,心里都会真正服他。<br> 现在回忆起来,可以说,杜老师才给我们留下了完美的记忆,这样的老师能有几个?他当年对我们那种教诲毫无保留,对那么多的学生都手把手地教,在我进入社会后才发现,那种真诚好难得好少见!杜老师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人品上都这么优秀,既然大家都公认这点,就不能眼看他成为第二个陈子庄,等死后才被宣传出来。像杜老师这样单纯厚道的纯艺术家,得有各方面的支持帮助,才不再重复陈子庄那样的命运。<br> 虽然杜老师的画没有去北京拿个什么大奖,或者卖个天价,但是他在全国同行们心目中却享有极高的地位,原因就在于他的画完全是纯粹艺术性的、学术性的。他一辈子不管官方喜欢什么,商人和市场喜欢什么,一律绕开关于政治的、获奖的、时尚的、生意的等种种因素的干扰,只实实在在凭自己的艺术良心和自己的信念作画,才终于达到了现在这种惊人的艺术境界。 钱来忠(国画家、省文联书记) 我们四川能有杜老师、陈子庄这样很优秀的艺术家是值得骄傲的,陈子庄为什么今天终于能出来?他有一批学生,一批崇拜者,是他们总结和阐扬了陈子庄的艺术,同时也就宣传了陈子庄。所以我认为,画家要将自己的艺术流传下去,没有一批传人不行,没有传人难以将艺术成果贡献给社 ,画家个人的成就也可能被埋没。像杜老师这样卓越的艺术家,虽然影响越来越大,但他独特的艺术道路看来还后继乏人。所以,我建 杜老师建立一个工作 ,好把他的艺术传给后人。 吕树中(版画家、四川美院教授) 好久没见到这么"货真价实"的展览了!杜泳樵的艺术成就早就有目共睹,但他一辈子就只办了这一次展览,然而作品一亮相马上就倾倒一大片。现在画界似乎人人都忙于出画册办画展,却很少有人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与他的展览一对比,我很有感触!<br> 杜泳樵的画在色彩上的造诣谁都不得不承认,此外他对于笔触的独创性也很值得深入研究。油画民族化这个问题提了多少年,中国还难得见到一个做得很成功的例子。而杜泳樵的油画一看就很有中国的东西,他的用笔变化莫测,特别有中国画写意笔法的味道,这是一种创建,但他的油画面貌又来得那么纯正、地道,可见他对两种艺术门类的修养有多深!他能把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中的画种融合得这么自然,这么天衣无缝,的确非常难能可贵。 张杰(油画家、四川美院教授、副院长) 现在画家搞展览都得靠自己去洽谈去勾兑,杜老师这次画展从重庆办到成都却完全没有经历这套麻烦,而且还是美院、美协主动邀请,又都破例免场租,可见杜老师的学术威望的确太高了。美院展览开幕时场面之壮观,整个展厅密密麻麻全都是人,直到开研讨会时,还有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围得水泄不通!我到大江南北或是海外看展览从来也没有见过这种场面!<br> 作为艺术进入当代多元化的今天,各种艺术活动那么频繁,在那么多的展览里,为什么杜老师的展览能如此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什么好多崇拜现代派的人同时也会崇拜杜老师?我的体会是,一个艺术家不论处于何种时代何种潮流,只要走到很高的境界必然获得承认。杜老师既不善言辞,又不会策划、社交、炒作,但就是凭作品自身的力量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罗立(油画家、四川美院美术教育系主任) 这些年我多次向杜老师建议,想说服他办一次展览,他一直不肯,这次全靠一些朋友对他多次劝说,展览才终于办成。展览出台才晓得影响之大,天天人山人海,每天还有不少电话打来要求延长展期。大家一见到展出作品水准之高,又产生了-种负面情绪,开始追究这种高质量展览为什么一直没办过?为什么到杜老师退休才推出一次?我觉得这只能从所谓"杜泳樵现象"中找到答案。<br> 他几十年只专注于一件事:画画,对于名利从不用心,对事务或人际关系也确实缺乏能力。杜老师在艺术上、教学上影响了我们好几代人,他的画有很多奥妙之处,非常值得进一步研究和继承发扬。可以这样说,杜老师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是我国最杰出的艺术家,像他这种艺术家一百年才能出一个,这种说法一点都不过分,因为这也代表了很多人的观点,可惜能了解到他原作面貌的人实在太少了。 周春芽(油画家) 我学画之前就已久闻杜老师的大名,后来看到他的原作,确实心里非常震动,特别服气,到后来,越是随着对绘画认识的加深,越觉得杜老师的画了不起。在我心目中,杜老师无疑是一个真正纯粹的艺术家,他的画风影响了那么多人、好几代人,他的这种影响之深刻,不管你走到哪里都会听人说起,都会对他非常崇敬,我感觉杜老师的这种影响力今后还会越来越大。 李金远(国画家、四川师大艺术学院教授) 我以前没见过杜老师,但也切身体会到,他的艺术无论在哪个时期对美术界都存在着极大影响,远远不止是在油画界或从事水彩水粉的画家们之中。事实上,现在一批很有作为的国画家虽然没直接受教于杜老师,但是都承认艺术上深受他的教益,这-批国画家大多数是从西画开始的,在用色体系和艺术语言上,到今天都还看得见杜老师艺术的影响。我和我们这批国画家对杜老师的那种尊敬,画油画的人可能想象不到,这种尊敬完完全全是从内心深处发出的。一个艺术家作品的好坏自有公论,并不是炒得越热就越值得尊敬,除非外行才会受到迷惑。 张自启(国画家、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不管是从色彩上讲,还是在表达自身情感方面,杜老师的画都是那么非同凡响。我儿子是画画的,所以有机会接触到不少年轻人,其中好多是搞前卫艺术的,但是,他们对杜老师的艺术竟然没有一个不心服口服,我觉得能做到这点真是相当不简单!事实上谁都晓得,不管是老一辈画家还是新一代画家,不管是搞传统绘画的还是搞前卫艺术的,所有人对杜老师的色彩无不深为折服。今天来看画展的人并不都是从事西画的,还有许多是搞国画的、雕塑的、设计的、装置的等等,但大家看画时那种投入的情绪谁都感觉得到,不象其它好多展览,人们到场是出于应酬和社交。杜老师的画在任何年代都那么富于魅力,所以我觉得,如果对他的艺术还不给予及时研究,不管是对画家个人还是对社会来说,都会造成莫大的损失! 李德青(《四川美术通讯》主编) 杜老师的画充分体现了色彩、素描深厚的修养和功力,同时他又能做到挥洒自如,非常具有表现性,能把这两方面结合得这么好,已经很可观了,更不必说他在色彩上的建树。我们一个泱泱大国有那么庞大的画家队伍,但在色彩上达到过杜老师那种建树水平的人却非常罕见,难怪我听到南北方不少学者、画家评论他是"我国西南,乃至全国上百年难得出现的色彩大师"。大家有一个很一致的看法,认为,如果能有一个机会把杜先生推入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色彩大家之列,比一比,这个结论是很难被推翻的。可惜在中国这个国情比较复杂的国家,我们还没有取得相应的发言机会。另一方面,我和一些同志还认为,应该提出"杜泳樵现象"来进 讨论,杜先生一生成就卓越却与世无争,不炒作,不跟风,反而比勤于炒作的画家赢得了更高的声望,这对于现在的画坛的确是一个启示 。  ==评论访谈== {| class="wikitable"|-! 日期 !! 评论访谈 !! 作者|-| 1997.8 || [http://www.duyongqiao.com/articledetail.php?parentID=1&id=17&mid=0 因心再造的东方意象境界——论杜泳樵的油画艺术] || 林木|-| 2009清明 || [http://www.duyongqiao.com/articledetail.php?parentID=1&id=16&mid=0 一个用心灵作画的人] || 水天中|-| 2009.4 || [http://www.duyongqiao.com/articledetail.php?parentID=1&id=19&mid=0 有感杜泳樵(摘录)]|| 陈丹青|-| 2009.8 || [http://www.duyongqiao.com/articledetail.php?parentID=1&id=18&mid=0 自然表现•自我表现•符号性表现——对杜泳樵评论的评论] || 王以时|-| 1997 || [http://www.duyongqiao.com/articledetail.php?parentID=5&id=22&mid=0 “杜泳樵艺术回顾展”重庆、成都研讨会纪要]|| |-| 2007 || [http://www.duyongqiao.com/articledetail.php?parentID=5&id=21&mid=0 “杜泳樵油画水彩艺术回顾展”文章与感言] || 何多苓、秦明、叶永青、周春芽、张晓刚、高小华、杨谦|-| 2007 || [http://www.duyongqiao.com/articledetail.php?parentID=5&id=20&mid=0 “杜泳樵油画水彩艺术回顾展” 采访及研讨会 纪要] || 何多苓、张晓刚、周春芽、秦明、高小华、罗中立、<br>王以时、徐仲偶、唐允明、林木、钱来忠|-| 2018.11.18 || [http://www.sohu.com/a/288566467_652826 武辉夏谈杜泳樵]|| 武辉夏|-| || [http://www.sohu.com/a/288566467_652826 像夕阳那样谢幕(一)——杜泳樵的诀别画展]<br>[http://www.sohu.com/a/288566467_652826 像夕阳那样谢幕(二)——杜泳樵离别的那些事]<br>[http://www.sohu.com/a/288566467_652826 像夕阳那样谢幕(三)——杜泳樵的最后时光:爱从四面八方涌来]|王继鼎|-| || [http://bbs.tianya.cn/post-no01-524327-1.shtml 一个色彩大师的背影 杜泳樵&百人访谈 节选(上)]<br>[http://bbs.tianya.cn/post-no01-524328-1.shtml 一个色彩大师的背影 杜泳樵&百人访谈录 节选(下)]|王继鼎|} ==亲友缅怀=={| class="wikitable"|-! 日期 !! 文章 !! 作者|-| 2008.7.21夜 || [http://www.duyongqiao.com/articledetail.php?parentID=10&id=32&mid=0 挽歌——为祈求你的宽恕]|| 赵清|-| 2008.10.22 || [http://www.duyongqiao.com/articledetail.php?parentID=10&id=33&mid=0 爸爸] || 杜怡默|-| 2010.7.13 || [http://www.duyongqiao.com/articledetail.php?parentID=10&id=36&mid=0 爸爸和 整理如下乐] || 杜方晓|-| 2012.6.6 || [http://www.duyongqiao.com/articledetail.php?parentID=10&id=37&mid=0 忆父亲] || 杜方晓|-| 2015.3.1午夜 || [http://www.duyongqiao.com/articledetail.php?parentID=10&id=38&mid=0 遥寄] || 赵清|} ==人物编入=={| class="wikitable"|-| [http://gongjushu.cnki.net/RBook/Book/BookDetail?fn=R200606188 《20世纪中华人物名字号辞典》] || [http://gongjushu.cnki.net/RBook/Book/BookDetail?fn=R200611148 《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 || [http://gongjushu.cnki.net/RBook/Book/BookDetail?fn=R201211065 《升值潜力无限的中国美术名家》] || 《四川新兴版画发展史》|-| 《中国美术60年》 || 《中国美术年鉴1949-1989》 || 《中国美术大事记﹒2007年上卷》 |}来源:<ref>[http://kns.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 中国知网 百科 杜泳樵]</ref> ==参考资料== [[Category:中国现代画家]][[Category:中国人]]
13,8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