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杜泳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杜泳樵中國著名畫家。四川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作品以油畫、水彩名世。

基本信息

杜泳樵
原圖鏈接
著名畫家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本名: 杜泳樵
別名: 杜詠樵、杜修安
國籍: 中國 民族:
出生日期: 1934年 出生地點: 四川省岳池縣大石鄉
逝世日期: 2007年6月20日清晨 逝世地點: 四川省成都市
畢業院校: 四川美術學院
職業: 畫家
稱號: 色彩大師
代表作品:

《杜泳樵畫集》《杜泳樵油畫集》《名家精品-杜泳樵靜物·花卉》
《中國實力派名家十傑-杜泳樵國畫集》等

色彩24字訣: 深沉而不板滯,響亮而不浮躁,豐富而不雜亂,單純而不單調。

人物介紹

1934年出生在四川岳池縣的一個偏僻的農村。1956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同年以驕人成績留校任教,至1995年退休。著名畫家,四川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作品以油畫、水彩名世。他把西方來的油畫和中國的藝術揉合在一起,在油畫中形成了一種中國畫的特點。

  他的油畫大氣磅礴,老辣凝重,將西方地道的繪畫語言,尤其是法國印象派對光色的表現和蘇俄畫派嚴謹的造型,與中國畫的文人風致、大寫意的筆墨氣韻融於一爐,具有強烈的表現性和情感性,被稱為中國油畫家中 「集表現與功力之大成者」。素以表現上的傑出造詣和深厚的功力享譽畫壇,並尤以色彩上的造詣著稱,素有色彩大師之譽。他尤以色彩上的非凡造詣著稱於世,追隨者甚眾,一向被認為是「影響了整整幾代人成長的重要畫家」,上世紀70至80年代名震中國畫壇的四川油畫名家無不深受其教益。

  他筆下的風景顏色協調,氣質高雅,美麗中帶有一點攻擊性。他把自己對世界的感悟和體驗借着藝術表達出來,因此他的藝術是唯美而憂傷的。杜泳樵作品所傳達出的這種靜默感,絕非空玄的虛無,而是富強烈情感於色彩筆觸之中,化動為靜,將中國古典美學的「靜默」之境完全顯現,烘托出他筆下獨到的純樸簡約和深邃曠遠的美學氛圍。

  出版有《杜泳樵畫集》、《杜泳樵油畫集》、《名家精品-杜泳樵靜物·花卉》、《中國實力派名家十傑-杜泳樵國畫集》等個人專著。部分作品為前蘇聯博物館、中國美術館及其它私人博物館收藏。其主要作品收入《1949-1989年中國美術年鑑》、《中國美術家》、《世界華人藝術家成就博覽大典》等大型文獻。由於其藝術上的獨特成就和印象主義色彩的高超表現,杜泳樵的作品亦被港澳台、日本新加坡美國加拿大希臘等地廣為收藏。生平被收入《1949-1989中國美術年鑑》、《中國美術60年》等歷史文獻。

  杜泳樵涉獵廣泛,不僅以油畫、水彩畫飲譽海內外,而且在版畫、中國畫領域也成就不菲。對中國畫他數十年的筆耕不輟,使其筆墨之趣日益滲入油畫筆觸,由此臻於他後期油畫的更高境界,可以這樣說,沒有對中國畫數十年的歷練,就沒有今天的杜氏油畫。由於他早年飽受中國詩書畫的薰陶,常年研習八大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等前輩大師,至70年代,於他就多有仿古亂真之趣傳,愈至晚景,杜泳樵對國畫大寫意的神韻愈加痴迷沉醉,驅毫遣墨也逾加勤奮投入,佳作不斷。他的國畫師法造化,更深得吳昌碩之意趣,畫面氣勢奪人,揮毫縱情不羈,筆墨蒼勁老辣,設色深沉穩重,一派超凡脫俗之氣,與時流之中媚俗機巧之作大異其趣。現有不少作品傳入希臘、港台、東南亞和國內收藏界,並有國畫作品及生平載入《中國書畫作品收藏寶典》、《中國當代書畫界領袖人物大辭典》等大型文獻。[1]

  杜泳樵,一生為人低調,淡薄名利。他始終奮鬥不懈,傾其一生去追逐藝術之夢想。他一生致力於美術教育事業,以淡泊無為、自由開放的教學風格培育了無數優秀的具有敏銳性和先鋒性的西南藝術家,被畫界譽為「中國第二代元老級油畫泰斗」。許多他當年的弟子現在都已是中國畫壇的重量級人物:如羅中立張曉剛何多苓周春芽程叢林高小華葉永青楊謙陳安健等。[2]

人物圖片

更多圖片請點擊:杜泳樵圖冊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年份 事件[3]
1934 生於四川省岳池縣大石鄉。
1951 考入成都藝術專科學校繪畫科。
1953 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成都藝術專科學校繪畫科、工藝科遷重慶與西南人民藝術學院美術系合併為西南美術專科學校(四川美術學院前身)。在該校繪畫科繼續學業。
1956

畢業留校,在繪畫系任教。
水彩《先進生產者的表演》參加四川省青年美展,獲二等獎。

1957

版畫《溪畔》參加「第六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國際展覽」(莫斯科),並由前蘇聯博物館和中國美術館收藏,隨後發表於多種刊物。
版畫《夜》和一幅水彩(作品名稱不詳)參加第一屆全國青年美展,《夜》獲三等獎。
被調往美院附中任教。
加入四川美協。
在校內觀摩一次馬克西莫夫的寫生示範,深得啟發。

1958

幹部下放,去重慶南桐礦區農村勞動半年,在當地病危。
被派至重慶市委組織部參加期刊《勞動鍛煉詩畫冊》的編輯工作半年,為該書創作畫作數十幅。
連環畫《雙合樹》出版(與施肈祖合作,遼寧出版社)。
版畫《獅子灘工地》《江邊》《溪畔》參加第三屆全國版畫展。

1959 版畫《溪畔》編入《十年來版畫選集》(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1960

版畫《獅子灘工地》《溪畔》編入《四川版畫選》(四川人民出版社)。
版畫《鋼廠之晨》參加第三屆全國美展。

1961

版畫《山城春早》參加四川省美展,並由四川美協收藏。
水彩《中波友好萬古長青》參加「中波友好文藝比賽」,獲二等獎。

1962

赴藏區若爾蓋草原體驗生活半年,其間創作《草原》《沃土》等油畫、水彩百餘幅,隨後發表於多種刊物。
連環畫《夫妻橋》出版(與羊放、周琳合作,四川人民出版社)。
版畫《草原》《山城春早》參加第四屆全國美展。
與王繼湘女士結婚。

1963

創作水彩《牧》和油畫《牧人》《雪白的羊毛》等作品。
水彩《牧》發行(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版畫《草原》參加第五屆全國版畫展。

1964

版畫《草原》編入《中國現代版畫選》(英文版)。
《靜物》《草原之晨》《嘉陵碼頭》等水彩編入《水彩畫選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水彩《晨曦》編入《水彩畫新輯•2》(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創作宣傳畫《學習雷鋒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和《把新老殖民主義者 趕出非洲》(均與王大同合作),並被發行(人民美術出版社)。
《街市》《耕》等10幅水彩參加「四川、湖北水彩畫聯展」。
版畫《溪畔》由四川美協收藏;
女兒杜霜出生。

1965

版畫《草原》參加「亞洲六國版畫聯展」,並由四川美協收藏。
被派往重慶29中代課一年。

1966

「文革」開始,停課。歷年所有作品數百幅因先後受到抄家和被繳去參加「黑畫展覽」,遭到悉數洗劫。
與王繼湘女士離異

1967 與周德煜女士結婚。
1968

兒子杜方曉出生。
病重住院。

1969 去合川縣銅溪鎮0022部隊農場勞動一年。
1970

回重慶。病重住院。
隨美院附中全體教師調回學院,進入繪雕系。

1975

帶工農兵學員去資陽431廠「開門辦學」近半年。
在當地病危。

1977

油畫《為了千秋萬代》(與王大同、張聲顯合作)參加「四川省雙慶美展」。
油畫《到延安去》參加「建軍50周年四川省美展」。

1979

油畫《紅岩小路》參加「建國30周年四川省美展」,並發表於多種刊物。
創作水粉畫《清明》,並被發行(四川人民出版社)。
評為講師。
在新都縣寶光寺皈依佛門。

1980

為成都水碾河商場繪製油畫12幅。
創作油畫、水彩共二十餘幅,部分作品發表於期刊《畫廊》(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被借調去美院附中任課。

1981

五六十年代創作的版畫《獅子灘工地》《山城春早》編入《四川版畫選》(四川人民出版社)。
油畫《靜物》《秋林》《人體》發表於期刊《畫廊》(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加入中國美協。

1982

《雨中池塘》《林蔭書聲》《樹林》等水彩、水粉作品發表於期刊《畫廊》(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油畫《雨中山城》參加「四川美術學院油畫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油畫《紅岩小路》《金秋》參加「四川油畫展」(深圳)。
創作系列油畫《山城組畫》14幅,並由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拍攝成專題片發行。
赴九寨溝寫生。

1983

《蜀鄉風情》《歸》等4幅油畫參加「四川省油畫展」。
油畫《雨中山城》發表於《油畫﹒選刊3》(人民美術出版社)。

1984

創作《晨》《千秋歲月》等油畫,並參加「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版畫展覽」(中國美術館)。《千秋歲月》由中國美術館收藏。
《花》《晨曦》等油畫參加「四川美術學院油畫展」(香港藝術中心)。
被調往師範系任教。

1985

人體素描兩幅編入《中國高等美術學院素描集》(湖南美術出版社)。
《靜靜的湖》《魚和水果》等水彩分別編入《水彩》各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1986

油畫《女人體》編入《中國高等美術院校人體習作選》(灕江出版社)。
《女裸》《黃昏》《丹麥姑娘》等6幅水彩參加「天府水彩畫展」。
油畫《農舍》參加「四川風情畫展」(甘肅)。

1987

油畫《人體》編入《油畫人體》(四川美術出版社)。
水彩《牧》發表於期刊《畫廊》(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評為副教授。
與周德煜女士離異。

1988

偕趙清女士赴海南島考察採風。
與趙清女士結婚。

1989

油畫《女人體》編入《中國中青年畫家自選集•油畫專集》(灕江出版社)。
油畫《天河之神》參加「慶祝建國40周年四川省美展」。
偕妻子趙清赴重慶南山頂開始隱居生活。

1990

系列油畫發表於香港期刊《收藏天地》。
油畫《晨牧》參加中國首屆油畫精品大賽(浙江美術學院陳列館)。

1991 偕妻子趙清赴成都昭覺寺皈依清定上師。
1992

與境外某商人簽約,隨即歷年所有畫作被其悉數借空。
系列水彩發表於台灣期刊《炎黃藝術》。
個人畫展在台灣高雄舉行(炎黃藝術館)。
生平成就編入《四川新興版畫發展史》(四川美術出版社)。
赴江浙水鄉採風寫生3個月,完成油畫二十餘幅。
女兒杜怡默出生。
偕妻子趙清赴四川綿竹縣漢旺鎮香山寺、雲霧寺聽法照慧法師。

1993

生平成就編入《中國美術年鑑1949-1989》(中國美術館編纂、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下山回校,結束三年半的隱居生活。其間共創作油畫一百餘幅。

1994

系列油畫發表於期刊《中外交流》(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等主辦)。
重訪岳池故里。

1995

《水鄉》《冬日》等油畫發表於期刊《當代美術家》(四川美術學院主辦)。
水彩畫《謐》參加「95杭州中國水彩畫大展」。
台灣藝術基金會為其舉辦個人畫展,《杜泳樵畫集》出版(台灣山藝術文教基金會出版)。
評為教授。
退休。

1996

水彩《靜物》參加「中國首屆水彩畫藝術展」(石家莊市博物館),獲銀獎。
油畫《秋月》參加「海峽兩岸油畫名家百人大展」(台北市立美術館)。
水彩畫《草原》《靜物》參加四川省美展,《靜物》獲銀獎。
「杜泳樵、羅中立師生作品聯展」在台灣高雄舉行(炎黃藝術館)。

1997

水彩《靜物》編入《中國美術分類全集/中國現代美術全集•水彩》(人民美術出版社)和《水彩藝術》(人民美術出版社)。
油畫《陽台上的餐桌》參加「第二屆中國靜物油畫展」(中國美術館)。
水彩《船》參加「第七屆中國水彩畫大展」(四川美術學院陳列館)。
「杜泳樵藝術回顧展」應邀先後在重慶、成都兩地舉行(四川美術學院陳列館、四川美術館)。期刊《四川美術》(四川美術家協會主辦)刊載《杜泳樵藝術回顧展研討會筆錄》等文章。
電視專題片《天若有情——杜泳樵和他的繪畫》在中國教育電視台和重慶電視一台、二台相繼播出。

1998

系列油畫發表於期刊《中國油畫》(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水彩《靜物》及生平成就編入《中國水彩畫》(中英對照,河北教育出版社)。
期刊《美術家通訊》(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刊載吳凡的文章《致杜泳樵君》。
遷居成都。

1999

系列油畫、水彩發表於期刊《美術》(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杜泳樵油畫集》出版(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畫集《名家精品/杜泳樵的靜物•花卉》出版(四川美術出版社)。
油畫《野花》參加第九屆全國美展。
個人畫展在台北、台中、高雄、新竹相繼舉行(敦煌藝術中心)。

2000

系列油畫、水彩和張穎川的文章《杜泳樵訪談錄》先後刊載於期刊《榮寶齋》(榮寶齋出版社)和期刊《美術觀察》(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
水彩《靜物》編入《中國水彩畫史》(上海畫報出版社)。
水彩《女人體》編入《中國水彩畫圖史》(廣西美術出版社 )。

2002

隨畫家訪問團赴俄羅斯訪問考察。
偕妻子趙清重訪岳池故里及南山故居。
改信基督教。

2003 正式受洗。
2004 《中國實力派名家十傑•杜泳樵國畫集》出版(人民日報出版社)。
2005

《古鎮系列》等油畫發表於期刊《重慶與世界》。
電視專題片《於無聲處——杜泳樵的油畫藝術》在四川電視台播出。

2006

水彩《牧》參加「中國百年水彩畫展」(中國美術館),並編入《1905-2006中國百年水彩畫集》(人民美術出版社)。
14年前被境外某商人借走的大量畫作,至本年已被索回大部分。

2007

病危。
「杜泳樵油畫水彩藝術回顧展」在成都舉行(四川美術館),並全國若干紙媒、網媒進行了報道評述。
作油畫絕筆《喪》。
杜泳樵油畫藝術研究中心在四川師範大學成立。
畫展後一個月辭世。

2008 臨終前畫展和辭世信息編入《中國美術大事記﹒2007年上卷》(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9

水彩《靜物》編入《中國水彩畫史(修訂版)》(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
版畫《溪畔》編入《春華秋實:1949—2009新中國版畫集》(湖南美術出版社)。

2014 油畫《古鎮系列:清院》參加「迴響——重慶美術60年作品展」(重慶美術館)。
2015

水彩《天藍地沃》《樹林》《細雨霏霏》參加「百年華彩——中國水彩藝術研究展」(中國美術館、青島市美術館),《細雨霏霏》由中國美術館收藏。
油畫《牧趣》參加「成都美術近現代優秀作品提名展」(成都文軒美術館)。

2016

油畫《練琴的小女孩》參加「與歷史同在——四川美術學院藝術前輩當年作品展」(成都域上和美術館)。
《古鎮系列:雨聲淅瀝》《藍色的雞冠花》等油畫及國畫參加「迴蕩——四川美術學院80年代的藝術孕育者•邀請展」(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

2017

油畫《千秋歲月》參加「時代質感——四川美術學院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四川美術》(四川美術家協會主辦)刊載生平介紹及若干油畫、水彩、版畫、國畫,並其文章《談談我的油畫》、陳丹青的文章《有感杜泳樵》、水天中的文章《一個用心靈作畫的人》、林木的文章《因心造境的東方意象境界——論杜泳樵的油畫藝術》。
《美術觀察》(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刊載若干油畫、水彩、國畫以及胡泊龐茂琨的訪談《杜泳樵:作為教育家的中國油畫色彩大師》。

人物作品

作品圖片請點擊:杜泳樵圖冊

出版著作

出版日期 出版著作[4] 所屬類別 開本 定價 ISBN 出版社
1995.10 《杜泳樵畫集》 綜合美術 12 台灣山藝術文教基金會出版
1999.09 《名家精品---杜泳樵的靜物花卉》 油畫雕塑 16 10.00 7-5410-1524-5 四川美術出版社
1999.10 《杜泳樵油畫集》 油畫雕塑 8 258.00 7-5621-2033-1 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4.10 《杜泳樵國畫集》 中國畫 16 38.00 7-80208-039-8 人民日報出版社

藝術作品

參展 作品 類別 備註
1956 《先進生產者的表演》 水彩 參加四川省青年美展,獲二等獎
1957 《溪畔》 版畫

1957年由前蘇聯博物館和中國美術館收藏
1958年參加第三屆全國版畫展
1959年編入《十年來版畫選集》(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1960年編入《四川版畫選》(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9年編入《春華秋實:1949—2009新中國版畫集》(湖南美術出版社)

1957 《夜》 版畫 參加第一屆全國青年美展,獲三等獎
1958 《雙合樹》 連環畫 與施肈祖合作,遼寧出版社出版
1958 《獅子灘工地》 版畫

1958年參加第三屆全國版畫展
1960年編入《四川版畫選》(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1年編入《四川版畫選》(四川人民出版社)

1958 《江邊》 版畫 參加第三屆全國版畫展
1960 《鋼廠之晨》 版畫 參加第三屆全國美展
1961 《山城春早》 版畫

1961年參加四川省美展,並由四川美協收藏
1962年參加第四屆全國美展
1981年編入《四川版畫選》(四川人民出版社)

1961 《中波友好萬古長青》 水彩 參加「中波友好文藝比賽」,獲二等獎
1962 《草原》 版畫

1962年創作並發表於多種刊物、參加第四屆全國美展
1963年參加第五屆全國版畫展
1964年編入《中國現代版畫選》(英文版)
1965年參加「亞洲六國版畫聯展」,並由四川美協收藏

1962 《沃土》 油畫 創作發表於多種刊物
1962 《夫妻橋》 連環畫 與羊放、周琳合作,四川人民出版社
1963 《牧》 水彩

創作並被發行(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1987年發表於期刊《畫廊》(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6年參加「中國百年水彩畫展」(中國美術館)
2006年編入《1905-2006中國百年水彩畫集》(人民美術出版社)

1963 《牧人》 油畫 創作
1963 《雪白的羊毛》 油畫 創作
1964 《靜物》 水彩 編入《水彩畫選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1964 《草原之晨》 水彩 編入《水彩畫選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1964 《嘉陵碼頭》 水彩 編入《水彩畫選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1964 《晨曦》 水彩 編入《水彩畫新輯•2》(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1964 《學習雷鋒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 宣傳畫 與王大同合作,創作並被發行(人民美術出版社)
1964 《把新老殖民主義者 趕出非洲》 宣傳畫 與王大同合作,創作並被發行(人民美術出版社)
1964 《街市》 水彩 參加「四川、湖北水彩畫聯展」
1964 《耕》 水彩 參加「四川、湖北水彩畫聯展」
1977 《為了千秋萬代》 油畫 與王大同、張聲顯合作,參加「四川省雙慶美展」
1977 《到延安去》 油畫 參加「建軍50周年四川省美展」
1979 《紅岩小路》 油畫 參加「建國30周年四川省美展」,並發表於多種刊物
1979 《清明》 水粉 創作並被發行(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1 《靜物》 油畫 發表於期刊《畫廊》(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1981 《秋林》 油畫 發表於期刊《畫廊》(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1981 《人體》 油畫 發表於期刊《畫廊》(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1982 《雨中池塘》 水彩/粉 發表於期刊《畫廊》(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1982 《林蔭書聲》 水彩/粉 發表於期刊《畫廊》(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1982 《樹林》 水彩/粉 發表於期刊《畫廊》(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1982 《雨中山城》 油畫

參加「四川美術學院油畫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1983年發表於《油畫﹒選刊3》(人民美術出版社)

1982 《紅岩小路》 油畫 參加「四川油畫展」(深圳)
1982 《金秋》 油畫 參加「四川油畫展」(深圳)
1983 《蜀鄉風情》 油畫 參加「四川省油畫展」
1983 《歸》 油畫 參加「四川省油畫展」
1984 《山城組畫》14幅 系列油畫 創作並由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拍攝成專題片發行
1984 《晨》 油畫 創作並參加「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版畫展覽」(中國美術館)
1984 《千秋歲月》 油畫

創作並參加「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版畫展覽」(中國美術館)
由中國美術館收藏
2017年參加「時代質感——四川美術學院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1984 《花》 油畫 參加「四川美術學院油畫展」(香港藝術中心)
1984 《晨曦》 油畫 參加「四川美術學院油畫展」(香港藝術中心)
1985 《靜靜的湖》 水彩 編入《水彩》各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1985 《魚和水果》 水彩 編入《水彩》各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1986 《女人體》 油畫

編入《中國高等美術院校人體習作選》(灕江出版社)
1989年編入《中國中青年畫家自選集•油畫專集》(灕江出版社)
2000年編入《中國水彩畫圖史》(廣西美術出版社 )

1986 《女裸》 水彩 參加「天府水彩畫展」
1986 《黃昏》 水彩 參加「天府水彩畫展」
1986 《丹麥姑娘》 水彩 參加「天府水彩畫展」
1986 《農舍》 油畫 參加「四川風情畫展」(甘肅)
1987 《人體》 油畫 編入《油畫人體》(四川美術出版社)
1989 《天河之神》 油畫 參加「慶祝建國40周年四川省美展」
1990 《晨牧》 油畫 參加中國首屆油畫精品大賽(浙江美術學院陳列館)
1995 《水鄉》 油畫 發表於期刊《當代美術家》(四川美術學院主辦)
1995 《冬日》 油畫 發表於期刊《當代美術家》(四川美術學院主辦)
1995 《謐》 水彩 參加「95杭州中國水彩畫大展」
1996 《靜物》 水彩

參加「中國首屆水彩畫藝術展」(石家莊市博物館),獲銀獎
參加四川省美展,《靜物》獲銀獎
1997年編入《中國美術分類全集/中國現代美術全集•水彩》(人民美術出版社)
1997年編入《水彩藝術》(人民美術出版社)
1998年及生平成就編入《中國水彩畫》(中英對照,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年編入《中國水彩畫史》(上海畫報出版社)
2009年編入《中國水彩畫史(修訂版)》(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

1996 《秋月》 油畫 參加「海峽兩岸油畫名家百人大展」(台北市立美術館)
1996 《草原》 水彩 參加四川省美展
1997 《陽台上的餐桌》 油畫 參加「第二屆中國靜物油畫展」(中國美術館)
1997 《船》 水彩 參加「第七屆中國水彩畫大展」(四川美術學院陳列館)
1999 《野花》 油畫 參加第九屆全國美展
2005 《古鎮系列》 油畫 發表於期刊《重慶與世界》
2007 《喪》 油畫 作絕筆油畫
2014 《古鎮系列:清院》 油畫 參加「迴響——重慶美術60年作品展」(重慶美術館)
2015 《天藍地沃》 水彩 參加「百年華彩——中國水彩藝術研究展」(中國美術館、青島市美術館)
2015 《樹林》 水彩 參加「百年華彩——中國水彩藝術研究展」(中國美術館、青島市美術館)
2015 《細雨霏霏》 水彩

參加「百年華彩——中國水彩藝術研究展」(中國美術館、青島市美術館)
由中國美術館收藏

2015 《牧趣》 油畫 參加「成都美術近現代優秀作品提名展」(成都文軒美術館)
2016 《練琴的小女孩》 油畫 參加「與歷史同在——四川美術學院藝術前輩當年作品展」(成都域上和美術館)
2016 《古鎮系列:雨聲淅瀝》 油畫 參加「迴蕩——四川美術學院80年代的藝術孕育者•邀請展」(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
2016 《藍色的雞冠花》 油畫 參加「迴蕩——四川美術學院80年代的藝術孕育者•邀請展」(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

文章/口述

年份 文章 備註
1992年 給我最心愛的女兒 於重慶南山
1998年 談談我的油畫 於成都
創作片語 寫於1990年代末或21世紀初
2000年 杜泳樵訪談錄(摘錄) 載於《美術觀察》2000/1,《榮寶齋》2000/1
2001年 兒時的啟蒙 大約寫於2001年
手札 晚年
2007年5月17日 訣別與告慰 於華西醫大

榮譽獎項

時間 榮譽獎項
1965年 版畫《草原》參加「亞洲六國版畫聯展」,並由四川美協收藏;
1992年

個人畫展在台灣高雄舉行(炎黃藝術館);
生平成就編入《四川新興版畫發展史》(四川美術出版社);

1993年 生平成就編入《中國美術年鑑1949-1989》(中國美術館編纂、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1995年 台灣藝術基金會為其舉辦個人畫展並出版了《杜泳樵畫集》;
1996年

台灣舉行"杜泳樵、羅中立師生作品聯展";
作品《靜物》獲「中國首屆水彩藝術展」銀獎;
水彩畫《草原》、《靜物》參加四川省美展,《靜物》獲銀獎;

1997年

「杜泳樵藝術回顧展」應邀在四川美院和四川美術館先後開展,引起美術界劇烈反響,出現空前盛況;
電視專題片《天若有情——杜泳樵的繪畫》在中央中國教育電視台和重慶、成都、四川等電視台相繼播出;

1998年 水彩《靜物》及生平成就編入《中國水彩畫》(中英對照,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9年

台北、台中、高雄等地相繼舉辦杜泳樵個人畫展;
大型畫集《杜泳樵油畫集》及畫冊《名家精品——杜泳樵·靜物·花卉》相繼出版問世;

2004年 《中國實力派名家十傑•杜泳樵國畫集》出版;
2005年 電視專題片《於無聲處——杜泳樵的油畫藝術》在四川電視台播出;
2006年 水彩《牧》參加「中國百年水彩畫展」,並編入《1905-2006中國百年水彩畫集》;
2007年

「杜泳樵油畫水彩藝術回顧展」在成都舉行,並全國若干紙媒、網媒進行了報道評述;
杜泳樵油畫藝術研究中心在四川師範大學成立;

2008年 臨終前畫展和辭世信息編入《中國美術大事記﹒2007年上卷》;

相關影視

時間 影視
1984年 作品《山城組畫》由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拍攝成電影專題片全國發行
1997年 電視專題片《天若有情——杜泳樵的繪畫》在中央中國教育電視台和重慶、成都、四川等電視台相繼播出
2005年 電視專題片《於無聲處——杜泳樵的油畫藝術》在四川電視台播出

自我評價

  我愛我的繪畫,回想起來我對她是真誠的,我一輩子對她是很愛的,我把她和我的生命緊緊聯繫在一起,她已成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非常誠懇地對待藝術,非常誠懇地對待生活。從我年輕時候起,不管路有多坎坷,我都沿着我認定的路在走,我深信這條路是正確的,富有生命力的。社會的紛爭,周圍的變化,我都無暇顧及,我為她灑下的汗水非常值得,在繪畫中我忘記一切,非常幸福。我這個人一輩子什麼都不會,不會處社會,不會為人,我只是一根筋畫我兩筆畫,我就滿足了。雖然到了晚年,成績不是很大,但是無所謂。我教了四十年的畫,培養了眾多的弟子,我為此感到欣慰。尤其是這次辦展覽,周春芽、何多苓、高小華、程叢林、秦明、張曉剛、羅中立、葉永青、楊謙等許多優秀弟子給了我大力支持,把我的藝術介紹給社會,使我很感動。他們是當代藝術的精英,是中國藝術的希望,我為他們驕傲,為他們高興。我還對一直關懷我的晚輩和朋友徐仲偶、林木等更是深懷感激,我也為他們在他們領域的卓越成就感到自豪。我沒有其他的奢望,我已完成我的使命。至於後人怎樣評價,怎樣研究我的作品那是他們的事情,我將走完我的人生。總結起來,我一生做到了兩點:一是我一輩子與人為善,從無半點惡意,這是我做人的原則;二是我把我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我的事業中。

  補① 回想起來,我對她(藝術)自始至終是真誠的,我問心無愧。她已經不是我達到任何目的的階梯,而是我生活的全部,是我的生命。我對她的迷戀如痴如醉,我和她生命相依。
  補② 我始終在享受她給予我的無比幸福和快樂,我一生朝着我所認定的目標走到最後。社會儘管風雲變幻,但我看淡虛名,無暇顧及社會紛爭。我覺得藝術要回到她最純真的狀態才是最感人的,一旦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藝術本身就污濁了,失去了她原有的高貴价值。我別無長處,只知道一根筋地與藝術走到頭,我相信我自己認可的部分作品會為後生所研究,我感到很自慰,不枉一生。感謝以上眾弟子在我生命的最後一刻,能在百忙中全力以赴支持我的回顧展,他們中好幾個人都是從大老遠的地方專程為我匆忙趕來,這份真情厚意使我非常感動,他們都是當今我國美術界的精英棟樑,我為之欣慰。
  ——2007年5月17日於華西醫大

人物評價1:2007

2007年回顧展採訪及研討會紀要(錄音整理)[7]
   2007年5月,已病危住院的杜先生被确诊癌细胞扩散至脑部,此时自知已来日无多的他,希望能在离世前最后一次看到自己的画展。四川美术馆在档期已满的窘况中,仍为杜先生竭力挤出当月展览档期,四川美院也破例免去相关规程,当即决定与四川美协联合主办这次展览。通过仅半月的紧张筹备,5月21日下午2点“杜泳樵油画、水彩艺术回顾展”终于在四川美术馆拉开帷幕。画展共展出了杜先生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2006年期间的七十余件油画、水彩作品。身着病服坐在轮椅上的杜先生出席了开幕式。他昔日门下的众多弟子,而今已蜚声国内外的画坛名家们,也纷纷从各地赶赴成都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后,记者对一些名家、弟子进行了现场采访。下午,杜泳樵艺术研讨会在美术馆会议室举行。采访及研讨会录音整理如下:

何多苓(油畫家)

   1. 那时我们在美院听说杜老师的很多传说,还没有见到他本人就见到他的画,我当时非常之震惊,因为我对油画的所有想象都在杜老师的画中看到了!确实是如此。杜老师的艺术从五十年代到现在都非常成熟,他五十年代的画拿到现在来看,从时代的角度讲仍然是画得非常的好,不可企及,他那时的作品可以说已经是油画的典范了。他肯定是他那个时代的佼佼者,他的艺术绝对是第一流的。以前有人问过我,我就说过,我们实际上只学到杜老师的一点皮毛,我这个话绝不是客气话,确实是如此。杜老师的功底真是非常之深厚,现在看杜老师的作品就觉得他更是炉火纯青了。
2. 杜老师的画好像与他这个人的遭遇没有什么关系,你看他画的画非常的恬静,非常超脱,而且里面有一种纯美的东西,他完全超越了时代,超越了个人所有的遭遇和生活体验,我觉得这点非常不容易。其实可以这样说,虽然我们大家看到社会对杜老师十分不公,但我觉得恰恰是艺术本身拯救了他,从杜老师个人的体会来看,我相信杜老师还是很幸福的。
3. 在那个时代杜老师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直到现在他很多艺术品我们也只是第一次看到,也可能是因为他自己为人很低调,从我当学生时起,他其实一直就过着隐居生活。据我所知,有很多人在找他的作品,但他不见得愿意提供,他对商业没有兴趣,也一无所知,所以市场上很少看到杜老师的作品。他的作品与价位不平衡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但他作品的价值可能很快就会被市场所重视,这个我觉得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4. 看到这个展览我是有点悲喜交集,虽然这个展览办得非常成功,但我觉得这么大规模的展览他以前早就该办了,直到现在才办,到生命最后的时刻才办,似乎有点太晚了,对他来说。

張曉剛(油畫家)

   1. 我跟杜老师没有太多的私交,我和他起码有十年没有见面了,但我从心里特别佩服他,他一直保持了作为艺术家的一种本质。我今天来看这个展览很有感慨,有那么多的人来参加展览的开幕式,到这个时候可以看出来,大家从内心深处确实是把他当成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来看待的。
2. 当年杜老师能为我们上课,我觉得机会很难得,他让我体会到了那种灰色调的魅力。原来我们都听说杜老师的色彩很棒,但其实很少看到他的作品,经过这么多年,今天我才第一次看到杜老师从他年轻时候一直到最近的作品,感慨特别的深。我觉得以我现在,我可以用一个艺术家的眼光和心态来看待他的作品的话,我还是觉得相当佩服他。他在后期个人风格的转变中,画出了这么优秀的又很有他个人特点和色彩感觉的作品,我认为杜老师在他的艺术道路上已经走得非常成功了,所以我觉得我能作为杜老师的一个学生真的感到非常骄傲。
3. 今年三月我有幸去了一趟莫斯科,我很认真地看了莫斯科的很多绘画,包括巡回画派的画,回过头来再看杜老师的画(因为他们这代人受苏联的影响特别大),我能感觉到杜老师对俄罗斯绘画系统的研究和把握非常的透彻和深刻,而且我还认为,他比起他们那个时代其实已经走得很远了。
4. 杜老师他们这一辈的艺术家经历的磨难太多了,我觉得命运对他们来讲可以说是相当的不公平。但杜老师使我敬佩的一点就是,他能以艺术的虔诚和执着来超越命运对他的不公,然后把他心里对艺术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表达出来,这一点我觉得是杜老师特别了不起的地方。
5. 我觉得艺术永远不是抽象的,艺术永远是时代在人的内心浓缩的一个投影。关键就是这个艺术家他是不是很真实地反映了他对艺术的理解和感觉,还有就是他是不是在经历那个时代的同时又超越了那个时代,这一点我觉得杜老师他已经完全做到了。
6. 虽然在艺术上我与杜老师的道路不同,但是我觉得有一种东西是相通的,艺术必须要和人性最基本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艺术才会有感人的力量,正因如此,我们才会被杜老师的艺术所感动,他的艺术反映了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
7. 由于时代的原因,可以说他暂时被埋没了,或者说被忽略了,但是,今天这个展览就再一次证明了,真正的艺术家、真正的艺术作品是永远不会被埋没的。

周春芽(油畫家)

   1. 虽然我不是属于杜老师的"嫡系部队","嫡系部队"是罗中立、张晓刚、何多苓他们,杜老师也只上过我们班一个月的色彩课,但是那一个月我受益匪浅,让我非常难忘。
2. 杜老师勤勤恳恳为艺术奉献了他整个一生,他自己不仅仅对艺术有一种执着追求,而且他还把他的这种品格言传身教带给他这些学生。我们之所以来支持杜老师的画展,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对杜老师的艺术成就、对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和他做人的态度的尊敬。还有一点就是,他对年轻艺术家有一种非常平静的心态,很能与年轻人沟通。
3. 他晚年的作品更加老道,更加成熟,他老了画的作品也很有力量,而且能够焕发出年轻人的那种精神,这点非常可贵。
4. 他的画里肯定有现当代的因素,但是他不随波逐流,能一直坚持他的艺术风格,我觉得杜老师在这一点上把握得非常好。
5. 我同意刚才一些同行的发言,觉得杜老师取得的成就和对他的评价远远不对称。如果中国几十年前就对艺术家非常尊重,对知识非常尊重的话,那杜老师的成就一定还会更大,非常之大,他是一个大师,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学术权威。但是我觉得对杜老师的色彩和对他整个艺术的研究我们还没有做到,还应该作进一步的研究。一个艺术家其实并不在于他在世的时候,历史上很多艺术家都是在身后才得到了重新发现和承认。

秦明(旅加油畫家)

   1. 我出到海外十多二十年,看了很多博物馆也看了很多画廊,前苏联、美国、欧洲许多大师的画展我看了一大圈,我觉得杜老师仍然是杜老师!他的作品有非常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特点,而且有相当高的造诣,尤其在色彩的运用上,在绘画的精神上,我觉得他都很独树一帜,非常难得。
2. 事实上,他的油画技法远远超过了很多俄罗斯画家,他确实画得非常非常之优秀,尤其我印象中他有一批在"文革"期间画的油画,画得很厚,简直有点表现主义的感觉,很了不起。
3. 杜老师最近两年的作品完全大写意了,我觉得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我想这可能跟他的艺术造诣和他整个的修养,包括他现在的宗教信仰都有一定的关系。他的画面都体现出一种超尘出世的感觉,带着一种神秘感,也有宗教感在里面,我觉得非常之感人。
4. 我们这代人由于杜老师的那种谆谆教诲真是受益终生,直到今天他教过我们的无论是技艺或是对艺术的一种看法,对我们都非常有帮助,回想当年他对我们的那种谆谆教诲,我真是感激不尽!

高小華(油畫家)

   1. 今天的画展真正是人山人海!我在国内外看过无数的展览,但今天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阵势!从中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到杜老师的影响:一个是他的艺术,一个是他的为人。我从学生时代到现在,从国内到国外,我与许许多多艺术家和重要人物有过交往,但直到今天我还是认为,杜老师是最值得我景仰的艺术家。
2. 我们这一届川美的同学实力普遍很强,一些同学在考进美院前就参加过全国美展,所以我们刚一进校,有些老师就想设法给我们一个下马威,但杜老师从不这样,因为他有真本领,大家对他本来也心服口服。虽然杜老师学术声望很高,但从没一点架子,为人十分善良,杜老师还有一种从其他艺术家身上很难找到的天真和童趣,没有半点伪装,很有一种人格魅力。在人与人那么复杂的现代社会,还有他那么天真单纯的人,你在整个美术界竟然都听不到一点关于他负面的说法,可见他的人品确实是一个奇迹。
3. 我进校前就风闻杜老师的大名,称他是"山城的苏里柯夫"。 我们一进校就盼着他能来上我们的课,所以刚一看到课表上有他的名字,大家都异常兴奋。记得我们大家还到教务处要求再排他的课,因为我们从他身上获益匪浅,可以说他是我们大家心目中的恩师。
4. 在那个年代全国上下都学苏派,但像杜老师那样做成功的例子少之又少,特别是他画的灰色调,非常有魅力,赢得了很高的声望。今天我又看到他晚期变法的作品,画面更加自由奔放,完全是生命自然自发的释放和流淌,可以说他这一生的艺术,都配称得上是一种艺术的奇观。
5. 虽然今天看到杜老师病危,在这种状况下与他见面心情很难过,但他的生命力还是让我感到惊讶。因为他一直身体差,全身是病,以前就常常听到他住院的消息,都是危言耸听,那时大家都认为,艺术对他来说已经变得非常次要了,事实上谁都想不到他还能挺到现在。可今天我们还能见到他,特别又通过这个画展看到他很不一样的晚期作品,那种雄风和张力让我感到非常惊讶,也非常感慨。所以我觉得杜老师不仅人品是个奇迹,艺术是个奇观,而且他的生命也是一次奇迹!
注:由于高小华要赶去参加本次画展的研讨会,现场采访被迫中断,至杜老师去世后以上采访内容才得以补充完毕。

羅中立(油畫家、四川美院院長)

   1. 杜老师一直都是最受我们欢迎的老师,因为他自己的艺术成就非常之高,非常有自己的成就。
2. 杜老师是从苏派走出来的,但是他又在苏派艺术里融入了他自己的个人风格,特别是他对色彩的把握,那种微妙、细腻的对色彩那种个人的体验和把握。在他的画面前,你总觉得他的色彩像诗一样能够打动你,不管你懂画不懂画,应该说都非常让你感动。
3. 杜老师不是一个以长辈姿态居高临下与学生交往的那种老师,能跟学生非常平等地交流,在这种师生平等的关系里,你特别能从他身上学到东西。
4. 今天看到他晚期的作品我很感慨,我感觉得到他在驾驭画面时那种强烈的自信。他一生对艺术执着追求,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巅峰,所以我觉得这个展览对杜老师本人,以及对我们的美术事业,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王以時(旅法畫家、四川師大美術學院教授)

   1. 杜泳樵先生在色彩上的成就是得到一致公认的,对他所处的时代而言,就是被有的人称为中国第二代油画家这个时代,他绝对是其中极少数最优秀者之一。他的画在我们国内已经处在一个非常高的层次,在色彩上,在油画技法上,事实上已经很难有人再超过他达到的水准,在中国很难再超过他这种技巧的高峰。但到现在,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美术界和油画界还没有真正去认识他。
2. 九十年代中期他就开始设想创造出有中国特点的油画,有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国艺术意味的油画,他一直在作这种努力。而且他在九十年代中后期,特别是从他在2001年以后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这种努力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又一个高峰,他的作品特别是最近03到05年的作品非常令人振奋:那种表现性、那种意象性、那种自由、那种完全的直白、那种真诚……这一个高峰并不亚于他当年作为第二代油画家时所取得的成就。其实和北京的一些与他同时代的油画大家相比,他已是凤毛麟角,但是我觉得他现在走得更远,这也正是其它第二代油画家远远落后于他的地方。
3. 他2001年以后的作品写意性非常之强,这在西方几乎是没有的,他走的是跟西方当时的表现主义画家截然不同的路子,他的这种意向性和表现性与西方表现主义艺术相比毫不逊色。因为我一直在法国、欧洲和中国之间来来往往,我发现在艺术体验上,在技巧上达到他这种高度的画家恐怕是凤毛麟角。我相信他的作品如果放在欧洲一定会被他们认可,而且会很受佩服,因为他的画能让欧洲人找到欧洲文化的基因,能引起欧洲人的共鸣,但同时又能让他们找到他们欧洲文化所没有的东西,也就是属于我们中国文化的东西,可能更会刺激欧洲人的美感。
4. 他以前的绘画在那个体系里是非常成熟的,现在他的画转换了风格,突破了原有的东西,也达到非常成熟的面貌。说明他功底很足,功力很厚,一个是油画的传统功力,另一个是他在中国画上的功力。如果把这些作品摆在我们今天中国当代油画舞台上来看的话,我认为已经堪称是精典之作,极少有人达到过这种层面。但现在我们全国整个美术界对他的认识并不是很清醒,应该说是很不清醒。
5. 我对国内艺术市场不是很了解,但我觉得国内艺术市场不太成熟,因为国内艺术市场在反映一个画家作品的价格时,往往看重绘画以外的东西,比如他的职务、官衔、社会地位等等,但是对于杜泳樵先生这样纯粹的艺术家,什么头衔都没有,就有可能因此而被低估,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悲哀的现象。我觉得如果像杜泳樵这种特殊水平的画家,他作品的市场价值也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的话,这至少说明中国的油画市场还不十分成熟,甚至还远不成熟。前几天我告诉他,即使历史有不公,即使社会没有对你作出应有的评价,你的真诚就是很了不起的,甚至可以说是很伟大的。

徐仲偶(版畫家)

   1. 我觉得杜老师天生就是来画画的,是一个大天才,在中国像他这样的天才一直很少见。他从他的老家岳池步行出来,走几天几夜到成都,考美院之前连美术专业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素描是什么也不知道,但他一碰就会,就好得让人吃惊。从年轻时代到晚年,他的艺术就一直保持着如此高的水准,在他的那条路上一直就遥遥领先,对这点大家人人都有共识。
2. 他是一个心灵纯净的画家,他的脑筋里没有其它的杂念,他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纯粹:感情的纯粹,色彩的纯粹,表现的纯粹。几十年过来不管社会风气怎么变,美术思潮怎么变,但他的纯粹永远不变。
3. 这个展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型,确实是因为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一是四川美协在极困难的情况下给杜老师提供了这样一个档期,听说四川美院也是破例,没经过学术委员会研究就紧急拍板,决定和四川美协联办杜老师的这个展览,这说明杜老师的学术高度受到普遍尊敬,他的人品也受到普遍尊敬;二是他的这些学生都赫赫有名,他们作为当代艺术家日程都安排得很紧密,要集中参与一个活动本身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就在这么一个压力下,大家都能不约而同集中过来,这是多么不容易,他们都没有场面上的那种敷衍,完全发自对杜老师的情感和尊敬,这真是感人至深!的确杜老师是非常了不起的人,他对他的学生很有影响力,反过来讲,杜老师也成了我们的楷模,让我们能够知道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该怎么去做。
4. 你随便看他哪张画,从它的情调、气氛中你看到的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写生,而是他在表达他对生命的叹息,艺术家有叹息就有生命。他即使画得阳光灿烂都能使人产生厚重的感觉,他画一块颜色在那里那么艳丽却又那么厚重。如果把杜老师的色彩体系拿来研究,三本书都写不完,那个体系之丰富,就是拿到西方大师面前也绝不会逊色。虽然历史很多时候是悲剧性的,但就是在这个悲剧性的历史中产生了伟大的杜泳樵。
5. 我到许多国家看过那么多世界级大师的原作,回过头再看杜老师的作品,我很客观地讲,杜老师仍然称得上是一个大师级的人物,历史走过今天之后肯定会确认他在中国油画家中大师级的地位。我们中国要产生这种大师级的人物实在太难了,他确实是那种领路的艺术家,从情调、色彩,到技法表现,他都独创一体很难超越。我敢说,他同代的大家见到他的画都会肃然起敬,等二十年、三十年后他的画拿到世界任何地方展出,未来的艺术家在他的画面前也会肃然起敬。他的艺术已经不仅仅属于他个人,同时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遗产,是我们民族的财富。

唐允明(國畫家\四川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前四川美院副院長)

   1. 杜老师在油画上的用笔非常奔放,很大气,色彩极其的丰富,非常之微妙,非常之细腻,看他的人体作品,女性的那种美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感觉极好,他从年轻的时候到现在,一直保持了艺术家非常敏锐地把握住对象美感的那种能力,这一点可以说少有人可以企及。
2. 杜老师的作品追求的不是观念,而是油画语言本身,他没有多少观念,没有多少说教,没有多少哲学,但是他真的有一颗艺术家纯粹的心,一种灵性,有一双敏锐的艺术家的眼睛。我们去杜老师病床前看他,他一谈到艺术就老泪纵横,我觉得他真的是把他的生命与他的艺术交织在一起了!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杜老师,那么我认为,他是一个在绘画技能和情感上都非常高超的艺术家,所以我对他的天才和他的艺术真是高度的钦佩和赞赏!
3. 到了晚年,特别近几年,他在油画中完全大写意了,杜老师因为长期研究中国画,修养很全面。他画的花鸟画一般没拿出来让人看过,我见过他画的一幅国画"花莲",画得非常之棒,雄风有力,中锋非常之好,他在油画上的表现应该说得力于他对花鸟画的修养。你看他晚年在油画中的大写意,对画面的生气、韵律感、一气呵成的韵律感的把握和控制十分讲究、到位。怎么把中国传统的东西运用到西方油画之中,实现两者间的结合,杜老师在这方面已经做得相当成功,在那个系统里他绝对是最优秀的。所以说他的确配称为一个非常杰出的天才级的艺术家,很多专家学者都觉得杜老师的艺术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这点很是遗憾。
4. 他的那些学生虽然各自的艺术追求不一样,和老师的艺术追求也不一样,但都是从杜老师那里学到手后开始升华的,这一点可以说不言而喻,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四川美院有一种深厚的学统关系,对杜老师有一种很普遍很深厚的感激之情,不论他的人品还是他的艺术在他们心目中都享有很高的威望。

林木(美術史論家、四川師大美術學院院長)

   1. 十年前杜先生在四川美院和四川美术馆也办了一次个展,那次展览影响也是非常之大,在那次展览后我就对人说过,我说这种艺术家不是一般的艺术家,而是罕见的艺术家,他那种天才的状态在中国油画界是罕见的,至今非常罕见。他的天才表现在他对色彩的极度敏感,对造型也都有一种天生的感觉。他在造型上追求的那种似是而非,在是与不是之间的那种感觉,一般人真是难以把握!这很难教,也很难学,甚至是学不会的,之所以我把他称为天才的画家就是这个原因。你看那些画上的色彩,非常的丰富、非常的细腻、而又非常的柔和,一般的画家要达到这个地步是非常难的。那次展览后我写文章宣传他的油画,记得从北京反馈的信息是:谢谢林木,你推荐了那么好一个画家,我们居然不晓得我们国家还有达到过这种水准的艺术家,我们北京很难找,中央也很难找。说实话,天才艺术家可遇而不可求,遇到就遇到了,再过一百年说不定也遇不到一个。如果要从美术史的角度对他进行研究,杜泳樵会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大课题。
2. 杜先生以前学俄罗斯的画,他去俄罗斯回来后并不是没有底气了,反而是对我们说"我绝对比他们绝大多数的名画家画得都好"。一个艺术家到他很崇拜的国度去了,回来能说出这种话,太难得了!
3. 杜先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大画家,是我们中国当代油画家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有一个重要的贡献就在于,把西方来的油画和中国的艺术揉合在一起,在油画中形成了一种中国画的特点。他通过这些绘画元素创造了一种西方很难找到的风格,就是中国油画的一种风格,这无疑使他在中国油画史上,在中国当代油画家中,都堪称为一个典型人物,这当然也是他对中国当代油画史的杰出贡献。杜先生私下自己也说过,他相信后人将永远记住他这些作品。我作为一个研究美术史论的学者,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他在中国油画史上的地位将是毫无疑义的。
4. 我今天认真看了杜先生自己的口述,一个人就要离开人世了,活到这个份上,他说的那些话句句都是极为真实的、感人的。你看他说,除了艺术以外我别的都不懂,但是我在艺术之中获得幸福,艺术不是我通向什么的目标,艺术本身就是我的生命。这个杜泳樵真正是这样子,他什么都不懂,人际关系等等都不懂,他在美院分的房子是最差的,职称是得到最晚的,但他比哪个人都幸福,因为他成天都在艺术的氛围中生活。那天我去看望已经病入膏肓的他,他跟我们谈话的全部内容都是艺术,后来离开医院时,唐允明还跟我说:"呀!一个人到了这个份上,除了艺术以外什么都不谈。"杜先生也清楚他走到了人生的末尾了,当时他说话很吃力,声音很小,他跟我说:"我跟你说三句话,第一句,我的人生划上句号了;第二句,我的艺术划上句号了;第三句,我这辈子画画只是为了我的感受在画画,我绝没有去追风,绝没有去追潮流。"让我真的是感慨万千!
5. 在我们四川,在我们中国,出了这么一个天才油画家真的是很不容易,如果我们的政府、美协能在这样的天才艺术家身上有所作为的话,对我们四川乃至对我们国家来讲,都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对我们美术史的研究来讲,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錢來忠(國畫家、四川美協主席、中國美協理事)

   1. 杜先生02年和我们一起到俄罗斯,在路上他对我说,俄罗斯的艺术没有他想象的好,而且他自己感觉到他在很多地方已经超越了他们。同时他也跟我谈到一个问题,他说他很想把国画的东西和油画结合起来,在02年的时候他就有了这种想法,我觉得那是他人生和艺术思想的又一次升华。
2. 尽管说在某个历史阶段他的艺术已经做到了使我们大家都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我还是觉得,到现在为止我们对他的认识仍然不够,今后历史肯定会承认他是在那个历史阶段的高峰。更难得的是,他的晚期作品确实又更上一层楼,显得更执着,更忘情,更像一个真正地超越了自我以后的大艺术家的风范,我觉得他现在更完全无愧于是我们中国艺术界的一个大家。
3. 也许是由于时代的局限,种种原因使杜先生在他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宣传。但是我认为,杜先生的艺术对我们的启示和对我们整个美术界,包括对中国艺术的纯粹性的提升,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4. 我们还需要对他的艺术进行更整体的、更个案性的、从多角度多方位、分时段地来进行完整的研究,完整的叙述和宣传。所以我建议他的画不要匆忙卖掉,我们要创造条件把杜先生的很多东西保留下来,就算今天的艺术市场不错,但可以肯定,今后他作品的市场定位一定会是另外一个概念。杜先生是这么多年成长起来的一颗大树,他的作品一旦流失,会造成整个美术界很大的遗憾,会使我们整个艺术界感到很失落。

人物評價2:1997

1997年回顧展重慶、成都研討會紀要[8]
   1997年3月,杜泳樵艺术回顾展由四川美院美教系主办,在四川美院举行。这是杜泳樵平生第一次个人画展,共展出了他从1950年代至1990年代共130余件油画、水彩作品。同年5月,回顾展又由四川美协、成都画院和四川美院联合主办,在四川美术馆举行。杜泳樵艺术研讨会分别在两地画展期间举行,会议纪要合并整理如下:

梅忠智(國畫家、四川美院教授)

   我认为杜先生的油画第一味道正,第二精神佳。我在日本呆了六七年,小小的日本国有五十四个美术馆,今天看到杜老师的油画,让我想起日本美术馆大量的藏画,也想起94年在日本看到的北欧中世纪到近代的油画展。可以肯定地说,他的油画之地道,色彩之纯正透明,完全可以与欧洲前辈大师有一比!另外一点,不管是杜老师的画品还是人品,还有他这种"一根杆子搞到底"的精神,都让人钦佩。我觉得他不论办不办画展,他的影响无疑都是一样大。

林木(美術史家、四川美院副教授)

   这次展览其重要意义在于,证明了绘画艺术的确需要"恢复视觉语言的纯洁性"。杜先生的画虽然一点不"哲学",但是他的画却极富有魅力,你看他的色彩简直令人惊叹,足可以引起心灵的震撼!他的好多画用放大镜去看,每小块都有非常微妙的色彩变化,他对色彩体会之细腻,不仅西南,就是放眼整个中国油画界,试问有几个人能有这种惊人的才气!他的笔触之多变,提、按、顿、挫,表现出的力度和复杂微妙的变化是如此突出,试想当今油画界又有几个人能有这种本事!他把西方油画的色彩和中国绘画的精神体悟表现得如此恰如其分,把一种西方来的画种以中国人的感情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体现出强烈的中国气派,这给那些认为必须死死追求西方的人们上了一课!杜先生毫无疑义是中国最卓越的油画家,但我们学校对杜老师这样的人才一直就是压、压、压,压到退休才办这么一个展览,为什么不可以为推广如此精美的艺术创造更多的条件呢?

何繼篤(國畫家、成都畫院院長)

   杜老师的艺术和他的教学体系确实影响了好几代人,这在我们美术界一直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他的艺术造诣达到这种惊人的高度,而且已到六十多岁这样的年龄还不见衰退,这是油画家中很特殊的现象。这次画展如此轰动,到了九十年代还能引起这么大的震荡,证明杜老师的艺术确实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我可以说这样一句话,他的艺术是不朽的,我相信时间可以证明这一点。

胡仁樵(油畫家)

   杜老师的遭遇众所周知,像杜老师这样难得的人才不给予扶持,反而被整,一直受欺凌,这不仅是对杜老师个人的损害,也是对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损害,因为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像他这样具有才能的画家确实是不多见的!
我觉得他的艺术已经完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在色彩和笔触上都具有非凡的表现,而且已经自成体系,我还认为,他的这个体系已达到了高度完善的境界。在现代派这么盛行的今天,他的画居然能博得一致的高度评价,确实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对于任何艺术样式,只要能搞透,搞得十分完善,在历史上都能占住脚。

簡崇民(油畫家)

   杜老师一直是一个被打入另册的角色,回忆起整个过程,觉得他简直就是个牺牲品,如果他不是靠对艺术全身心的热爱,怎么可能坚持到今天?但他又能起到一种作用,让四川美院前后五六代人走到一起,就因为大家对他的画全都心悦诚服,他们不管搞哪个路子,哪个流派,不管名声多大,心里都会真正服他。
现在回忆起来,可以说,杜老师才给我们留下了完美的记忆,这样的老师能有几个?他当年对我们那种教诲毫无保留,对那么多的学生都手把手地教,在我进入社会后才发现,那种真诚好难得好少见!杜老师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人品上都这么优秀,既然大家都公认这点,就不能眼看他成为第二个陈子庄,等死后才被宣传出来。像杜老师这样单纯厚道的纯艺术家,得有各方面的支持帮助,才不再重复陈子庄那样的命运。
虽然杜老师的画没有去北京拿个什么大奖,或者卖个天价,但是他在全国同行们心目中却享有极高的地位,原因就在于他的画完全是纯粹艺术性的、学术性的。他一辈子不管官方喜欢什么,商人和市场喜欢什么,一律绕开关于政治的、获奖的、时尚的、生意的等种种因素的干扰,只实实在在凭自己的艺术良心和自己的信念作画,才终于达到了现在这种惊人的艺术境界。

錢來忠(國畫家、省文聯書記)

   我们四川能有杜老师、陈子庄这样很优秀的艺术家是值得骄傲的,陈子庄为什么今天终于能出来?他有一批学生,一批崇拜者,是他们总结和阐扬了陈子庄的艺术,同时也就宣传了陈子庄。所以我认为,画家要将自己的艺术流传下去,没有一批传人不行,没有传人难以将艺术成果贡献给社会,画家个人的成就也可能被埋没。像杜老师这样卓越的艺术家,虽然影响越来越大,但他独特的艺术道路看来还后继乏人。所以,我建议杜老师建立一个工作室,好把他的艺术传给后人。

呂樹中(版畫家、四川美院教授)

   好久没见到这么"货真价实"的展览了!杜泳樵的艺术成就早就有目共睹,但他一辈子就只办了这一次展览,然而作品一亮相马上就倾倒一大片。现在画界似乎人人都忙于出画册办画展,却很少有人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与他的展览一对比,我很有感触!
杜泳樵的画在色彩上的造诣谁都不得不承认,此外他对于笔触的独创性也很值得深入研究。油画民族化这个问题提了多少年,中国还难得见到一个做得很成功的例子。而杜泳樵的油画一看就很有中国的东西,他的用笔变化莫测,特别有中国画写意笔法的味道,这是一种创建,但他的油画面貌又来得那么纯正、地道,可见他对两种艺术门类的修养有多深!他能把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中的画种融合得这么自然,这么天衣无缝,的确非常难能可贵。

張杰(油畫家、四川美院教授、副院長)

   现在画家搞展览都得靠自己去洽谈去勾兑,杜老师这次画展从重庆办到成都却完全没有经历这套麻烦,而且还是美院、美协主动邀请,又都破例免场租,可见杜老师的学术威望的确太高了。美院展览开幕时场面之壮观,整个展厅密密麻麻全都是人,直到开研讨会时,还有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围得水泄不通!我到大江南北或是海外看展览从来也没有见过这种场面!
作为艺术进入当代多元化的今天,各种艺术活动那么频繁,在那么多的展览里,为什么杜老师的展览能如此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什么好多崇拜现代派的人同时也会崇拜杜老师?我的体会是,一个艺术家不论处于何种时代何种潮流,只要走到很高的境界必然获得承认。杜老师既不善言辞,又不会策划、社交、炒作,但就是凭作品自身的力量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羅立(油畫家、四川美院美術教育系主任)

   这些年我多次向杜老师建议,想说服他办一次展览,他一直不肯,这次全靠一些朋友对他多次劝说,展览才终于办成。展览出台才晓得影响之大,天天人山人海,每天还有不少电话打来要求延长展期。大家一见到展出作品水准之高,又产生了-种负面情绪,开始追究这种高质量展览为什么一直没办过?为什么到杜老师退休才推出一次?我觉得这只能从所谓"杜泳樵现象"中找到答案。
他几十年只专注于一件事:画画,对于名利从不用心,对事务或人际关系也确实缺乏能力。杜老师在艺术上、教学上影响了我们好几代人,他的画有很多奥妙之处,非常值得进一步研究和继承发扬。可以这样说,杜老师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是我国最杰出的艺术家,像他这种艺术家一百年才能出一个,这种说法一点都不过分,因为这也代表了很多人的观点,可惜能了解到他原作面貌的人实在太少了。

周春芽(油畫家)

   我学画之前就已久闻杜老师的大名,后来看到他的原作,确实心里非常震动,特别服气,到后来,越是随着对绘画认识的加深,越觉得杜老师的画了不起。在我心目中,杜老师无疑是一个真正纯粹的艺术家,他的画风影响了那么多人、好几代人,他的这种影响之深刻,不管你走到哪里都会听人说起,都会对他非常崇敬,我感觉杜老师的这种影响力今后还会越来越大。

李金遠(國畫家、四川師大藝術學院教授)

   我以前没见过杜老师,但也切身体会到,他的艺术无论在哪个时期对美术界都存在着极大影响,远远不止是在油画界或从事水彩水粉的画家们之中。事实上,现在一批很有作为的国画家虽然没直接受教于杜老师,但是都承认艺术上深受他的教益,这-批国画家大多数是从西画开始的,在用色体系和艺术语言上,到今天都还看得见杜老师艺术的影响。我和我们这批国画家对杜老师的那种尊敬,画油画的人可能想象不到,这种尊敬完完全全是从内心深处发出的。一个艺术家作品的好坏自有公论,并不是炒得越热就越值得尊敬,除非外行才会受到迷惑。

張自啟(國畫家、四川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不管是从色彩上讲,还是在表达自身情感方面,杜老师的画都是那么非同凡响。我儿子是画画的,所以有机会接触到不少年轻人,其中好多是搞前卫艺术的,但是,他们对杜老师的艺术竟然没有一个不心服口服,我觉得能做到这点真是相当不简单!事实上谁都晓得,不管是老一辈画家还是新一代画家,不管是搞传统绘画的还是搞前卫艺术的,所有人对杜老师的色彩无不深为折服。今天来看画展的人并不都是从事西画的,还有许多是搞国画的、雕塑的、设计的、装置的等等,但大家看画时那种投入的情绪谁都感觉得到,不象其它好多展览,人们到场是出于应酬和社交。杜老师的画在任何年代都那么富于魅力,所以我觉得,如果对他的艺术还不给予及时研究,不管是对画家个人还是对社会来说,都会造成莫大的损失!

李德青(《四川美術通訊》主編)

   杜老师的画充分体现了色彩、素描深厚的修养和功力,同时他又能做到挥洒自如,非常具有表现性,能把这两方面结合得这么好,已经很可观了,更不必说他在色彩上的建树。我们一个泱泱大国有那么庞大的画家队伍,但在色彩上达到过杜老师那种建树水平的人却非常罕见,难怪我听到南北方不少学者、画家评论他是"我国西南,乃至全国上百年难得出现的色彩大师"。大家有一个很一致的看法,认为,如果能有一个机会把杜先生推入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色彩大家之列,比一比,这个结论是很难被推翻的。可惜在中国这个国情比较复杂的国家,我们还没有取得相应的发言机会。另一方面,我和一些同志还认为,应该提出"杜泳樵现象"来进行讨论,杜先生一生成就卓越却与世无争,不炒作,不跟风,反而比勤于炒作的画家赢得了更高的声望,这对于现在的画坛的确是一个启示。

評論訪談

日期 評論訪談 作者
1997.8 因心再造的東方意象境界——論杜泳樵的油畫藝術 林木
2009清明 一個用心靈作畫的人 水天中
2009.4 有感杜泳樵(摘錄) 陳丹青
2009.8 自然表現•自我表現•符號性表現——對杜泳樵評論的評論 王以時
1997 「杜泳樵藝術回顧展」重慶、成都研討會紀要
2007 「杜泳樵油畫水彩藝術回顧展」文章與感言 何多苓、秦明、葉永青、周春芽、張曉剛、高小華、楊謙
2007 「杜泳樵油畫水彩藝術回顧展」採訪及研討會紀要 何多苓、張曉剛、周春芽、秦明、高小華、羅中立、

王以時、徐仲偶、唐允明、林木、錢來忠

2018.11.18 武輝夏談杜泳樵 武輝夏

像夕陽那樣謝幕(一)——杜泳樵的訣別畫展
像夕陽那樣謝幕(二)——杜泳樵離別的那些事
像夕陽那樣謝幕(三)——杜泳樵的最後時光:愛從四面八方湧來

王繼鼎

一個色彩大師的背影 杜泳樵&百人訪談錄 節選(上)
一個色彩大師的背影 杜泳樵&百人訪談錄 節選(下)

王繼鼎

親友緬懷

日期 文章 作者
2008.7.21夜 輓歌——為祈求你的寬恕 趙清
2008.10.22 爸爸 杜怡默
2010.7.13 爸爸和音樂 杜方曉
2012.6.6 憶父親 杜方曉
2015.3.1午夜 遙寄 趙清

人物編入

《20世紀中華人物名字號辭典》 《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 《升值潛力無限的中國美術名家》 《四川新興版畫發展史》
《中國美術60年》 《中國美術年鑑1949-1989》 《中國美術大事記﹒2007年上卷》

來源:[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