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杜泳樵

移除 79 位元組, 5 年前
1997年回顾展重庆、成都研讨会纪要1997年“杜泳樵艺术回顾展”重庆、成都研讨会纪要
===== 1997年回顾展重庆、成都研讨会纪要<ref>[https://news.artron.net/20091201/n92806.html 1997年“杜泳樵艺术回顾展”重庆、成都研讨会纪要]</ref> =====
1997年3月,杜泳樵艺术回顾展 由四川美院美教系主办, 在四川美院 拉开帷幕,此次作为从事艺术近半个世纪的老画家 举行。这是杜泳樵平生 第一次 国内 个人画展,共展出了 杜先生五十至九十 他从1950年代至1990 年代 一百三十 共130 余件油画 水彩作品。 同年5月,回顾展又 于画展极其轰动,应观众的强烈要求, 四川美协 负责人闻讯专程赶赴重庆,特邀杜先生到 成都 画院和四川美院联合主 回顾展,同年五月 展览又 在四川美术馆 隆重开幕 举行 两地画展期间,均举办了 杜泳樵 术研讨会 分别在 两地 画展期间举行, 会议纪要 合并整理 如下:
梅忠智(国画家、四川美院 教授)
我认为杜先生的油画第一味道正,第二精神佳。我在日本呆了六七年,小小的日本国有五十四个美术馆,今天看到杜老师的油画,让我想起日本美术馆大量的藏画,也想起94年在日本看到的北欧中世纪到近代的油画展。可以肯定地说,他的油画之地道,色彩之纯正透明,完全可以与欧洲前辈大师有一比!另外一点,不管是杜老师的画品还是人品,还有他这种"一根杆子搞到底"的精神,都让人钦佩。我觉得他不论办不办画展,他的影响无疑都是一样大。
林木(美术史 家、四川美院副教授)
这次展览其重要意义在于,证明了绘画艺术的确需要"恢复视觉语言的纯洁性"。杜先生的画虽然一点不"哲学",但是他的画却极富有魅力,你看他的色彩简直令人惊叹,足可以引起心灵的震撼!他的好多画用放大镜去看,每小块都有非常微妙的色彩变化,他对色彩体会之细腻,不仅西南,就是放眼整个中国油画界,试问有几个人能有这种惊人的才气!他的笔触之多变,提、按、顿、挫,表现出的力度和复杂微妙的变化是如此突出,试想当今油画界又有几个人能有这种本事!他把西方油画的色彩和中国绘画的精神体悟表现得如此恰如其分,把一种西方来的画种以中国人的感情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体现出强烈的中国气派,这给那些认为必须死死追求西方的人们上了一课!杜先生毫无疑义是中国最卓越的油画家,但我们学校对杜老师这样的人才一直就是压、压、压,压到退休才办这么一个展览,为什么不可以为推广如此精美的艺术创造更多的条件呢?
杜泳樵的画在色彩上的造诣谁都不得不承认,此外他对于笔触的独创性也很值得深入研究。油画民族化这个问题提了多少年,中国还难得见到一个做得很成功的例子。而杜泳樵的油画一看就很有中国的东西,他的用笔变化莫测,特别有中国画写意笔法的味道,这是一种创建,但他的油画面貌又来得那么纯正、地道,可见他对两种艺术门类的修养有多深!他能把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中的画种融合得这么自然,这么天衣无缝,的确非常难能可贵。
张杰(油画家、四川美院教授、副院长)
现在画家搞展览都得靠自己去洽谈去勾兑,杜老师这次画展从重庆办到成都却完全没有经历这套麻烦,而且还是美院、美协主动邀请,又都破例免场租,可见杜老师的学术威望的确太高了。美院展览开幕时场面之壮观,整个展厅密密麻麻全都是人,直到开研讨会时,还有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围得水泄不通!我到大江南北或是海外看展览从来也没有见过这种场面!<br>
作为艺术进入当代多元化的今天,各种艺术活动那么频繁,在那么多的展览里,为什么杜老师的展览能如此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什么好多崇拜现代派的人同时也会崇拜杜老师?我的体会是,一个艺术家不论处于何种时代何种潮流,只要走到很高的境界必然获得承认。杜老师既不善言辞,又不会策划、社交、炒作,但就是凭作品自身的力量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罗立(油画家、四川美院 美术 教育系主任)
这些年我多次向杜老师建议,想说服他办一次展览,他一直不肯,这次全靠一些朋友对他多次劝说,展览才终于办成。展览出台才晓得影响之大,天天人山人海,每天还有不少电话打来要求延长展期。大家一见到展出作品水准之高,又产生了-种负面情绪,开始追究这种高质量展览为什么一直没办过?为什么到杜老师退休才推出一次?我觉得这只能从所谓"杜泳樵现象"中找到答案。<br>
他几十年只专注于一件事:画画,对于名利从不用心,对事务或人际关系也确实缺乏能力。杜老师在艺术上、教学上影响了我们好几代人,他的画有很多奥妙之处,非常值得进一步研究和继承发扬。可以这样说,杜老师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是我国最杰出的艺术家,像他这种艺术家一百年才能出一个,这种说法一点都不过分,因为这也代表了很多人的观点,可惜能了解到他原作面貌的人实在太少了。
不管是从色彩上讲,还是在表达自身情感方面,杜老师的画都是那么非同凡响。我儿子是画画的,所以有机会接触到不少年轻人,其中好多是搞前卫艺术的,但是,他们对杜老师的艺术竟然没有一个不心服口服,我觉得能做到这点真是相当不简单!事实上谁都晓得,不管是老一辈画家还是新一代画家,不管是搞传统绘画的还是搞前卫艺术的,所有人对杜老师的色彩无不深为折服。今天来看画展的人并不都是从事西画的,还有许多是搞国画的、雕塑的、设计的、装置的等等,但大家看画时那种投入的情绪谁都感觉得到,不象其它好多展览,人们到场是出于应酬和社交。杜老师的画在任何年代都那么富于魅力,所以我觉得,如果对他的艺术还不给予及时研究,不管是对画家个人还是对社会来说,都会造成莫大的损失!
李德青(《四川美术 通讯 》主编)
杜老师的画充分体现了色彩、素描深厚的修养和功力,同时他又能做到挥洒自如,非常具有表现性,能把这两方面结合得这么好,已经很可观了,更不必说他在色彩上的建树。我们一个泱泱大国有那么庞大的画家队伍,但在色彩上达到过杜老师那种建树水平的人却非常罕见,难怪我听到南北方不少学者、画家评论他是"我国西南,乃至全国上百年难得出现的色彩大师"。大家有一个很一致的看法,认为,如果能有一个机会把杜先生推入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色彩大家之列,比一比,这个结论是很难被推翻的。可惜在中国这个国情比较复杂的国家,我们还没有取得相应的发言机会。另一方面,我和一些同志还认为,应该提出"杜泳樵现象"来进行讨论,杜先生一生成就卓越却与世无争,不炒作,不跟风,反而比勤于炒作的画家赢得了更高的声望,这对于现在的画坛的确是一个启示。
==【参考资料】==
7,57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