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杜泳樵

增加 125 位元組, 5 年前
【人物生平】
【1957年】
 
版画《溪畔》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国际展览”(莫斯科),并由前苏联博物馆和中国美术馆收藏,随后发表于多种刊物。
版画《夜》和一幅水彩(作品名称不详)参加第一届全国青年美展,《夜》获三等奖。
【1958年】
 
干部下放,去重庆南桐矿区农村劳动半年,在当地病危。
被派至重庆市委组织部参加期刊《劳动锻炼诗画册》的编辑工作半年,为该书创作画作数十幅。
【1959年】
 
版画《溪畔》编入《十年来版画选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0年】
 
版画《狮子滩工地》《溪畔》编入《四川版画选》(四川人民出版社)。
版画《钢厂之晨》参加第三届全国美展。
【1961年】
 
版画《山城春早》参加四川省美展,并由四川美协收藏。
水彩《中波友好万古长青》参加“中波友好文艺比赛”,获二等奖。
【1962年】
 
赴藏区若尔盖草原体验生活半年,其间创作《草原》《沃土》等油画、水彩百余幅,随后发表于多种刊物。
连环画《夫妻桥》出版(与羊放、周琳合作,四川人民出版社)。
【1963年】
 
创作水彩《牧》和油画《牧人》《雪白的羊毛》等作品。
水彩《牧》发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4年】
 
版画《草原》编入《中国现代版画选》(英文版)。
《静物》《草原之晨》《嘉陵码头》等水彩编入《水彩画选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5年】
 
版画《草原》参加“亚洲六国版画联展”,并由四川美协收藏。
被派往重庆29中代课一年。
【1966年】
 
“文革”开始,停课。历年所有作品数百幅因先后受到抄家和被缴去参加“黑画展览”,遭到悉数洗劫。
与王继湘女士离异。
【1967年】
 
与周德煜女士结婚。
【1968年】
 
儿子杜方晓出生。
病重住院。
【1969年】
 
去合川县铜溪镇0022部队农场劳动一年。
【1970年】
 
回重庆。病重住院。
随美院附中全体教师调回学院,进入绘雕系。
【1975年】
 
带工农兵学员去资阳431厂“开门办学”近半年。
在当地病危。
【1977年】
 
油画《为了千秋万代》(与王大同、张声显合作)参加“四川省双庆美展”。
油画《到延安去》参加“建军50周年四川省美展”。
【1979年】
 
油画《红岩小路》参加“建国30周年四川省美展”,并发表于多种刊物。
创作水粉画《清明》,并被发行(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0年】
 
为成都水碾河商场绘制油画12幅。
创作油画、水彩共二十余幅,部分作品发表于期刊《画廊》(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1年】
 
五六十年代创作的版画《狮子滩工地》《山城春早》编入《四川版画选》(四川人民出版社)。
油画《静物》《秋林》《人体》发表于期刊《画廊》(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2年】
 
《雨中池塘》《林荫书声》《树林》等水彩、水粉作品发表于期刊《画廊》(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油画《雨中山城》参加“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1983年】
  《蜀乡风情》《归》等4幅油画参加“四川省油画展”。 油画《雨中山城》发表于《油画﹒选刊3》(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4年】
  创作《晨》《千秋岁月》等油画,并参加“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版画展览”(中国美术馆)。《千秋岁月》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花》《晨曦》等油画参加“四川美术学院油画展”(香港艺术中心)。 被调往师范系任教。
【1985年】
  人体素描两幅编入《中国高等美术学院素描集》(湖南美术出版社)。 《静静的湖》《鱼和水果》等水彩分别编入《水彩》各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6年】
  油画《女人体》编入《中国高等美术院校人体习作选》(漓江出版社)。 《女裸》《黄昏》《丹麦姑娘》等6幅水彩参加“天府水彩画展”。 油画《农舍》参加“四川风情画展”(甘肃)。
【1987年】
  油画《人体》编入《油画人体》(四川美术出版社)。 水彩《牧》发表于期刊《画廊》(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评为副教授。 与周德煜女士离异。
【1988年】
  偕赵清女士赴海南岛考察采风。 与赵清女士结婚。
【1989年】
  油画《女人体》编入《中国中青年画家自选集•油画专集》(漓江出版社)。 油画《天河之神》参加“庆祝建国40周年四川省美展”。 偕妻子赵清赴重庆南山顶开始隐居生活。
【1990年】
  系列油画发表于香港期刊《收藏天地》。 油画《晨牧》参加中国首届油画精品大赛(浙江美术学院陈列馆)。
【1991年】
  偕妻子赵清赴成都昭觉寺皈依清定上师。
【1992年】
  与境外某商人签约,随即历年所有画作被其悉数借空。 系列水彩发表于台湾期刊《炎黄艺术》。 个人画展在台湾高雄举行(炎黄艺术馆)。 生平成就编入《四川新兴版画发展史》(四川美术出版社)。 赴江浙水乡采风写生3个月,完成油画二十余幅。 女儿杜怡默出生。 偕妻子赵清赴四川绵竹县汉旺镇香山寺、云雾寺听法。
【1993年】
  生平成就编入《中国美术年鉴1949-1989》(中国美术馆编纂、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下山回校,结束三年半的隐居生活。其间共创作油画一百余幅。
【1994年】
  系列油画发表于期刊《中外交流》(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主办)。 重访岳池故里。
【1995年】
  《水乡》《冬日》等油画发表于期刊《当代美术家》(四川美术学院主办)。 水彩画《谧》参加“95杭州中国水彩画大展”。 《杜泳樵画集》出版(台湾山艺术文教基金会出版)。 评为教授。 退休。
【1996年】
  水彩《静物》参加“中国首届水彩画艺术展”(石家庄市博物馆),获银奖。 油画《秋月》参加“海峡两岸油画名家百人大展”(台北市立美术馆)。 水彩画《草原》《静物》参加四川省美展,《静物》获银奖。 “杜泳樵、罗中立师生作品联展”在台湾高雄举行(炎黄艺术馆)。
【1997年】
  水彩《静物》编入《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水彩》(人民美术出版社)和《水彩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 油画《阳台上的餐桌》参加“第二届中国静物油画展”(中国美术馆)。 水彩《船》参加“第七届中国水彩画大展”(四川美术学院陈列馆)。 “杜泳樵艺术回顾展”应邀先后在重庆、成都两地举行(四川美术学院陈列馆、四川美术馆)。期刊《四川美术》(四川美术家协会主办)刊载《杜泳樵艺术回顾展研讨会笔录》等文章。 电视专题片《天若有情——杜泳樵和他的绘画》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和重庆电视一 台、二台相继播出。
【1998年】
 
系列油画发表于期刊《中国油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水彩《静物》及生平成就编入《中国水彩画》(中英对照,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9年】
 
系列油画、水彩发表于期刊《美术》(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杜泳樵油画集》出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系列油画、水彩和张颖川的文章《杜泳樵访谈录》先后刊载于期刊《荣宝斋》(荣宝斋出版社)和期刊《美术观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
水彩《静物》编入《中国水彩画史》(上海画报出版社)。
【2002年】
 
随画家访问团赴俄罗斯访问考察。
偕妻子赵清重访岳池故里及南山故居。
【2003年】
 
正式受洗。
【2004年】
 
《中国实力派名家十杰•杜泳樵国画集》出版(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5年】
 
《古镇系列》等油画发表于期刊《重庆与世界》。
电视专题片《于无声处——杜泳樵的油画艺术》在四川电视台播出。
【2006年】
 
水彩 《牧》参加“中国百年水彩画展”(中国美术馆),并编入《1905-2006中国百年水彩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
14年前被境外某商人借走的大量画作,至本年已被索回大部分。
【2007年】
 
病危。
“杜泳樵油画水彩艺术回顾展”在成都举行(四川美术馆),并全国若干纸媒、网媒进行了报道评述。
画展后一个月辞世。
谱 
【2008年】
 
临终前画展和辞世信息编入《中国美术大事记﹒2007年上卷》(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9年】
 
水彩《静物》编入《中国水彩画史(修订版)》(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版画《溪畔》编入《春华秋实:1949—2009新中国版画集》(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4年】
 
油画《古镇系列:清院》参加“回响——重庆美术60年作品展”(重庆美术馆)。
 
【2015年】
 
水彩《天蓝地沃》《树林》《细雨霏霏》参加“百年华彩——中国水彩艺术研究展”(中国美术馆、青岛市美术馆),《细雨霏霏》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油画《牧趣》参加“成都美术近现代优秀作品提名展”(成都文轩美术馆)。
7,57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