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杨府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杨府爷

本 名: 杨府爷

别 名: 杨六郎

出生日期: 958年

逝世日期: 1014年

数百年前的北宋爱国名将杨延昭(杨六郎)。历史上,杨业、杨延昭确有其人。杨延昭本名延朗,北宋初年陕西神木人,生于公元958年,卒于1014年。年轻时随父杨业出征,常为先锋。后戍守边关20余年,号令严明,骁勇善战,屡败来犯的契丹军。契丹兵士闻其名而窜逃,呼为杨六郎[1]

简介

只是,北方名将,何以在南方的海边享有香火?

民俗

杨延昭去世后100多年,北宋京城被金兵所破,徽宗、钦宗被掳。宋高宗赵构退至杭州,是为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南宋朝廷在浙东路设了13个兵寨,洞头诸岛中的大门、鹿西为其中的两处,岛上垒筑寨台,海面战船巡逻,山头有烽火台联络。不过,北宋兵败城破、两帝北掳的阴影尚未消退,寨兵们心存余悸,情绪低落。为了提高士气,兵寨的将领便把常打胜仗的杨延昭抬了出来,在军营中设立他的牌位,借他的神威壮胆鼓气,祈求在战事中得到他的护佑。兵寨如此,附近的百姓便纷纷仿效。此后虽经改朝换代,寨撤兵退,敬奉杨六郎的庙宇及习俗却延续下来。这就是大门岛杨府庙多的原因了。

海边的住民,以渔业生产为主,他们敬奉神灵,求的是出海平安、鱼虾满仓。所以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心目中的杨六郎,不仅是镇守边关的将帅,也不仅是威佑兵寨的战神,也是护卫渔事的海神。在庙内为他置办的,不是高头大马,而是悬挂风帆的船只。就这样,从北方的将帅,到南方的神祇;从跃马戍边,到泛舟护海;八九百年的时间,杨延昭在民间历经了从凡人到战神再到海神的演变过程。这是海边人们心灵寄托的物化,也成了海洋文化的组成部分。

温州瑞安残碑

关于唐代杨府爷的有关文字记载

一九八五年,瑞安市碧山镇龟岩村,发掘出一块残碑。这块残碑是清光绪四年庠生陈见龙等人重立的,有如下文字:

唐太宗甲辰年(公元644年)五月廿四辰时诞生,翁姓杨讳精义,居安固县廿八都,苌芬西村人也。夫人葛氏,得训子十人,名国正、国天、国心、国顺、国猛、国勇、国刚、国强、国龙、国凤,媳十房……子孙共五十二人。至己巳年翁得中二甲进士,丁丑年官封都督大元帅,甲申年三子国心得中二甲进士,官封洋湖都督。其杨四、杨八、杨九,俱为元帅……翁至六十五岁,辞职告归,原祖山一岗,名曰北山,翁创造一寺,号松古寺。……翁寿一百零八岁,一旦拔宅飞升,荣登天府。翁自逝世致精光不散,道义常昭,由是灵着海澨,祈祷咸应……

据清《平阳县志神教志》记载:

……神姓杨名精义,唐时人,子十。三人登仕籍,七子(国刚)偕隐,修炼于瑞安之陶山白岩山。拔宅飞升事闻,三子皆挂冠归寻,亦仙去。宋时敕封:“圣通文武德理良横福德显应真君”。

县志的记载与石碑的记载基本一致。说明他本身是个武进士出身,官封都督大元帅。十个儿子三登仕籍,是父子二代进士。而且寿命达到108岁,这在温州,还是比较罕见的。《温州府志》和《乐清县志》也有类似的记载,碑文中有“……居安固县廿八都。苌芬西村”,据考证,“苌芬西村”,过去属瑞安陶山管辖。

残碑中有“祖山一岗,名曰北山,翁创造一寺,号松古寺。”这个“松古寺”就是当今的碧山寺。我们在田野调查中发现这个寺的地理就在碧山镇小平原的北边,与残碑是内容相吻合。

据传,杨精义的十个儿子,个个尊敬父亲,崇尚佛道。历来有“父子一家皆得道,兄弟十洞都成神”的说法。这样,各地传说的“杨府爷”,实质上就形成了一个以杨精义为首的群体。因此,各地纪念杨府爷诞辰和升仙的日子也不一样。

参考来源

瑞安市杨府爷信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