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楊新倫

於 2019年1月3日 (四) 10:08 由 寰宇浩荡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楊新倫
楊新倫
英文名 XinLun Yang
出生 1898年

廣東番禺
逝世 1990年
國籍 中國
別名 字克定,號振玉齋主人
籍貫 廣東番禺縣鴉湖鄉
職業 古琴藝術家、武術家
知名作品

《烏夜啼》
《碧澗流泉》
《懷古》
《鷗鷺忘機》

《玉樹臨風》等

目錄

人物簡介

楊新倫

」(1898-1990),字克定,號振玉齋主人,廣東番禺縣鴉湖鄉人,師從王紹禎,鄭健侯,盧家炳等。1960年受聘於廣州音樂專科學校,民樂系古琴專業學院,授業學生謝導秀,關慶耀等,1980年與莫尚德等人成立廣東古琴研究會,並任首任會長。更精通武藝,為廣州精武體育會名譽會長。

人物生平

」楊新倫(1898年—1990年),字克定,號「振玉齋主人」,廣東番禺鴉湖鄉人。著名的古琴藝術家、武術家,「嶺南派」古琴一代宗師。原廣東古琴研究會會長、廣州精武體育會名譽會長。

」楊新倫,青少年時期,喜愛武術,曾先後在上海精武體育會(霍元甲創辦)、廣東昆維女子師範學校、江蘇振江閩城中學等地擔任武術教師。
   一次,楊新倫回上海探親,恰遇著名的古琴家吳純白先生在精武會舉行的晚會上演奏古琴,這是楊第一次接觸古琴,並領略到古琴音樂不同凡響,音色優雅嫻靜,從而暗暗立下要學習古琴的決心。

」1928年楊新倫回到廣東,拜王紹貞(廣西人)為師,向王學習了古琴初法及《仙翁操》、《陋室銘》等曲子。後經王的介紹,楊新倫又結識了當時在廣州的盧家炳(廣東中山人)、客心言、陳叔舉等琴人,並向盧家炳學習了《白雪》等琴曲。後又拜鄭健候為師。由於鄭孤身一人生活無依靠,楊把鄭接回家中奉養達二十年之久。這期間,楊新倫向鄭健候學習了《烏夜啼》、《碧澗流泉》、《懷古》、《鷗鷺忘機》、《玉樹臨風》等「嶺南派」琴曲,深得「嶺南派」古琴真傳。

」1956年,他任職於廣東文史研究館,專門從事嶺南古琴的發掘和整理工作,常與在廣州的老琴人孫慕唐、招鑒芬、周桂菁等人一起切磋琴藝。

」1960年9月,楊新倫受聘於廣州音樂專科學校,從事古琴教學工作,授徒謝導秀、關慶耀等人,後收徒羅巧靈、萬美霞、李春嬋等。

」在1960年到1966年間,音協廣東分會先後組織了兩場內部的古琴音樂演奏會,由楊新倫師生和招鑒芬、周桂菁等五位琴人演出。廣東音協還為楊新倫、陳靈等四人在南方劇院舉行了一場獨奏獨唱音樂會。首屆「羊城音樂花會」期間,特邀請了前中國音協副主席、北京古琴研究會會長查阜西前來舉行南北古琴學術交流。為了多渠道培養古琴接班人,廣東文史館文史夜學院也設古琴科收徒。

」1980年10月,廣東古琴研究會成立,楊新倫親任會長,此時年已八十二高齡的楊新倫,這時還有王懷志、喻引娣、胥遠帆、蘇巧箏、周建明等求教於門下,楊新倫仍盡職盡責地傳授琴藝。1983年7月,為使楊新倫畢生藝術成就紀錄下來,廣東電視台拍攝了以「琴心劍膽嶺南瑰寶」為題的長達半個小時的電視片,收集了先生所演奏的《碧澗流泉》、《漁樵問答》等六首琴曲資料,這是先生唯一留給後人的聲像資料。

」1990年2月1日,嶺南琴派一代宗師楊新倫與世長辭,終年92歲。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