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泉老師的教育情結(王世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楊正泉老師的教育情結是中國當代作家王世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楊正泉老師的教育情結
楊正泉老師陝西白水縣人,是我在靖邊中學讀高中時,給我們班代課的兩位語文教師之一。另一位是郭延齡老師。兩位老師後來都走上大學的教授和領導崗位,傳道授業解惑,督教著書立說。
郭老師上課溫文爾雅,有聲有色,神采飛揚,有演戲的風格。楊老師講課,標準的普通話,引經據典,風趣幽默,條理嚴密,高低抑揚,語言精煉,文采斐然,引人入勝。
楊老師是我們班的班主任,我擔任班長,接觸較多。當時的教學環境不好,帶班難度大,但只要楊老師提出要求,無論是守紀律的學生,還是調皮的學生,都自覺服從。其中的秘訣,就是一半靠知識,一半靠師德。
他經常講:「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他是這樣講的,更是這樣做的。楊老師上課,不僅重視知識的傳授,而且善於調節學生的情緒。有一次上課,他發現有的學生打瞌睡,就把講課的話峰一轉,問同學們是否知道「此地無銀三百兩,隔壁王二沒有偷」的來歷,同學們說不知道。這大聲的一問一答,驚醒了打瞌睡的同學。接着他是這樣講這個故事的:從前有個吝嗇小心的財主,把錢放在什麼地方都不放心,擔心被隔壁的王二偷走,後來把錢埋在樹園的地下,還不放心,就寫了一個「此地無銀三百兩」的牌子插到埋錢的地方。隔壁的王二很了解財主的習性,判斷財主肯定把錢埋在插牌子地方。就寫了個「隔壁王二沒有偷」的牌子,在夜深人靜之時,到財主插牌子的地方挖走錢(舊時硬幣),帶上「此地無銀三百兩」的牌子,之後把自己寫好的「隔壁王二沒有偷」的牌子插在原地。
第二天早上,財主發現自己插的牌子不翼而飛,插着「隔壁王二沒有偷」的牌子,再一看錢也被人偷走,斷定肯定是王二所為。就到縣衙門報案,稱王二偷走了自己埋在地下的錢。縣官問有什麼證據?財主說有王二親手寫的牌子為證,並出示了王二書寫的牌子。於是縣官傳喚王二到廳,發問偷財主的錢放在哪裡?王二稟告:財主根本沒有在地下埋錢,謊報案情。縣官問有何證據?王二出示財主寫的「此地無銀三百兩」的牌子,並辯稱是財主自己寫的無錢的牌子,插在原地的。縣官發問財主,牌子是不是自己寫的,財主回答是自己寫的。於是縣官枉斷財主謊報案情,喚人拉出去罰50大棒教訓。他把這個典故用笑話故事的方式講完了,同學們的精神也在朗朗的笑聲中振作起來,楊老師又轉入講課。
楊老師不僅教學藝術高超,而且善於對症下藥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對班級存在的普遍性問題,他就集體教育引導;對一度時期產生的傾向性問題,他專題教育引導;對學生的隱私問題,他就相機個別引導;對個別女生存在的問題,他叫到室外個別談話;對於個別男生存在的問題,他約到辦公室談話……按照當時的政策,高中第二學年要轉入專業課學習,我們班編為文藝班,我向楊老師提出調班的請求,楊老師想了想對我說,雖然分專業,但還是以文化課為主,你們班幹部已經有人提出調班,你調了影響大家思想穩定,還是留下來吧。聽了楊老師的一席話,我愉快地打消了調班念頭。
對於學生遇到的困難,他也想方設法解決。高中快畢業時,我父親患病住院,需要買一斤白糖,但當時白糖憑票供應,楊老師得知後,幫我到副食公司買到了白糖。
我高中畢業後,也走上老師崗位,對於未受過專業培訓的我,備課時楊老師講課的影子就岀現在眼前,我是模仿楊老師的講課而備課和講課的。
後來我參軍離開家鄉,但楊老師「師生之交是貧賤之交,永生難忘」的話語一直伴隨着我。楊老師在靖邊工作期間,我每次休假回去都要前去拜訪。他調離靖邊後,見面的機會少了,但是我們都關注彼此。
2013年秋天,楊老師和夫人白老師赴青海看望大學同學。他依然保留着自身要求極嚴的專家型領導作風,去青海前即在網上訂了西寧賓館的房間。我知道後,前去看望,並動員他住在分區招待所。他怕給我添麻煩,一再推辭,在我再三邀請下,兩位老師方同意我的邀請。
師生相見,有說不完的話。在隨後幾天中,我陪同他們上日月山,重溫文成公主進藏途經此地留下的千古「山名」故事;去青海湖,領略高原美麗的自然風光。期間我向他匯報了我的工作歷程,我們暢談了各自的家史,他還贈我一本自己的新作。
這次和老師在青海相遇,加之讀了他的著作,使我進一步地了解了他的詳細經歷。
楊老師是1963年秋季從陝西師範大學畢業的,並分配到榆林靖邊縣任教。當年,榆林尚未通火車,去靖邊只能乘汽車。時值秋季,陝北下雨較多,西安至靖邊的道路衝垮,公共客車停運。他們一起分到靖邊的5名同學商定,從西安乘火車到蘭州,再從蘭州乘火車到銀川,之後轉汽車去靖邊。可是,到銀川後方知,銀川到靖邊的公路也被洪水沖毀,汽車停運,只好在銀川住下等車。他們每天去車站了解道路修復情況,直至第五天才通車。買票時,售票員告訴他們,由於跨省、區,車票只能買到定邊,再從定邊到靖邊。就這樣,現在四個小時即可到達目的地的路程,他們走了近10天,到靖邊後隨身攜帶的錢和糧票幾乎用盡,囊中羞澀。
到靖邊中學報到後,靖中的校長李善莊經考察談話,安排楊老師講授初中畢業班語文課。楊老師說,讓他代畢業班語文課,當時的心情喜憂摻半。喜的是,當初報考師範大學並經過4年苦讀,終於實現了到老區教師資源缺乏的中學任教的夙願,走上了夢寐以求的講壇。憂的是,感到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唯恐難以勝任。於是心裡暗暗下定決心,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去,給艱苦地區的教育事業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紮實的基礎知識功底,一線教學的實踐歷煉,加之他對改變老區教育事業落後面貌的責任擔當,走上教師崗位後,很快成為靖邊中學、靖邊縣乃至榆林地區的教學骨幹,曾經多次為教師培訓班主講教學觀摩課、教學法演示課,有的課程講授被縣教育系統評定為樣板課。
對教育事業的摯愛,對老區學子的一往情深,促使他不僅在靖邊立業,而且在靖邊成家。
教育體制改革後,楊老師的精神喚發岀勃勃生機,全身心投入到教學之中,一邊給高中代課,一邊給高考補習班上課;還擔任榆林地區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會長,在更大範圍內貢獻才智。
楊老師工作的幾十年間,從來沒有離開過教學。一段時間,為發揮他的優長,縣上調他在教研室上班,但他依然給高師函授講授古代漢語;後來回靖中做校長,也兼課;到縣政府任副縣長,還在假日給電大上外國文學課;之後在所有學校里擔任領導職務,他都沒有離開過課堂。
楊老師在靖邊縣政府擔任副縣長期間,主管教育和工業,他視野開闊,大膽改革,帶領幹部到深圳考察學習,創辦企業;大膽妥善解決歷史遺留的棘手問題,調動知識分子積極性;理順教育體制,廣納賢才擔任老師;外出考察觀摩,組織調研論證,超前謀劃決策,制定教育和工業長遠發展規劃……幹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業,靖邊幹部、群眾至今讚不絕口,業績載入第二故鄉史冊。
楊老師業餘愛好廣泛,在學校還擔任民樂演奏教師和乒乓球教練,為省、市、縣培養了一批優秀運動員。1965年,他帶隊的靖邊中學乒乓球隊,在榆林地區比賽中,男隊第二名,女隊第四名;之後,他培養的隊員薛保勤、李星斌、李明、李曉英等曾榮獲榆林地區男女冠軍,有的學生成為省屬高校的體育老師。
常年的辛勤工作,使他的體質每況愈下。1989年6月16,他在綏德師範學校的校長工作崗位上,突發心肌梗塞,住院治療。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在他住院期間,榆林地區召開首屆勞動模範大會,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表彰為勞模。
楊老師患心臟病後,身體已不適應在高原地區工作,時任地委書記李鳳揚得知情況後,挽惜地派專人去渭南聯繫,將他調到渭南教育戰線工作。在渭南,他先後任幾個師範專科學校校長、渭南教育學院的黨委書記兼院長、渭南師範學院教學專家督導組組長、教授等職。每每聽到楊老師赴薪,我心裡都充滿喜悅。
昔日的陝北師生,在青海高原格桑花盛開的季節相見,聽着「在那遙遠的地方」的歌聲,敘舊長談,使我又受到了老師的教誨,獲益匪淺。楊老師一如既往樂觀向上的心態風貌,激勵着我堅守高原,建功崗位。
這次相遇,也是我們師生間,在新的高地繼續關注彼此的愉快開端。
楊老師特別叮囑我:不要稱呼他的行政職務,還是稱老師親切,自豪![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