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杨虞卿」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内容扩充)
行 2: 行 2:
 
[[File:杨虞卿.jpg|缩略图|右|[https://gss0.bdstatic.com/-4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w%3D268/sign=bf23931af81986184147e88272ed2e69/63d0f703918fa0ec04c27276269759ee3d6ddb47.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pic/%E6%9D%A8%E8%99%9E%E5%8D%BF/9314071/0/63d0f703918fa0ec04c27276269759ee3d6ddb47?fr=lemma&ct=single#aid=0&pic=63d0f703918fa0ec04c27276269759ee3d6ddb47来自 百度网  的图片]]]
 
[[File:杨虞卿.jpg|缩略图|右|[https://gss0.bdstatic.com/-4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w%3D268/sign=bf23931af81986184147e88272ed2e69/63d0f703918fa0ec04c27276269759ee3d6ddb47.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pic/%E6%9D%A8%E8%99%9E%E5%8D%BF/9314071/0/63d0f703918fa0ec04c27276269759ee3d6ddb47?fr=lemma&ct=single#aid=0&pic=63d0f703918fa0ec04c27276269759ee3d6ddb47来自 百度网  的图片]]]
  
'''杨虞卿'''<ref>[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405dede84327.aspx]杨虞卿简介,古诗文网2004年</ref>,字[[师]]皋,虢州弘农人。 [[杨]]宁之子。元和五年进士,为校书郎,擢监察御史。与阳城友好。李宗闵甚器重他,历官弘文馆学士、给事中、工部侍郎,官至京兆尹(首都市长),太和九年七月一日甲申,贬虔州司马,卒于任上。
+
'''杨虞卿'''<ref>[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405dede84327.aspx]杨虞卿简介,古诗文网2004年</ref>,字[[师]]皋,虢州弘农人。 [[杨]]宁之子。元和五年进士,为校书郎,擢监察御史。与阳城友好。[[ 李宗闵]] 甚器重他,历官弘文馆学士、给事中、工部[[ 侍郎]] ,官至京兆尹(首都市长),太和九年七月一日甲申,贬虔州司马,卒于任上。
本    名 杨虞卿 字    号 师皋 民族族群 汉 出生地虢州弘农
 
  
==1 人物生平==
+
  本    名 :杨虞卿
  
==2 诗作==
+
  字    号: 师皋
  
==3 文物记载==
+
  民族:族群 汉
  
==4 野史逸闻==
+
  出生地:虢州弘农
  
=== 人物生平===
+
人物生平
  
 杨虞卿,字师皋,虢州弘农人。祖燕客。父宁,贞元中为长安尉。少有栖遁之志,以处士征入朝。有口辩,优游公卿间。窦参尤重之,会参贬,仕进不达而卒。
+
2 诗作
 +
 
 +
3 文物记载
 +
 
 +
4 野史逸闻
 +
 
 +
==人物生平==
 +
 
 +
''' 杨虞卿''' ,字师皋,虢州弘农人<ref>[https://www.sogou.com/tx?ie=utf-8&pid=sogou-wsse-7f5a17b792b687fc&query=%E6%9D%A8%E8%99%9E%E5%8D%BF%EF%BC%8C%E5%AD%97%E5%B8%88%E7%9A%8B%EF%BC%8C%E8%99%A2%E5%B7%9E%E5%BC%98%E5%86%9C%E4%BA%BA  杨虞卿,字师皋,虢州弘农人],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22-6-15</ref>  。祖燕客。父宁,贞元中为长安尉。少有栖遁之志,以处士征入朝<ref>[https://www.sogou.com/tx?ie=utf-8&pid=sogou-wsse-7f5a17b792b687fc&query=%E7%A5%96%E7%87%95%E5%AE%A2%E3%80%82%E7%88%B6%E5%AE%81%EF%BC%8C%E8%B4%9E%E5%85%83%E4%B8%AD%E4%B8%BA%E9%95%BF%E5%AE%89%E5%B0%89%E3%80%82%E5%B0%91%E6%9C%89%E6%A0%96%E9%81%81%E4%B9%8B%E5%BF%97%EF%BC%8C%E4%BB%A5%E5%A4%84%E5%A3%AB%E5%BE%81%E5%85%A5%E6%9C%9D  祖燕客。父宁,贞元中为长安尉。少有栖遁之志,以处士征入朝],中国幼儿教育网 - https://www.jy135.com/...- 2022-9-17</ref>  。有口辩,优游公卿间。窦参尤重之,会参贬,仕进不达而卒<ref>[https://www.sogou.com/tx?ie=utf-8&pid=sogou-wsse-7f5a17b792b687fc&query=%E6%9C%89%E5%8F%A3%E8%BE%A9%EF%BC%8C%E4%BC%98%E6%B8%B8%E5%85%AC%E5%8D%BF%E9%97%B4%E3%80%82%E7%AA%A6%E5%8F%82%E5%B0%A4%E9%87%8D%E4%B9%8B%EF%BC%8C%E4%BC%9A%E5%8F%82%E8%B4%AC%EF%BC%8C%E4%BB%95%E8%BF%9B%E4%B8%8D%E8%BE%BE%E8%80%8C%E5%8D%92  有口辩,优游公卿间。窦参尤重之,会参贬,仕进不达而卒],中国幼儿教育网 - https://www.jy135.com/...- 2022-9-17</ref> 
  
 
 虞卿,元和五年进士擢第,又应博学宏辞科。元和末,累官至监察御史。穆宗初即位,不修政道,盘游无节,虞卿上疏谏曰:
 
 虞卿,元和五年进士擢第,又应博学宏辞科。元和末,累官至监察御史。穆宗初即位,不修政道,盘游无节,虞卿上疏谏曰:
  
 臣闻鸢乌遭害则仁鸟逝,诽谤不诛则良言进。况诏旨勉谕,许陈愚诚,故臣不敢避诛,以献狂瞽。
+
 臣闻鸢乌遭害则仁鸟逝,[[ 诽谤]] 不诛则良言进。况诏旨勉谕,许陈愚诚,故臣不敢避诛,以献狂瞽。
  
 
 窃闻尧、舜受命,以天下为忧,不闻以位为乐。况北虏犹梗,西戎未宾,两河之疮磐未平,五岭之妖氛未解。生人之疾苦尽在,朝廷之制度莫修,边储屡空,国用犹屈。固未可以高枕无虞也。
 
 窃闻尧、舜受命,以天下为忧,不闻以位为乐。况北虏犹梗,西戎未宾,两河之疮磐未平,五岭之妖氛未解。生人之疾苦尽在,朝廷之制度莫修,边储屡空,国用犹屈。固未可以高枕无虞也。
  
 陛下初临万宇,有忧天下之志。宜日延辅臣公卿百执事,凝旒而问,造膝以求,使四方内外,有所观焉。自听政已来,六十日矣,八开延英,独三数大臣仰龙颜,承圣问。其余侍从诏诰之臣,偕入而齐出,何足以闻政事哉!谏臣盈廷,忠言未闻于圣听,臣实羞之。盖由主恩尚疏,而众正之路未启也。夫公卿大臣,宜朝夕接见论道,赐与从容,则君臣之情相接,而理道备闻矣。今自宰相已下四五人,时得顷刻侍坐,天威不远,鞠躬陨越,随旨上下,无能往来。此由君太尊、臣太卑故也。自公卿已下,虽历践清地,曾未祗奉天睠,以承下问,郁塞正路,偷安幸门。况陛下神圣如五帝,臣下莫能望清光。所宜周遍顾问,惠其气色,使支体相辅,君臣喻明。陛下求理于公卿,公卿求理于臣辈,自然上下孜孜相问,使进忠若趋利,论政若诉冤。如此而不闻过失、不致升平者,未之有也。
+
 陛下初临万宇,有忧天下之志。宜日延辅臣公卿百执事,凝旒而问,造膝以求,使四方内外,有所观焉。自听政已来,六十日矣,八开延英,独三数大臣仰龙颜,承圣
 +
 
 +
问。其余侍从诏诰之臣,偕入而齐出,何足以闻政事哉!谏臣盈廷,忠言未闻于圣听,臣实羞之。盖由主恩尚疏,而众正之路未启也。夫公卿大臣,宜朝夕接见论道,
 +
 
 +
赐与从容,则君臣之情相接,而理道备闻矣。今自宰相已下四五人,时得顷刻侍坐,天威不远,鞠躬陨越,随旨上下,无能往来。此由君太尊、臣太卑故也。自公卿已
 +
 
 +
下,虽历践清地,曾未祗奉天睠,以承下问,郁塞正路,偷安幸门。况陛下神圣如五帝,臣下莫能望清光。所宜周遍顾问,惠其气色,使支体相辅,君臣喻明。陛下求
 +
 
 +
理于公卿,公卿求理于臣辈,自然上下孜孜相问,使进忠若趋利,论政若诉冤。如此而不闻过失、不致升平者,未之有也。
  
 
 自古帝王,居危思安之心不相殊,而居安虑危之心不相及,故不得皆为圣帝明王。
 
 自古帝王,居危思安之心不相殊,而居安虑危之心不相及,故不得皆为圣帝明王。
  
 小臣疏贱,岂宜及此,独不忍冒荣偷禄,以负圣朝。惟陛下图之。帝深奖其言。寻令奉使西北边,犒赏戍卒,迁侍御史,再转礼部员外郎、史馆修撰。长庆四年八月,改吏部员外郎。
+
 小臣疏贱,岂宜及此,独不忍冒荣偷禄,以负圣朝。惟陛下图之。帝深奖其言。寻令奉使西北边,犒赏戍卒,迁侍御史,再转礼部员外郎、史馆修撰。长庆四年八月,
 +
 
 +
改吏部员外郎。
 +
 
 +
太和二年,南曹令史李干等六人,伪出告身签符,卖凿空伪官,令赴任者六十五人,取受钱一万六千七百三十贯。虞卿按得伪状,捕干等移御史台鞫劾。干称六人共率
 +
 
 +
钱二千贯,与虞卿厅典温亮,求不发举伪滥事迹。乃诏给事中严休复、中书舍人高钺、左丞韦景休充三司推案,而温亮逃窜。干等既伏诛,虞卿以检下无术,停见任。
 +
 
  
太和二年,南曹令史李干等六人,伪出告身签符,卖凿空伪官,令赴任者六十五人,取受钱一万六千七百三十贯。虞卿按得伪状,捕干等移御史台鞫劾。干称六人共率钱二千贯,与虞卿厅典温亮,求不发举伪滥事迹。乃诏给事中严休复、中书舍人高钺、左丞韦景休充三司推案,而温亮逃窜。干等既伏诛,虞卿以检下无术,停见任。
 
 
 及李宗闵、牛僧孺辅政,起为左司郎中。五年六月,拜谏议大夫,充弘文馆学士,判院事。六年,转给事中。七年,宗闵罢相,李德裕知政事,出为常州刺史。
 
 及李宗闵、牛僧孺辅政,起为左司郎中。五年六月,拜谏议大夫,充弘文馆学士,判院事。六年,转给事中。七年,宗闵罢相,李德裕知政事,出为常州刺史。
虞卿性柔佞,能阿附权幸以为奸利。每岁铨曹贡部,为举选人驰走取科第,占员阙,无不得其所欲;升沉取舍,出其唇吻。而李宗闵待之如骨肉,以能朋比唱和,故时号党魁。八年,宗闵复入相,寻召为工部侍郎。九年四月,拜京兆尹。其年六月,京师讹言郑注为上合金丹,须小儿心肝,密旨捕小儿无算。民间相告语,扃锁小儿甚密,街肆汹汹。上闻之不悦,郑注颇不自安。御史大夫李固言素嫉虞卿朋党,乃奏曰:“臣昨穷问其由,此语出于京兆尹从人,因此扇于都下。”上怒,即令收虞卿下狱。虞卿弟汉公并男知进等八人自系,挝鼓诉冤,诏虞卿归私第。翌日,贬虔州司马,再贬虔州司户,卒于贬所。
 
  
===诗作===
+
虞卿性柔佞,能阿附权幸以为奸利。每岁铨曹贡部,为举选人驰走取科第,占员阙,无不得其所欲;升沉取舍,出其唇吻。而李宗闵待之如骨肉,以能朋比唱和,故时
  
===句===
+
号党魁。八年,宗闵复入相,寻召为工部侍郎。九年四月,拜京兆尹。其年六月,京师讹言郑注为上合金丹,须小儿心肝,密旨捕小儿无算。民间相告语,扃锁小儿甚
 +
 
 +
密,街肆汹汹。上闻之不悦,郑注颇不自安。御史大夫李固言素嫉虞卿朋党,乃奏曰:“臣昨穷问其由,此语出于京兆尹从人,因此扇于都下。”上怒,即令收虞卿下
 +
 
 +
狱。虞卿弟汉公并男知进等八人自系,挝鼓诉冤,诏虞卿归私第。翌日,贬虔州司马,再贬虔州司户,卒于贬所。
 +
 
 +
==诗作==
 +
 
 +
==句==
  
 
 河势昆仑远,山形菡萏秋。
 
 河势昆仑远,山形菡萏秋。
行 49: 行 77:
 
 兰质蕙心何所在,焉知过者是狂夫。
 
 兰质蕙心何所在,焉知过者是狂夫。
  
===文物记载===
+
==文物记载==
  
 
===新唐书===
 
===新唐书===
  
杨虞卿,字师皋,虢州弘农人。父宁,有高操,谈辩可喜。擢明经,调临涣主簿,弃官还夏,与阳城为莫逆交。德宗以谏议大夫召城,城未拜,诏宁即谕,与俱来。陕虢观察使李齐运表置幕府。齐运入为京兆尹,表奉先主簿,拜监察御史,坐累免。顺宗初,召为殿中侍御史,终国子祭酒。
+
[[ 杨虞卿]] ,字师皋,虢州弘农人。父宁,有高操,谈辩可喜。擢明经,调临涣主簿,弃官还夏,与阳城为莫逆交。德宗以谏议大夫召城,城未拜,诏宁即谕,与俱来。陕虢观察使李齐运表置幕府。齐运入为京兆尹,表奉先主簿,拜监察御史,坐累免。顺宗初,召为殿中侍御史,终国子祭酒。
  
 
 虞卿第进士、博学宏辞,为校书郎。抵淮南,委婚币焉,会陈商葬其先,贫不振,虞卿未尝与游,悉所赍助之。擢累监察御史。
 
 虞卿第进士、博学宏辞,为校书郎。抵淮南,委婚币焉,会陈商葬其先,贫不振,虞卿未尝与游,悉所赍助之。擢累监察御史。
  
 穆宗初立,逸游荒恣,虞卿上疏曰:“乌鸢遭害仁鸟逝,诽谤不诛良臣进。臣敢冒诛献瞽言。臣闻尧、舜以天下为忧,不以位为乐。况今北虏方梗,西戎弗靖,两河有疮痏之虞,五岭罹氛厉之役。人之疾苦积下,朝之制度莫修。边亡见储,国用浸屈,固未可以高枕而息也。陛下初临万几,宜有忧天下心。当日见辅臣公卿百执事,垂意以问,使四方内外灼有所闻。而听政六十日,入对延英,独三数大臣承圣问而已,它内朝臣偕入齐出,无所咨询。谏臣盈廷,忠言不闻,臣实羞之。盖主恩疏而正路塞也。公卿大臣宜朝夕燕见,则君臣情接而治道得矣。今宰臣四五人,或顷刻侍坐,鞠躬陨越,随旨上下,无能往来,此繇君太尊、臣太卑故也。公卿列位,虽陟降清地,曾未奉优眷、承下问。虽陛下神圣如五帝,犹宜周爰顾逮,惠以气色,使支体相成,君臣昭明。陛下求治于宰相,宰相求治于臣等,进忠若趋利,论政若诉冤,此而不治,无有也。自古天子居危思安之心同,而居安虑危之心则异,故不得皆为圣明也。”时又有衡山布衣赵知微,亦上书指言帝倡优在侧,驰骋无度,内作色荒,外作禽荒。辞颇危切,帝诏宰相尉谢。宰相因是贺天子纳谏,然不能用也。俄诏行劳西北边。还,迁侍御史,改礼部员外郎、史馆修撰。进吏部。会曹史李賨等鬻伪告,调官六十五员,赃千六百万以上,虞卿发其奸,賨等系御史府。而虞卿亲吏尝受二百万,亡命,私奴受三十万,虞卿缚奴送狱。三司严休复、高釴、韦景休杂推,賨等皆诛死。虞卿坐不检下免官。
+
 穆宗初立,逸游荒恣,虞卿上疏曰:“乌鸢遭害仁鸟逝,诽谤不诛良臣进。臣敢冒诛献瞽言。臣闻尧、舜以天下为忧,不以位为乐。况今北虏方梗,西戎弗靖,两河有
 +
 
 +
疮痏之虞,五岭罹氛厉之役。人之疾苦积下,朝之制度莫修。边亡见储,国用浸屈,固未可以高枕而息也。陛下初临万几,宜有忧天下心。当日见辅臣公卿百执事,垂
 +
 
 +
意以问,使四方内外灼有所闻。而听政六十日,入对延英,独三数大臣承圣问而已,它内朝臣偕入齐出,无所咨询。谏臣盈廷,忠言不闻,臣实羞之。盖主恩疏而正路
 +
 
 +
塞也。公卿大臣宜朝夕燕见,则君臣情接而治道得矣。今宰臣四五人,或顷刻侍坐,鞠躬陨越,随旨上下,无能往来,此繇君太尊、臣太卑故也。公卿列位,虽陟降清
 +
 
 +
地,曾未奉优眷、承下问。虽陛下神圣如五帝,犹宜周爰顾逮,惠以气色,使支体相成,君臣昭明。陛下求治于宰相,宰相求治于臣等,进忠若趋利,论政若诉冤,此
 +
 
 +
而不治,无有也。自古天子居危思安之心同,而居安虑危之心则异,故不得皆为圣明也。”时又有衡山布衣赵知微,亦上书指言帝倡优在侧,驰骋无度,内作色荒,外
 +
 
 +
作禽荒。辞颇危切,帝诏宰相尉谢。[[ 宰相]] 因是贺天子纳谏,然不能用也。俄诏行劳西北边。还,迁侍御史,改礼部员外郎、史馆修撰。进吏部。会曹史李賨等鬻伪告,
 +
 
 +
调官六十五员,赃千六百万以上,虞卿发其奸,賨等系御史府。而虞卿亲吏尝受二百万,亡命,私奴受三十万,虞卿缚奴送狱。三司严休复、高釴、韦景休杂推,賨等
 +
 
 +
皆诛死。虞卿坐不检下免官。
 +
 
 +
李宗闵、牛僧孺辅政,引为右司郎中、弘文馆学士。再迁给事中。虞卿佞柔,善谐丽权幸,倚为奸利。岁举选者,皆走门下,署第注员,无不得所欲,升沈在牙颊间。
 +
 
 +
当时有苏景胤、张元夫,而虞卿兄弟汝士、汉公为人所奔向,故语曰:“欲趋举场,问苏、张;苏、张犹可,三杨杀我。”宗闵待之尤厚,就党中为最能唱和者,以口
 +
 
 +
语轩轾事机,故时号“党魁”。
 +
 
 +
德裕之相,出为常州刺史。宗闵复入,以工部侍郎召,迁京兆尹。太和九年,京师讹言郑注为帝治丹,剔小儿肝心用之。民相惊,扃护儿曹。帝不悦,注亦内不安,而
 +
 
 +
雅与虞卿有怨,即约李训奏言:“语出虞卿家,因京兆驺伍布都下。”御史大夫李固言素嫉虞卿周比,因傅左端倪。帝大怒,下虞卿诏狱。于是诸子弟自囚阙下称冤,
 +
 
 +
虞卿得释,贬虔州司户参军,死。
 +
 
 +
===译文===
 +
 
 +
杨虞卿,字师皋,虢州弘农人。父亲名宁,有高尚的节操,能言善辩,令人高兴。考中明经科,调任临涣主簿,弃官归夏,与阳城结为莫逆之交。德宗召阳城担任谏议
 +
 
 +
大夫,阳城没有应诏任职,诏令杨宁前往劝谕,与阳城一起入朝。杨虞卿考中进士科、博学宏辞科,任校书郎。抵达淮南,给人送婚聘礼金,适逢陈商埋葬他的先人,
 +
 
 +
家中贫穷无法安葬,杨虞卿未曾与他交往过,拿出随身携带的全部礼金资助他。
 +
 
 +
穆宗刚刚即位,放纵游乐没有节制,杨虞卿上疏说:“老鹰遭到伤害而好鸟消逝,不杀谏诤之臣而良臣进言。我斗胆冒杀头之罪进献没有见识的妄言。我听说尧、舜把
 +
 
 +
天下的忧愁当做忧愁,而不把取得王位当做快乐。何况如今正当北虏强硬,西戎没有平定,两河地区凋敝困苦让人担忧,五岭遭受毒气的侵害。人们的疾苦日益繁重,朝廷的制度没有修正。边防没有现成的储备,国库里的财物渐渐用尽,因此现在不是高枕而卧的时候。陛下刚刚开始处理纷繁的政务,应该以天下之忧为忧。应当每天
 +
 
 +
接见辅政大臣和公卿百官,关心询问,使四海之内朝里朝外的人都能听到陛下的声音。然而陛下临朝政已经六十天了,只有三四个大臣受到圣上的询问罢了,其他朝中
  
  李宗闵、牛僧孺辅政 引为右司郎中、弘文馆学士。再迁给事中 虞卿佞柔 善谐丽权幸,倚为奸利。岁举选者,皆走门下,署第注员,无 得所欲 升沈在牙颊间 当时有苏景胤、张元夫, 虞卿兄弟汝士、汉公为人所奔向, 语曰:“欲趋举场,问苏、张;苏、张犹可,三杨杀我 ”宗闵待之尤厚,就党中为最能唱和者,以口语轩轾事机,故 号“党魁”。
+
  大臣同入同出 无所咨询 谏官充满朝廷 却听 到忠正的言论 臣确实感到羞愧 这大概是圣主的恩宠少 进谏之路被堵塞的缘 即使退朝闲居时也应该时
  
  德裕 相,出为常州刺史。宗闵复入,以工部侍郎召,迁京兆尹。太和九年,京师讹言郑注为帝 丹,剔小儿肝心用 之。民 相惊 扃护儿曹。 不悦,注亦内不安,而雅与虞卿 即约李训奏言:“语出虞卿家 因京兆驺伍布都下。”御史大夫李固言素嫉虞卿周比 因傅左端倪。帝大怒,下虞卿诏狱。 是诸子弟自囚阙下称冤,虞卿得释,贬虔州司户参军,死。
+
  见公卿大臣,这样才能使君臣 间感情接近而获得 ”当时还有衡山平 赵知微 也上书指出皇 帝有 倡优在身边 游猎无度 内则荒淫于女色 外则沉迷
  
  【译
+
  猎。言辞很坦率恳切,皇帝诏令宰相安慰答谢。宰相借此庆贺皇帝能够纳谏,然而皇帝没有采用。
 +
 
 +
不久诏令杨虞卿前去犒劳西北守边的士卒。回朝后,升任侍御史,改任礼部员外郎、史馆修撰。提升到吏部。适逢曹史李賨等人出卖假任官 书,调任官员六十五人,
 +
 
 +
获赃一千六百多万贯,杨虞卿揭发他们的罪行,李賨等人被关押在御史台。另外与杨虞卿关系亲密的一个官吏曾经受贿二百万贯,逃跑了,他自己家的奴仆受贿三十万
 +
 
 +
贯,杨虞卿捆住奴仆送入狱中。三司严休复、高釴、韦景休一起审问,李賨等人都被处死。杨虞卿因不约束手下人获罪被免官。
 +
 
 +
 
 +
李德裕做宰相后,杨虞卿出任常州刺史。李宗闵再次入朝做宰相,召他入朝任工部侍郎,升任京兆尹。大和九年,京城谣传郑注为皇帝炼丹,要挖取小孩子的心肝使
  
  杨虞卿 字师皋,虢州弘农人 父亲名宁,有高尚的节操,能言善辩,令人 高兴 。考中明经科 调任临涣主簿,弃官归夏 ,与 阳城结为莫逆之交。德宗召阳城担任谏议大夫,阳城没 应诏任职,诏令杨宁前往劝谕 ,与 阳城一起入朝。 杨虞卿 考中进士科、博学宏辞科,任校书郎。抵达淮南,给人送婚聘礼金,适逢陈商埋葬他 先人 家中贫穷无法安葬,杨虞卿未曾与他交往 ,拿出随身携带的全部礼金资助他。
+
  用。百姓大为惊恐 关起家门保护孩子 皇帝不 高兴, 郑注心里不安 而且他一直 杨虞卿 于是就 李训约定上奏说:“这个谣言是从 杨虞卿 家传出来 的,
  
  穆宗刚刚即位,放纵游乐没有节制, 杨虞卿 上疏说:“老鹰遭到伤害而好鸟消逝,不杀谏诤之臣而良臣进言。我斗胆冒杀头之罪进献没有见识的妄言。我听说尧、舜把天下的忧愁当做忧愁,而不把取得王位当做快乐。何况如今正当北虏强硬,西戎没有平定,两河地区凋敝困苦让人担忧,五岭遭受毒气的侵害。人们的疾苦日益繁重,朝廷的制度没有修正。边防没有现成的储备,国库里的财物渐渐用尽 ,因此 现在不是高枕而卧的时候。陛下刚刚开始处理纷繁的政务,应该以天下之忧为忧。应当每天接见辅政大臣 公卿百官,关心询问,使四海之内朝里朝外的人都能听到陛下的声音。然而陛下临朝政已经六十天了,只有三四个大臣受到圣上的询问罢了, 他朝中大臣同入同出,无所咨询。谏官充满朝廷,却听不到忠正的言论,臣确实感到羞愧 这大概是圣主的恩宠少而进谏之路被堵塞的缘故吧。即使退朝闲居时也应该时时召见公卿大臣,这样才能使君臣之间感情接近而获得治国之道。”当时还有衡山平民赵知微,也上书指出 皇帝 有倡优在身边 游猎无度,内则荒淫于女色,外则沉迷于田猎。言辞很坦率恳切,皇帝 令宰相安慰答谢 宰相借此庆贺皇帝能够纳谏 然而皇帝没有采用。
+
  京兆尹的侍从流传到京城。”御史大夫李固言向来嫉恨 杨虞卿,因此 和其 。皇帝 大怒 将杨虞卿关进 于是杨虞卿的各位子弟自己捆住自己到京城喊冤 杨虞
  
  不久诏令杨虞卿前去犒劳西北守边的士卒。回朝后,升任侍御史,改任礼部员外郎、史馆修撰。提升到吏部。适逢曹史李賨等人出卖假任官文书,调任官员六十五人,获赃一千六百多万贯,杨虞卿揭发他们的罪行,李賨等人被关押在御史台。另外与杨虞卿关系亲密的一个官吏曾经受贿二百万贯,逃跑了,他自己家的奴仆受贿三十万贯,杨虞卿捆住奴仆送入狱中。三司严休复、高釴、韦景休一起审问,李賨等人都被处死。杨虞卿因不约束手下人获罪被免官。
+
 卿被释放后,贬为虔州司户参军,后去世。
李德裕做宰相后,杨虞卿出任常州刺史。李宗闵再次入朝做宰相,召他入朝任工部侍郎,升任京兆尹。大和九年,京城谣传郑注为皇帝炼丹,要挖取小孩子的心肝使用。百姓大为惊恐,关起家门保护孩子。皇帝不高兴,郑注心里不安,而且他一直与杨虞卿有仇,于是就与李训约定上奏说:“这个谣言是从杨虞卿家传出来的,通过京兆尹的侍从流传到京城。”御史大夫李固言向来嫉恨杨虞卿,因此附和其说。皇帝大怒,将杨虞卿关进诏狱。于是杨虞卿的各位子弟自己捆住自己到京城喊冤,杨虞 卿被释放后,贬为虔州司户参军,后去世。
 
  
===野史逸闻===
+
==野史逸闻==
  
 
 杨虞卿
 
 杨虞卿
 唐郎中张又新,与虔州杨虞卿,齐名友善。杨妻李氏,即鄜相女,有德无容。杨未尝介意,敬待特甚。张尝语杨曰:"我年少成美名,不忧仕矣。唯得美室,平生之望斯足。"杨曰:"必求是,但与我同好,定谐君心。"张深信之。既婚,殊不惬心。杨秉笏触之曰:"君何太痴!"言之数四。张不胜其忿,回应之曰:"与君无间,以情告君。君误我如是,何为痴?"杨于是历数求名从宦之由,曰:"岂不与君皆同耶?"曰:"然。""然则我得丑妇,君讵不同耶?"张色解,问:"君室何如我?"曰:"特甚。"张大笑,遂如初。张既成家,乃为诗曰:"牡丹一朵直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今日满栏开似雪,一生辜负看花心。"(出《本事诗》)
+
 
 +
 唐郎中张又新,与虔州杨虞卿,齐名友善。杨妻李氏,即鄜相女,有德无容。杨未尝介意,敬待特甚。张尝语杨曰:"我年少成美名,不忧仕矣。唯得美室,平生之望斯
 +
 
 +
足。"杨曰:"必求是,但与我同好,定谐君心。"张深信之。既婚,殊不惬心。杨秉笏触之曰:"君何太痴!"言之数四。张不胜其忿,回应之曰:"与君无间,以情告
 +
 
 +
君。君误我如是,何为痴?"杨于是历数求名从宦之由,曰:"岂不与君皆同耶?"曰:"然。""然则我得丑妇,君讵不同耶?"张色解,问:"君室何如我?"曰:"特
 +
 
 +
甚。"张大笑,遂如初。张既成家,乃为诗曰:"牡丹一朵直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今日满栏开似雪,一生辜负看花心。"(出《本事诗》)
  
 
 【译文】
 
 【译文】
  
 唐朝的郎中张又新,与虔州的杨虞卿,是出了名的好朋友。杨虞卿的妻子李氏是鄜相的女儿,品德好但相貌很丑。杨虞卿从不介意,对她相敬如宾。张又新曾对杨虞卿说:"我年轻时就成了名,不担忧做官的事了。唯有能得到一个漂亮的媳妇,那么平生的愿望就都满足了。"杨虞卿道:"一定要争取这样。只要与我志同道合,一定会让你称心的。"张又新深信他的话。可是张又新完婚之后,很不满意,杨虞卿用笏板触了触他说:"你何必太傻。"对他说过三、四次,张又新仍十分气恨,回答他说:"我和你亲密无间,我把真情告诉你,你竟这样误会我,请问什么叫太傻?"于是杨虞卿从头至尾述说了他们求名作官的经历,之后说道:"我难道不是和你相同的吗?"张又新说:"是的。"杨虞卿接着说道:"然而我得到的是丑媳妇,这你就与我不同了。"张又新的脸色已缓解。杨虞卿再问道:"你的媳妇和我的媳妇比较起来怎么样?"张又新。"漂亮很多。"此时张又新高兴得大笑起来,于是又恢复到当初的样子。张又新有了一个和美的家庭,于是写诗道:"牡丹一朵直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今日满栏开似雪,一生辜负看花心。"
+
 唐朝的郎中张又新,与虔州的杨虞卿,是出了名的好朋友。杨虞卿的妻子李氏是鄜相的女儿,品德好但相貌很丑。杨虞卿从不介意,对她相敬如宾。张又新曾对杨虞卿
 +
 
 +
说:"我年轻时就成了名,不担忧做官的事了。唯有能得到一个漂亮的媳妇,那么平生的愿望就都满足了。"杨虞卿道:"一定要争取这样。只要与我志同道合,一定会让
 +
 
 +
你称心的。"张又新深信他的话。可是张又新完婚之后,很不满意,杨虞卿用笏板触了触他说:"你何必太傻。"对他说过三、四次,张又新仍十分气恨,回答他说:"我
 +
 
 +
和你亲密无间,我把真情告诉你,你竟这样误会我,请问什么叫太傻?"于是杨虞卿从头至尾述说了他们求名作官的经历,之后说道:"我难道不是和你相同的吗?"张又
 +
 
 +
新说:"是的。"杨虞卿接着说道:"然而我得到的是丑媳妇,这你就与我不同了。"张又新的脸色已缓解。杨虞卿再问道:"你的媳妇和我的媳妇比较起来怎么样?"张又
 +
 
 +
新。"漂亮很多。"此时张又新高兴得大笑起来,于是又恢复到当初的样子。张又新有了一个和美的家庭,于是写诗道:"牡丹一朵直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今日满栏开似雪,一生辜负看花心。"
 +
==视频==
 +
 
 +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於 2022年10月4日 (二) 15:34 的修訂

楊虞卿[1],字皋,虢州弘農人。 寧之子。元和五年進士,為校書郎,擢監察御史。與陽城友好。李宗閔甚器重他,歷官弘文館學士、給事中、工部侍郎,官至京兆尹(首都市長),太和九年七月一日甲申,貶虔州司馬,卒於任上。

本   名 :楊虞卿

字 號: 師皋

民族:族群 漢

出生地:虢州弘農

1 人物生平

2 詩作

3 文物記載

4 野史逸聞

人物生平

楊虞卿,字師皋,虢州弘農人[2] 。祖燕客。父寧,貞元中為長安尉。少有棲遁之志,以處士征入朝[3] 。有口辯,優遊公卿間。竇參尤重之,會參貶,仕進不達而卒[4]

虞卿,元和五年進士擢第,又應博學宏辭科。元和末,累官至監察御史。穆宗初即位,不修政道,盤游無節,虞卿上疏諫曰:

臣聞鳶烏遭害則仁鳥逝,誹謗不誅則良言進。況詔旨勉諭,許陳愚誠,故臣不敢避誅,以獻狂瞽。

竊聞堯、舜受命,以天下為憂,不聞以位為樂。況北虜猶梗,西戎未賓,兩河之瘡磐未平,五嶺之妖氛未解。生人之疾苦盡在,朝廷之制度莫修,邊儲屢空,國用猶屈。固未可以高枕無虞也。

陛下初臨萬宇,有憂天下之志。宜日延輔臣公卿百執事,凝旒而問,造膝以求,使四方內外,有所觀焉。自聽政已來,六十日矣,八開延英,獨三數大臣仰龍顏,承聖

問。其餘侍從詔誥之臣,偕入而齊出,何足以聞政事哉!諫臣盈廷,忠言未聞於聖聽,臣實羞之。蓋由主恩尚疏,而眾正之路未啟也。夫公卿大臣,宜朝夕接見論道,

賜與從容,則君臣之情相接,而理道備聞矣。今自宰相已下四五人,時得頃刻侍坐,天威不遠,鞠躬隕越,隨旨上下,無能往來。此由君太尊、臣太卑故也。自公卿已

下,雖歷踐清地,曾未祗奉天睠,以承下問,鬱塞正路,偷安幸門。況陛下神聖如五帝,臣下莫能望清光。所宜周遍顧問,惠其氣色,使支體相輔,君臣喻明。陛下求

理於公卿,公卿求理於臣輩,自然上下孜孜相問,使進忠若趨利,論政若訴冤。如此而不聞過失、不致昇平者,未之有也。

自古帝王,居危思安之心不相殊,而居安慮危之心不相及,故不得皆為聖帝明王。

小臣疏賤,豈宜及此,獨不忍冒榮偷祿,以負聖朝。惟陛下圖之。帝深獎其言。尋令奉使西北邊,犒賞戍卒,遷侍御史,再轉禮部員外郎、史館修撰。長慶四年八月,

改吏部員外郎。

太和二年,南曹令史李乾等六人,偽出告身簽符,賣鑿空偽官,令赴任者六十五人,取受錢一萬六千七百三十貫。虞卿按得偽狀,捕乾等移御史台鞫劾。干稱六人共率

錢二千貫,與虞卿廳典溫亮,求不發舉偽濫事跡。乃詔給事中嚴休復、中書舍人高鉞、左丞韋景休充三司推案,而溫亮逃竄。乾等既伏誅,虞卿以檢下無術,停見任。


及李宗閔、牛僧孺輔政,起為左司郎中。五年六月,拜諫議大夫,充弘文館學士,判院事。六年,轉給事中。七年,宗閔罷相,李德裕知政事,出為常州刺史。

虞卿性柔佞,能阿附權幸以為奸利。每歲銓曹貢部,為舉選人馳走取科第,占員闕,無不得其所欲;升沉取捨,出其唇吻。而李宗閔待之如骨肉,以能朋比唱和,故時

號黨魁。八年,宗閔復入相,尋召為工部侍郎。九年四月,拜京兆尹。其年六月,京師訛言鄭注為上合金丹,須小兒心肝,密旨捕小兒無算。民間相告語,扃鎖小兒甚

密,街肆洶洶。上聞之不悅,鄭注頗不自安。御史大夫李固言素嫉虞卿朋黨,乃奏曰:「臣昨窮問其由,此語出於京兆尹從人,因此扇於都下。」上怒,即令收虞卿下

獄。虞卿弟漢公並男知進等八人自系,撾鼓訴冤,詔虞卿歸私第。翌日,貶虔州司馬,再貶虔州司戶,卒於貶所。

詩作

河勢崑崙遠,山形菡萏秋。

過小妓英英墓

蕭晨騎馬出皇都,聞說埋冤在路隅。

別我已為泉下土,思君猶似掌中珠。

四弦品柱聲初絕,三尺孤墳草已枯。

蘭質蕙心何所在,焉知過者是狂夫。

文物記載

新唐書

楊虞卿,字師皋,虢州弘農人。父寧,有高操,談辯可喜。擢明經,調臨渙主簿,棄官還夏,與陽城為莫逆交。德宗以諫議大夫召城,城未拜,詔寧即諭,與俱來。陝虢觀察使李齊運表置幕府。齊運入為京兆尹,表奉先主簿,拜監察御史,坐累免。順宗初,召為殿中侍御史,終國子祭酒。

虞卿第進士、博學宏辭,為校書郎。抵淮南,委婚幣焉,會陳商葬其先,貧不振,虞卿未嘗與游,悉所齎助之。擢累監察御史。

穆宗初立,逸游荒恣,虞卿上疏曰:「烏鳶遭害仁鳥逝,誹謗不誅良臣進。臣敢冒誅獻瞽言。臣聞堯、舜以天下為憂,不以位為樂。況今北虜方梗,西戎弗靖,兩河有

瘡痏之虞,五嶺罹氛厲之役。人之疾苦積下,朝之制度莫修。邊亡見儲,國用浸屈,固未可以高枕而息也。陛下初臨萬幾,宜有憂天下心。當日見輔臣公卿百執事,垂

意以問,使四方內外灼有所聞。而聽政六十日,入對延英,獨三數大臣承聖問而已,它內朝臣偕入齊出,無所諮詢。諫臣盈廷,忠言不聞,臣實羞之。蓋主恩疏而正路

塞也。公卿大臣宜朝夕燕見,則君臣情接而治道得矣。今宰臣四五人,或頃刻侍坐,鞠躬隕越,隨旨上下,無能往來,此繇君太尊、臣太卑故也。公卿列位,雖陟降清

地,曾未奉優眷、承下問。雖陛下神聖如五帝,猶宜周爰顧逮,惠以氣色,使支體相成,君臣昭明。陛下求治於宰相,宰相求治於臣等,進忠若趨利,論政若訴冤,此

而不治,無有也。自古天子居危思安之心同,而居安慮危之心則異,故不得皆為聖明也。」時又有衡山布衣趙知微,亦上書指言帝倡優在側,馳騁無度,內作色荒,外

作禽荒。辭頗危切,帝詔宰相尉謝。宰相因是賀天子納諫,然不能用也。俄詔行勞西北邊。還,遷侍御史,改禮部員外郎、史館修撰。進吏部。會曹史李賨等鬻偽告,

調官六十五員,贓千六百萬以上,虞卿發其奸,賨等系御史府。而虞卿親吏嘗受二百萬,亡命,私奴受三十萬,虞卿縛奴送獄。三司嚴休復、高釴、韋景休雜推,賨等

皆誅死。虞卿坐不檢下免官。

李宗閔、牛僧孺輔政,引為右司郎中、弘文館學士。再遷給事中。虞卿佞柔,善諧麗權幸,倚為奸利。歲舉選者,皆走門下,署第注員,無不得所欲,升沈在牙頰間。

當時有蘇景胤、張元夫,而虞卿兄弟汝士、漢公為人所奔向,故語曰:「欲趨舉場,問蘇、張;蘇、張猶可,三楊殺我。」宗閔待之尤厚,就黨中為最能唱和者,以口

語軒輊事機,故時號「黨魁」。

德裕之相,出為常州刺史。宗閔復入,以工部侍郎召,遷京兆尹。太和九年,京師訛言鄭注為帝治丹,剔小兒肝心用之。民相驚,扃護兒曹。帝不悅,注亦內不安,而

雅與虞卿有怨,即約李訓奏言:「語出虞卿家,因京兆騶伍布都下。」御史大夫李固言素嫉虞卿周比,因傅左端倪。帝大怒,下虞卿詔獄。於是諸子弟自囚闕下稱冤,

虞卿得釋,貶虔州司戶參軍,死。

譯文

楊虞卿,字師皋,虢州弘農人。父親名寧,有高尚的節操,能言善辯,令人高興。考中明經科,調任臨渙主簿,棄官歸夏,與陽城結為莫逆之交。德宗召陽城擔任諫議

大夫,陽城沒有應詔任職,詔令楊寧前往勸諭,與陽城一起入朝。楊虞卿考中進士科、博學宏辭科,任校書郎。抵達淮南,給人送婚聘禮金,適逢陳商埋葬他的先人,

家中貧窮無法安葬,楊虞卿未曾與他交往過,拿出隨身攜帶的全部禮金資助他。

穆宗剛剛即位,放縱遊樂沒有節制,楊虞卿上疏說:「老鷹遭到傷害而好鳥消逝,不殺諫諍之臣而良臣進言。我斗膽冒殺頭之罪進獻沒有見識的妄言。我聽說堯、舜把

天下的憂愁當做憂愁,而不把取得王位當做快樂。何況如今正當北虜強硬,西戎沒有平定,兩河地區凋敝困苦讓人擔憂,五嶺遭受毒氣的侵害。人們的疾苦日益繁重,朝廷的制度沒有修正。邊防沒有現成的儲備,國庫里的財物漸漸用盡,因此現在不是高枕而臥的時候。陛下剛剛開始處理紛繁的政務,應該以天下之憂為憂。應當每天

接見輔政大臣和公卿百官,關心詢問,使四海之內朝里朝外的人都能聽到陛下的聲音。然而陛下臨朝政已經六十天了,只有三四個大臣受到聖上的詢問罷了,其他朝中

大臣同入同出,無所諮詢。諫官充滿朝廷,卻聽不到忠正的言論,臣確實感到羞愧。這大概是聖主的恩寵少而進諫之路被堵塞的緣故吧。即使退朝閒居時也應該時時召

見公卿大臣,這樣才能使君臣之間感情接近而獲得治國之道。」當時還有衡山平民趙知微,也上書指出皇帝有倡優在身邊,遊獵無度,內則荒淫於女色,外則沉迷于田

獵。言辭很坦率懇切,皇帝詔令宰相安慰答謝。宰相藉此慶賀皇帝能夠納諫,然而皇帝沒有採用。

不久詔令楊虞卿前去犒勞西北守邊的士卒。回朝後,升任侍御史,改任禮部員外郎、史館修撰。提升到吏部。適逢曹史李賨等人出賣假任官文書,調任官員六十五人,

獲贓一千六百多萬貫,楊虞卿揭發他們的罪行,李賨等人被關押在御史台。另外與楊虞卿關係親密的一個官吏曾經受賄二百萬貫,逃跑了,他自己家的奴僕受賄三十萬

貫,楊虞卿捆住奴僕送入獄中。三司嚴休復、高釴、韋景休一起審問,李賨等人都被處死。楊虞卿因不約束手下人獲罪被免官。


李德裕做宰相後,楊虞卿出任常州刺史。李宗閔再次入朝做宰相,召他入朝任工部侍郎,升任京兆尹。大和九年,京城謠傳鄭注為皇帝煉丹,要挖取小孩子的心肝使

用。百姓大為驚恐,關起家門保護孩子。皇帝不高興,鄭注心裡不安,而且他一直與楊虞卿有仇,於是就與李訓約定上奏說:「這個謠言是從楊虞卿家傳出來的,通過

京兆尹的侍從流傳到京城。」御史大夫李固言向來嫉恨楊虞卿,因此附和其說。皇帝大怒,將楊虞卿關進詔獄。於是楊虞卿的各位子弟自己捆住自己到京城喊冤,楊虞

卿被釋放後,貶為虔州司戶參軍,後去世。

野史逸聞

楊虞卿

唐郎中張又新,與虔州楊虞卿,齊名友善。楊妻李氏,即鄜相女,有德無容。楊未嘗介意,敬待特甚。張嘗語楊曰:"我年少成美名,不憂仕矣。唯得美室,平生之望斯

足。"楊曰:"必求是,但與我同好,定諧君心。"張深信之。既婚,殊不愜心。楊秉笏觸之曰:"君何太痴!"言之數四。張不勝其忿,回應之曰:"與君無間,以情告

君。君誤我如是,何為痴?"楊於是歷數求名從宦之由,曰:"豈不與君皆同耶?"曰:"然。""然則我得醜婦,君詎不同耶?"張色解,問:"君室何如我?"曰:"特

甚。"張大笑,遂如初。張既成家,乃為詩曰:"牡丹一朵直千金,將謂從來色最深。今日滿欄開似雪,一生辜負看花心。"(出《本事詩》)

【譯文】

唐朝的郎中張又新,與虔州的楊虞卿,是出了名的好朋友。楊虞卿的妻子李氏是鄜相的女兒,品德好但相貌很醜。楊虞卿從不介意,對她相敬如賓。張又新曾對楊虞卿

說:"我年輕時就成了名,不擔憂做官的事了。唯有能得到一個漂亮的媳婦,那麼平生的願望就都滿足了。"楊虞卿道:"一定要爭取這樣。只要與我志同道合,一定會讓

你稱心的。"張又新深信他的話。可是張又新完婚之後,很不滿意,楊虞卿用笏板觸了觸他說:"你何必太傻。"對他說過三、四次,張又新仍十分氣恨,回答他說:"我

和你親密無間,我把真情告訴你,你竟這樣誤會我,請問什麼叫太傻?"於是楊虞卿從頭至尾述說了他們求名作官的經歷,之後說道:"我難道不是和你相同的嗎?"張又

新說:"是的。"楊虞卿接着說道:"然而我得到的是醜媳婦,這你就與我不同了。"張又新的臉色已緩解。楊虞卿再問道:"你的媳婦和我的媳婦比較起來怎麼樣?"張又

新。"漂亮很多。"此時張又新高興得大笑起來,於是又恢復到當初的樣子。張又新有了一個和美的家庭,於是寫詩道:"牡丹一朵直千金,將謂從來色最深。今日滿欄開似雪,一生辜負看花心。"

視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