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空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松山空袭发生于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为中华民国首度对台湾轰炸的事件,也是日本所面临到的第一次领土被轰炸事件。空袭时间自1938年2月23日早上11点5分开始至当日下午3点42分,行动内容即是对日属台湾松山飞行场实施的空中攻击,选在这天发动攻击是因为这天是苏联红军节。由苏联航空志愿队以中华民国空军名义执行,并且在苏联飞机上,都漆上代表中华民国空军的青天白日徽,但由于战后中华民国与苏联因冷战而决裂,这个历史事件与苏联航空志愿队一同被大多数史料所忽略、淡忘。苏联志愿航空队指挥官雷恰戈夫少校策划了这次攻击行动,并由轰炸大队长费多尔·波雷宁上尉负责执行轰炸任务[1]。
缘由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打下南京,国民政府迁都武汉。1938年2月初,驻守武汉的中华民国空军司令部发现一个重要的情报,日本海军航空队在台湾的松山机场附近建立极大的军事基地,可以源源不断补充物资帮助日军拿下武汉,并且正在组装从意大利得到的菲亚特BR.20轰炸机,空军司令部将此情报分享给苏联志愿航空队,并希望双方能合作、共同派飞机奇袭松山。
2月22日,苏联志愿航空队的指挥官雷恰戈夫少校和政治委员列托夫抵达汉口。他们指示当时的轰炸机大队长费多尔·波雷宁上尉率领部队空袭松山,并预定与驻南昌的12架中国轰炸机部队一起行动,返航时在福州降落加油,再回武汉。
作战经过
原本预定由两队同时进行行动,一队是驻在南昌机场的12架SB轰炸机,由中苏混合编队;另一队为驻在汉口机场的28架SB轰炸机,均由苏联飞行员驾驶,南昌出发的机队由于领航员计算错误、偏离航线不得不返航,其中一架轰炸机在返航时误降落到湖中而造成机组员罹难,任务由汉口的28架编队单独进行。由于距离超越了护航战斗机的航程,此次轰炸行动并无战斗机护航,且飞行员必须在5500米高空低温缺氧的环境飞行以节省燃料。高度飞行的战术同时也避开了日军的警戒,日本的战机来不及起飞,轰炸行动几乎没受到阻碍,在顺利完成投弹后,编队返航先降落在福州机场补充油料后,才回到汉口。
作战结果
根据中苏估计,此次行动共投弹280枚,炸毁敌机40余架、兵营10座、机库3座,击沉击伤船只多艘,松山机场完全陷入瘫痪。但是日本海军提报给内阁的损失则是损失轻微,仅有少数居民遭波及。
根据俄罗斯出版的历史传记─“日俄战争1904|1945”,此战役当时在国际社会造成很大反应,日本政府在事件发生后将台湾总督撤职,松山机场的大部分人员移送法办、机场指挥官甚至切腹。
成功大学研究员张幸真认为,此次轰炸以宣示性为主,主要目标是告诉日军,中华民国在苏联支援下,已经有能力跨海轰炸日本领土。
此次轰炸是台湾的第一次,也是日本所面临到的第一次领土被轰炸事件,台湾开始进入战争警备状态,并开始加强对台湾地区的防空戒备[2]。
视频
松山大战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中苏空军轰炸台湾松山机场致其瘫痪一个月 ,搜狐,2018-10-08
- ↑ 过去热点今天看:松山空袭——中国空军首次跨海对日寇实施打击 ,网易,2019-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