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少主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极少主义 | |
---|---|
极少主义,作为一种现代艺术 流派,极少主义出现并流行于20世纪50--60年代,主要表现于绘画领域。极少主义主张把绘画语言削减至仅仅是色与形的关系,主张用极少的色彩和极少的形象去简化画面,摒弃一切干扰主体的不必要的东西。极少主义在20世纪60-70年代盛行美国,又被称作最低限艺术或ABC艺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极少主义 [1]
释义 一种现代艺术流派 [2]
始源 20世纪50年代
表现领域 绘画领域
表现形式
通过对抽象形态的不断简化,直至剩下最基本的元素来进行的艺术探索。特征在于取消了艺术家个性的表达姿态,无内容、无主题、客观化,表现的仅仅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纯粹物。极少主义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至上主义和新造型主义的关于艺术必须和实用艺术相结合的原则。
简约主义
定义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或时装风格,简约主义直至20世纪90年代才变得时髦。90年代有一句口号"Back to Basics"(回归本始)足以与80年代的"Back to Nature"(回归自然)成为姐妹篇。回归是感到前无去路的困惑的当代人的唯一选择,而Basics是指基本要素。90年代迷们的一代不会回归到维多利亚式的价值观去,他们选择与极少主义相通的东西。
表现
简约主义的时装几乎不要任何装饰,信奉简约主义的服装设计师擅长做减法。他们把一切多余的东西从服装上拿走。如果第二粒纽扣找不出存在的理由,那他们就做一粒纽扣;如果这一粒纽扣也非必要,那他们说干脆让人穿无钮衫;如果面料本身的肌理已经足够迷人,那他们就不用印花、提花、刺绣;如果面料图案确实美丽,那他们就理所当然地不轻易打衣裥、打省、镶滚;如果穿著者的身材是那么匀称,那他们就决不会另外设计廓型,这时,人的体形就是最好的廓型;如果穿著者的脸让人的目光久久不能离去,那他们也决不会以服饰的花哨来分散这种注意。
廓形是设计的第一要素,既要考虑其本身的比例、节奏和平衡,又要考虑与人体的理想形象的协调关系。这种精心设计的廓形常常需要精致的材料来表现,通过精确的结构(板型)和精到的工艺来完成。简约主义其实是90年代女装的重要特征。简约主义是人本主义的,我们相信,服饰是依附于人的。既然说服饰是第二皮肤,那它就只能是第二位的。简约主义简洁而不简单。它是精致的,它的简洁背后凝聚着耗料费时的过程。所以简约主义与80年代的简朴自然迥然不同,与90年代追求豪奢的时尚在骨子里并不相悖。
信奉者
当年信奉极少主义的画家中独多美国人。劳申伯格(Rauschenberg)、斯特拉(Stella)和约翰斯(Johns)是他们的代表人物。简洁又是美国时装的传统。所以,简约主义在美国时装设计师那里似乎更加得心应手并不奇怪。看看卡尔文·克莱恩(Calvin Klein)叫和他的美国同行就可以明白。
中国的时装设计师和消费者在20世纪的最后几年也注意到简约主义。由于简约主义时装对廓形、结构、材料及工艺的把握均有极高要求,所以并非所有的设计师都敢于在此一试身手。再加上不少设计师囿于识见,缺乏自信,难以摆脱繁复琐碎的陋习,自然也无法臻于简约之境。这样简约主义一度成为检验中国设计师成熟与否的试金石。然而,中国大都市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特别是白领阶层,却毫不费力地接受了简约主义。以"引导消费"自诩的中国设计师,实在应该虚心向消费者学习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