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构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构棘(学名:Maclura cochinchinensis (Loureiro) Corner)是桑科、柘属直立或攀援状灌木;枝无毛,具粗壮弯曲无叶的腋生刺,叶革质,叶片椭圆状披针形或长圆形,全缘,先端钝或短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花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为具苞片的球形头状花序,苞片锥形,内面黄色腺体,苞片常附着于花被片上;花被片不相等,雄蕊花药短,雌花序微被毛,花被片顶部厚,聚合果肉质,表面微被毛,成熟时橙红色,核果卵圆形,成熟时褐色,光滑。4-5月开花,期6-7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东南部至西南部的亚热带地区。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越南、中南半岛各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至日本及澳大利亚、新喀里多尼亚也有分布。多生于村庄附近或荒野。

构棘农村常作绿篱用;木材煮汁可作染料,茎皮及根皮药用。

形态特征

直立或攀援状灌木;枝无毛,具粗壮弯曲无叶的腋生刺,刺长约1厘米。叶革质,椭圆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3-8厘米,宽2-2.5厘米,全缘,先端钝或短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侧脉7-10对;叶柄长约1厘米。

花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为具苞片的球形头状花序,每花具2-4个苞片,苞片锥形,内面具2个黄色腺体,苞片常附着于花被片上;雄花序直径约6-10毫米,花被片4,不相等,雄蕊4,花药短,在芽时直立,退化雌蕊锥形或盾或形;雌花序微被毛,花被片顶部厚,分离或万部合生,基有2黄色像体。聚合果肉质,直径2-5厘米,表面微被毛,成熟时橙红色,核果卵圆形,成熟时褐色,光滑。花期4-5月,果期6-7月。

主要价值

构棘农村常作绿篱用;木材煮汁可作染料,茎皮及根皮药用。[1]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东南部至西南部的亚热带地区。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越南、中南半岛各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至日本及澳大利亚、新喀里多尼亚也有分布。多生于村庄附近或荒野。

繁殖方法

繁殖原材料:选取构棘健壮植株,从植株上剪取新生的嫩芽茎段,放入干净的容器中,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后,滴干水份用75浓度的酒精浸泡10秒消毒,再用0.1的升汞处理10分钟,然后用无菌水清洗干净,将清洗后的茎段切成1.5厘米长度的外植体。

诱导材料:准备好培养外植体和生根苗所需要的细胞分裂素、奈乙酸、吲哚丁酸,以及进行浓度调试的量杯等工具和盛装培养基的器皿,移栽植株所需的土壤等材料。

外植体的诱导培养:以MS为基本培养基,在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将外植体放入培养基中,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的外殖体,先在切口处膨大、产生愈伤组织,然后形成丛生不定芽。不定芽通过MS+6-BA2.0毫克/升+NAA0.1毫克/升外植体诱导培养基,有利于丛生芽的诱导和增殖,诱导率达到90%。

增殖培养:根据外植体诱导培养的结果,在初步确定适合增殖培养的激素浓度的基础上,进行继续培养,MS+6-BA1.5毫克/升+NAA0.1毫克/升为最适增殖培养基,增殖倍数达到4.5倍,芽苗粗壮,有利继续增殖培养。

生根培养:通过诱导培养和继代培养的外植体,大部分的增殖芽已经可以达到2-3厘米,生根率保持在90以上,尤其是在全量MS培养基基础上添加1.0毫克/升浓度的1BA和1.0毫克/升浓度的NAA,可以使生根率达到97%。

栽培技术

炼苗移植:将生根苗进行一段时间的炼苗培养,提高幼苗的抗逆性,将培养器皿中的生根植株取出,洗掉根部的培养基,移栽到准备好的育苗袋上,定植后浇透定根水,进行遮阴处理,并在苗床上覆盖塑料膜以起到保湿的作用,观察一周之后,进行常规的育苗管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