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構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構棘(學名:Maclura cochinchinensis (Loureiro) Corner)是桑科、柘屬直立或攀援狀灌木;枝無毛,具粗壯彎曲無葉的腋生刺,葉革質,葉片橢圓狀披針形或長圓形,全緣,先端鈍或短漸尖,基部楔形,兩面無毛,花雌雄異株,雌雄花序均為具苞片的球形頭狀花序,苞片錐形,內面黃色腺體,苞片常附着於花被片上;花被片不相等,雄蕊花葯短,雌花序微被毛,花被片頂部厚,聚合果肉質,表面微被毛,成熟時橙紅色,核果卵圓形,成熟時褐色,光滑。4-5月開花,期6-7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東南部至西南部的亞熱帶地區。斯里蘭卡、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越南、中南半島各國、馬來西亞、菲律賓至日本及澳大利亞、新喀里多尼亞也有分布。多生於村莊附近或荒野。

構棘農村常作綠籬用;木材煮汁可作染料,莖皮及根皮藥用。

形態特徵

直立或攀援狀灌木;枝無毛,具粗壯彎曲無葉的腋生刺,刺長約1厘米。葉革質,橢圓狀披針形或長圓形,長3-8厘米,寬2-2.5厘米,全緣,先端鈍或短漸尖,基部楔形,兩面無毛,側脈7-10對;葉柄長約1厘米。

花雌雄異株,雌雄花序均為具苞片的球形頭狀花序,每花具2-4個苞片,苞片錐形,內面具2個黃色腺體,苞片常附着於花被片上;雄花序直徑約6-10毫米,花被片4,不相等,雄蕊4,花葯短,在芽時直立,退化雌蕊錐形或盾或形;雌花序微被毛,花被片頂部厚,分離或萬部合生,基有2黃色像體。聚合果肉質,直徑2-5厘米,表面微被毛,成熟時橙紅色,核果卵圓形,成熟時褐色,光滑。花期4-5月,果期6-7月。

主要價值

構棘農村常作綠籬用;木材煮汁可作染料,莖皮及根皮藥用。[1]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東南部至西南部的亞熱帶地區。斯里蘭卡、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越南、中南半島各國、馬來西亞、菲律賓至日本及澳大利亞、新喀里多尼亞也有分布。多生於村莊附近或荒野。

繁殖方法

繁殖原材料:選取構棘健壯植株,從植株上剪取新生的嫩芽莖段,放入乾淨的容器中,用清水反覆沖洗乾淨後,滴干水份用75濃度的酒精浸泡10秒消毒,再用0.1的升汞處理10分鐘,然後用無菌水清洗乾淨,將清洗後的莖段切成1.5厘米長度的外植體。

誘導材料:準備好培養外植體和生根苗所需要的細胞分裂素、奈乙酸、吲哚丁酸,以及進行濃度調試的量杯等工具和盛裝培養基的器皿,移栽植株所需的土壤等材料。

外植體的誘導培養:以MS為基本培養基,在培養基中添加生長素,將外植體放入培養基中,接種於誘導培養基上的外殖體,先在切口處膨大、產生愈傷組織,然後形成叢生不定芽。不定芽通過MS+6-BA2.0毫克/升+NAA0.1毫克/升外植體誘導培養基,有利於叢生芽的誘導和增殖,誘導率達到90%。

增殖培養:根據外植體誘導培養的結果,在初步確定適合增殖培養的激素濃度的基礎上,進行繼續培養,MS+6-BA1.5毫克/升+NAA0.1毫克/升為最適增殖培養基,增殖倍數達到4.5倍,芽苗粗壯,有利繼續增殖培養。

生根培養:通過誘導培養和繼代培養的外植體,大部分的增殖芽已經可以達到2-3厘米,生根率保持在90以上,尤其是在全量MS培養基基礎上添加1.0毫克/升濃度的1BA和1.0毫克/升濃度的NAA,可以使生根率達到97%。

栽培技術

煉苗移植:將生根苗進行一段時間的煉苗培養,提高幼苗的抗逆性,將培養器皿中的生根植株取出,洗掉根部的培養基,移栽到準備好的育苗袋上,定植後澆透定根水,進行遮陰處理,並在苗床上覆蓋塑料膜以起到保濕的作用,觀察一周之後,進行常規的育苗管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