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林口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林口镇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下辖的一个镇,距七星关城区约67公里,与云南四川相界,素有“鸡鸣三省”之称。辖区面积86.7平方公里,地势属中低山丘地貌,海拔在730米至1930米之间,地势起伏较大。[1]

中文名: 林口镇

行政区类别:乡镇

所属地区: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

地理位置: 七星关区西北部

面 积: 87 km²

下辖地区: 16村委会

电话区号: 0857

邮政区码: 551703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3.55 万

著名景点: 鸡鸣三省纪念碑

机 场:毕节飞雄机场

火车站:毕节站(在建)

车牌代码: 贵F

方 言: 西南官话

基本信息

人口总数:35580人 农业人口:31930人 非农业人口:3652人

行政区面积:8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50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穿青族等

发展口号:产业拉动 城镇化带动 旅游兴镇

生产总值:32300.0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畜牧业

名特产品:白酒 烤烟

办公所在地:林口镇

自然条件:地势属中低山丘地貌,海拔在730米至1930米之间,地势起伏较大。全镇平均气温为12.8℃,年均降雨量是1370毫米,全年无霜期为230—260天,雨量充沛,气候怡人,适合人文居住和农作物生长。

资源:煤矿,硫铁矿

名称来历

此处高山箐深,悬岩峭壁,洞穴奇险,并位于森林入口之处,故名林口。

地理位置

地处七星关区北部,东、东南、南与燕子口镇相接壤,西南接大银镇,西接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坡头镇,北与团结彝族苗族乡相邻,西北接四川省叙永县水潦乡。人民政府驻林口镇林前村,电话区号0857,邮政编码551703,距城区63千米。

政区沿革

民国时期置林口乡。

1949年11月28日,毕节解放,林口属五区亮岩。

1950年,林口乡属七区燕子口。

1952年,林口改为16区,辖有林口、柱中等9村。

1954年,16区林口的大渡与羊昌合并为大渡乡。

1956年,林口区的和平与渭河合并为渭河乡。

1958年,林口区辖红星、大寨等8公社。

1959年,林口公社辖林口、大寨等9管理区。

1962年,林口区辖林口、大寨等9公社。

1963年,林口区辖林口、大寨等12公社。

1965年,林口区由12公社改建7公社,林口、大寨合并为林口公社。

1984年,林口区辖林口镇、渭河乡等1镇、6乡。

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辖林前、林光、大塘、白光、青山、高峰、大寨、新庄、坪坝、川山、大地、中坝、年丰、渭河、灯塔、鸡鸣三省16个村民委员会,下设86个村民小组。截至2020年6月,下辖7个社区居委会,9个村委会。

气候

林口镇平均气温为12.8℃,年均降雨量是1370毫米,全年无霜期为230—260天,雨量充沛,气候怡人,适合人文居住和农作物生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硫、铁、煤、石灰岩等,其中,初步探明硫铁矿的蕴藏量近亿吨。

当地特产

农家自制腊肉

腊肉是指肉经腌制后再经过烘烤(或日光下曝晒)的过程所制成的加工品。腊肉从鲜肉加工、制作到存放,肉质不变,长期保持香味,还有久放不坏的特点。此肉因系柏枝熏制,故夏季蚊蝇不爬,经三伏而不变质,成为别具一格的地方风味食品。腊肉的防腐能力强,能延长保存时间,并增添特有的风味。

林口包谷烧

包谷酒:顾名思义,即使用纯正玉米酿造。纯粮包谷酒,距今已有千百年历史,纯粮自酿包谷酒,酒香纯正清冽,回味绵长。广受消费者赞誉。是壶瓶山一大特色。壶瓶山包谷酒还是泡制药酒,杨梅酒不可缺少的佳品。杨梅成熟季节,就更是供不应求。

人口资源

全镇总人口31980人,其中少数民族占全镇总人口的24%。(其中主要是苗、彝、穿青人等)。近几年推行全面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村为主”管理,人口自然增长率已控制在12‰以内。近几年推行全面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村为主”管理,人口自然增长率已控制在12‰以内。全镇共有耕地35000亩,其中退耕还林近10000亩,荒山造林3400余亩,退耕还林工程已初步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为全镇的畜牧业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济发展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从2002年的320万元上升到2008年的520万元,实现烟特税537万元,人均纯收入1980元,乡镇企业稳步发展。全镇现有ZS密闭式炼磺厂7个,合法煤矿1个,小型露天采石场9个,页岩砖厂2个,二级电站1座,装机容量2000千瓦,三级电站1座,装机容量650千瓦,1个一级电站正在筹备建设中。粮烟基础不断巩固。粮食产量预计9100吨,人均370公斤以上。烤烟产业是林口镇种植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效率最好的支柱产业,种植烤烟41000亩,收购优质烟叶29475.64担,产值达2155万元,创税420万元以上。畜牧业蓬勃发展。目前,畜牧业经纪人80余人,其中大牲畜经纪人15人,生猪外运经纪人53人,年交易金额达400万元以上。全镇有养猪专业大户100余户,养殖规模在50—2500头不等,现有生猪存栏15000头,规模养牛5户,大牲畜存栏8200头,为林口镇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目前,毕杨公路油路改造对坡至林口段已全面完工,林口停车场建设完工,即将通入使用,争取上级部门的通村油路改造项目,把林口街上到鸡鸣三省红色旅游胜地的12公里通村公路改造成油路。新农村建设逐步展开。新庄、大地、大寨三个村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

民俗文化

林口镇苗族“踩花节”

林口镇有苗族2千多人。林口苗族并非本地土生土长的民族,而是几百年前因战争灾祸被迫从长江中游两湖流域逃难而来的。来的时间前后不一,方向也不一。经考证,有的是从四川方向绕道来的,有的是经湘西过来的。虽然他们都保持着苗族共有的文化特征,由于都散居在人迹罕至、偏僻荒凉、边远闭塞的高山深谷之中。交通不便,互不往来,形成了语言与服饰的差异及民族风情。每年正月初三是苗族传统的“踩花节”,在林口镇新庄村,林口镇、大银镇苗族同胞都要赶来参加节庆,真是热闹非凡。这里的踩花节适逢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这又给花山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内容,使之更加热闹。“踩花节”、“跳花节”等活动不仅是苗家青年男女谈情说爱,自由谈婚的美好时机。每逢“踩花节”或“跳花节”,苗家的男女青年都要佩带漂亮的首饰,穿上美丽的新装,云集花坡场唱情歌、跳芦笙舞,在边歌边舞中各自挑选自己的意中人。苗家小伙抱着芦笙来到相中的姑娘身边,互相对歌表达爱慕之情。对罢情歌,双双离开花场到花场附近的石桥上走三遍,叫“踩桥”,表明两人的爱情如脚下的石桥一般牢固。直到夜幕降临,两人依依惜别。每当婚丧嫁娶,赴集踩花之时,各地苗族特别是妇女们都要把她们经过多年辛劳纺织、刺绣、缝制而成的盛装穿去比美。若你能有机会在此时此刻亲临现场,就会目睹那各式各样的服装把整个山头装饰得繁花似锦。此种情景,足以使人留恋忘返、久不思归。

视频

林口镇 出歌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