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林黛玉为什么在临死前要焚烧诗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林黛玉为什么在临死前要焚烧诗稿,林黛玉临死之际,为何要将诗稿全部焚尽 林黛玉临死之际,为何要将诗稿全部焚尽,而不给贾宝玉留下一两篇,以供日后思念所用?我们今天就不妨来详细谈谈这一情节。 紫鹃这才明白   

原文

林黛玉临死之际,为何要将诗稿全部焚尽

林黛玉临死之际,为何要将诗稿全部焚尽,而不给贾宝玉留下一两篇,以供日后思念所用?我们今天就不妨来详细谈谈这一情节。

紫鹃这才明白,是要那块题诗的旧帕,只得叫雪雁拿出来递给黛玉。只见黛玉接到手里,也不瞧诗,挣扎着伸出那只手来狠命的撕那绢子,却是只有打颤的分儿,哪里撕的动......雪雁又出去拿火盆桌子,此时那绢子已烧着了......黛玉回首又把那诗稿拿起来,瞧了瞧又撂下了。紫鹃怕她也要烧,连忙将身倚住黛玉,腾出手来拿时,黛玉又早拾起,撂在火上。——第九十七回

黛玉焚烧诗稿的描写很详细,先是撕毁第三十四回宝玉让晴雯送来的旧手帕,手帕上题有诗句,但是由于病体危危,撕不动绢子,这才采用火烧的方式来焚稿,黛玉为何要行这般极端举止呢?原因有三个:

高鹗以“黛玉焚稿”,暗效“伯牙绝弦”之典故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钟子期乃是世间知己,伯牙弹琴,子期便能从琴声中得知伯牙的心中所想,其后钟子期身死,伯牙自知世间再无知音,便拔掉琴弦,摔毁古琴,终身再没有弹过琴。

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也是如此,林黛玉和贾宝玉乃是“神交”,这种知己的感情远远超越了爱情,比如第四十三回,王熙凤生日,贾宝玉偷偷出城去祭奠金钏,旁人都以为贾宝玉是出去玩了,只有林黛玉一人知道今日是金钏生日,贾宝玉是去祭拜金钏了,并有意借着听戏之机敲打宝玉:“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哪里祭一祭罢了,必定跑到江边子上来做什么?”这样的心灵相通,世间能有几人?

包括在其后的诗社活动中,林黛玉、薛宝钗往往并列前驱,难分伯仲,而贾宝玉每次都更加赞赏林黛玉的诗句,觉得她的诗辞藻新、立意新,甚至在李纨定下薛宝钗是魁首后,贾宝玉还是嘟嘟囔囔地埋怨:“只是蘅潇二首,还需斟酌。”

也正是因为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知己之情如此深厚,所以贾宝玉成亲之日、林黛玉病逝之时,两人今生的缘分算是尽了,林黛玉焚烧掉所有的诗稿,将自己与贾宝玉之间的知己之情清零,这也看出林黛玉此时已然悟透人生心感绝望,故行此极端之举动。

林黛玉为什么被人忽视

林黛玉的先天不足是打娘胎里带出来病,只能在后天上下功夫,用金贵的药材续着命。在林黛玉出进荣国府时,众人便瞧见林黛玉有“不足之症”。贾母心疼外甥女,便让人给自己配药的同时带上林黛玉的那一份。这一情节后,脂砚斋有一句批文“为后菖、菱伏脉”,这就批文并不是心血来潮的产物,这为后文林黛玉的死亡埋下伏笔。

“菖、菱”二字是暗示了贾家的两个人,分别是贾菖、贾菱。这两人在红楼梦中的出场并不多,第一次出场是秦可卿丧礼的第十三回,第二次出场是荣国府元宵夜宴的第五十三回。虽然出场的次数并不多,但是出场的时候都是贾府有重大活动的时候,此二人还算是贾府中能排上名号的,在管事的凤姐手下办事,管理的便是药物的采办,这与林黛玉有着莫大的关系,对于靠药续命的林黛玉来说,那些药效上乘的好药可是她的命根子一般的存在。若是药效不行,林黛玉可能就会一命呜呼

随着时间的迁移,贾府也开始捉襟见肘了,很明显地感觉到贾府入不敷出,一步一步走向衰亡,所有需要的物件都变得供不应求,更别提药材这种非生活必需品了。到后来,林黛玉的药甚至都是薛宝钗帮忙带的,还有贾母从自己的药里拨来的人参。这里难免有采办药材的人中饱私囊,拿二十两银子的钱办十两的事,这种现象在贾府这种大家族中十分常见。最后林黛玉的死可能就是因为贾菖、贾菱等药材采办人员偷偷私吞了银钱,买了品质差的药材不能续命而亡[1]

参考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