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枝角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枝角类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枝角类也称"溞类",俗称"红虫","鱼虫"。动物性诱饵的一种。也可作钓饵。甲壳纲,鳃足亚纲,双甲目的一亚目。淡水中常见的一种小型浮游动物。体短小,长圆形,侧扁,体节不明显。体内含有40%以上蛋白质。捞取后与面粉掺和,搓成小圆球,晒干后掺入麸皮、菜籽饼内作诱饵,可提高引诱鱼类的效果。

枝角类内部由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组成。温度和食物浓度对它的生长繁殖有影响。

简介

枝角类,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鳃足亚纲(Branchiopoda),枝角目(Cladocera),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和内棵婆兵陆半咸水中。迄今为止,中国已发现的淡水枝乐探说角类有136种, 海水枝角类有5种,内陆咸水种有23种。作为生物饲料培养研究的淡水种类有大型溞(Daphnia magna)、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等,档欢碑页半咸水种类有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na)等,海水种类有鸟喙尖头溞(Penlilia avirosoros)等。我国渔民很早就掌握了发塘技术,懂得在鱼池中培养枝角类作为稚鱼、幼鱼的饲料。随着生产养殖业的发展,枝角类作为水产动物鱼苗种的活饲料,正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有关枝角类的生长、繁殖、人工培养和饲料价值等的研究正在深入。

身体短小(体长0.2~1mm,视具体种类而定,如大型溞可达到4.2mm左右),长圆形,分为头部和躯部,侧扁体节不明显。除头部裸露外,身体其余部分包被于透明的介形壳瓣内。头部有2对明显的触角,第1对触角较小,第2对特别发达,可分为内枝和外枝,能在水中划动,为运动器官。胸肢4~6对,摆动时可产生水流,上有长刚毛,可将食物过滤后送入口中。

评价

绝大多数生活于淡水、池塘、湖泊、江河中,是鱼类的重要食饵,故俗称"鱼虫"。可人工培养,作鱼类的饵料,如蚤状溞。全世界仅有少数种类(约11种)分布于海洋沿岸水域,我国沿岸常见的仅5种。如乌喙尖头溞(Penilia avirostris)。

枝角类的适应性广,繁殖力强,生长迅速,且营养价值高,干重粗蛋白含量达55%左右,是鲢、鳙、鲤、鲫等常规养殖鱼类鱼苗培育阶段和特种水产养殖幼体阶段的适口、易得的好饵料.

枝角类的食性有两种:淡水枝角类主要滤食水中的细菌,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海洋枝角类则用游泳足捕捉水中的浮游生物。

枝角类许多物种取食浮游植物,对控制淡水水体蓝绿藻有一定作用,被称为"经典操纵",通过调节大型浮游动物的生物量,提高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效率,降低浮游植物的数量。但由于其消化分解后的物质并没有完全转移出水体而有复发风险,且该物种取食能力有限,无法取食体积超过40um的藻类,以及无法控制已成规模的藻类群体,所以其实际应用效果仍需论证。[1]

参考文献

  1. 枝角类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