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柳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枫柳皮 | |
---|---|
圖片來源 | [来自..枫柳皮]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枫柳皮 汉语拼音:Fēnɡ Liǔ Pí |
枫柳皮 中药名。为胡桃科植物枫杨PterocaryastenopteraC.DC.的树皮。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台湾,东北和华北仅有栽培。具有祛风止痛,杀虫,敛疮之功效。用于风湿麻木,寒湿骨痛,头颅伤痛,齿痛,疥癣,浮肿,痔疮,烫伤,溃疡日久不敛。[1]
目录
药性简介
别名
枫杨皮(《湖南药物志》)
出处
《唐本草》
来源
为胡桃科植物枫杨的树皮。全年可采。
原形态
枫杨,又名:柜柳(《尔雅》郭璞注),枫柳(《唐本草》),桦柳、鬼柳(《群芳谱》),麻柳(《草木便方》),溪麻柳、大叶柳、水槐树、溪榉、溪杨、燕子树、柳丝子、嵌宝枫、平阳柳、蜈蚣柳、臭树柳、溪口树、枸树、榉仔、元宝树。
落叶乔木,高可达18米。树皮幼时赤褐色,平滑,老则黑灰色起裂;枝有长软毛。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长20~30厘米;小叶11~25片,但顶端小叶往往不存在,叶轴有窄翅并被短毛;小叶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4~10厘米,宽2~3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偏斜,边缘有细齿,上面绿色、平滑,下面主脉及叶腋有毛。花黄绿色,雌雄同株,葇荑花序;雄花序腋生,数个一簇,生于老枝上;花被苞片状,先端裂成1~4片;雄蕊6~8枚;雌花序生于当年枝的顶端,花柱单一,柱头2裂,于房1室,具1胚珠。坚果,成熟时两侧小苞增大成长圆形或稍窄的翅,果序下垂,长约30厘米,外果皮薄,内果皮坚硬。花期5月。
生境分部
多生于溪边、河岸,但较干燥之处亦能生长。分布江苏、浙江、江西、湖北、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陕西、山东等地。
化学成分
树皮含鞣质。
性味
《唐本草》:"辛,大热,有毒。"
功能主治
治龋齿痛,疥癣,汤火伤。
- ①《唐本草》:"主风、龋齿痛。"
- ②《东北药植志》:"洗疥疮等皮肤病。"
- 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止痒,杀虫。加盐可以治癣。"
- ④《四川中药志》:"杀虫,解毒。涂汤、火伤及久疮。"
用法用量
外用:捣绒塞牙缝,煎水含漱或熏洗,或酒精浸搽。
- 注意《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禁口服。"
复方
①治牙痛:麻柳皮捣绒,塞患处或噙用。(《四川中药志》)
②治疥癣:枫杨皮、黎辣根、羊蹄根。用酒精浸搽。(《湖南药物志》)
③治癞疬头:枫杨鲜树皮四两、皂荚子二两(捣碎)。水煎,洗患处。(《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
治疗烧伤:取枫杨树二层皮2斤,地榆根0.5斤,乌桕根皮0.5斤,加水适量,煎至500毫升,过滤。用药前应清洁创面,除去异物和脓性分泌物,剪除水泡,然后喷上药液。治疗14例,均有一定效果。 [2]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