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伯岗镇隶属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地处柘城县西北部,东与慈圣镇相连,南与申桥乡为邻,西与周口市太康县马头镇接壤,北与睢县白楼乡交界,行政区域面积54.8平方千米。

明、清时期,分属居仁、由义2乡;1983年12月,改公社为伯岗乡。2015年1月,伯岗乡撤乡设镇。截至2019年5月,伯岗镇总人口5.4929万人。截至2020年6月,伯岗镇辖30个行政村。

2011年,伯岗镇完成财政总收入94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5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74元。 2018年,伯岗镇有工业企业79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30个。[1]

目录

建置沿革

明、清时期,分属居仁、由义2乡。

民国二年(1913年),置伯岗集、褚岗集、李滩店三牌,属西北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伯岗、丁王口乡联保,属第三区。

1949年12月,分属慈圣、官庄2区。

1958年10月,成立伯岗公社。

1983年12月,改公社为伯岗乡。

2015年1月,伯岗乡撤乡设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伯岗镇辖30个行政村:伯东、伯西、北张、李显武、刘双安、王寨、许王庄、郭徐杨、郭庄、翟桥、吕楼、丁庄、牛洼、郭楼、聂庄、王大庄、何仪宾、张关、董楼、李自美、曹楼、孔庙、里岗、梁庄、尚庄、邓屯、王楼寨、大贺庄、贺大庙、张宁,下设25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伯岗镇辖30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伯东村。[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伯岗镇地处柘城县西北部,东与慈圣镇相连,南与申桥乡为邻,西与周口市太康县马头镇接壤,北与睢县白楼乡交界, 行政区域面积54.8平方千米。

气候

伯岗镇属暖温带半温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数1944小时,年平均气温14.2℃,一般最高温度39℃,一般最低温度零下9℃。年平均降水量623毫米,无霜期约211天。

水文

伯岗镇境内有三级河惠济河,长5.2千米;四级河蒋河、小洪河2条,总长14.3千米。

土地资源

伯岗镇有耕地面积5万亩。

人口

2011年末,伯岗镇总人口5.3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000人,城镇化率11%。另有流动人口180人。总人口中,男性27500人,占51%;女性26400人,占49%。人口均为汉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1.5‰,人口死亡率5.76‰,人口自然增长率5.7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63人。

截至2018年末,伯岗镇户籍人口为61704人。

截至2019年5月,伯岗镇总人口5.4929万人。[3]

经济

综述

2011年,伯岗镇完成财政总收入94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5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74元。

2018年,伯岗镇有工业企业79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30个。

农业

2011年,伯岗镇实现农业总产值4.2亿元,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26%。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5.5万吨,人均920千克,其中小麦2.4万吨,玉米2.5万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棉花、辣椒、油菜。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7560亩,产量7149吨;棉花种植面积1350亩,产量130吨;辣椒种植面积4500亩,干辣椒产量1513吨;油菜种植面积2955亩,产量500吨。

伯岗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3.8万头,出栏2.6万头;羊饲养量3.4万只,出栏1.1万只;牛饲养量8001头,出栏3720头;家禽饲养量26.2万羽,上市家禽15万羽。有500羽以上养鸡场6个,500头以上养猪场1个。

工业

2011年,伯岗镇工业总产值达到3.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8266万元,比上年增长25%。有工业企业85家。

商业

2011年末,伯岗镇有商业网点120个,职工250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3.3亿元。城乡集贸市场7个,年成交额2.3亿元。

金融业

2011年末,伯岗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3.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6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伯岗镇有幼儿园3所,小学17所,初中3所,中小学在校生5780人,专任教师320人。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94%。

科学技术

2011年末,伯岗镇有科普宣传站、农业推广站7个,科技人员40人,农村实用人才75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伯岗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室1个。农家书屋22个,藏书6910册。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6600户,入户率60%。

2011年末,伯岗镇有体育场5个,4个村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伯岗镇有镇卫生院1个,村卫生所50个;病床320张。专业卫生人员110人,其中执业医师26人,执业助理医师4人,注册护士4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8%。

社会保障

2011年,伯岗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5户,人数24人,支出4.4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333人次,支出9.3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250户,人数1835人,支出158.5万元;敬老院1家,床位70张,集中供养70人,支出15.7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54人,支出33.5万元;农村临时救济220人次,支出5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74人,抚恤事业费支出81.8万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29%。

邮政电信

2011年末,伯岗镇有邮政储蓄所1个,投递点30个,累计发行报纸、期刊1800份(册)。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20个,固定电话用户1500户,移动电话用户1.1万户,宽带接入用户850户。[4]

交通

伯岗镇境内有035县道经过。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据传,秦末楚汉相争霸王项羽高筑霸台,留下霸王岗遗址,后演绎为伯岗集。

风景名胜

霸岗烟柳

霸岗烟柳,在伯岗集西南角,实为高约6米,周长70多米的一土岗,是柘城县七台八景"中八景之一。

凤凰台(宝台庙遗址)

凤凰台又称宝台庙,位于伯岗镇北王庄村。清光绪《柘城县志·古迹》:"凤凰台,在城西三十五里,上有庙,亦名宝台。台高四五丈,遥望巍然耸峙,钟声佛火,自昔称盛。"遗址仅存南北长30米、东西宽20米、高7米的夯土台,台上有两间新建庙宇。

唐庄遗址

唐庄遗址是柘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汉代,位于伯岗镇唐庄村西北,面积3000平方米,文化层厚4-6米。遗址上原为高大土丘,解放初在开挖李滩干渠时削平,并将遗址分为南北两部分。遗址发现汉代砖室墓及灰陶罐、陶壶等陪葬品及新石器时代的方格纹、绳纹、附加堆纹等纹饰陶片。

伯岗东街翟家老宅

翟家老宅是一座古建筑,始建于清代,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伯岗集中部十字路口东北部。

何仪傧郭振峰老宅

郭振峰老宅,建于清代,为柘城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伯岗镇何仪傧村五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