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柘城是河南省商丘市下轄縣,位於河南省東部、商丘市西南部,惠濟河中下游,東北與睢陽區相接,北與寧陵縣、睢縣相連,南與周口市鹿邑縣接壤,西與周口市太康縣相鄰。截至2019年5月,柘城縣總面積1048平方公里,2個辦事處10個鎮10個鄉,總人口104.4萬人。2018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226億元,同比增長8.7%。
六千多年前,炎帝朱襄氏建都、安葬於柘城;夏朝時,柘城稱「株野」;商朝時名「秋地」;西周時期為「三恪」之一的陳國開國之都;戰國時大部分屬楚國。秦朝時開始置縣,以邑有柘溝環流、兩岸柘樹叢生、自古盛產柘絲而得名「柘縣」,至隋朝時定名為「柘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縣治歷史,這裡是華夏朱氏、胡氏、陳氏宗親發祥的根脈。境內有炎帝朱襄氏陵、柘城故城、夏姬墓、中原野戰軍指揮部舊址等文物古蹟。縣城中的容湖為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濕地公園、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柘城交通便利,八條省道呈「米」字形遍布境內,全縣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和省級主幹道為主,縣鄉道和村村通為輔,干支相連、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東起柘城的通柘煤田為河南省最大煤田。柘城縣是國家超硬材料及製品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金剛石微分產量占全國的70%以上,被譽為中國金剛石微粉之鄉。[1]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2019年5月,經省級專項評估檢查,達到脫貧摘帽標準,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目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柘城縣位於河南省東部、商丘市西南部,北與寧陵縣、睢縣相連,南與鹿邑縣接壤,西與太康縣為鄰,東北與睢陽區相依。全縣總面積為1048平方公里,約占河南省總面積的0.63%。
柘城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15°06'~115°32'、北緯34°00'~34°15'之間,東西橫跨29公里,南北縱貫27公里。
地形地貌
柘城位於華北平原南部,屬於豫東平原。全縣地勢平坦,屬黃河沖積平原。自然形勢趨向是西北高,東南低,微度傾斜,地面坡降1/3500。最高點在惠濟鄉杜屯一帶,海拔52.8米,最低點在洪恩鄉王瓦房一帶,海拔42.9米,高差10米左右。
水文
柘城境內河流屬淮河流域渦河水系。新中國成立後歷經開挖治理,變化很大。2011年,集水面積(包括上游境外)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渦河、惠濟河、蔣河、廢黃河、太平溝、永安溝、小洪河、洮河8條;30平方公里~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馬頭溝、明淨溝、小洪河北支、蘆溝、楊河、小馬溝、余河坡、朱寨溝、生產溝、清水河、洪牛溝、永安支溝、仿宋溝、小沙河、大仵溝、紅泥溝、晉溝河17條;3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15條。除渦河、惠濟河基本常年流水外,其餘均為季節性河流。
氣候
柘城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溫,降水,風向隨季節變化顯著,具有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的冬長寒冷雨雪少、夏季火熱雨集中、春秋溫暖季節短、春夏之交多干風的特點,屬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 [15] 。年平均氣溫14.5℃,最冷月平均氣溫0.4℃,最熱月氣溫27.2℃。年均降水量781.9毫米,無霜期208天,年日照時數2023.7小時。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7年1月4日,柘城縣總面積104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7萬畝 。
礦產資源
柘城縣地下煤炭資源豐富,東起柘城的通柘煤田煤炭存儲量達230億噸,境內已探明儲量達25億噸的優質煤田,是未來新興能源城市。
人口民族
截至2019年5月,柘城縣共有回族、壯族、苗族、滿族等少數民族成份24個,少數民族人數15637人,其中回族14952人,分布在全縣7個鄉鎮11個行政村。使用方言為商丘話。
交通通訊
公路
柘城交通便利,緊鄰京九鐵路與隴海鐵路的黃金十字架交會處,距連霍高速公路和310國道30公里,東距105國道、西距106國道40公里。商周高速公路與淮亳高速公路貫穿縣境,並在境內設有柘城北、柘城西兩個出入口;永登高速公路從南部穿過,並在柘城、鹿邑兩縣交界處設有出入口;八條省道呈「米」字形遍布境內,柘城全縣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和省級主幹道為主,縣鄉道和村村通為輔,干支相連、四通八達、方便快捷的交通網絡。
商周路、柘鹿路、柘睢路、柘寧路、柘太路、柘鄲路、S326等7條省道與縣、鄉、村三級公路網布全縣,聯通八方,人流物流暢通便捷。東北距京九鐵路、隴海鐵路、商丘觀堂機場僅50公里。截止2013年,柘城縣境內共有公路34條,全長351.44公里,有溝通7個地區、31個縣市的10多餘條客運線路。
通訊
截至2013年底,柘城縣鄉有線光纜已鋪通。全縣程控電話總容量達到54800門,實現了國內國際長途電話直撥,圖文傳真。
經濟發展
綜述
2018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226億元,同比增長8.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8.58億元,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96.15億元,增長1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33元,增長9.8%;農民人均純收入11170元,增長9.6%。
2017年,柘城全縣生產總值完成203億元,同比增長8.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63.76億元,增長8.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95億元,增長15.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78.4億元,增長12.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7.14億元,增長14.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89元,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61元,增長8.5%。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1.6:37.1:41.3,二三產業比重達到78.4%。
2016年,柘城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83.8億元,增速居商丘市第3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59.4億元,增速居商丘市第4位;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9億元,增速居商丘市第3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69.62億元,增速居商丘市第3位;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餘額分別增長16.65%和8.03%,增速始終保持在商丘市前3名;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9%和8.2%,增速分別居商丘市第3位和第2位。
2015年,柘城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66億元,比上年增長8.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50.5億元,增長7.1%;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0億元,增長13.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63億元,增長13.3%;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6.26億元,增長13.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2%、10.6%。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5.48:34.97:39.55。
第一產業
柘城縣盛產三櫻椒、棉花、煙葉、林木、優質小麥等農副產品。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穩定在90萬畝以上。柘城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核心區。柘城縣三櫻椒常年種植面積達30多萬畝,是全國著名的辣椒生產加工集散地。
2017年,柘城縣糧食總產達到91.26萬噸;新建高標準糧田5.5萬畝,累計達到70.5萬畝,再獲省高標準糧田建設示範縣的榮譽。堅持穩夏調秋,積極調整農業結構,獲得全市第1名的優異成績。加快推進土地規模流轉,全縣流轉土地28.7萬畝。新註冊農民專業合作社109家、家庭農場51家,分別累計達到1049家、196家。全縣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26家,其中省級5家;農業產業化集群達到3個,其中省級1個。建成信息進村入戶工程「益農社」505個。實施林業生態提升工程,造林2.2萬畝,森林撫育8000畝,植樹168萬株。成功舉辦第十二屆全國辣椒產業大會,12家辣椒企業在中原股權交易中心集體掛牌,又獲得4個國家級榮譽,柘城三櫻椒通過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認證,柘城辣椒通過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認證,柘城縣獲評為「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全國辣椒產業化發展示範縣」,「中國三櫻椒之鄉」的品牌叫響全國、走向世界。
第二產業
柘城工業體系門類齊全,民營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板塊經濟各具特色,高新技術產業迅速起步。初步形成了皮革、麵粉、食品、釀酒、醫藥、化工、造紙、軸承、木材、機械、建築、鋁製品、金剛石微粉加工等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格局,建有三大工業園區和民營工業城。柘城全縣金剛石微粉加工企業發展到140餘家,年產量達3億克拉,占全國生產總量的75%以上,占出口總量的46%以上,是中國內地金剛石微粉加工生產重要基地和主要經銷市場。2013年,柘城縣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家,新增銷售收入億元以上工業企業5家。
柘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前身是柘城縣產業集聚區,為河南省政府確定的全省180個重點產業集聚區之一,總規劃面積26平方公里,確定了超硬材料和醫藥製造兩大主導產業,累計落地工業企業138個。2012年12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13年,柘城縣產業集聚區工業增加值完成42.5億元,占生產總值的比重較上年提高了3.6個百分點。2013年9月,被國家科技部命名為商丘國家超硬材料及製品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2015年,柘城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近200億元,增長20%。全縣工業用電量完成3.1億千瓦時,增長5.7%,增速居全市第2位。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粗顆粒寶石級金剛石單晶實現了專業化生產,並成功打進國際市場,金剛石製品由7大類140多個品種增加到8大類150多個品種,金剛石超硬材料產業專業化、規模化、集群化發展格局進一步鞏固和加強;華商藥業、雙鶴藥業新上了原料藥生產線,實現了由化工企業向醫藥製造企業的轉化,兩大主導產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0.3億元,增長18%,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1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40%,較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按照去產能的政策要求,對長期停產的企業實行退出機制,3家企業已經成功退出,有效盤活了存量資產。
2017年1月,柘城縣中牛集團的「中牛」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填補了該縣中國馳名商標的空白。
2017年,柘城縣全年共洽談對接項目56個,其中簽約落地億元以上項目26個;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外貿進出口總額2680萬美元;全年實際利用省外資金82億元、境外資金3500萬美元。引進了北京城建、重慶財信、豫金剛石、河南萬邦等一批央企、國企和上市公司,落地了華晶金剛石、華富生態皮製品產業園、萬邦農產品物流園等一批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全縣112個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35.1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07.87%,其中27個市管重點項目、1個省管重點項目分別完成投資174.59億元和6.15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09.35%和109.8%。
2017年,柘城縣產業集聚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突破230億元,稅收收入達到1.8億元,工業稅收收入增速達到30%以上,創下歷史新紀錄。金剛石超硬材料產業鏈條不斷拓展、質量品質持續提升,高端首飾鑽石和高品級粗顆粒工業鑽石加工實現了規模化生產;金剛石超硬材料和醫藥製造兩大主導產業實現增加值38.7億元,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58%,較上年提高了12個百分點。惠豐鑽石、力量鑽石、美蘭生物、中牛集團、海樂電子等5家企業被確定為省上市後備重點企業,8家金剛石企業登陸中原股權交易中心。組建了總規模50億元、首批15億元的商丘新材料產業發展基金,為我縣金剛石超硬材料產業的發展、打造「中國鑽石之都」提供了強勁支撐。總規模10億元的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正在洽談,擁有26家會員的中小企業應急資金池正在穩步運行。建成了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海樂電子等3家企業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覆核認定,益華動物藥業等2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厚德鑽石等3個企業科技項目被列入省重大科技專項。全縣擁有「中牛」中國馳名商標1件、省著名商標20件、省名牌產品4個,總量位居全市第1位。力量鑽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張存生被授予商丘市「大工匠」稱號,全市僅有10位工程師獲此殊榮。
第三產業
2013年,柘城縣圍繞打造新型城鎮化示範區,柘城城東開發和北環路行政服務新區開發日新月異,城市綠化、美化、亮化、供水、供電、通信、商貿、餐飲服務、文化教育等基礎設施建設精彩紛呈,北湖和千樹園開發工程規模宏偉。2013年,柘城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22平方公里,城區人口20萬人,城鎮化率37%,現代化的通訊網絡覆蓋城鄉。
2015年,柘城縣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2.8%,對GDP的貢獻率達到58%,較上年提高了23.5個百分點。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阿里巴巴·商丘產業帶柘城上線企業54家,累計交易額突破1400萬元;引進阿里巴巴、互想商城、上海朵妍等電商企業40多家,建成了516個村級服務站,電子商務發展受到了《人民日報》等36家省級以上新聞媒體的關注和好評,在河南省政府主辦的首屆縣域電商峰會上我縣作了經驗交流。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規劃了2.3平方公里的市場物流園區,產業集聚區物流配送中心建設進展順利,快遞業務量大幅增長。積極發展金融服務業,農村信用社改制農商行工作進展順利,引進組建了黃淮村鎮銀行;縣政府設立了工業企業應急還貸周轉金,縣發投公司、恆昌擔保積極發揮融資、擔保作用,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有力地服務了縣域經濟發展。柘城縣特色商業區規劃面積由1.55平方公里調整到2.6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增至0.83平方公里,吸納就業1.1萬餘人,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6億元。柘城縣城關鎮入選2015年度全省經濟百強鄉鎮第59位。
2017年,柘城縣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2.9 %,高於生產總值增速4.3個百分點,對生產總值的貢獻率達到50.6 %。截至2017年,柘城縣已擁有特色商業區建材、電器、服飾、汽貿等規模以上商貿企業達到269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1億元,金沙金凱龍家居建材中心、好又多購物中心、華景娛樂美食城、容湖巨幕影城等投入運營,8項指標位居全省、全市前列,有望晉升全省十快和二星級商業區。完成了省級服務型專業園區申報工作,建成了萬洋商貿城一期主體工程,引進了總投資20億元的鄭州萬邦農產品物流園等一批重點項目,市場物流園區建設步伐加快。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推行縣域特色農副產品上行,農產品上行成績居全省第3位。積極發展現代金融業,金融機構存貸款增幅居全市前列;引進了鄭州銀行,信用聯社改制組建農商銀行順利通過驗收。
名優特產
柘絲
柘絲是柘城的古特產,由柘桑養的蠶抽絲而聞名。該絲光潤鮮艷,細長均勻,有韌性,拉力強度大,歷史上有「柘絲為最」的美譽。由柘絲製作的綢緞、被面,顏色鮮艷,圖案美觀、質地優良,暢銷海內外。
柘城的柘絲歷史悠久,上古時期,柘城一帶就絲業大興。漢朝年間,柘絲就經絲綢之路,運往中亞、中東,最後到達歐洲,史有「柘絲為最」的美稱。1931年,柘城全縣有高大喬木桑5萬餘棵,年產蠶絲10萬公斤以上。1934年《申報年鑑》記載:「19世紀20年代,柘城家家植桑,戶戶養蠶。」群眾流傳說:「懶紡棉、勤養蠶,四十五天得繭錢。」民國27年(1938年)日軍侵占柘城後,大量桑樹被砍伐,蠶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建國後,人民政府為恢復發展蠶業生產,曾設專業機構,配有技術人員,引進優良蠶種,改進養蠶技術。1971年後,柘城縣推廣桑杈園養蠶,發展湖桑養蠶和試養秋蠶。至1977年,全縣養蠶5867張,收購繭79607公斤。
煸炒雞
煸炒雞產於柘城縣安平鎮,是當地傳統的地方名吃,為安平鎮丁家所祖傳,至今有百餘年的歷史。煸炒雞在2000年被商丘市政府評為名優名吃。
慈聖烀鍋豬肉
慈聖烀鍋豬肉為柘城縣慈聖鎮城西李灘村農民朱文祥首創,已有150多年的經營歷史,至今已傳5代。該肉肉質鮮艷,酥軟香爛,肥而不膩食之如泥,涼吃熱吃,老少皆宜,佐食助酒無不稱美。
雞爪麻花
雞爪麻花是柘城縣安平鎮特產,具有落地即碎、香而不膩,清香純正,入口酥脆,久放色香味不變之特點,因其形似雞爪,故而得名,是豫東名產,被評為1990年度風味小吃。
酥制培乳
酥制培乳是柘城縣的傳統名產,產於柘城縣城關鎮。1980年在武漢召開的全國豆製品評比會上,被評為全國第二名,產品主銷北京、天津、廣東、新疆、內蒙古等地,頗受群眾歡迎。
柘城辣椒
柘城辣椒,形態均勻、色澤暗紅、油亮光潔、辣度適中、香味濃郁、果長4厘米至8厘米、直徑0.5厘米至1.5厘米。其椒形正、着色好、肉皮厚、產量高、品質優、耐儲運、抗旱穩產、經濟效益好的獨特優點,並具有極高的營養、藥用價值和軍工利用價值。
胡芹
胡芹,又名「歸芹」(即「歸德府」芹菜)。原產於河南省柘城縣胡襄鎮胡芹村,故得其名。2016年3月,柘城胡芹被國家工商總局授予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漢白明月酒
漢白明月酒產於柘城縣申橋鄉,是一種超低度白酒,也是一種保健酒。
該酒是在傳統民間釀造小米酒的基礎上,引用「醫聖」張仲景《金匱要略》之配方,以小麥葉曲天然發酵,以粘谷小米為原料,不加酒精勾兌,輸以牛鞭、羊睾、鹿茸、淫羊霍、枸杞等18種名貴中草藥釀製而成。該酒1993年6月榮獲中國鄭州93′醫藥衛生新技術產品博覽會金獎,1994年9月獲中國名飲新展精品展《中國綠色食品證書》,1994年11月榮獲巴拿馬國際金獎;1997年4月被推薦為香港回歸祖國指定慶典專用酒。
王貢酒
王貢酒產於柘城縣老王集鄉。又名王酒、貢酒。該酒釀造之水與古井貢酒、宋河酒同屬一個水系。該酒釀造歷史悠久,為宋朝時期一王姓酒商釀造。當年王家釀酒所用的水井,保存完整,至今水清泉旺。因釀造技術高明,酒香味濃,飄忽數里,一時被譽為「十里香」。宋太宗至道二年(公元996年),皇帝趙光義御駕東巡,「駐蹕」柘城,品嘗「王酒」,高興之至,讚譽不絕,點為貢酒,從此更名為「王貢酒」。此後,有人書寫「幸有馬車臨門弟,貢酒胡芹宴佳賓」之楹聯予以稱讚。1981年,柘城縣重新發掘和修整了當年釀酒所用的三個舊池和古井,建成王貢酒廠,釀造大麯酒。先後被評為「河南十大地方白酒」、「河南省優質產品」、「河南省優質食品」、「河南省免檢產品」、「中國著名品牌」、「河南優秀精品」、「世界金獎」等。